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重庆主城区浅层地温能适宜性分区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综合评价理论建立了重庆主城区浅层地温能适宜性分区评价模型,确定了分区评价的指标因素及相应的权重值;利用综合指数法通过MAPGIS 6.7软件对研究区域内网格点进行分区总分计算,绘制了重庆主城区浅层地温能开发利用适宜性4级分区结果图.为浅层地温能在重庆主城区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为解决编制浅层地温能详细规划复杂、难度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浅层地温能开发利用概略性规划方法。将浅层地温能适宜性分区和城市建设整体规划结合起来,并据此对重庆市主城区进行了科学、合理的浅层地温能开发利用概略性规划。结果显示:重庆市主城区浅层地温能规划区重点发展区面积比例达75.7%,说明重庆市主城区大部分地区浅层地温能资源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3.
对重庆市主城区浅层地温能资源状况、城市发展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综合考虑了资源分布、城市规划、经济发展、行政界限等条件,提出了针对重庆市主城区的浅层地温能资源开发利用规划分区方法。研究表明:"大力发展区"和"鼓励发展区"两个部分占总规划区的68.33%,规划区内大部分地区具备开发利用浅层地温能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适合发展浅层地温能资源开发利用项目。针对重庆市主城区浅层地温能的特征和目前的开发利用状况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4.
主要根据重庆市地勘局南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队近年来开展的浅层地温能相关研究成果,以重庆地勘局南江地质队监测站为例,分析并总结了近6年的地温监测数据,得到监测区内平均原始地温、恒温层以及不同区域恒温层平均地温有所不同,与监测点地形地貌、地下水活动、地层岩性的关系。并阐述了重庆市浅层地温能的工作现状及取得的成果。  相似文献   

5.
基于近几年对重庆地区浅层地温能的调查研究及相关科研工作,结合已施工的浅层地温能开发利用项目,建立浅层地温能资源监测网,对地源热泵系统进行动态监测。采集典型地源热泵工程2011年3月28日~2014年10月28日的地温数据,通过对比分析系统运行前后地温变化,认为地温会随着系统的运行产生周期性的变化,运行孔的地温变化幅度会明显高于周围钻孔。绘制系统运行后恢复期的平均温度变化曲线,发现土壤平均温度呈上升趋势,产生轻微热堆积情况,目前该系统运行状况良好,地温变化未对系统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6.
结合重庆主城区停车难的实际情况,从交通管理、基础设施建设、智能交通应用、换乘等多方面对重庆主城区停车发展对策进行探讨分析,提出了近期和中远期重庆主城区停车发展的建议和对策,以改善重庆停车难问题。  相似文献   

7.
以重庆主城区指路标志为研究对象,基于相关理论研究与实地调研结果,从标志的位置、连续性、版面、安全性以及标志的维护管理五个方面着手,重点分析重庆主城区指路标志现状设置具体问题,并提出相应的优化对策,以提高重庆主城区指路标志系统的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8.
根据以人为本、科学客观、可比较、可操作等原则从经济发展、社会文明、环境舒适3个方面建立了重庆主城区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并用该体系评价了2002年重庆主城九区的可持续发展水平,指出它们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可持续发展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村区域土地资源亟待开发利用,基于生态保护观念的山地农村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研究越来越得到重视。为在土地评价的同时保证区域生态整体性,引入"反规划"理念,即采用优先规划生态安全禁建区的规划方法,从控制区域生态基础设施入手对土地进行规划;并以重庆市涪陵区义和镇为例,构建了"反规划"理念与综合指数评价模型相结合的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方法。研究结果表明:与传统评价方法相比,本评价结果中低安全水平区域增加,中、高安全水平区域减少,更能保证区域生态整体性,并可适用于山地农村不同经济条件下的不同用地需求,对山地农村区域规划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0.
重庆主城区轨道交通将在城市综合交通体系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围绕轨道交通站点设置停车换乘设施(P+R),有利于提升轨道交通的服务范围,提高轨道交通的吸引力,减少小汽车出行。本次规划研究立足主城区轨道交通发展现状,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研究提出轨道交通停车换乘设施(P+R)规划布局方案。  相似文献   

11.
根据以人为本、科学客观、可比较、可操作等原则从经济发展、社会文明、环境舒适3个方面建立了重庆主城区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并用该体系评价了2002年重庆主城九区的可持续发展水平,指出它们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可持续发展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12.
陈莎  全波  唐小勇 《城市交通》2014,(3):45-51,4
动态的交通流数据能较为真实地反映城际关系和城市空间结构,从而为交通资源配置提供依据。首先基于重庆公路客流和车流数据,分析重庆与相邻省市的联系特征,研究重庆面向区域的交通枢纽组织内涵。然后,基于重庆市域内公路客运班线、手机用户信令数据的分析,总结重庆各区县间的联系特征,研究“一区两群”的分区差异和内在组织机理。最后,从枢纽功能提升和分区发展两个方面提出综合交通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3.
结合自行车交通的特征以及重庆主城区交通出行特征,提出自行车交通在重庆交通出行体系中的定位,以及独具重庆特色的自行车发展模式,将该理念应用到北部新区自行车系统规划建设中,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14.
肖刚  任其亮 《交通标准化》2010,(20):115-117
居民出行方式是影响城市客运结构的关键因素,在分析重庆市主城区居民出行方式的现状结构与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对重庆市2007年、2010年、2020年主城区居民出行结构比率进行调查和预测,能为研究重庆主城区客运结构乃至城市交通战略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重庆主城区两江水质近年变化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重庆主城区两江江段2006—2010年主要代表监测断面水质监测数据的统计分析,采用单因子评价方法对试验性蓄水前后整体水质进行评价,以各月水质类别占全年比例的变化来反映水质变化。结果表明:三峡水库蓄水前后,在不考虑大肠菌群的情况下,长江河段干流重庆主城区水质状况总体较好,水质变化起伏不大,断面水质大多为Ⅲ类,所占比例范围为30%~91.7%,长江支流嘉陵江河段两个断面Ⅲ类水质占70%以上,说明库区水质指标变化不明显;平水期和枯水期时,悬浮物的浓度降低,TP、CODMn、重金属等也随之下降;少数断面个别年月TP、CODMn和石油类污染物超标较严重。  相似文献   

16.
本文结合淮江高速公路江都段工程地质条件,阐述了沿线不同地质分区中的土的工程地持特性,并针对不同不良地持现象,提出路基设计和加固处理方案的建设,同时对线路料场土的性质和作为路基填料的适宜性进行评价,可作为路基设计时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基于对重庆境内泥石流发育的宏观地质环境较系统地分析,认为重庆境内具备发生大型及特大型泥石流灾害的可能性;根据土体吸水强度衰减规律并通过室内物理模型试验对坡面泥石流和沟谷泥石流的形成机理进行了系统地研究,提出了重庆境内泥石流流速计算公式,为工程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运用专家系统方法对重庆境内泥石流的发育趋势进行了分区,分区方案对境内国土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基于对重庆境内泥石流发育的宏观地质环境较系统地分析,认为重庆境内具备发生大型及特大型泥石流灾害的可能性;根据土体吸水强度衰减规律并通过室内物理模型试验对坡面泥石流和沟谷泥石流的形成机理进行了系统地研究,提出了重庆境内泥石流流速计算公式,为工程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运用专家系统方法对重庆境内泥石流的发育趋势进行了分区,分区方案对境内国土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以重庆万州区为例,以城镇为行政单元,综合考虑地质灾害、孕灾环境、公路类型、路网技术等级和路网密度等指标,基于GIS软件和AHP集成方法得到了重庆市万州区的公路网洪灾危险性分区图.结合综合评估指数将重庆万州区公路网洪灾危险等级分为2级,即中低危险性和较高危险性,所占区域总面积比例分别为68.55%和31.45%.  相似文献   

20.
分析影响出租车分担率的因素,选择出影响分担率的主要因子,把主要因子作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中的自变量,得出分担率预测模型,然后基于分担率预测模型得出基于供需平衡的出租车保有量预测模型。最后以重庆市为例,运用SPSS软件作线性回归分析,利用模型预测出2015年重庆主城区出租车的分担率,将分担率代入供需平衡模型,预测出2015年重庆主城区出租车的合理保有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