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60年代,日本政府在大力发展造船工业的同时投入大量资金培养科技力量、建造试验设备,加强船舶技术的科学研究,并且对当时的科研体制作了相应的改革,科研单位逐步由分散趋向集中。目前,日本造船研究机构大致分三类:国家部属研究机构,如运输省船舶技术研究所,防卫厅、科技厅、水产厅下属的科研所;日  相似文献   

2.
<正>当前,日本和韩国均将船舶智能制造作为发展重点,政府出台了相关政策或设立科研项目对船舶智能制造予以支持。在当前国际造船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人力成本不断上升、造船劳动力面临短缺的形势下,日本和韩国均将船舶智能制造作为发展重点,政府出台了相关政策或设立科研项目对船舶智能制造予以支  相似文献   

3.
为促进船舶工业的快速发展,尤其是在船舶工业的高速发展阶段,日韩等先进造船国家都通过国内政策性银行,积极利用政策性金融工具,为船舶工业提供了大力的金融支持,大大解决了船舶工业发展过程中设施建造融资困难、新船建造资金不足和船舶出口竞争力弱等一系列问题。 在分析日本和韩国通过政策性银行对船舶工业的支持前,有必要先了解一下日韩的主要政策性银  相似文献   

4.
日本和韩国的国立造船科研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长涛 《船艇》2005,(3):48-51
一、日本国立造船科研机构在整个日本造船科研体系中,国立科研院所的数目并不多,但却十分精干,并在整个科研体系中起着支柱性的作用。日本造船科研方面的国立科研机构包括海上技术安全研究所、日本造船技术中心、日本船舶质量管理协会产品安全评价中心等机构,其中以海上技术安全研究所最具代表性。下面以海上技术安全研究所为例对日本国立造船科研机构做较详细介绍。日本海上技术安全研究所作为日本船舶技术研究的核心机构,主要任务是就海洋运输技术、海洋资源和海洋空间的有效利用以及海洋环境保护等技术展开研究,重点是基础技术研究。其前…  相似文献   

5.
为提高日本造船技术水平,日造船振兴财团拟订了开发造船 CIM 系统的规划。所谓 CIM系统系用电算机控制的从设计到生产,包括物资和生产管理在内的船厂综合生产系统,这一系统的建立将进一步提高技术水平和生产效率。据报道,最近该财团已组织三菱重工业等七大造船公司实施这一开发计划。第一步打算花三年时间研制出连接船厂设计部门与制造现  相似文献   

6.
巴西政府日前表示,巴西商船基金(FMM)将在2010年前投入64亿美元用于新造船项目。据悉,巴西商船基金的资金主要来自于巴西每年进口货物的关税提成。该基金是巴西政府用以发展现代化本国船队的政治和金融工具。FMM表示,该机构将在2010年前安排这些资金,用于在海外建造311艘新船,这些新船都将挂巴西国旗。此前,FMM已为巴西国有石油公司下属的油轮船队提供了32亿美元的资金,用于建造首批26艘油轮。  相似文献   

7.
崔燕 《中国船检》2008,(6):26-28
日韩相继超越具有悠久造船历史的欧洲并多年占据世界第一、第二造船大国的地位,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两国政府向造船业和海运业提供了强大的政策扶植以及金融服务机构对船舶出口信贷的支持力度。综观日韩发展经验,无一不是依托政府强大的政策支持所发展起来的。在这一进程中,金融服务机构不断完善的各项服务项目对造船业的金融需求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船艇》1992,(3)
日本船主协会将敦促运输省和国内造船界制订和实施联合拆船计划。并实施拆船补贴制。这将是一国拆船,全球受益。随着全球老化船舶日益增多,日本船东成立联合机构,以合理价格收购这些船舶是十分必要的。同时鉴于拆船形势越来越严竣,日本必须支持愿意从事拆船的国家,给予财务和技术上的支持。日本航运业必须着手制订1995年前的拆船计划,到那时70年代建造的 VLCC 将成为一种商业上的压力,非拆不可的了。船主协会将向日本愿意承担拆船的航运公司提供每吨2700日元(20.65美元)的补  相似文献   

9.
徐华 《中国船检》2013,(12):58-60
日前,中国进出口银行在中国香港和新加坡与多家企业签署协议,以极具国际竞争力的信贷条件吸引境内外船东在国内造船企业订造高端船舶,该系列框架协议及融资协议涉及金额近40亿美元,业内人士认为,这将有力支持国内骨干造船企业争取高端船型订单,并推动其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那么,在船舶行业去产能化与深化发展的艰难变革之中,政策性资金是如何选择资金的投向?投放的时间窗何时打开?窗口又会向谁打开?  相似文献   

10.
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影响 投资、融资的体制和方式的变化.我国目前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主要来自于国内外贷款、交通规费、政府投资,而境外财团投资在整个资金比例中还不算大.随着中国入世,境外财团投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将会形成新一轮热潮.如何做到双赢,其中大有文章.  相似文献   

11.
《船艇》1990,(2)
苏联重视科研同生产的结合,其造船科研单位一般都同一定的生产单位建立有固定的合作关系和联系。苏联中央造船工艺科学研究院的尼古拉耶夫分院(建于1957年,以下  相似文献   

12.
2000—2002矩是日本经济较为萧条的几年,也是世界造船量不太景气的几年,日本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世界造船强国的地位,于2003年对本国造船企业开始了一场机构改革和重组,通过改革重组,将日本原有的七大造船公司紧缩为六大造船公司(见图1)。目前据日本有关媒体称,为了应对来自韩国、中国和欧洲的竞争,重夺世界第一造船大国桂冠,日本造船业将继续走造船专业化及造船专业化公司合并重组的道路,预计到2010年前后,日本大型造船公司将从现在的6家逐步合并为3家。  相似文献   

13.
杨志军 《船艇》2000,(2):37-43
近一年多来,世界造船业爆炸性新闻不断。金融危机迫使韩国政府下决心调整改造大财团的业务结构,通过财团之间企业的相互交换和造船业务的调整以达到调整的目的,韩国造船业将面临着第一次大的调整;欧洲造船业也掀起波澜,红极一时的克瓦尔纳集团宣布退出造船业;最近日本又突然宣布要对其七家大型造船企业进行合并调整,最终形成3~  相似文献   

14.
<正>目前,日本大岛造船、三井造船、三菱重工等多家日本船企正在开展利用潮汐能、波浪能、洋流等海洋能发电的项目研究。据悉,这些项目由新能源与工业技术开发组织(NEDO)支持,预计2020年后可实现商业化。从具体研发方向及当前进展来看,承担NEDO项目的各家船企有所差异。大岛造船参与的是NEDO"海底垂直轴直线翼型洋流发电系统(水下风车)"项目,目前承担叶轮和设备主体的开发,计划在2016财年开  相似文献   

15.
高翔 《中国海事》2006,(11):50-54
国家支持船舶工业发展的政府措施主要指政府通过资金、技术及政策优惠,支持本国造船业的发展,以达到降低本国船舶建造成本,增强国际竞争力的目的。基于船舶工业对各国经济发展与经济安全的重要战略地位,各主要造船国家都不遗余力地支持本国船舶工业的发展,这种支持措施有时甚至直接表现为政府的财政补贴。而众所周知,政府补贴是WTO《补贴与反补贴协定》(以下简称SCM协定)规制的对象,这便产生了一个矛盾,既然有SOM协定的规制,为何这些国家仍然竞相采取补贴措施?何种政府支持措施是WTO体系下SOM协定所允许的?  相似文献   

16.
为提高造船企业生产安全管理水平,将本质安全理念引入造船企业,根据本质安全相关理论,结合造船企业安全管理的特点,设定造船企业本质安全评价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和灰色综合评价模型构建造船企业本质安全综合评价模型。以某船厂为例,对其本质安全水平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结果与企业实际情况基本符合。将本质安全理论引入造船企业安全管理评价是对现有造船企业的安全评价技术及安全质量标准化的继承和创新,为本质安全型造船企业的创建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7.
正近几年,作为老牌的造船强国,日本在无人船舶、智能船舶方面一直暗暗发力,以期抢占市场先机,重塑日本造船新的核心竞争力。从日本国内发展来看,虽然政府层面组织开展的大型科研项目不是很多,但相关企业、科研机构等均在无人船舶、智能船舶方面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8.
《船艇》1991,(1)
由日本造船振兴财团投资建造的世界第1条载人超电导电磁推进实验船,于去年1989年11月6日在下关造船厂开工。1990年4月23日船体基本完成,转移到三菱重工  相似文献   

19.
日本造船振兴财团不久前发表了题为《日本造船工业远景研究》的报告,强调指出:日本欲保持和提高世界船舶市场的占有率,将面临更激烈的竞争。报告要点如下。受世界经济大趋势和现有船舶吨位大量过剩的制约,指望已拥有约4.亿总吨的世界船队再大量增加吨位显然不现实,新船建造需求量将以更新补充为主。预料今后  相似文献   

20.
国家支持船舶工业发展的政府措施主要指政府通过资金、技术及政策优惠,支持本国造船业的发展,以达到降低本国船舶建造成本,增强国际竞争力的目的。基于船舶工业对各国经济发展与经济安全的重要战略地位,各主要造船国家都不遗余力地支持本国船舶工业的发展,这种支持措施有时甚至直接表现为政府的财政补贴。而众所周知,政府补贴是WTO《补贴与反补贴协定》(以下简称SCM协定)规制的对象,这便产生了一个矛盾,既然有SCM协定的规制,为何这些国家仍然竞相采取补贴措施?何种政府支持措施是WTO体系下SCM协定所允许的?一、船价补贴及其法律性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