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通过对汽车行业的深入分析,确立了以企业经济效益和企业管理水平两个方面共计20个基础指标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改进了传统雷达图理论存在的问题,并建立了企业综合竞争力评价的评价模型和方法。其分析结果能直观、合理地反映出汽车行业的综合状况,反映出其在同行企业中的竞争力排行。将为汽车行业的自我完善和提高提供科学合理的参考,也为不同的工业企业进行综合比较与评价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汽车行业的深入分析,确立了以企业经济效益和企业管理水平两个方面共计20个基础指标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改进了传统雷达图理论存在的问题,并建立了企业综合竞争力评价的评价模型和方法.其分析结果能直观、合理地反映出汽车行业的综合状况,反映出其在同行企业中的竞争力排行.将为汽车行业的自我完善和提高提供科学合理的参考,也为不同的工业企业进行综合比较与评价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公路》2021,66(10):235-242
针对公路枢纽城市载体竞争力评价过程存在依赖反馈性和模糊随机性等问题,以社会经济发展条件、工程建设条件、可持续发展条件和运营条件等4个角度建立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ANP-可拓云综合模型进行公路枢纽城市载体竞争力评价。运用网络层次分析法(ANP)确定各项竞争力评价指标权重,通过可拓云模型计算待评价物元与标准正态云模型之间的云关联度,根据指标权重和最大隶属度原则确定竞争力评价等级,应用置信度因子检验结果的可信程度。以新疆重要公路枢纽县市为例进行模型的应用,根据模型竞争力评价等级结果给出改善竞争力等级水平的建议与措施。  相似文献   

4.
本文基于国家信息中心经济咨询中心多年来对消费者的购车重视因素及汽车产品意识方面的调查研究成果,建立了乘用车新产品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并指出了各具体指标的含义与评价方法。评价过程中,采用模糊综合评价为主模型。根据评价结果企业管理者可以对旗下产品竞争力及成长路径做出准确的判断。  相似文献   

5.
当今社会,国与国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各国政府都采取各种政策和措施,来提升本国的综合竞争力。而资源型城市竞争力作为一国综合竞争力的一部分,对其所在区域经济活动产生一定的辐射效应。为了改善资源型城市所面临的矛盾和问题,产业结构调整就成为必然的选择。  相似文献   

6.
在香港注册成立,由香港、深圳等地学者组成的中国城市竞争力研究会近日发布"2013中国城市分类优势排行榜",并首次公布香港竞争力评价研究结果。"2013中国城市分类优势排行榜"涵盖了省区综合竞争力、省区成长竞争力、中国十佳诚信政府、十佳高效政府、十佳最具开发潜力城市、十佳投资环境城市、十大创富城市、最具幸福感城市、最具竞争力百  相似文献   

7.
文章通过对中国汽车市场结构的集中度、市场容量、汽车产业的就业情况、斯威齐模型、综合竞争力等若干问题的论述,分析了加入WTO对中国汽车产业的正负影响,强调提高汽车产业的综合竞争力是迎接挑战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8.
2016年,公司导入卓越绩效管理,依照GB/T 19580-2012《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对卓越绩效管理进行高度提炼和深度总结,整合企业优势资源,发挥企业核心竞争力特长,并以全省第1名的好成绩获"省政府质量奖",其中,技术资源为5个主要优势之一; 2017年,获"第十七届全国质量奖鼓励奖",其中,技术资源为4个主要优势之一,在技术资源4个分项和技术结果 1个分项中,获2个++和2个+,效果显著。本文通过对企业技术资源和技术结果的实践与验证,充分印证了对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作用。  相似文献   

9.
中国汽车经销商竞争力AFDA评价模型及实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郑鑫  吴泗宗  叶明海 《汽车工程》2005,27(6):754-758
结合中国汽车市场由非常态的“井喷性增长”转向常态的“一般性增长”以及汽车经销商竞争力普遍缺乏的现状,运用竞争力理论对汽车经销商进行全面剖析,提出汽车经销商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同时集成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数据包络法、因子分析法、精确值评价法,提出中国汽车经销商竞争力AFDA评价模型,并对5家汽车经销商进行了实证分析,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0.
准确定位商品车竞争力水平有利于公司针对性地做出产品改进,而精准识别并满足客户需求是商品车竞争力体现的关键。论文提供一种基于客户实际使用需求、针对重型卡车的整车竞争力评价体系,采用主客观结合的测评方法,通过调研及大数据分析明确八个客户主要关注点,输出整车测评结果及竞争力情况。通过对三款车进行实测,得到J品牌车总体竞争力最强,在经济性、可靠性方面明显优于其他两款车,结果证明此方法能为整车竞争力评价提供有效依据。  相似文献   

11.
鉴于学术界对中国区域汽车产业竞争力演化的研究还很罕见,本文在竞争优势理论和产业竞争力评价体系理论的基础上,提出我国区域汽车产业竞争力的来源模型,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我国区域汽车产业竞争力的数学评价模型和指标体系。以我国主要24个汽车产业省、市作为样本,选择1998年和2008年两个时间截面,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样本进行实证分析,总结出不同时间截面上各省、市的汽车产业竞争力演化情况,并分别从我国汽车产业层面、区域政府层面和汽车企业层面提出提升竞争力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为提升某重型商用车在高寒环境下的适应性,对辅助加热系统在发动机冷启动和怠速维温中的作用进行了研究,经过对比不同功率辅助加热系统的试验结果,发现辅助加热系统功率越高对发动机冷启动和水温保持的作用越明显,并且可满足驾驶室内的采暖需求,而低功率的辅助加热系统无法维持发动机水温恒定。研究成果对提高商用车高寒适应性措施的开发提供了重要参考,可根据车辆的运输环境、用户使用习惯并综合考虑加热系统成本进行合理选型,提升车辆的综合竞争力。  相似文献   

13.
港口是运输网络中水路运输的枢纽,其发展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为了解我国沿海港口的基本情况,进一步优化自身结构和改进自身的薄弱环节建立了评价港口竞争力的指标体系,并给出了包含专家权重的模糊评价方法。应用此方法,对国内沿海具有代表性的4个港口进行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4.
詹斌  苏健  张艳秋 《公路》2022,67(3):211-217
对交旅融合进行定义和内涵分析,构建交旅融合体系。以武汉城市圈为例,结合实际情况,建立交旅融合评价体系,采用Entropy-Topsis模型对9个地区交旅融合优度进行评估。研究表明:武汉城市圈交通旅游协调度较高,但竞争力差异显著;具备优先发展地理条件和资源配置地区的交通运输早期已发展较为完善,对旅游的贡献力度更大,交旅融合竞争力更强;交通的快速发展破除了马太效应的荫蔽作用,天门、潜江、仙桃等地通过运游结合打造田园特色增加了综合发展潜能。因地制宜提出建设特色路网产品、创新“高铁/飞机+旅游+互联网”模式、打造功能性旅游品牌以及开通交通、旅游信息资源共享综合数据平台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中国汽车产业区域竞争力比较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调查采集数据,运用汽车产业区域竞争力评价系统对我国区域汽车产业综合竞争力进行比较、分析和评价,以作为产业预警参考。  相似文献   

16.
张映芳 《公路》2008,(3):127-132
从城市的空间、社会、经济及环境等多个方面研究了南京绕越高速公路环线形成对南京城市发展的促进作用。南京绕越高速公路环线形成不仅直接提高南京市域交通体系的运行效率,促进南京公路交通网络完善发展,增强综合交通运输能力,还将通过集聚、扩散和引导等功能的发挥,促进城市发展空间拓展和功能布局调整;引导城市工业用地规划和产业集群,促进产业布局调整优化和产业竞争力提升;促进跨江发展,推进城市化进程,提高城市可持续发展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7.
匠心文化”在高职汽车专业课程中的培育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学生对“匠心文化”的了解和认知程度较低,文章介绍了“匠心文化”的内涵和在汽车行业的重要性,以《汽车试验技术》课程为例,从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这三个培养目标,提出了将“匠心文化”融入课程教学的策略和方法,旨在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增强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就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8.
核心竞争力是一个企业保持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核心竞争力的培育、维护和提升是一个循环往复的重复过程,随着我国加入WTO国内企业要想在市场竞争中保持持续的优势,就要不断审视自己和竞争对手,不断学习和创新,不断培育、维护和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本文在核心竞争力相关基本理论解析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入世后培育国内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迫切性,针对国内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现状中企业综合实力不强,产品质量相对较差,技术创新能力不高,人员素质偏低等问题提出通过开发企业人力资源,培育企业技术核心能力,实施品牌战略提高国内企业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分析淘宝店铺竞争力的基础上,选取了具有普遍代表意义而又相对容易获取的九个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几何平均法计算各指标的综合权重;为淘宝店铺的成功经营提供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20.
随着汽车制造企业与供应商建立战略合作伙伴的意愿不断加强,供应商的评价选择己成为汽车制造企业最为重要的问题之一。本文通过文件研究、专家访谈的方法,构建了一套包含产品竞争力、企业竞争力、企业合作能力、企业发展潜力及企业状态五个一级评价指标的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界定指标的权重,并示例说明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在供应商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