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商用汽车》2012,(20):101
2012年8月6日,国务院印发的《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对有关领域、行业的节能减排提出了明确的任务和要求,侧重于重点行业、领域节能减排措施的细化和目标的量化,确定了5方面的主要污染物减排重点工程,其中一方面是控制机动车污染物排放。5方面要点如下:  相似文献   

2.
<正>随着中国汽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硫化物等尾气对环境的污染越来越明显。在此背景下,国家陆续出台系列燃油车节能减排政策与规定,对汽车排放标准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各大车企为了达到节能减排目的,在发动机技术方面用尽心思,摸索着中国汽车节能减排技术的正确走向。但是,中国汽车节能减排技术发展趋势究竟是什么?  相似文献   

3.
<正>近几年,面对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以及不断收紧的油耗排放法规,车企一面加大传统燃油车型的节能减排,一面加大投资新能源汽车。在这一形势之下,汽车零部件企业们也在争相进行相应的产品创新,以快速满足整车企业激增的需求。2019上海车展期间,有关节能减排、电气化方面的创新技术和产品俨然已成为零部件企业"争奇斗艳"的利器。德国莱茵金属汽车的核心能力在于减少污染物排放、降低能耗、减少摩擦以及热管理和电  相似文献   

4.
王少飞 《公路》2012,(3):216-221
通过宏观视野来探讨公路隧道节能减排相关问题,提出公路隧道节能减排的基本概念,然后从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平衡、节能技术产品推广应用、节能减排专项资金投入等6方面分析当前我国公路隧道节能减排存在的突出问题,总结影响公路隧道节能减排的主要因素,包括土建结构、机电设施、交通特点等,在此基础上从系统工程角度提出公路隧道节能减排措施与技术,包括结构节能、技术节能和管理节能。对我国公路隧道节能减排技术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正>绿色环保和节能减排理念已经成为世界的潮流和时代的召唤。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经济的高速发展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而人为地去恢复被破坏的生态环境,会付出巨大的成本。中医提倡"治未病",治理环境也是同样的道理,"末梢治理"不如在生产与排放过程中,使用更加符合节能减排要求的环保产品,来有效控制或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和资源的浪费。欧美许多国家早在1990年  相似文献   

6.
2013年2月6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强内燃机工业节能减排的意见》.《意见》指出:内燃机是交通运输、工程机械、农业机械、渔业船舶、国防装备的主导动力设备,内燃机工业是重要的基础产业.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内燃机工业取得了长足进步,内燃机产品节能减排等技术水平有了很大提高,我国已成为全球内燃机生产和使用大国;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我国内燃机产品在节能环保指标上仍有较大差距,关键核心技术欠缺,节能减排标准体系不健全,高能耗、高排放、低性能内燃机产品仍在广泛使用,内燃机工业节能减排的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7.
崔荣健  高志芳 《天津汽车》2009,(10):15-17,40
随着能源紧缺和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严重,当前国内外法规对柴油机节能与排放的要求越来越高,柴油机节能减排技术发展面临着新的挑战。文章主要从柴油机燃烧与喷射技术等4个方面介绍了国内外柴油机技术的发展现状,分析了当前柴油机在节约能源和降低污染物排放方面的研究进展,指出使用代用燃料及采用联合动力是未来柴油机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随着排放法规日益严格和能源价格不断攀升.节能减排成为汽车产业的主旋律。涡轮增压器在提高汽车发动机功率、降低油耗和减少排放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正>道路运输企业作为交通运输领域的耗能和排放大户,在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中肩负着重要使命,承担着节能减排这一长期而艰难的任务。而在现行运输体制下,单靠传统的节能减排管理方法,很难把工作做深、做细、做出成效,必须与时俱进,依靠科技进步,在车辆选购、使用、维修、报废、考核奖惩全过程中,推广应用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能源,这样才能使节能减排工作有所创新、有所突破,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近几年我公司在这方面的探索与实践也验证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10.
<正>交通运输与工业、建筑并称节能减排三大重点领域和三大碳源。作为交通运输业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的道路运输业,其终端能源消耗位居交通运输能源消耗的首位。与此同时,道路运输碳排放居高不下,无论是从能源消耗量还是从CO_2排放量来看,道路运输业都是交通运输节能减排的关键领域。道路运输节能减排是应对气候变化,发展绿色经济的客观需要,也是道路运输行业转型发展的必然抉择。笔者认为,道路运输节能减排重点要抓好以下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正随着汽车油耗压力越来越大,新能源续驶里程短板亟待补齐,轻量化已逐渐成为汽车产品的重要标签。对于汽车轻量化,一方面要在保证安全和性能的前提下给汽车"减肥",另一方面要降低油耗和排量,实现节能减排。因此,在诸多政策的指引和市场的驱动下,汽车轻量化迎来了创新发展的春天。随着汽车产销量的快速增长,能源和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政府对汽车能耗及尾气排放标准日趋严格,在诸多节能减排路径中,汽车轻量化是降低汽车燃油消耗和实现节能减排的重要措施。此外,  相似文献   

12.
公路隧道节能减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宏观视野来探讨公路隧道节能减排相关问题,提出公路隧道节能减排的基本概念,从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平衡、节能技术产品推广应用、规范节能统计指标体系等3方面分析当前我国公路隧道节能减排存在的突出问题,总结影响公路隧道节能减排的主要因素,包括土建结构、机电设施、交通特点等,在此基础上从系统工程角度提出公路隧道节能减排措施与技术,包括结构性节能、技术性节能和管理性节能。  相似文献   

13.
<正>2014年,受国家经济结构调整影响,国内经济增速呈下滑态势,专用汽车市场却呈现出非理性的震荡态势。受国Ⅳ排放标准升级等因素的影响,产品冲量现象明显,继续影响产业发展;而前几年国内拉动内需和地方政府招商引资兴建汽车产业工业园,引致专用汽车新增企业增长过快,但投资需求不断疲软,产业规模明显下降;运输车辆的安全问题成为2014年专用汽车行业发展的突出问题,因而对标准法规制定和行政监督提出了更严的要求;此外,在节能减排要求不断加严以及全国预淘汰600万辆黄标  相似文献   

14.
随着人们对生存环境关注的升级,节能减排逐渐成为社会的热点和焦点。“十一五”以来,围绕节能减排的各项工作逐步提上议事日程,尤其是进入2007年以来,节能减排开展得如火如荼,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与此相呼应,2008年7月1日,摩托车国家第3阶段排放标准将正式执行,届时,我国对摩托车尾气排放的治理工作将进入一个新的高度。在此背景下,'2007中国摩托车排放控制技术研讨会就被赋予了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社会经济稳步发展,交通运输需求不断上升,加剧了交通能源的需求量和显著增加了环境排放。我国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已经超过了环境容量。因此,在全社会严峻的能源形势的背景下,探索道路交通节能减排的途径,对交通运输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推动作用。从国内外交通排放现状、节能减排现状,进行了调研和综合分析,从多层次方位分析了交通节能减排影响因素,并提出了交通节能减排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正>以全球金融危机和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为标志,全球经济从信息化时代步入低碳化时代。我国的节能减排国家战略也从关注能源强度转变为关注碳排放强度。交通运输行业是国务院确定的节能减排的重点行业之一,作为化石燃料消耗大户,我国道路运输车辆正面临低碳化的巨大挑战。道路运输车辆实现低碳化,除了对发动机及相关技术进行优化,降低油耗、提高车辆排放水平以外,轻量化也已成为公认的、节能减排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7.
不论你系出名门还是草根百姓,只要具备实力、勇于挑战并能成功发力,终能成为让人出乎意料的获胜者。无锡凯龙就有这样的黑马特质。伴随着国四时代的到来,为减少发动机排放污染、更好的促进节能减排效果,整车和发动机企业以及不少客车用户都纷纷把SCR技术推到了台前。在排放后处理技术方面,越来越  相似文献   

18.
欧洲城市交通采用的是一种高能效、低排放的发展模式,经过近百年的发展,欧洲的城市交通在节能减排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文中结合欧洲城市交通实现节能减排的三大战略,分析了其实现节能减排的主要途径、政策、经验及典型案例;结合中国的发展实际,提出了促进中国城市交通节能减排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21世纪以来,节能环保已成为全球绿色发展战略的主题,汽车节能减排技术已成为国内外汽车行业大力发展的新兴技术。因此,降低汽车排放污染量成为当前汽车行业研究的重点。阐述了低排放汽车发展存在的问题,重点分析了常用的汽车降低尾气排放新技术,并提出未来汽车减排技术的发展趋势,以期为行业内汽车减排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0.
正从政策法规方面看:这十年以来,由于受节能减排而导致汽车尾气排放要求不断升级,以及社会分工的不断细化市场需求等因素影响,促使轻卡产品持续升级,具体表现在发动机从国Ⅰ跃升至目前的国V排放标准,轻卡市场持续向中高端化发展之时,价位也随之"水涨船高"趋势愈甚明显。对于车辆的排放升级同时带来发动机技术升级,排量小型化与系列更精简,自主发动机比重将会有所明显上升。不过,随着车辆制造工艺提升与轻量化材料科技的进步,其产品质量可靠性得到提高,导致车辆更新周期延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