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2.
《中华汽摩配》2005,(1):26-26
随着2004年岁末倍耐力与风神轮胎达成建立合资企业意向、德国大陆与青岛双星签约合建企业,加上先前已进入中国建厂的八大巨头,2005年中国轮胎市场将出现世界十大轮胎巨头摆擂中国的局面。  相似文献   

3.
2004年3月,米其林轮胎公司推出了最新卡客车轮胎——E2系列轮胎。E2系列产品是原E系列的全面升级产品,专为适应中国路况而设计,是为中国卡客车用户提供的具有更强抗磨损性的高端产品。E2系列产品的问世是卡客车轮胎花纹开发的里程碑。米其林在花纹设计及配料等方面的研发取得了  相似文献   

4.
轮胎胎面的沟槽越少,沟槽的深度越浅,转弯时轮胎的胎面花块变形越小。新款Pilot Sporl的胎纹设计深受F1赛车轮胎的纵向沟槽设计理念的启发。  相似文献   

5.
《摩托车技术》2004,(5):29-29
美国Patch技术公司、示踪仪器公司与Nexiq技术公司合作,成功开发出了“轮胎可追溯性记录体系”,能够详细地记录有关轮胎的各种信息。该体系包括RFID条形码、手提式扫描仪、计算机操作软件、  相似文献   

6.
7.
徐雨 《汽车杂志》2003,(8):36-36
虽然离真正成为国际化品牌还有段距离,但是两年后的今天,回力第一款合作新R28的推出却给它们更多的底气和梦想。  相似文献   

8.
《汽车杂志》2004,(1):30-31
在l994年9月,美国固特异轮胎公司捷足先登来华投资,在大连创建了大连固特异轮胎有限公司。作为世界500强的品牌,固特异轮胎公司在中国所取得的成就还不足以满足其远大的志向。美国总部决定再追加投资1.2亿美元。对大连工厂进行扩建,以满足日益扩大的中国轮胎高层需求。为此,本刊记者对大连固特异董事长兼总经理Mr.Michael Martens进行了一次专访。  相似文献   

9.
《公路与汽运》2006,(3):12-12
无内胎轮胎以其安全、耐用、节油、可翻新等性能而优于传统斜交轮胎,正逐渐受到用户和市场的认可。据《中国交通报》(2006-04-19)报道,“高性能载重汽车无内胎轮胎推介高层论坛”上的消息表明,在轿车全面采用无内胎轮胎后,部分客车已采用无内胎轮胎,卡车轮胎也出现无内胎化的苗  相似文献   

10.
11.
12.
13.
14.
Jack 《汽车杂志》2006,(6):206-206
韩国汽车工业的腾飞已经是不争的事实,而作为韩国第一大轮胎公司的韩泰轮胎,其近年来发展速度迅猛,销售网络遍布世界各地。[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日前,引人关注的全球“最佳企业公民100强”评选结果公布,全球轮胎业的著名品牌固特异轮胎公司被《企业责任官》(CRO)杂志授予“最佳企业公民100强”的称号。  相似文献   

16.
刘林森 《世界汽车》2003,(11):34-34
德国康蒂耐达轮胎制造公司近几年正在大力发展高科技,力图使传统的轮胎生产同时代新潮流结合起来,他们正致力于智能轮胎的研制工作.智能轮胎的结构是:轮胎侧壁上装有磁化传感器,将路况、制动和车速数据传递给安装在车轴组合件某一位置上的另一传感器.智能轮胎的作用之一是按需要刹住某几个轮胎,以免汽车在像冰一样滑的路面上行驶时发生弹跃或打滑现象.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企业在国际竞争中的生存和发展 世界轮胎产业投资并购这一新的发展趋势实际上是国际化的产业转移和调整分工。这一趋势表明,今后有可能在某一国家或地区形成新的世  相似文献   

18.
北京首创轮胎公司着眼于载重货车行业迅猛发展的市场,独立推出此款集全钢子午胎之高强度、高速度以及斜交胎之高负载、经济性等特质为一休,汲取国际领先科学技术,在结构、配方、花纹和标识等方面完全不同于全钢子午和斜交载重轮胎,  相似文献   

19.
邵笑 《车时代》2006,(5):24-24
凝结了米其林公司对中国消费者真诚承诺的“随你行”服务,3月在北京正式启动,并随即延伸至神州大地。 此次推出的米其林“随你行”服务,是通过领先、专业、全面的售后服务系统,以带给消费者周全的呵护,伴他们一路畅行,全程无忧。任何消费者只需在米其林“随你行”服务指定零售店,购买两条米其林轿车及轻卡轮胎,并准确填写申请表格,就可以成为米其林“随你行”会员,在随后的两年内即可享受米其林提供的专业服务。[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轿车情报》2006,(9):111
1889年 Edouard Michelin接手管理后来成为“米其林公司“的“Bedeau公司” 1891年 米其林发明了第一条可拆卸自行车轮胎.并注册了专利.这一轮胎的修补时间仅需15分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