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何闻山,一个俊秀的名字,一个健硕的西方人,他曾经代表南非国家队参加过男子曲棍球比赛,他也曾经统领着奥迪总部在全球所有的培训工作,今天作为奥迪中国区的执行总监,何闻山与本刊执行主编陈欢谈起了奥迪在技术、品牌、市场上的中国策略……  相似文献   

2.
俯视着自己2100m2的超大展台,看着以Q7领军的奥迪家族豪华阵容,奥迪中国执行总监何闻山先生在接受本刊专访时,始终充满着自信与自豪。  相似文献   

3.
超级英雄     
《汽车生活》2013,(3):30-30
早在今年年初的底特律车展前,我的两位同事曾经打了一个赌,其中一位认为奥迪一定会在底特律车展上发布它们的RS7,而另一位自认是奥迪拥趸的家伙则认为奥迪不会把RS放到A7这样定位的车型上……当然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结果。后者判断错误的原因显然是基于他对奥迪产品线和相互之间定位差别的理解,但随即他也说,放心吧,奥迪绝不会出RS8的。  相似文献   

4.
设计的价值     
《汽车生活》2010,(5):78-79
<正>"起亚应该从一个‘物有所值'的品牌,进化为一个‘有设计价值的品牌'。"——彼得·希瑞尔。大部分中国人对彼得·希瑞尔的了解程度都超出了自己所意识到的程度——在2006年加盟起亚之前,他曾经先后担任过奥迪和大众的设计总监,现在我们常见的大众和奥迪多数都和他脱不开干系。在  相似文献   

5.
焕然一心     
戴维 《车时代》2014,(5):54-59
不得不提的人 说到起亚,就不得不提及一个人,那就是德国人彼得·希瑞尔。毕业于慕尼黑高等专业学院工业设计专业的彼得·希瑞尔,在24岁的时候获得了奥迪提供的奖学金,然后赴英国皇家艺术学院学习一年并获得硕士学位,之后他回到了德国进入大众汽车造型设计部门,他曾经担任奥迪、大众的首席设计师,先后设计了大众新甲壳虫、奥迪A6、奥迪TT等多款经典车型。在这期间,彼得·希瑞尔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走到了奥迪设计总监的位置,以其层出不穷的革新设计理念改善了奥迪及大众的品牌形象,引领了奥迪一个时代的设计语言。  相似文献   

6.
《轿车情报》2008,(7):133-133
继S、RS之后,clubsport成为了又一个奥迪的高性能版本的代号,也许奥迪觉得S和RS仍然在为舒适性妥协,于是,奥迪在其紧凑车型中推出了更加极端的版本。比如奥迪TT和奥迪A3的clubsport版本。TT clubsport采用的是2.0L汽油发动机,最大功率220kW,而A3 clubsport采用的是2.0L TDI柴油发动机,最大功率165KW。  相似文献   

7.
刘远 《轿车情报》2010,(4):146-149
一个全新的名字,一个全新的细分市场,一辆全新的奥迪,还有比这更能够让设计师感到挑战的事情吗?大胆和令人振奋的设计是奥迪设计师的目标。而曾经在东京车展和巴黎车展上展出过的A1 Project和A1 Sportback概念车,是设计师针对年轻的客户群体和城市驾驶的特殊要求进行的系统化研究。  相似文献   

8.
前不久.一汽大众奥迪广州媒体中心在重庆举办了精彩的“奥迪赛车运动史讲座”,生动展现了奥迪波澜壮阔的百年赛车运动历史画卷,透析奥迪血统中的运动基因,诠释奥迪经历一个世纪磨砺而积淀的“突破科技启迪未来”的品牌理念。  相似文献   

9.
有百年历史的大众公司名牌汽车“奥迪”新近在互联网上设立了奥迪中国网站,访问者只要点击鼠标器,就能了解自己感兴趣的有关“奥迪”的资料。“奥迪”中国网站(。audi。om.c)设立的栏目有新科技成果、车型系列、销售与服务、新闻中心、“奥迪”资讯等。上网访问者可以了四奥迪领先的各项创新技术成果,各项高科技在安全、环保和设计上的应用,奥迪公司在中国和国外销售的各种车型,以及未来上市的车型,除了造型及图片外,还提供各种车型技术和性能指标。此外,还能通过这一网站联接“一汽大众”,了解“奥迪”在中国的发展史n刘览者还…  相似文献   

10.
曹广 《时代汽车》2006,(8):67-67
奥迪品牌首款SUVQ77月11日正式投放中国市场。一汽一大众奥迪销售事业部宣布,本次投放中国市场的是奥迪Q7 4.2 FSI quattro车型,售价112万~128.7万元,今年计划销售1000辆。  相似文献   

11.
淮河 《世界汽车》2005,(8):72-73
新款奥迪A6L横空出世,能否挽救目前正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一汽-大众,并再次上演“单骑救主”的好戏?今后奥迪汽车在中国市场又将何去何从?最近我们采访了一汽-大众奥迪市场部部长肖敏,或许他的回答能为你还原一个更加真实的奥迪品牌。  相似文献   

12.
如果不是2005年1月,时任一汽集团总经理竺延风在一间会议室里宣布了一项任命,张晓军很可能还是一位卡车行业优秀的销售老总,无缘奥迪,更无缘今日的"新红旗手"称号。正是在2005年1月,张晓军的职业生涯发生了转折,他被任命为一汽-大众销售有限责任公司主管奥迪品牌的副总经理;2006年1月一汽-大众奥迪销售事业部成立至今,他一直担任执行副总经理的职务。6年来,张晓军与三任德方总经理携手合作,带领团队在以"全价值链本土化"为核心的"一汽-大众奥迪模式"战略框架下,不仅使奥迪在中国高档车市场上始终牢牢占据销量领先地位,同时成为在销售和服务方面获得J.D.Power用户满意度冠军最多的品牌,而且使奥迪成为高档汽乍品牌中形象提升速度最快的品牌。奥迪做国内豪华车市场上的成功不言而喻,这一切都是张晓军带领团队披荆斩棘为奥迪品牌做出的重要贡献,也成就了他的奥迪时代。  相似文献   

13.
对谁放电:意气风发的理想主义 陆涛,还记得吧?就是《奋斗》里那小子。赚了2000万的陆涛买了一辆车——奥迪A4.那小子风驰电掣开着A4在别墅、LOFT、夏琳、米莱间兜转。一种意气风发的理想主义,并不是奥迪“酌初隶,也许他应该表现的更低调点,但这并不能掩饰那种骨子里的傲气。这种傲气贯穿于每一个奥迪A4车主身上,选择A4,预示着更大的野心。  相似文献   

14.
《驾驶园》2017,(8)
曾经,Quattro、轻量化、TFSI等等技术的革新为奥迪这个品牌口号"突破科技启迪未来"提供了充分的证明。而全新奥迪A8是奥迪在巴塞罗那峰会给出的一个答案——在一个新的出行时代、创新时代,奥迪怎么应对挑战,怎么持续引领豪华汽车发展。这就是"不断数字化、可持续与城市化"为核心的Vorsprung战略。  相似文献   

15.
张谊 《轿车情报》2012,(11):272-273
杨先生一直想购买一辆他心仪的奥迪A4L。 对于经商的他来说,A4L既能够满足商务的需求,也可以兼顾到家庭的使用。目前他拥有一辆SUV,他希望可以花很少的钱拿SUV置换一辆奥迪A4L.这样就能够保留更多流动资金用干公司运营。那么,是否有这样一种途径,可以满足杨先生的要求呢?  相似文献   

16.
王佳俊 《世界汽车》2010,(1):114-117
提到奥迪的巅峰之作,你第一个会想到什么?没错.是R8。当这个奥迪的第一款量产超级跑车首次亮相的时候,全世界的车迷都为之疯狂。毫不夸张地讲,R8的到来让那些超级跑车制造商们如坐针毡。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宝马和奔驰从来都不把其它品牌放在眼里,在他们产品的竞品目录当中.从来都没有奥迪车型的存在。  相似文献   

17.
奥迪R8     
《车时代》2006,(1):60-60
官方宣布,新款的奥迪运动车将会命名为奥迪R8,曾经在两年前的法兰克福车展上被称作“Le Mans quattro”概念车的车型便是该车的前身。奥迪R8的一切生产准备都已经在Neckarsulm有条不紊的进行着,预计会在2006年的第四季度开始,而上市则要到2007年的第二季度。  相似文献   

18.
《世界汽车》2012,(10):156-156
9月12日,通用汽车中国公司发布消息.通用汽车中国总裁兼中国.印度和东盟首席地区运营官甘文维(Kevin Wale)将于10月31日退休。苏瑞博(Bob Socia),现任通用汽车全球采购及供应链副总裁,将接替甘文维的职务,该任命自10月1日起生效。苏瑞博曾经效力于通用汽车在全球的各大区域市场。全球化的工作背景将有助于他迅速地融入通用汽车亚洲主要市场。苏瑞博就任之后将向通用汽车全球生产制造副总裁兼国际运营部总裁李添泽先生述职.并继续兼任通用汽车执行运营委员会成员。  相似文献   

19.
刘远 《轿车情报》2011,(6):200-200
请问奥追的设计风格有哪些特点? 西拉夫:奥迪设计部门是一个国际化团队,在奥迪总部的设计部门一共有来自33个国家的设计师,绝大多数的设计工作都是由奥迪自主完成的。我们的总设计师或设计部门的领导都非常理解奥迪品牌内涵,能够利用自身的丰富经验带领年轻设计团队设计出优异的作品。  相似文献   

20.
在国内豪华车这一细分市场,奥迪多年来一直是老大,宝马近两年也取得了不错的业绩,据估计.2006年奥迪在国内的销量将能达到甸纪录的水平,会在8万辆左右.宝马也能达到2万辆左右,其他豪华品牌和它们根本就不在一个数量级上。在中国取得巨大成功的奥迪并没有放弃领跑者的位置.通过组建奥迪事业部,合并了销售渠道,优化了业务流程,明确了职能,为其在中国进一步发展作了充分的准备。在事业部成立半车之后,一汽奥迪开始了自己的大动作,将2006年3月刚在德国上市的奥迪Q7引入国内,陆续还会有其他新车型引入。不断丰富的产品线对于公众全面了解这一豪华品牌无疑是大有好处的,对于进一步树立豪华品牌形象也是必不可少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