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公路交通建设由传统的二维平面逐渐向更复杂更具创新性的三维立体化、多专业化融合方向转型,这给传统的道路设计方法带来严峻的挑战。为此,将建筑信息模型(BIM)与虚拟现实(VR)技术引入道路工程设计中,分析了其技术特点和优势,阐述了运用BIM+VR技术进行道路平、纵、横协同设计,以及对地形、道路整体三维建模及成果可视化展示的实现方法,并应用自主开发的交互式道路VR仿真平台,在重庆市陈家阁立交和春华立交市政设计项目中进行了实践,验证了该方法的优越性和高效性。  相似文献   

2.
喻沐阳  斯文彬 《交通科技》2020,(1):40-44,72
针对公路工程对于空间信息精度要求较高的特点,以BIM技术为支撑。采用Civil 3D构建高精度三维数字地形模型,并在Infraworks中进行公路平、纵、横协同设计。通过将设计成果导入鸿业路易软件进行模型精细化设计,并建立公路工程参数化信息模型,在经过专业校核后,开展建筑界限和驾驶视距分析,实现了设计成果的自动化出图和可视化技术交底。  相似文献   

3.
曹峰杰  蔡健 《公路与汽运》2020,(2):69-71,77
针对传统公路设计模式存在的专业协同性差、反复工作量大、方案调整频繁、易遗漏等问题,利用Civil 3D等建筑信息模型(BIM)软件对G319瑞金至兴国段公路改线工程一期进行三维可视化建模设计,搭建三维可视化协同设计平台,实现公路工程协同设计和参数化设计,提高设计精度和效率。  相似文献   

4.
为加快推进BIM技术在隧道工程中的应用,从隧道工程信息模型标准、建模技术、全寿命周期的应用等方面,对BIM技术在隧道工程中应用现状进行总结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1)我国隧道工程信息模型技术标准较为领先,隧道结构BIM建模技术已基本成熟,BIM技术在隧道工程设计、施工和运营维护等阶段均已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 2)下一步应完善与隧道工程密切相关的地质信息模型标准,并向施工阶段和运营维护阶段信息模型技术标准延伸; 3)要重点解决设计变更时模型自动更新的问题,深化BIM技术在隧道动态设计与施工等方面的支撑作用,加强全寿命周期集成平台的研发,推进BIM技术从设计到施工和运营维护的全寿命周期应用。  相似文献   

5.
6.
传统设计技术在路网优化设计项目中存在处理数据烦琐易错、二维表达不够直观等问题。针对传统技术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基于GIS的BIM技术路网优化设计方法,GIS技术提供整个空间的三维可视化分析,极大地改善了BIM技术对外部环境信息分析不足的问题。以唐桂新城路网优化为例,使用GIS与BIM技术对该路网进行优化设计,按照模拟—评估—反馈—优化的渐进式优化思路,实现了优化后的路网与地形、周边地理环境、现状水系的结合更为合理,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7.
姜洋  陈亮 《城市道桥与防洪》2020,(2):35-37,45,M0006,M0007
总结和分析了预制装配桥梁从设计、施工到运营养护阶段的全生命周期中信息化技术应用成果,在BIM协同管理平台上结合倾斜摄影、三维激光扫描、物联网、施工监控等技术提高预制装配桥梁建设的信息化程度,以提升预制装配桥梁的施工质量和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8.
《公路》2021,66(9):358-364
在深入调查分析广东省某高速公路所在区域高速公路路面、路基、桥梁、隧道、沿线设施、公路检测及养护平台的技术状况、病害原因等的基础上,从技术耐久性、养护便利性和运营安全性等3个方面提出高速公路建管养运一体化不同专业存在的关键问题;结合该高速公路的建设特点以及各专业建设需求,提出了相应建设对策,构建基于质量耐久、施工控制、养护便捷、寿命费用、生态环保、交通保畅、运营智能、建筑艺术等8个功能要求的建管养运一体化对策库;基于层次分析及多维度评价法,结合项目建设需求及所在区域特点,对提出的对策库进行分析,提出该高速公路建管养运一体化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9.
随着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的不断发展,BIM在交通基础设施领域已有广泛应用,但由于技术沉淀不足,仍存在建模困难、可视化效率不足等问题。特别是对路线长、结构异形、受地下环境影响大的隧道工程,BIM技术难以得到高效应用。通过对市政隧道工程进行BIM三维设计,提出基于Bentley平台软件的隧道工程多维度BIM设计方法,在此多维度数字化信息模型的基础上对山地城市隧道工程与近接建构筑物关系进行可视化应用,探索了BIM技术在隧道工程设计阶段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决岩土工程中的三维地质信息模型可直接应用于指导设计、施工过程的问题,通过对常用BIM软件在三维地质信息模型创建方法、适用性的对比分析,总结出岩土工程三维地质信息模型创建的高效方法,并通过工程实际应用证明该方法高效、便捷、直观、模型信息齐全、可操作性强,基本满足设计及施工的需求。  相似文献   

11.
从BIM(建筑信息模型)作为一种技术手段和项目管理工具的角度,把影响公路工程项目BIM实施的因素归纳为技术因素和项目管理因素,结合BIM CMM和OPM3模型的核心思想,建立公路工程项目BIM应用成熟度模型BIM IMM,从信息管理和单项目的组织支持系统的维度,确定公路工程项目BIM应用的成熟度等级;通过对成熟度等级的描述,运用层次分析法和加权求和法确定指标体系中各指标总权重和公路工程项目BIM应用的成熟度等级。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主要是根据高速公路隧道照明标准,分析各种光源的特点,并对影响隧道照明特性进行分析;再根据节能和功能性原则对隧道照明方式进行优化,通过广西宜河高速为例,在环保、经济和社会效益几个方面对照明节能在全寿命周期内进行效益评估,并得出高速公路隧道照明节能的控制策略。  相似文献   

13.
林晓东  李晓军  林浩 《隧道建设》2018,38(6):963-970
为解决在盾构隧道工程中,地理信息系统(GIS)标准缺失和建筑信息模型(BIM)分析功能薄弱的问题,在分析GIS的数据管理和BIM的数据标准基础上,建立集成GIS/BIM的盾构隧道全寿命期管理系统。首先,概括总结系统采用的技术路线; 其次,基于IFC标准扩展统一的盾构隧道信息模型,涵盖盾构隧道地质、结构、线路、施工、监测和病害等数据; 然后,介绍系统信息的关联,包括隧道编码、GIS和BIM的集成方案; 最后,以上海地铁盾构隧道为依托,描述系统在工程全寿命期的应用,包括隧道地质勘察、结构设计、运营监测和养护维护等阶段。该系统制定了统一信息模型,方便数据交换和管理,在信息模型基础上实现了信息可视化与不同分析功能,提高了盾构隧道的全寿命数字化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4.
在桥梁工程领域,建筑信息模型(BIM)较少应用于结构模型受力分析,极大限制了桥梁工程不同阶段不同专业之间的协同工作。为促进BIM技术在桥梁设计中的应用,文中对结构分析模型数据转换进行研究。依托某桥梁工程,建立其临时结构运梁轨道Revit三维模型,通过SAT格式将模型直接导入有限元软件中进行受力计算,分析该转换方式的可行性。结果显示,转换后的模型几何尺寸及连接关系准确,利用BIM在结构设计环节所具有的优势可减少建模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对比运梁轨道主要构件的仿真分析结果与ANSYS模拟结果,验证该转换方法可靠。  相似文献   

15.
基于BIM的道路全数字三维地质地面信息模型构建是实现道路工程BIM动态设计的关键.以北京市平谷区黄松峪山区某道路工程为例,将道路地质地面信息导入到Civil 3D中,利用Civil 3D的点、块、曲面、实体提取等功能,构建了三维地质地面信息基础模型并在此基础之上进行综合设计,实现了基于地质地面信息的纵断面设计、土石方计...  相似文献   

16.
杜战军  吴继峰  任子健  温庆杰 《公路》2021,66(11):114-119
以某大跨钢桁梁桥的BIM模型建立过程为例,提出了一种参数化及精细化建模思路,通过对BIM模型的构件进行设计、施工信息匹配和编码,可用于桥梁施工全过程监控。基于BIM模型信息,以手机和个人电脑为采集终端设备,建立数据服务器和基础数据库,在云计算中心进行后台整理分析,从而构建BIM信息化平台,实现施工进度模拟、设计与施工现场信息化管理和档案资料的信息化归档管理。BIM建模及信息化平台的应用显著提高了桥梁施工效率,优化了施工工序,缩短了工期,提高了构件安装精度和施工质量,为大跨钢桁梁桥施工提供了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7.
18.
郭坚  陈韬 《公路与汽运》2022,(1):29-33,43
建筑信息模型(BIM)能应用于工程项目规划、勘察、设计、施工、运营维护等阶段,实现建筑全生命期各参与方在同一多维建筑信息模型基础上的数据共享,为产业链贯通、工业化建造和繁荣建筑创作提供技术保障.长沙市轨道交通1号线北延工程周南中学站在初步设计及施工图设计阶段应用BIM技术对交通疏导和组织、车道布置进行优化分析,从而有力...  相似文献   

19.
以深圳地铁9号线为例,从组织开展深化设计工作并利用BIM技术对站后工程常规机电、系统机电各个专业设计施工过程中遇到的接口协调及碰撞等问题进行模拟分析。主要得到以下经验总结: 1)管理中规范深化设计的工作流程,保证了深化设计BIM工作的顺利开展; 2)技术上利用BIM技术精细化管理各个专业,减少管线安装的碰撞及对结构的损害; 3)接口协调方面,利用BIM技术有序地安排各个专业施工,能保证设计与施工的同步以及各专业之间的统一协调性。  相似文献   

20.
重庆曾家岩嘉陵江大桥为(135+270+135)m刚性加劲悬索连续钢桁架公轨双用桥,上层为城市主干道路,下层为城市交通轨道,大桥路线走廊狭窄,桥址古今建筑密集、地下管网轨道交错繁杂、地形起伏显著。该桥设计中应用Bentley和Autodesk平台软件进行BIM技术协同设计,基于BIM平台软件,创建了三维地形模型和工程周边实景模型,在此基础上确定了最佳路线,通过桥型方案比选确定了连续钢桁架桥方案;建立钢桁架、桥墩等主要结构参数化模型,进行结构参数化设计;通过构件碰撞检测校核、桥墩防撞模拟、交通流模拟和工程量校核等,实现大桥优化设计。与传统二维设计相比,基于BIM技术优化该桥设计方案,大量节省了设计成本,有效地提高了桥梁设计质量,提升了整个工程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