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摩托情结     
我与妻的结合缘于同对摩托的梦想。小时候,我住的县城摩托很少,父亲却有一辆现代摩托车族戏称为“老白干”的嘉陵50。也许现在那马达轰鸣的“老白干”已被很多人不屑一顾,但我那时却对它情有独钟。父亲常将我带上后座去兜风,每当父亲的右手一旋转,便令我心旷神怡。我很想亲自骑骑它,但对还是一个孩子的我,无疑是一件困难的事。父亲将它停下来时,我就时常去旋转那只油门把手,内心便时时泛起拥有一辆“老白干”的欲望。  相似文献   

2.
车手     
车手属马,心善脾气犟。他从不认命自己生就是被人骑在胯下的。 80年代中期,车手生活的那个城市诞生了摩托车,车手产生了喜新厌旧的思想,上班很少再骑那辆半新不旧的“凤凰”,整日梦想着鸟枪换炮。为了买辆摩托车,车手节衣缩食,甚至下狠心告别刚刚吸起瘾的香烟。那时,车手还在城市远郊的一家军工厂上班,随父母在一起生活。有一天,他突然对父亲说:“爸,我想买辆摩托!”“你又不会骑。”父亲不以为然。“你不答应,我就去医院卖血。”车手神情刚毅,俨然吃了秤砣铁了心。可这句话,连他自己都没从脑子里过一遍,就“砸”到父亲  相似文献   

3.
《摩托车》2009,(6):76-79
“为何玩摩托?” “身体里的雄性荷尔蒙使然。” “为何痴迷摩托?” “因为我需要一根可以不被背叛的精神支柱” “为何坚持摩托?” “男人的执着,加上摩托的值得。”  相似文献   

4.
王宏军 《摩托车》2005,(9):20-21
我的摩龄已有8年,虽说骑摩托算不上高手,但也算是老资格了。我的第一辆摩托是建设JS60A二冲程摩托车,虽然小,可是它让我充分地体会到了骑摩托的感觉——一种难以言状的冲动,这感觉可能是有些骑了一辈子摩托的人也不会有的,从此,我就一发不可收拾,深深地爱上了它——摩托车。小建设陪伴我走过了七千多公里的路程,我开始“嫌弃”它了。二冲程天生的不足,加之力量又小,而我又胖,  相似文献   

5.
这是一篇收到不久的稿件,那时南宁还未曾“禁牌”,让不少外地摩迷歆羡不已,恨不得跻身南宁市民行列,无忧无虎地过过摩托瘾。然而,往事如烟,眼下南宁官员亦对摩托车落下了“屠刀”,南宁市民的摩托梦由此破灭。此时刊发此文.绝不多余,权作“南宁摩托城祭”。  相似文献   

6.
郑有娣 《车时代》2014,(5):21-21
在雷克萨斯还被叫做“凌志”的时候我就认识它了。那时我在上高中,依稀记得每当放学就会有一辆“三点零五分”LOGO的车停在校门口,接走我们学校最帅气的校草。那时感觉是那么的可望不可即,每天的怦然心动就在放学的那一刻,看着他上车,看着那辆“三点零五分”缓缓的消失在车流中。后来才知道那个顶着“三点零五分”LOGO的车叫“凌志”。也不曾记得“凌志”何处让我如此的印象深刻,或许是那时的情窦初开让它深深地印在脑海中。慢慢长大的同时I这个社会也在迅速地变化,“凌志”这个名字已经被“雷克萨斯”所取代。但“三点零五分”的LOGO始终让我保持着心动。  相似文献   

7.
我与摩托     
1992年,我随着“南下大军”来到广东珠江三角洲的T市求职,常常搭乘“摩的”东奔西跑。T市是一个在改革开放初期几乎一夜之间由乡村变为城市的富裕之地,公共汽车很少,电车一辆不见,而“摩的”却四处可见,在汽车站、公园门口、大小路口比比皆是,充当客运摩托的“摩的”几乎全是“嘉陵”男装摩托,为此我很是为重庆自豪。每当有载主问我:“你是哪里人?”时,我总是得意地说:“我和你骑的摩托是一个地方来的。”本地人自用的交  相似文献   

8.
有摩托,会骑摩托车,但不爱它,对关于摩托的知识也不了解,那你就算不上“摩托迷”。我原本是一个汽车迷,1991年参加工作不久就考了驾照,买汽车杂志是我的大事,大街上跑的大小汽车,从价格到品牌没有我不知道的。可时间长了我发觉汽车离我们工薪族太远了,慢慢地那种“迷”的程度也淡了许多。近几年我国摩托车行业发展迅速,我想买不起汽车咱就买摩托车吧,相信驾摩  相似文献   

9.
一日,在家中库房中偶然发现了那辆曾伴随父亲走过风风雨雨的嘉陵车,这让我在儿时引为自豪的交通工具,如今却静静地停在库房的角落里,仿佛一位孤独的老人,正在用它那一生的经历诉说着历史的变迁。儿时,父亲的单位离家较远,赖以代步的交通工具是自行车,母亲不忍心让父亲每日骑自行车往返奔波,于是父母俩商议了几次,一狠心,花了1千多元钱,买回了这辆嘉陵摩托。我现在还清楚地记得那天父亲把车骑回家时的轰动场面。因  相似文献   

10.
宗申漫笔     
邓颖 《摩托车信息》2006,(23):51-51
十几年前,重庆还没有建成解放碑CBD,朝天门还没有气势恢弘的船形堤岸,王家坝也只是一个灰头土脸的农村。有一台发动机就诞生在了那时一个老旧的砖瓦房里。怀着迎接新生命的无限喜悦之情,它的父亲为它命名为"宗申",从此,宗申便开始了与摩托车的不解之情。作为一个刚入行的新人,有幸参观宗申,听左宗申分享他的经历和梦想,实属一次来之不易的机会。之前,宗申于我的印象只是为公众所熟知的摩托品牌,征战赛场的车队,仅此而已。但当我跨出车门,迈进宗申大门时,我才意识到今天看到的将是一个摩托车王国。占地一千四  相似文献   

11.
艰辛摩托梦     
每个人在儿时都会有各自不同的梦想,而我的梦想皆与摩托车有关。记得在我刚记事时,就对装有脚踏板却不用踏动它就可以走动的“自行车”特感兴趣,它可比我的三轮脚踏车快多了,任我拼命蹬车追赶也赶不上。后来父亲告诉我那辆会跑的“自行车”叫摩托车,当时我睁大双眼望着父亲,还是不能理解摩托车为何物,为何能跑得那么快。自那一刻起,我心中萌生的最“伟大”的梦想就是拥有一辆会跑的“自行车”。  相似文献   

12.
“摩托”作为代步工具,它在世界上已经存在了100多年。目前全世界摩托车保有量已超过1亿,50亿人口,1亿辆摩托,1/50。也就是说现在世界上至少已拥有了数以亿计的摩托车迷。既然拥有亿万车迷,在这巨大数量和悠久历史背后,就必定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与“食文化”、“酒文化”一样,毫无疑问“摩托”也是一种文化。“摩托文化”的内涵与外延主要有两个方面:一个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如有关车的书籍、报刊、出版物、博物馆、车展、博览会、摩托年俱乐部、摩托学校、各类洲际与国内的骑行旅游、各类超级摩托车大赛、拉力赛等等。当然,作为一种具备动力的开行机器,它主要还是被用来当作交通工具。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小汽车  相似文献   

13.
曹展明 《摩托车》2004,(10):29-29
从长风劲鼓的黄土高原来到六朝古都南京求学已经一年了,每每在街头看到呼啸而过的摩托车,就禁不住想起我那段精彩的摩托生活,还有我那台尘封着的城市小马驹JH70E。我的摩托生活最早始于1995年大学刚毕业,那时我还在山西中部一个偏远小城的加油站担任技术员。当地农民经常骑摩托  相似文献   

14.
与汽车结缘我出生在福州的连江,但没吹上几天的温润海风,父亲就在上个世纪的六十年代,扛着支援闽北建设的大旗,一家人转移到了到处是大山的南平邵武。来到邵武后,父亲被分配在了林业汽车保修厂。那时的人都会有一种让自己的儿子子承父业的想法,父亲也不例外。于是在保修厂,父亲就会经常考我各种关于汽车的问题。比如指着保险杠,要我说出名称,一旦答不出,就会敲我的脑袋。父亲在那时也经常开着车子出差,早出晚归。特别是春天的闽北,往往是暴雨几天不断。只要父亲出差,一家人就要在让人心慌的电闪雷鸣中等待父亲的归来。也许这辈子注定不是我选择了汽车,  相似文献   

15.
改装雪地车     
我是一个狂热的摩托车迷,从小就酷爱摩托车,当我骑上第一辆破旧的幸福250时,它一身的故障使我伤透了脑筋,可它最终却让我变成了一名修车高手,并从事了修车这一职业.现在我特别喜欢亲手改车,我的一辆嘉陵越野车由于被我几经改造现在已经变成了一匹披着羊皮的狼,使我每当骑上它时就有一种激情释放的感觉.……  相似文献   

16.
力帆LF150-11     
孙益文 《摩托车》2006,(6):23-23
初识摩托车,缘于老爸为我买的那辆二手南方125,那时的我还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车盲。这辆百病缠身的老爷车,让我伤透了脑筋,在饱尝了几次推车之苦后,便被我以1200元处理给了一个搞修理的老板。当济南轻骑铃木于2000年推出风暴太子QS125-A时,我立刻被它那粗犷雄壮的外形深深地吸引了。这就是我想要的车!可它上万元的不菲身价却让囊中羞涩的我不得不望车兴叹,无奈之中,只好把目光放在国产车上。终于,一辆飞雁FY150风暴太子车进入了眼中,我不顾一切地拥有了它,但随后的骑行却让我后悔了当初的“以貌取车”。车子行驶不到4000kin,油箱就漏油了,虽然车行老板爽快地答应免费更换,但我对它的整体质量产生了怀疑,害怕哪一天又重温推车的旧梦,没骑多久便又低价转让了。  相似文献   

17.
摩迷苦乐     
众多的摩托“发烧友”,大都拥有一辆称心如意的爱车。但对于夫妻双双下岗的我来说,拥有一辆车的想法,简直就是一种奢望。真要挤出五六千元买辆车,那实在太难了,尽管如此,我仍然是一个不折不扣的铁杆摩迷。我是一名电气工程师,在工厂搞过多年机械安装和维修。对摩托车的爱好源自1993年帮助朋友修好一辆几乎报废的250摩托车,从此便一发不可收拾。在为生计奔波的日子里,谈摩托、修摩托倒成了一种最好的享受。几年来,大修过近年在市场流行的多种车型,竟养成爱啃“疑难杂症”的嗜好。  相似文献   

18.
我第一次骑上摩托车是在1995年初,那是一辆黑色嘉陵JH70。由于他常出“毛病”,我就摸索着给他“治病”,因此,买了不少摩托方面的书刊。时间一长,书给翻旧了,摩托也让我给修了几遍,自然我也成了一个摩托迷。1996年我出了车祸,车毁人伤。在家养伤的一年中,又买了不少摩托方面的书籍,潜心研读,因此就更加迷恋摩  相似文献   

19.
1998年8月,《摩托车信息》走进我的生活,把我带入摩托世界的海洋。月月相见,受益匪浅,她把一个热爱摩托,但又对摩托文化知之甚少的车迷武装成了具有等级水平的“行家”。而她仍不断地吐故纳新,与时俱进,追求创新与卓越。她既高贵权威,信息丰富,又平易近人,为您排忧解难,是车迷求知的好老师,然而我仍担忧“酒香也怕巷子深”。为使更多的读者走近她,我亮出内心  相似文献   

20.
相识——怦然心动我骑过许多种摩托车,自己的或别人的。我是对摩托车情有独钟、见到摩托车就特别想骑的那种男人,媳妇说我“有病”,但摩友们却说:“有的男人爱漂亮的女人,有的男人爱摩托,这和女人爱新衣没什么两样”,遂心里释然,继续这种摩托情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