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学龄儿童通学出行时间与城市通勤高峰时段重叠,常引发学校周边区域严重拥堵,也给学龄儿童出行安全造成隐患问题,以北京市2014年居民出行数据为基础,分析6~18岁学龄儿童出行方式、出行距离与出行时耗等出行行为特征,并对比北京市学龄儿童2006年、2011年和2014年相应数据.研究发现:近年来北京市学龄儿童通学出行呈现出明显的机动化需求,其中非积极方式通学出行的比例持续增长,积极方式(Active School Travel,简称AST)比例下降,就近入学政策对通学出行总体有积极的影响.结合通学出行特征,从发展公共交通、校车、网约车多样化接送服务,整合优质教育资源,改善校园周边AST出行环境等方面,提出了解决学龄儿童通学出行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中、小学生上、下学交通是城市居民出行的重要组成部分,家长接送学生时小汽车的停放影响了学校周边道路交通运行,已经成为城市交通管理中不能回避的问题,通过对长沙市中、小学上、下学高峰期接送学生的私家车数量、停车时间和停车方式的调查,分析了上、下学高峰期小汽车停车需求的差异,并根据送上学停车时间短、接放学停车时间长的特征,对路边停车位进行优化设计.研究发现,优化后的停车位减少了43.68%总停车时间,并且减少了送学车辆的斜停现象,能有效地缓解学校周边上、下学高峰期的交通压力.  相似文献   

3.
居民出行特征调查是编制城市综合交通规划及各类相关规划的基础,为政府的交通政策制定提供依据.该文以大量、翔实的实地调查数据为基础,详细分析了保定市2008年的居民出行基本特征、出行方式特征及出行时间特征,为编制综合交通规划、制定交通政策做准备.  相似文献   

4.
为指导中心城区交通规划的展开,迁安市展开中心城区范围内居民出行调查,对迁安市居民交通出行特征进行全面分析.通过居民出行调查数据分析,从性别、年龄、职业、交通工具拥有量、出行率、出行方式、出行分布等方面,梳理迁安市居民样本特征及出行特性,在相应的调查分析基础上,对迁安市交通特性的发展方向进行预测,为交通需求模型的搭建提供参数,为新城交通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也为类似城市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针对近年来私人小汽车接送学生日益普遍,使得学校周边交通状况日益恶化的问题,以北京西部城郊的6所小学和6所中学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研究了中小学出行特征及学生家长对校车开行的需求及意见.在此基础上,从管理方案、人员及资金、法律监管、线路规划方面设计了校车开行方案.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吉林市为例,在对比夏季和冬季综合交通调查数据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不同气候影响下的交通运行特征,对出行强度、出行方式结构、出行时间分布、出行空间分布等季节差异性进行对比分析,对于探索寒地城市交通需求特征,开展综合交通规划和制定合理的交通政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我国已经进入了人口流动迁移最为活跃的时期,流动人口呈现数量多、组成复杂的趋势,其出行特征值得关注.本文依据第5次北京交通综合调查流动人口调查数据,根据流动人口在京时间特征差异,将在京时间6个月以内的旅居流动人口划分为短期来京差旅型流动人口和长期在京居留型流动人口2类,据此研究旅居流动人口出行特征.研究发现短期来京差旅型流动人口存在选择舒适型出行方式概率较高、出行链复杂程度高、活动效率较低等特征;长期在京居留型流动人口来京目的多为务工,其出行早晚高峰特征明显且与道路高峰重叠,与常住人口出行特征相似度较高.结合北京市交通供给现状及首都发展定位,针对出租车服务、公交服务、共享单车等提出管理策略及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究舒适度对出行者路径选择的影响,通过分析出行舒适度的影响因素,构建舒适度价值模型,从而建立考虑舒适度因素的出行价值模型。首先考虑行程时间、出行费用和舒适度3种出行价值的影响因素,建立出行价值模型;然后采用意愿调查法对出行者舒适度选择特征进行调查,以性别、年龄、出行方式、行程时间为特征变量,通过排序选择模型对舒适度选择概率进行标定,发现交通方式和行程时间两种影响因素对舒适度选择具有显著影响。通过计算出不同交通方式、不同行程时间对应的舒适度选择概率,从而得到不同出行状态下的舒适度概率分布,由此建立了基于舒适度排序选择模型的出行价值模型。最后以公交车出行价值为参考,进行算例分析,利用AHP层次分析法,对行程时间、出行费用和舒适度3种因素的单位价值进行判断,得出出行价值计算模型,分别针对考虑和不考虑舒适度的出行价值模型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当考虑舒适度因素时,私家车和自行车的出行价值分别下降了2.6%和30.2%。由此可见考虑舒适度的出行价值模型能够更好地评价不同出行方式的价值差异。  相似文献   

9.
为准确识别网络化运营环境下城市轨道交通乘客的出行特征,设计了可采集Wi-Fi信息的分布式交通行为识别系统,并建立出行特征识别算法.布设在各站点的检测设备可采集乘客所携带移动设备独一无二的M AC地址信息,并上传至信息中心.信息中心通过对比同一设备在各站点获取的时间戳和对应站点编号,可识别乘客的出行路径和行程时间,结合轨道交通车辆的走行时间信息可获取换乘站的换乘时间,并应用上述时间信息验证所识别出行路径信息的有效性.在西安市轨道交通系统的测试结果表明,同由客票信息获取的出行行为相比,该系统能采集所有网络形态下的乘客出行路径及行程时间,测试数据的平均采样率可达32.86%,误差为3.8%.该系统的分析结果可用于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客票清分、站点设计等环节.   相似文献   

10.
以北京市城市交通综合调查数据为依据,从访客来访目的、到达方式、出发区域及出行距离2类空间特征、行人及车辆到发时间分布2类时间特征和停车特征对居住区等4种集中功能区的客流特征进行分析,针对北京市集中功能区现存的问题,从交通设施的配给、停车位的配建、引导市民公交出行等角度提出交通层面的发展策略和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1.
保障性住房是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安居工程,分析北京市保障性住房的分类及特点,通过现场调查,采集早晚高峰时段不同区域、不同类型保障性住房的出行量数据,计算人次生成率和车次生成率等8个不同层面的出行率指标,结合保障性住房的基本属性特征,分析不同区域、不同类型保障性住房的出行率特点,为其科学开展交通影响评价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2.
城市居民的日常出行往往受出行计划的限制。为定量分析其产生的时空约束对出行方式选择行为的影响,以时空棱柱理论为基础,构建了出行过程中的时空约束范围。通过计算时空可达性(包含变量活动地点吸引力、自由活动时间、交通时间)定量描述时空约束,并将其作为选择方案的特性变量加入效用函数中,建立了基于时空约束的多项Logit模型。通过问卷调查收集的数据进行模型标定与检验,分析了时空约束对出租车、私家车、地铁及公交汽车4种出行方式的综合影响。将活动地点吸引力-自由活动时间及活动地点吸引力-交通时间进行组合,研究了其共同作用下对出行方式选择的影响。结果表明:出行计划中存在限制型活动的情形下,时空约束为显著性影响因素,其对4种交通方式的影响程度顺序为出租车私家车地铁公交汽车;对于不同时空范围内的出行,活动地点吸引力-自由活动时间和活动地点吸引力-交通时间共同作用时,对出行方式选择概率的影响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乌鲁木齐市居民选择定制公交出行的意愿及影响因素,对该市6个行政区的620名通勤出行人员进行问卷调查,根据调查结果,从出行者个体特征(性别、年龄、经济水平等)、出行特征(出行距离、出行时耗等)和定制公交交通特性(票价、停车次数等)三方面分析影响居民选择定制公交作为出行方式的因素,以引导居民向定制公交出行方式转移,并为乌鲁木齐市定制公交线路开设、运营及政策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旅游交通出行信息的提取为挖掘旅游者出行时空特征提供数据基础,从而对旅游交通规划与设计、旅游客运优化以及多模式旅游交通协调系统构建等提供支持.本研究以客运包车定位数据为基础,利用DBSCAN算法建立了旅游出行停留点识别方法,并基于关联规则技术提出了出行链提取、分类方法.论文以青海省热度排名前三的青海湖,塔尔寺和茶卡盐湖为研究对象,从多时间粒度挖掘了旅游出行者的旅游交通客流月/日变特征和旅游时间分布特征,以及旅客出发时间、抵达时间、景区驻留时间等信息.论文的主要方法及研究结论可为政府主管部门、景区监管部门以及交通运营管理部门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5.
为了缓解城市老城区学校周边普遍存在的交通问题,让学校和家长接送学生更高效、安全,降低接送车辆对城市道路的影响,同时能够缓解周边停车缺口问题,提出了学校教学安全管理、学校交通组织与交通管理、学校与周边小区停车资源错峰共享等建议。通过实际案例应用证明,所提建议切实有效,对同类地区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6.
以莆田市2009年城市居民出行调查的有关数据为对象,通过出行强度、出行方式、出行的时间分布、出行的空间分布等一系列指标总结归纳出莆田市城市居民出行的规律、变化特征及其原因。针对莆田市居民出行总量、出行距离、出行耗时、私人交通方式、高峰小时峰值等特点,对莆田市城市交通需求管理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针对目前我国城市建筑项目交通影响评价中缺乏交通出行率指标的现状,参考美国等发达国家对土地使用及交通出行率的研究方法,在对北京市城区范围内334个住宅小区进行交通出行率调查的基础上,应用相关度分析方法确定了出行率重要相关参数,并分别用平均生成率法、参考调查点法(图表法)以及回归分析方法对调查数据进行了分析和处理,初步得到了北京市住宅建筑出行率指标的建议取值标准。本文建立的方法可用于城市其他类别建筑项目交捅出行率调杏和分新处理工作.所梧出的居住娄王聿笛.交踊出行率指标值可供城市交通影响评价工作参考。  相似文献   

18.
以居民出行调查数据为依据,分析南昌市电动自行车出行特征,并小汽车、公共交通、慢行等出行方式相比开展电动自行车竞争性、满意度和替换性分析.研究表明,在中短距离出行方面电动自行车有更强竞争优势,同时在公共交通及配套基础设施吸引力尚未提升条件下,要谨慎制定电动自行车发展引导策略.南昌市电动自行车出行特征及竞争优势分析为二线城市制定城市交通政策,开展交通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工作提供了辅助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9.
长株潭城市群城际与城内客运出行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究城市群区域客运出行规律,对长株潭城市群客运交通出行进行了抽样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对城市群区域城内与城际出行者在社会经济特性、出行目的、出行方式选择以及出行时间分布等方面做了对比分析,并对其规律进行了总结,发现城内与城际出行除在方式选择考虑因素方面有共性外,其他方面个性特征明显,另外对城市群内出行特征及其发展趋势作了预估。  相似文献   

20.
居民弹性出行特征是城市快速发展进程下的产物,随着城市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弹性出行在所有出行中所占比例逐渐增加,因而对居民弹性出行的研究愈发重要。为研究居民弹性出行特征的影响因素,首先利用居民弹性出行行为调查的RP-SP融合数据,结合方差膨胀检验方法研究影响居民弹性出行特征各因素间的线性相关性,最后构建多元Logistic模型,分析居民弹性出行前获取出行时间信息、天气信息作出出行选择时影响因素的显著性程度。结果表明,在0.05的显著性水平下,影响因素中年龄、游客类型、主要交通出行工具等显著影响居民弹性出行选择;居民出行前获知交通信息,弹性出行的概率能有效降低9%,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交通压力,缓解交通拥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