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随着新能源汽车热管理行业的迅猛发展,整体竞争格局形成了两大阵营。一类是以综合性热管理方案为主的国际巨头,另一类是以专一性热管理产品为代表的国内主流热管理零部件企业。并且随着电气化升级,热管理领域新生零部件迎来了增量市场,在新能源汽车新增的电池冷却、热泵系统以及其他电气化升级带动下,热管理方案中运用的部分零部件种类随之发生变化。本文主要通过对新能源热管理领域竞争格局以及核心部件的技术发展分析,对电池热管理、整车空调系统、电驱动及电子元器件等关键技术部件进行了详细综述与分析,并对新能源汽车热管理行业技术发展趋势进行了综合预判。  相似文献   

2.
电动汽车的热管理直接关系到电池电机的性能和使用时的安全。电动汽车行驶时,电机需要冷却,乘员舱和电池温度需要保持在适宜的水平,热量在前端冷却模块中耗散至空气。文章在分析电动汽车的冷却考核工况,重要零部件热负荷情况的基础上,对格栅、导流密封、前端模块等结构特点进行了分析,比较了多个畅销车型的热管理回路,分析了其优缺点。  相似文献   

3.
纯电动重卡包含动力电池热管理、电机冷却和空调等三套子系统,文章分析研究了各子系统的发展现状,根据其基本原理和基本组成发现电池冷却和空调制冷集成可实现零部件共用,电机冷却和空调暖风集成可实现废热利用,为后续纯电动重卡的热管理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从电池热管理系统、热管理系统零部件类型、电池热管理系统设计流程、热管理系统的零部件选型以及热管理系统性能验证等几个方面全面介绍了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对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的设计工作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电动汽车热管理已成为保障车辆宽温域环境适应能力、电池热安全和乘员舱热舒适性等方面的关键技术,同时也对电动汽车的能耗,特别是高低温环境下的整车能耗有着显著影响。随着车辆电气化和智能化的快速发展,与传统汽车相比,电动汽车热管理技术和发展路线在动力系统、空调系统等子热力系统和整车层面都呈现出了明显的差异和巨大的进步。综述了国内外电动汽车热管理技术领域重要的研究进展,阐述了电池、电机、热泵空调等子系统和整车集成热管理系统的技术进步,总结了当前电动汽车热管理亟待突破的技术重点和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陈沛  王小林 《时代汽车》2024,(2):100-102
新能源汽车的动力输出主要依靠电池与电机,电子控制系统则担负着汽车实时控制和动力牵引,在汽车运行过程中能够为车主传达车辆信息,便于车主详尽地掌握车辆行驶状态,做好行车预判保障行车安全。本文将探析新能源汽车电子控制的关键性技术,首先介绍新能源汽车的类型和发展现状,然后着重讨论新能源汽车电子控制技术中的几个关键性技术,包括电池管理系统、电机控制系统、充电系统技术以及能量回收技术。最后,结合当前研究现状,分析未来新能源汽车电子控制技术发展的趋势和方向。  相似文献   

7.
通常纯电动汽车的动力电池是由若干单体电池组合而成,每一个单体电池荷电状态会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而此差异会直接决定动力电池的使用性能,因此需要对动力电池进行均衡管理。其中锂离子动力电池的主要研究集中在电池单体技术、热管理技术以及能量管理技术等方面,因此BMS(电池管理系统)对动力电池均衡系统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对电池均衡管理系统进行基本的介绍,并建立电池等效模型,为后续电池均衡模型的仿真提供理论参考,进而为电池均衡管理提供重要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8.
结合各国电动汽车的发展现状和发展政策,介绍了当今电动汽车所采用的主流电池:铅酸电池、锂离子电池、燃料电池、镍氢电池等,并进行优劣势对比;阐述动力电池的热管理技术,并对动力电池热管理技术的发展趋势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由于电子技术的迅猛发展,诸如卫星定位导航系统、汽车制动防抱死系统、轮胎气压监测系统、倒车雷达、车载移动数字电视、行驶记录仪等已广泛装配于客车上,再加上发动机点火系统、起动电机、发电机、刮水器电机、洗涤器电机、组合仪表、暖风电机、空调电动门泵、车载接收机等传统电器零部件的普遍应用,特别是电动汽车用电机、逆变器、电池等,致使车载电子电器间的电磁干扰很强,不但直接影响其各自功能的实现,而且对周围环境也产生了干扰。实际上,只要是电子、  相似文献   

10.
纯电动汽车冷却主要以电池冷却、电机及控制器冷却为主,整个冷却系统的冷却功率较小,但需要较为精准的匹配,以减少冷却系统的功耗。本文以某款纯电动卡车为例,根据电机及控制器冷却需求,设计了纯电动汽车冷却系统,完成了散热器、电子风扇、电子水泵等主要零部件的匹配和选型,为纯电动汽车冷却系统的设计开发,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李丹 《汽车电器》2020,(2):16-18
本文详细介绍了吉利汽车帝豪EV450配备的ITCS 2.0电池智能热管理系统,从结构组成、工作过程、工作模式、工作原理及故障检修等方面进行系统阐述。  相似文献   

12.
电动汽车电池包热管理系统设计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池包的热管理是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在所有气候条件下有效运行必不可少的。文章介绍了电池组热管理系统的功能,电池组热管理系统设计的一般流程和采用的方法,分析了温度对电池组性能和寿命的影响。指出按照合理有序的步骤和方法设计,能更加有效地设计出合理的热管理系统,提高电池包的性能和寿命周期,并缩短设计周期,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工作。  相似文献   

13.
电动汽车电池组热管理系统的关键技术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电池组热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开发对于电动汽车的安全可靠运行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分析了温度对电池组性能和寿命的影响,概括了电池组热管理系统的功能,介绍了电池组热管理系统设计的一般流程,并对设计热管理系统提出了建议。文章重点分析了设计电池组热管理系统过程中的关键技术,包括电池最优工作温度范围的确定、电池生热机理研究、热物性参数的获取、电池组热场计算、传热介质的选择、散热结构的设计等。  相似文献   

14.
增程式电动汽车专项热管理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增程式电动汽车具有低成本、节油率高、低排放诸多优点.其热管理系统是保障增程式电动汽车在所有气候条件下有效运行,达到节能减排必不可少的.本文介绍各种已被采用和还处于研究中的冷却和加热方法,以此为基础,提出了热管理系统有待提高之处,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在面向对象应用于燃料电池发动机热管理试验台测试系统软件的设计中,定义一组针对热管理试验台的类库,并在LabVIEW开发环境下实现数据采集、系统维护和数据处理等功能,采用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方法提高软件的开发效率和软件运行可靠性,同时便于系统的维护与扩展。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一套完整的主动进气格栅整车热管理控制策略平台架构和开发流程,基于多款纯电动汽车试验验证,充分利用大数据研究、理论分析、高低温环境舱试验匹配等手段,完成了对主动进气格栅整车热管理控制策略的正向开发,并结合纯电动车型热泵空调系统完成了整车能耗贡献量对比试验分析。研究表明,新开发的主动进气格栅整车热管理策略在常温、低温环境下均有较好的节能收益,高温环境下可及时响应整车热管理系统的散热需求,同时具备平台化应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为提升高温环境下电源系统的综合效率,通过分析电动汽车热管理和能耗模型,提出一种考虑电池热管理的复合电源电动汽车功率分配控制策略,并在CATC、NEDC工况下分别与单一电源电动汽车和采用常规策略的复合电源电动汽车进行对比仿真。结果表明,相对于单一电源,采用复合电源方案的电动汽车电源系统能量回馈提升3.6%以上,综合能耗降低3.3%以上,电池最终温度下降3.51℃以上;相对于采用常规策略的复合电源电动汽车,考虑电池热管理的复合电源功率分配控制策略提升超级电容参与度,使复合电源系统能量回馈提升1.8%左右,综合能耗降低1.2%左右,电池最终温度降低1.25℃左右,从而验证了该策略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电动汽车频繁发生的起火爆炸现象一般是由锂电池系统内部的热失控现象导致的,其危害较为严重,应当引起汽车电池制造商的高度重视。安装防爆阀是一项行之有效的抑制热失控和热扩散现象的被动防御措施。防爆阀的核心作用是在电池系统内部发生热失控后能快速地将电池包内部的有毒可燃气体排到外部环境中,降低电池包内部的压力,从而防止电池包爆破。文章重点介绍了2种常见防爆阀的结构、工作原理、性能差异对比、选型的理论计算和安装注意要点等内容,为汽车动力电池系统防爆阀的选型计算提供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19.
根据整车的性能参数及指标,进行了电动汽车动力系统的参数匹配计算。利用ADVISOR建立了整车及动力各部件的仿真模型,在不同工况下进行整车性能仿真,主要分析了动力性能、续驶里程及能量消耗,通过台架测试与仿真结果对比,两者基本吻合。在样车设计开发阶段,利用该方法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林海 《上海汽车》2021,(2):24-26
结合全新电动车架构开发,对架构开发过程中的风险管理及预防进行了探讨,梳理了风险类型和风险管理策略,提出了风险的定性及定量分析工具和管理举措,并对风险管理创新途径进行了讨论.通过架构开发风险管理策略的制定及管理举措,可以有效规避项目突发风险的威胁,找寻风险解决机会,进而提升电动车架构开发的成功概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