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路内停车收费价格的调整将对路内停车位使用者的出行行为带来一定的影响.针对南宁市路内停车费调整政策的实施,通过对路内停车使用者的问卷调查,主要研究了停车价格对停车者的出行选择的影响.分析了调查对象的多种停车特征,包括停车费用调整后的停车时长预期、停车费用预期、步行到达目的地时间预期等方面,并基于调查数据引入前景理论研究了以停车时长和停车费用为基准的价值函数,建立了价值函数曲线并进行相应参数的估计.并该价值函数整合进多项Logit模型,以对公交出行的影响为例研究了路内停车收费价格调整对路内停车使用者出行行为的影响.结果显示,路内停车收费价格的调整对路内停车位使用者的公交出行行为有明显的影响.研究表明,前景理论可以较好地反映停车价格变化对路内停车使用者的行为影响.  相似文献   

2.
正城市中心区长时间路内停车,既造成道路通行能力下降,又增加车辆寻找停车位的交通量,加剧了城市道路拥堵。城市中心区0.5~2小时限时长停车模式已经在发达国家和地区广泛采用,对提高路内停车泊位周转率和缓解城市中心区交通拥堵效果显著。那具体是如何做的呢?我国实行路内限时长停车模式是否可行呢?  相似文献   

3.
为有效减少城市路内违法停车,论文分析了我国路内违法停车类型和现状,探究了违法停车形成原因,提出了夯实治理基础、推进停车信息化、加强停车制度建设和严格停车执法等对策。  相似文献   

4.
国外的停车理念是尽量少地设置路内停车泊位,在保障区域道路交通安全与交通运行的前提下,综合考虑道路条件、交通运行状况以及交通环境等因素,可适量设置;国外普遍通过不同颜色的停车标线区分泊位使用性质、条件,合理引导停车需求,实现路内停车与路网交通运行的动态协调……国外停车位的设置规定可以为我国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5.
路内停车是缓解城市停车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路内停车泊位的有效管理对城市交通状况乃至城市的发展都有重要影响。为解决我国日益严重的停车问题,在分析我国路内停车的主要问题和成因的基础上,从停车管理机构、停车收费标准、收费手段、停车管理设施、违法停车处罚机制等方面提出了适合我国城市现状的路内停车管理方法。以期为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基于供需平衡的城市路内停车合理规模分析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峻  张辉  梅振宇 《公路交通科技》2007,24(11):120-124
分析了影响路内停车需求和限制路内停车泊位供应的主要因素,提出了一种确定城市中心区路内停车泊位总体规模的方法:利用城市规模、经济水平等城市宏观指标对路内停车需求进行预测;同时,考虑路网容量,在路网饱和度允许的约束条件下以出行者的广义综合成本最小为目标,从而来确定与路外停车相匹配的路内停车泊位供应规模;然后,比较路内停车需求与路内泊位的供应能力,在尽量满足供需平衡的前提下再考虑管理、周转率等因素。给出建议的路内停车总体规模,为城市中心区的路内停车规划提供依据。文章最后给出实例估算,验证模型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7.
城市中心区路内停车调查分析——以南京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路内停车调查的基础上,对比路外停车相关研究成果,分析了路内停车特征和停放行为特性,得到路内停车时间短、对步行距离要求高、路内停车场利用率较高且与周边用地属性有很大关系;简单分析了当前城市路内停车存在的问题以及利用停车收费调整停车需求的有效性。最后,指出路内停车场的设置除了考虑其对道路交通流的影响,还要考虑区域路外停车的供应量、服务的土地利用类型以及停车者对步行距离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房地产税制是国家调控房地产市场经济活动的有力杠杆。近几年来,我国房地产二级市场上住房价格高攀不落,高房价成了全社会关注的问题。本文就税制结构中存在的问题及如何利用房地产税收改革对房地产市场进行宏观调空,有效地调控房价,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9.
徐家汇地区是上海市中心城4个市级副中心之一,是上海重要的CBD商务区。自2004年初第一批停车诱导显示屏投入使用以来,该区域停车诱导系统已包含停车场(库)21个,诱导泊位近5000个。从使用情况来看,该系统在诱导显示屏的设置、设计和诱导信息的提供上,没有充分考虑使用者的行为、心理特性,群众满意度不高。为配合该系统的改造升级,2006年4月进行了大规模的停车行为及意向调查,分析了目前停车诱导系统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措施,取得的成果对其他地区停车诱导系统的实施具有重要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0.
根据驾车者出行目的的不同,将其停车行为划分为通勤出行停车、非通勤出行停车和居民区停车。在对大连市中心城区的大型企事业单位、商业中心以及居住区进行停车行为调研的基础上,总结出各种停车行为的停车需求特点及相互之间的差异,并据此提出了3种出行目的的停车行为的需求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1.
为了使路内外停车设施合理分布,减小停车成本,满足城市停车需求,保证城市动、静态交通的整体效率,从路内外停车设施的关系出发,比较路内外停车设施的车辆停放特性及泊车者的停车行为特性,得出路内停车行为发生的特点;并且通过分析路内停车设施对动态交通的影响,建立了离散和连续的延误评价分析模型。假设停车需求与路外停车场已知,在综合考虑路内停车设施对动态交通的影响、绕行距离、步行距离及泊位供应量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多层次、多目标优化模型。用遗传算法求解,算例计算结果表明,与路外停车场协调设置路内停车带,不仅能满足停车需求,而且能使平均绕行距离和平均步行距离分别减少80%和65.5%。  相似文献   

12.
建立了能力约束下的旅行选择和停车行为模型,模型同时考虑了出行者对旅行路径和停车设施的选择、道路路段和停车设施的能力约束以及道路网络的需求弹性。构造了数学规划模型,证明在非主动能力约束下,网络均衡条件与该数学规划模型等价;当能力约束为主动约束时,该数学规划模型的解不是网络均衡解,但当对路网的饱和路段和饱和停车设施征收某个附加费用之后,网络均衡解满足能力约束。设计了增广的Lagrangian对偶算法和部分线性化算法来求解该模型,并利用算例来验证模型和算法的效率及评价交通政策的效果。计算结果表明:停车收费、新增停车设施、停车设施与目的地之间的步行距离将显著影响出行者的旅行选择和停车行为。  相似文献   

13.
设置路内泊位是解决停车供需不平衡问题的1种重要的措施。然而,不合理的路内泊位设置不仅无法解决停车难的问题,还会降低道路通行能力,导致交通拥堵,从而衍生出一系列交通问题。为进一步从微观层面探究路内停车泊位供求关系以及停车便利性对路段通行能力的影响,构建了1个包括跟驰模型、换道模型和停靠模型的单向双车道元胞自动机模型。在跟驰模型中,通过为停车路段和非停车路段设置不同的慢化概率,探究机动车正常行驶和巡游停靠过程的差异性。在停靠模型中,通过设置停车机动持续时间,解析路内停车便利性对路段通行能力的影响。基于实地调查数据,对模型中正常行驶车辆和巡游停靠车辆的运行规则分别进行了标定,并对模型的可靠性进行了验证。与现有模型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本文模型具有最好的拟合效果,平均绝对误差指标可以降低53.74%~75.71%,能更真实地反应路内停车过程对路段交通流的影响。随着交通流密度的增加,本文模型的平均绝对误差指标可以降低16.39%~52.85%,可以避免过高估计路内泊位对路段通行能力的负面影响,是现有研究的重要补充。在开放边界条件下,分别探究了停车需求、便利性和供给能力变化情景下路段通行能力的变化特征。3种不同场景下路段通行能力均有明显的波动,且停车需求变化的影响最显著。具体地,停车需求由路段交通流量的10%上升至30%时,通行能力下降44.12%;当停车便利性降低,停车机动持续时间由5 s提高到15 s时,通行能力下降24.44%;在500 m的路段上,当停车供给能力由20个停车泊位提高到50个时,通行能力下降39.39%。  相似文献   

14.
自适应巡航(ACC)和协同式自适应巡航(CACC)等自动驾驶技术正逐渐进入市场,未来一段时间内道路交通流将由人工驾驶车辆与不同等级、不同形式的自动驾驶车辆混合构成。为分析ACC和CACC对交通流的影响,利用实测交通数据NGSim建立人工驾驶车辆跟驰模型,并在综合已有ACC和CACC模型的基础上,提出基于安全间距的自动驾驶跟驰行为模型,进而得出不同ACC,CACC车辆渗透率下交通流的基本图模型。研究结果表明:自动驾驶可以提升交通容量;与ACC车辆比例ra相比,CACC车辆比例rc对交通容量的影响更为显著;当rc>0.5时,饱和流量快速增加,当rc=1时,饱和流量约为纯人工驾驶时的2倍。进一步,通过仿真考察车辆在车队中的跟驰响应和交通流在瓶颈处的运行情况。研究结果表明:自动驾驶改善了交通流的动态特性,对存在跟驰关系的连续车流来说,自动驾驶使得后车可以更加及时地响应前车的行为,车流会在更短的时间内进入稳态;在交通瓶颈处,自动驾驶降低了拥堵程度,提高了阻塞发生的临界流量。总体来看,自动驾驶对交通流静态和动态性能均有所提升,特别是在协同式自动驾驶场景下,车辆行为更加协调一致,交通流表现出良好的抗扰性,进一步验证了车路协同对自动驾驶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蔡英凤  吕志军  孙晓强  王海  刘擎超  陈龙  袁朝春 《汽车工程》2021,43(7):1077-1087,1095
本文中针对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受旁车并线影响产生的制动干预时机不确定性问题,提出了一种采用旁道车辆并线行为进行优化的自适应巡航控制策略,以获得制动干预的最佳时机.首先,建立了以历史行驶数据和周围环境为输入、基于长短时记忆网络的驾驶行为识别模型,实现对旁道车辆驾驶行为类别的有效识别.当识别出并线行为后,根据并线车辆运动状态...  相似文献   

16.
正停车难、停车乱是现阶段我国城市道路交通治理面临的主要难题之一,尤其是由停车难导致的道路乱停车行为,不仅影响道路通行秩序,而且具有交通安全隐患。关于城管治理道路违停的相关报道见诸报端,引起社会热议,本文针对该事件开展剖析研究,溯流追源,提出科学建议。  相似文献   

17.
李振 《北京汽车》2018,(3):42-46
为了获取驾驶员跟车行为特性并以此为基础设计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建立驾驶员控制增益随车速变化的动态跟车模型。引入驾驶员追踪误差敏感度,定量分析控制增益与车速的动态变化关系。为了准确描述驾驶员行为特性,定义速度误差敏感系数SVE(Sensitivity to Velocity Error)和距离误差敏感系数SDE(Sensitivity to Distance Error),基于非线性优化算法求解模型参数。最后通过Matlab搭建自适应巡航系统,进行仿真试验,并与驾驶员试验结果对比,验证控制算法。  相似文献   

18.
航空运输所带来的污染物排放问题日益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加强航空运输业的节能减排首要问题是建立科学的污染物排放标准。通过对航空器巡航飞行中运动状态的研究,给出了长程巡航速度的计算方法,并根据国际民航组织提供的污染物排放系数,推导出巡航阶段最低的污染物排放量计算公式。通过实际算例,对比分析了不同运行方式下污染物排放量的差异,证明长航程巡航方式下的排放量最少,可以作为衡量航班飞行中节能减排效果的基准。  相似文献   

19.
赵超  卜德旭  曹礼鹏  李克强  罗禹贡 《汽车工程》2022,(8):1117-1125+1236
本文针对强降雨场景下毫米波雷达的目标运动非预期测量误差较大引发ACC系统的预期功能安全问题,提出了强降雨场景下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的安全控制策略。首先使用双状态卡方对毫米波雷达输出的目标信息进行检验,以确定其是否存在安全风险;接着通过卡尔曼滤波对存在安全风险的目标信息进行修正;然后将修正的目标信息输入ACC控制器控制车辆运动状态,实现安全控制;最后通过搭建的Prescan/Simulink联合仿真平台对提出的安全控制策略进行了仿真验证。结果表明:双状态卡方检验可及时检测风险信息(检测时间偏差在1.31 s以内),卡尔曼滤波修正误差在3.66 m以内,有效保证了ACC系统在强降雨场景下安全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20.
夏浩峰  宛岩 《时代汽车》2021,(7):194-196
本文通过介绍宁波市鄞州区的停车现状,分析了其停车发展的瓶颈和原因,结合智慧停车管理模式和万达片区智慧停车试点项目,提出了该区域实施智慧停车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