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1 毫秒
1.
都市圈及都市带公路快速客运系统的定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根据中国都市圈及都市带的形态特征,给出了交通线路的结构特性。采用统计分析的方法,从客流总量、客流组成和客流分布三个方面分析了都市圈和都市带的客流现状和发展趋势。根据各种运输方式的技术经济特征,提出大力发展公路快速客运是现阶段的理性选择;都市带应形成以轨道交通为骨干,以公路交通为主体,以支线航空为补充的综合快速客运系统格局。  相似文献   

2.
高速公路客运服务系统能够提高高速公路客运的竞争力和服务质量.依据我国制订的智能交通系统的结构框架和高速公路客运的特点,设计了由管理中心、车辆管理子系统和车载移动站三部分组成的高速公路客运系统,该系统具备六大功能.探讨了服务区域、关系协调、客运网络及接驳站优化等影响高速公路客运服务系统开发和实施的几大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3.
党中央、国务院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为认真落实中央部署,交通部2003年2月在杭州召开的全国交通工作会议上,作了两项重要部署,一是提出了“修好农村路,服务城镇化,让农民兄弟走上油路和水泥路”的目标,调整投资结构,加大工作力度,在全国掀起了农村公路建设的高潮;二是大力发展农村客运,切实解决广大农民群众“出行难”的问题,组织开展了农村客运网络化试点工程。在2005年交通部十六项重点工作中,此项工作也是突出强调的。黑龙江省交通厅为此专门在大庆召开了全省农村客运工作会议,以此推动全省农村客运网络化建设步伐。下面,就如何加快牡丹江市农村客运发展,谈点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4.
现代化内河航运体系是交通强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包括基础设施的现代化、 运输服务的现代化和管理水平的现代化, 在分析浙江省内河航运发展条件的基础上, 提出浙江省构建现代化内河航运体系的对策建议: 加快推进千吨级航道和专业化码头建设, 大力发展内河集装箱海河联运和旅游客运, 持续提升行业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  相似文献   

5.
在当前铁路、民航等综合运输发展的背景下,我国道路客运转型发展需求迫切。鉴于此,为了给我国道路客运管理部门和道路客运企业提供科学的决策参考,采用趋势分析法和归纳法对我国道路客运的规模、市场结构、线路装备、产业融合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总结了道路客运转型面临的困难和问题,阐释了道路客运转型发展的趋势,提出了我国道路客运转型发展的思路和对策。研究认为,我国道路客运将朝安全化、定制化、集约化、互联网化、多元化、低碳化六个方向转型,要从推进道路客运集约化、鼓励并规范道路定制客运发展、鼓励发展联程联运、大力发展旅游客运、鼓励发展接驳运输、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推进车辆小型化发展等方面采取对策。  相似文献   

6.
文章分析了浙江省道路客运运力结构现状及存在问题,从服务区域、服务重点、发展模式、经营主体、车辆特征、组织方式等方面提出浙江省道路客运运力调整的方向,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为道路客运行业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公路快速客运是近年我区发展起来的客运方式,为广大的旅客提供快速,直达、舒适、便捷的客运服务而受到欢迎。介绍玉林市在高等级公路建成后,迅速起步和发展的高等级公路快速客运,提出发展公路快速客运的必要性和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8.
公路客运小包裹运输模式具有独特性,它利用了现有的公路运输资源,既能满足顾客的需求,又能参与市场竞争,是公路客运不可多得的增值服务,为公路客运带来了活力。  相似文献   

9.
中小城市是我国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主战场,基于县级单元尺度定量计算城际客运联 系,研究城际客运联系网络空间结构特征,从而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并提供高效旅客运输服务 十分必要。利用高速公路联网收费系统客车通行OD数据,计算并构建基于县级单元的城际客运 联系网络。围绕城际客运主要联系方向、联系规模、联系密切程度及空间联系模式,建立城际客 运联系中心等级结构、客运联系强度结构、首位客运联系紧密度、客运联系紧密度结构、客运联 系组团分区结构等分析维度,刻画城际客运联系网络状态特征。以辽宁省高速公路客车联系网络 为例进行实证分析,可以发现城际客运联系主要受到市级行政区划边界约束,组团分区格局基本 契合全省三大经济区域范围。城际客运联系网络空间分析对于优化全省城际客运服务网络,明确 辽中南城市群范围,促进全省三大经济区域协调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在借鉴国外铁路旅客服务信息系统发展水平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详细分析了铁路旅客旅行消费需求及铁路客运生产管理部门的业务需求;据此提出铁路旅客综合服务信息系统功能结构的初步设想;最后给出系统的网络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