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采用平面二维数学模型对铜锣峡炸礁方案进行论证研究。模型对铜锣峡河段的实测水面线和流速分布进行验证,计算结果与天然实测资料较为一致,可正确模拟实际河道的水流运动。方案实施后,铜锣峡河段在设计水位及设计水位以上2 m时航道通航水流条件变化不明显,断面平均水位降低幅度较小,断面平均流速和比降无明显变化,炸礁区域设计水深足够;且铜锣峡河段流态尚好,航槽内左侧流向较方案前更加顺直,流速总体不大。总体来说,炸礁方案实施后航道通航条件较好,炸礁方案可行。 相似文献
2.
3.
结合黄河乌金峡库区及龙湾至南长滩河段工程所在河段水沙条件复杂,水位变幅大等影响因素,对工程的总平面布置、技术方案等进行了深入研究,通过考虑大峡、乌金峡电站下泄基流和电站进行反调节两种方法推求设计流量和设计水位,结合库尾航道特点,确定合理的设计参数及整治工程总平面布置,研究变动回水区航道整治诸多技术问题,提出了增强航道变... 相似文献
4.
三峡库区涪陵至铜锣峡河段航道炸礁工程设计与整治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峡工程建成后,库区河段的航行条件将得到显著改善,为万吨级船队直达重庆港奠定了基础,对促进长江航运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但按照万吨级船队的通航标准,库区仍有部分河段不能满足航道畅通和航行安全的要求,需通过整治措施来消除存在的碍航问题。涪陵至铜锣峡河段航道炸礁工程是库区航道整治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工程中对14处河段内的30座碍航礁石进行了炸除。通过对各类礁石的碍航特征进行分析后,按照万吨级船队的通航标准提出炸礁工程的设计参数和炸礁整治方案,并对整治效果进行了分析预测。 相似文献
5.
东江万年洲浅滩河段航道整治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江河源至惠州河段有4个重点浅滩,万年州浅滩是其中之一,该浅滩水文,泥沙及河床变化特征航运,取水,防洪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选择1个较佳的航道整治工程方案有一定的难度,本文根据实测的水文,泥沙资料以及河工模型试验结果,在对浅滩成因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兼顾各方面要求的航道整治方案。 相似文献
7.
青岩子河段航道整治方案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改进后的二维水流泥沙数学模型进行了三峡建库后156m,175m蓄水期整治前后青岩子河段冲淤变化的计算,对该河段各蓄水期整治措施提出参考方案。 相似文献
8.
9.
窑监河段位于长江中游下荆江的中部,是长江中游重点碍航河段之一,它的主要问题是"上浅下险",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亟待整治。本次设计通过实体模型试验,研究第一届枯水期工程实施的项目,分析工程后河道地形、流速等相关参数的变化,找出较优的施工顺序方案,以达到既保证第一年度内所实施整治建筑物的稳定,又有利于下一年度剩余工程顺利实施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湘江某河段原型测量资料的整理和定、动床模型试验,对该河段河道基本特性、河床冲淤规律及沙质推移质运行特点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单一和分汉河段沙卵石浅滩的整治原则和工程措施,通过模型试验获得了最佳整治方案。 相似文献
11.
12.
文章就目前三峡库区水上交通事故管理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作了较深刻的阐述,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加强水上交通事故的管理,减少水上交通事故的发生和事故损失.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利用国家环境保护总局1996~2003年长江三峡工程生态与环境监测公报所获得的资料,着重对三峡库区船舶流动污染源监控、船舶污染途径和船舶防污染措施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全面的分析.通过数据分析,得到近年来船舶污染源的变化规律和影响因素,指出船舶污染中油类污染物已经成为三峡库区水污染的最主要来源.针对三峡大坝建成以后的库区船舶航行现状,提出了有关加强三峡库区船舶污染监控及其防治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4.
15.
针对三峡库区复杂工程地质与水位条件下的港口高边坡稳定性与生态防护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在国内外库区岸坡防护技术的基础上进行了优化比选,提出了采用香根草护面加筋边坡这一新型结构体系对三峡库岸边坡进行防护,并采用有限元仿真模拟计算与工程试验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论证。实践表明,该防护技术满足三峡库岸边坡防护的安全经济、环保性要求,是一种新型有效的库区港口边坡生态防护技术。 相似文献
16.
针对长江上游变动回水区河段在三峡水库消落期表现出的复杂通航环境,以广阳坝礁石子河段整治为例,研究该河段浅滩和急滩复合碍航特性。采用船舶阻力计算方法,确定5 000吨级船型的自航上滩水力指标,通过定床物理模型试验,得出该河段滩险成因并提出整体治理思路与滩险整治方案。分析整治效果可知,工程实施后,航道尺度达到通航设计标准,可满足5 000吨级船舶通航的水流条件。 相似文献
17.
三峡库区重庆渝北区下洛碛土质库段消落带因近岸采砂形成水下深槽,受江水冲刷库岸造成岸坡崩塌导致库岸线不断后移,区内生境已呈现不可逆转的破坏。为寻求一种兼顾环境、生态与经济的综合治理方案,通过现场勘察,在查明消落带地形地貌、岩土体特征、水文地质特征等的基础上,提出传统斜坡生态护岸和特拉锚垫生态护岸2种方案,并从施工工艺、护岸效果、生态恢复效果、施工周期、施工场地条件和后期养护成本共6个方面对比了2种方案的优缺点。结果表明,特拉锚垫生态河道系统护坡方案因其施工工艺简单、植物易活绿化覆盖率高、满足岸坡对江水侵蚀作用的防治需求等优势,更适合类似下洛碛库段消落带的江河湖泊和库区消落带土质和硬质岸坡的生态修复需求,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三峡水库蓄水后大量涉水老滑坡产生复活变形,其中卧沙溪滑坡是三峡库区典型滑坡之一,自2003年水库蓄水以来一直持续变形,变形位移呈现出一定的周期性和阶跃性。根据宏观地质调查及专业监测资料,分析滑坡变形演化特征,得到滑坡变形的影响因素及变形机制。砂泥岩互层的软弱地层为滑坡的复活变形提供了物质基础,良好的地形则为滑坡持续变形提供了微地貌条件。通过理论分析与数值模拟计算可知,滑坡复活变形的最主要影响因素则是库水位波动,受库水位下降时饱水加载效应和动水压力效应的影响,坡体内形成巨大的指向坡外的渗透压力,导致坡体稳定性急剧下降产生显著变形。该滑坡次级滑体目前处于欠稳定状态,若加大库水位下降速率,则处于不稳定状态。研究结果为滑坡防治及水库调度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