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3动力学简化模型 在进行稳定性控制系统的控制设计时,该动力学模型过于复杂,必须在一定的假设情况下进行简化。针对系统的控制设计,在一定的范围内,对式(1)所阐述的4—DOF动力学模型进行线性化处理,即: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牛顿欧拉方法,建立客车在纵向、横向、侧倾与横摆等方向的底盘四自由度(4-DOF)复杂模型。针对客车防侧翻控制要求,建立适合控制设计的简化模型。然后,采用横向载荷转移率来判断客车侧翻临界状态,并将其作为客车侧倾动力学稳定性的控制目的。运用滑模控制方法,设计控制器。最后,以模拟客车极限行驶工况的Fishhook和J-turn为系统的扰动,仿真研究控制器的功能与性能。  相似文献   

3.
针对客车防侧翻控制中,实际车辆系统建模容易受到各种未知非线性扰动及参数摄动,难以建立精确的车辆模型,标准滑模控制(sliding mode control, SMC)存在较大抖振等问题,本文中提出径向基神经网络自适应滑模控制(radial basis function-adaptive sliding mode control, RBF-ADSMC)算法。首先,利用RBF神经网络控制器对车辆建模过程中的各种未知扰动项及参数摄动项进行估计;然后,利用RBF神经网络对标准SMC的关键参数进行自适应调节;最后,搭建电控气压硬件在环试验台,对控制算法进行硬件在环试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RBF-ADSMC算法控制效果良好,能够满足客车防侧翻控制需求。RBF-ADSMC算法与SMC算法相比较,能够减小客车的侧倾角和侧向加速度,提高客车的防侧翻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4.
车辆动力学控制系统(VDC)通过对车辆施加主动横摆力矩来改善车辆高速时的操纵稳定性,可有效避免侧滑等交通事故,研究其横摆力矩控制方法是当前车辆动力学领域的热点。在研究先进控制理论的基础上,分别设计了用于VDC系统的鲁棒、模糊和智能积分模糊PID控制器,并将它们和车辆系统模型联接进行了系统仿真,对比分析了3种控制器的控制特点与控制效果。仿真结果表明,鲁棒、模糊和智能积分模糊PID控制方法都能实现有效的横摆力矩控制,且有各自的特点。智能积分模糊PID控制效果更为理想,该方法应用于VDC控制具有很好的前景。智能积分降低了积分功能的副作用,进一步提升了模糊PID的控制效果。仿真工作为进一步将智能积分模糊PID应用于VDC系统样机开发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
6.
电子稳定控制系统(以下简称稳定控制系统)是当下乘用车装备较为普遍的主动安全控制系统,基础的稳定控制系统主要监控车辆的横摆,当目标横摆与实际横摆的差值的绝对值大于横摆门限时系统激活,通过制动将车辆的横摆控制在驾驶员可接受范围内,从而修正车辆的过度和不足转向.但对于静态稳定系数较小、悬架调教偏向舒适性的SUV车辆,在极限工...  相似文献   

7.
针对车辆减少能量消耗与提高抗侧倾能力需求,提出了一种主/被动可切换的液压互联悬架抗侧倾控制方法。基于9自由度车辆动力学模型,考虑蓄能器、液压缸、液压泵三者之间耦合的体积-流量-压力特性,建立液压互联悬架主动控制时域模型;结合"车身侧倾角-车身侧倾角速度"相平面法及车辆侧向加速度,得到车辆侧倾稳定域,并提出液压互联悬架系统侧倾稳定性控制介入与退出判据;在此基础上,采用Backstepping非线性控制算法设计主动液压互联抗侧倾控制器。最后,分析并改进侧倾稳定性评价指标,通过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下进行高速双移线、鱼钩试验等极端工况数值仿真,验证所提出的液压互联悬架主/被动切换控制系统能在减少能量消耗的情况下能否提高车辆抗侧翻的能力。研究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控制系统能有效提高车辆抗侧翻能力;当车辆侧倾状态超出设定的侧倾稳定区域介入线时,液压互联悬架系统由被动模式切换为主动抗侧倾模式,控制车辆侧倾状态回到稳定区域,以提高车辆侧倾稳定性;当判定车辆侧倾状态满足主动控制退出条件时,液压互联悬架系统回到被动模式,以减小能量消耗。  相似文献   

8.
独立轮电驱动车辆主动操纵稳定控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智  钟志华 《汽车工程》2005,27(5):565-569
提出了采用变增益参考模型的滑模跟踪控制策略,以横摆角速度和侧滑速度为控制对象,独立控制左右轮驱动力产生直接横摆力矩,提高了车辆在极限工况下的操纵稳定性,并改善了车辆固有的转向特性。改进的滑模控制算法减小了系统抖振并具有较强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9.
(接上期)7.系统执行元件(1)压力控制阀压力控制阀都安装在液压阀体组件上,阀门与前轴、后轴的液压管路相通。压力控制阀将由系统控制单元启动以在旋转马达内保持适当的压力,用于调节前轴、后轴横向稳定装置的液压力。车辆在直线行驶期间,压力控制阀是不工作的,阀门完全开启,液压油能够自由流回储液罐。当车辆转弯时,压力控制阀被激活,通过阀门调节液压油流量,由于液压马达的作用液压力迅速升高。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中低附着系数路面下车辆的侧向稳定性,构建了基于模型预测控制(MPC)的主动前轮转向(AFS)及直接横摆力偶矩(DYC)协同控制器,其决策层基于MPC获取附加横摆力偶矩,执行层由AFS和DYC控制协同修正前轮转角或施加轮缸制动压力。在双移线(DLC)工况下仿真验证了该策略的有效性,结果表明:路面附着系数为0.25时,车身侧偏角和横摆角速度分别稳定于-3.5°~3.5°和-16~16 (°)/s内,纵向车速稳定于88 km/h左右;路面附着系数为0.40时,纵向车速、车身侧偏角与横摆角速度等稳定性指标均有明显改善。综合分析表明,该AFS-DYC协同控制策略可显著改善中低附着系数条件下的操纵稳定性。  相似文献   

11.
为了使汽车冲击度和离合器滑摩功能够满足换挡品质的要求,文章对装有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DCT)的汽车进行了动力学仿真分析,建立其变速器动力传动系统模型。并针对变速器直线型换挡过程中冲击度和滑摩功难以同时达到最优的问题,采用遗传算法对离合器油压值进行优化控制,获得油压-时间的最优控制曲线,将优化后的控制曲线代入仿真模型,结果表明,冲击度和滑摩功均达到较为理想的状态。  相似文献   

12.
刘波 《客车技术》2014,(3):22-25,28
在线性二自由度车辆模型基础上,采用直接横摆力矩控制方法,选取质心侧偏角和横摆角速度作为稳定性控制系统的主控变量,设计了三种具有针对性的基于滑模变结构理论的车辆操纵稳定性控制策略——质心侧偏角、横摆角速度和两者联合的滑模变结构控制。在Matlab,Simulink平台上,对三种汽车稳定性控制策略的具体应用进行仿真分析,验证了所设计稳定性控制算法的有效性和鲁棒性。  相似文献   

13.
《汽车与配件》2006,(36):12-12
全球领先的汽车安全系统供应商TRW Automotive近日宣布其正通过系统集成进一步优化电子稳定性控制系统,满足市场对更小巧,更轻便、性能更出色,更具燃油经济性的安全系统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汽车电子稳定控制系统(ESC)的组成、工作原理以及ESC在K07D1客车上的应用情况,阐述了ESC在K07D1客车上的应用优势。  相似文献   

15.
第三讲土壤稳定机械动力学1 旋转式工作部件工作过程的特点和工作阻力的组成与推土板、松土齿、铧式犁一类的平移式工作部件相比,旋转式工作部件的工作过程有着以下一些重要特点。1)与平移式工作部件的切土过程不同,旋转刀具的切削过程不是一连续的进程,而是一间歇工作的周期性过程。  相似文献   

16.
从公路交通体系总体出发,针对高速公路交通现状,指出货客车设计在满足高速公路行驶要求上的不足,阐述货客车高速化设计的相关问题,提出货客车设计开发的一些思考建议。  相似文献   

17.
汽车稳定控制系统ESP(Electronic Stability Program)是一种集成了ABS、ASR(驱动防滑系统)、EBD(电子制动力分配)、BA(辅助制动)、MSR(发动机转矩控制)等系统的功能,在各种情况下都能提高汽车行驶稳定性的主动安全系统,为此设计ESP的ECU时必须要求ECU具有能胜任各种行驶情况的软件和硬件措施。  相似文献   

18.
19.
20.
稳定土拌和机的液压驱动系统包括行走系统和转子系统,本文提出了该机液压驱动系统电液控制的功率分配方法,探讨了控制原理,并分析了几种常用的拌和机液压系统的控制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