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3500 m3/h系列绞吸挖泥船在较短管线输送距离时采用缩口减小流量的问题,通过对舱内泥泵和水下泥泵的叶轮进行叶片改型优化,实现泥泵扬程和功率的降低,并将改型叶轮应用于南通海门某疏浚工程.结果表明,"新海鹭"轮泥泵更换改型叶轮后,在3.4 km排距下采用双泵串联输送粉砂土质泥浆,两泵功率降低约500 kW,油耗减少...  相似文献   

2.
“海口”号挖泥船泥泵保护装置改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造后的“海口”号耙吸式挖泥船泥保护装置是以M68HC711E9单片机为核心的多功能智能化装置,文中就该装置的功能特点,工作原理及系统的实现做了较详细的介绍。  相似文献   

3.
泥泵装置及输泥系统是水力输送式挖泥船的主要生产系统,通过编制计算机软件,计算吸泥管参数、泥泵参数和绞刀参数,并根据泥泵和柴油机的功率、减速比匹配进行多方案计算。  相似文献   

4.
分析泥泵特性,柴油机特性,管路特性与泥泵装置工作点及范围等,合理确定泥泵与柴油机,泥泵装置与管路的匹配工况。  相似文献   

5.
水力输送式挖泥的生产率-泥泵及输泥系统的计算选及有关设备参数的确定。  相似文献   

6.
7.
针对“新海马”轮实际施工中存在效率偏低、适应性较差等问题,比选同类型船舶泥泵性能参数,优化泥泵叶轮设计。采用叶轮直径更小、转速更高的泥泵方案,其具有叶墙宽度大、球形通道截面为宽口等特点,并对泥泵的工程应用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高效泥泵可拓展船舶的适用性,在提高挖泥及艏吹效率的同时降低船舶能耗,为耙吸式挖泥船泥泵选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对于相同的输送工况,泥泵的数量及各泵之间不同转速组合可能对泥泵效率、燃油成本产生影响,这种情况对于转速调节范围更大的变频电机驱动泥泵尤为明显。针对此问题,分析泥泵的相关特性以及泥泵组合和转速匹配原理,并以燃油消耗率为参考基准,对特定工况条件下泥泵组合和转速匹配案例进行深入研究。结果表明,在某特定工况条件下,必然存在一种最佳的泥泵数量和泥泵转速组合方案,可达到节省燃油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绞吸挖泥船的输送距离较短时会引起驱动机(柴油机或电机)超负荷,影响系统运行稳定性,虽然可以通过降低转速、加装缩口缓解,但是降低了系统运行的经济性。采用理论分析设计了一款小叶轮初始形状,通过数值模拟计算其性能并且反复迭代优化完成了小叶轮的最终设计,对比了优化设计后的小叶轮和直接采用切割外径小叶轮的差别。实船测试小叶轮的清水运行特性,验证了水力设计的结果可靠,最后对比绞吸船采用原叶轮和小叶轮施工短排距疏浚工程的施工参数。经现场测试和挖泥应用,发现小叶轮在短排距工况时施工效率明显高于原叶轮,开发的小叶轮达到了设计目的。  相似文献   

10.
李晓磊  刘荣振  金剑 《船舶工程》2023,(S1):365-367+384
通过对耙吸式挖泥船“一拖三”复合驱动型式的功率分配分析,研究泥泵齿轮箱在泥泵不同转速下功率传递过程,论证该驱动型式下泥泵传动系统的设计条件,为后续“一拖三”复合驱动型式耙吸式挖泥船泥泵传动系统的设计、泥泵齿轮箱的制造提供一些设计依据。  相似文献   

11.
11000WN型疏浚泥泵国产某大型耙吸式挖泥船,疏浚泥泵是1000WN型离心泵,使用环境和运行工况不稳定,维修率比较高,日常拆检比较频繁[5]。与一般离心泵不同,该泵结构较复杂(见图1):  相似文献   

12.
为适应绞吸挖泥船超长排距时的施工需要,在6500m3/h绞吸挖泥船原三叶片高效高压泥泵的基础上,保证叶轮外形尺寸不变、叶轮流道通过能力不下降的情况下,分别对叶轮轴面和轴面流线进行水力设计,设计叶轮为四叶片扭曲叶片,并结合数值模拟对叶片包角进行优化计算,确定叶片包角为138°。通过模型泵试验,对比测试与模拟计算结果,验证叶轮的水力性能。通过对比四叶片与原三叶片高效高压泥泵的性能参数,预测两者在不同土质、不同排距下的生产率与能耗情况。结果表明,四叶片泥泵扬程比原三叶片高效高压泥泵提高了18 m以上,最高效率达到86%,且通过球径均为425 mm;土质为0.2 mm细砂时,研发泥泵的生产率提高了9%以上,排距提高了14%以上,耗功最小值降低了约3.5%。  相似文献   

13.
张志学 《船舶》1997,(5):20-23
本文主要介绍德国克虏伯公司的的装载卸泥系统,文章着重就泥舱、卸泥冲水系统、装载系统和溢流装置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14.
15.
在疏浚过程中泥泵内产生的气体大大降低了泥泵的效率。文章分析了泥泵内的气体是怎样产生的;而气体又是如何使工作效率降低的;怎样将泥泵内的气体排除。并详细介绍了"万倾沙"泥泵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结果表明:泥泵除气系统在理论上和实际使用中都能够提高疏浚效率。  相似文献   

16.
朱晖宇 《船舶》2020,(4):115-119
目前的耙吸式挖泥船,一般均为疏浚作业控制与船舶驾驶分离,需要分开操作,使用十分不便。为此提出"一人疏浚"这项新技术。"一人疏浚"技术又称"一人浚驾"或"浚驾合一"技术,是一套高度智能化集成的疏浚控制系统,极大地简化了疏浚作业操作程序,使船舶驾驶人员能通过安装在驾控台上的按钮,在保证安全航行的同时进行疏浚作业。文章从系统构成、功能描述、主要控制器功能介绍等方面,对"一人疏浚"技术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7.
“通程”号超大型耙吸挖泥船开发设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阐述了708研究所自主开发设计的国内第一艘超大型挖泥船,采用全通甲板,适用于深、远海作业;泥舱舱容达18374m3,最大挖深可达85m,为目前中国设计建造的最大舱容、最大挖深的深水疏浚工程船;疏浚设备(即:泥泵、水下泵、高压冲水泵等)采用全变频电力驱动,泥舱首次采用箱形泥门形式。  相似文献   

18.
大型耙吸挖泥船“新海虎”号的轮机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再红 《船舶》2008,19(5):25-29
文章描述了“新海虎”耙吸挖泥船轮机系统的设计,包括采用复合驱动的动力系统、功率管理系统、热源系统、冷却系统和泥泵封水系统的设计。  相似文献   

19.
船舶动力定位系统的应用近年在国外发展很快,在国内也引起了愈来愈多的关注。我国的“大洋一号”船于去年增设了动力定位系统,成为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现代化远洋科学考察船。介绍该船动力定位系统的设计要点,对于国内船舶动力定位系统的应用与发展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世界海运》2016,(3):36-38
分析船舶自身条件以及船舶自身的基本参数和操纵性能,以及码头的地理条件、自然条件和气象条件等影响船舶安全进港的主要环境因素,并综合考虑各种内、外界因素对船舶进港操作的影响,归纳合理利用外界的有利因素,克服外界不利因素对船舶操纵的影响,对靠泊方案进行仔细研究,把握船舶进港时几个关键位置的控制,合理选择船舶进港的时机,在船舶进港过程中不断地调整船位和船首向,使船舶在进港过程中始终处于可控状态,实现船舶安全进港口之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