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分析和经病理的普通 X 线诊断,并报导两例误诊病案,共中一例误诊为腹后腔肿瘤,另一例曾误诊为多发性神经炎,骨髓瘤等。52例全曾经诊断其他疾病而剖腹者1.6例,占32.5%。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表现比较复杂,在诊断上可能走一段弯曲的道路,因此应该提高警惕、胸腹部普通 X 线检查,胃肠道餐检查,胆囊造影,肾盂造影,气腹等能给原发性肝癌提供有力的证据。原发性肝癌在普通 X 线检查所呈现的征象如下:1、膈升高,局部凸起,动度减弱或消失,相邻肺通气不良,盘状肺不张,胸膜炎等等;2、肝肿大,肝脾同时肿大或小肝大脾;3、腹水或无腹水或肿块附近的脂防影如腹膜线,肾轮廓、腰肌影等保存者,4、食道静脉曲张,甚至胃底静脉曲张;5、胃向左向后向下移位,十二指肠向左移位,结肠肝曲及横结肠向下移位;6、胆囊可以显影或不显影,胆囊显影者可除外由于阻塞性黄疸所引起的肝肿大;7”肾盂造影可以除外肾肿瘤,主要的儿童的 WLcm 氏瘤;3、肺或骨的转移。上述 X 线征象对原发性肝癌起着提示作用或在鉴别诊断上有很大的价值,如能善于利用各种简单易行的 X 线检查,可以缩短确诊日期并避免不必要的手术。如果根据胸腹部普通透视,见到肝脏肿大且肺内有转移瘤者,我们没有理由不怀疑原发性肝癌。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告多发性大动脉炎(简称大动脉炎)l的心脏病变32例,占本组大动脉炎的29%(32/110例)。其中继发于大动脉炎的肺血管病变者占6.3%、冠状动脉病变者3.1%、升主动脉病变者12.5%、高血压者40.6%,心肌受累者31.3%,心瓣膜受累者6.3%。可见大动脉炎的心脏病变并非少见,但因尚未引起普遍重视而引起漏诊误诊者较多,提醒同道们注意。本文对其诊断标准、心脏受累的机理以及早期诊断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胃肠道平滑肌肿瘤的临床特点和外科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 86例胃肠道平滑肌肿瘤的诊治情况。结果 临床表现以消化道出血为主要症状占 70 9% ,腹部包块占5 1 2 % ,肠系膜血管造影、消化道钡餐、CT、B超检查对胃肠道平滑肌肿瘤诊断率分别为 87 5 %、74 6%、68 8%、5 5 3% ;肉瘤多向腔外生长、很少引起胃肠道梗阻表现 ,平滑肌瘤腔内生长居多 ,可引起肠梗阻。结论 胃肠道出血及腹部包块为胃肠道平滑肌肿瘤主要症状 ,肠道平滑肌肿瘤较胃多发 ,手术是治疗该病的最佳方式。  相似文献   

4.
<正> 第三脑室肿瘤位居脑的中心,范围狭小,又与脑的许多重要结构相邻。因此肿瘤起源于三脑室内部结构或邻结构的肿瘤突入或占据第三脑室者,均可视为三脑室肿瘤。分类:起源于三脑室内部结构之肿瘤有室管膜瘤、胶样囊肿、脉络丛乳头状瘤,脑膜瘤。起源于邻近结构的肿瘤有颅咽管瘤,视神经胶质瘤、松果体瘤、恶性生殖细胞瘤等,胆质瘤、星形细胞瘤、血管母细胞瘤,脊索瘤,髓母细胞瘤等。  相似文献   

5.
涎腺肿瘤中Survivin蛋白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涎腺肿瘤中Survivin蛋白的表达情况,明确其表达与涎腺肿瘤的发生、发展及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制备组织芯片,应用pictureTM法进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①Survivin蛋白在涎腺良性肿瘤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交界性肿瘤、恶性肿瘤及癌旁腺体中的表达(P均<0.005);交界性肿瘤与恶性肿瘤中的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恶性肿瘤中的表达高于癌旁腺体中的表达,且差异有显著性(P<0.01)。②在恶性肿瘤中,低分化者的Survivin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高分化者(P<0.0005);有淋巴结转移者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005);复发瘤明显高于原发瘤(P<0.05);而不同性别、年龄及不同大小的肿瘤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Survivin蛋白表达与涎腺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及预后有关,可作为涎腺恶性肿瘤早期诊断及预后判断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6.
48例多发性骨髓瘤入院时误诊为骨骼。肾脏、肝脏.造血和神经系统等疾病,而本身被漏诊,漏、误诊率66.7%。临床分析表明,40岁以上病人如有:进行性骨痛;原因不明的贫血或红细胞缗钱现象;血沉明显增快或高球蛋白血症;反复感染,持续性蛋白尿或不伴高血压的肾衰;扁平骨肿块;脊髓压迫或神经根受损等情况时,应疑及本病,需进一步检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回顾分析胰腺癌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探讨术前血糖水平与胰腺癌患者预后的相关关系。方法收集自2015年1月至2016年9月收治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267例胰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胰腺癌的病理特征进行分析总结,并对术前血糖水平与胰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267例患者中共110例被纳入研究,其中男性68例(61.82%),女性42例(38.18%),年龄(41~84)岁,平均年龄(61.34±10.33)岁。术前空腹血糖升高者(>6.1 mmol/L)共74例(67.27%),正常者36例(32.73%);术前CEA显著升高者57例(51.81%); CA125升高者33例(30.0%),CA199升高者83例(75.45%)。110例患者中,肿瘤大小<3 cm的56例(50.91%),≥3 cm的54例(49.09%);肿瘤位于胰头部73例(66.36%),位于体尾部37例(33.64%);病理学类型:腺癌占92.73%,鳞癌占2.73%,腺鳞癌占2.73%,黏液性囊腺癌占1.81%;病理学分级:高分化6例,中分化65例,中-低分化12例,低分化27例;TNM分期:ⅠA期2例,ⅠB期13例,ⅡA期27例,ⅡB期20例,Ⅲ期15例,Ⅳ期33例;19例患者伴有淋巴结转移,22例伴有远处转移,22例伴有神经浸润。110例患者均得到有效随访,随访时间为(1.0~14.0)月,平均随访时间为(4.6±3.8)月,截至末次随访,共14例患者复发或转移;正常血糖组胰腺癌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10个月,而高血糖组胰腺癌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仅为4个月。术前血糖水平与胰腺癌患者的预后、原发肿瘤大小、TNM分期、远处转移、淋巴结转移及神经浸润等临床病理特征密切相关。结论术前高血糖水平是胰腺癌患者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正> 我们应用“EUB-40型”和“Mark-600型”B型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3.5MHz及5MHz,对临床上经病理证实的55例腮腺区肿瘤患者进行了B型超声检查与分析. 腮腺区包块,其中良性占70%,恶性占30%.腮腺肿瘤的声像图特征为:①实质性包块:包块轮廓整齐,包膜完整,边界清晰,表而光滑,内部回声均匀,呈细小光点反射回声者,多见于良性肿瘤.如腮腺良性混合  相似文献   

9.
作者观察了47名铁缺乏症儿童血清促甲状腺素含量及64名尿17—酮类固醇排量在肌注右旋糖酐铁治疗前后的动态变化,并分别与32名及28名正常对照组者作了比较。结果显示:铁缺乏症各期儿童上述两项指标均值均高于对照组者,治疗后恢复正常,治疗前后数值统计学上有显著差异;各期间改变程度无差异。结果说明,铁缺乏时出现促甲状腺素及肾上腺皮质激素的代谢紊乱,这种紊乱与缺铁本身有关,与因缺铁而引起的贫血无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诱导性一氧化氮合酶 (iNOS)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胃癌肿瘤血管形成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 4 6例人胃癌组织中iNOS、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的表达情况 ;测量肿瘤微血管密度(MVD)。结果 胃癌组织中iNOS阳性表达率为 5 8.70 % ,而正常胃组织不表达。Ⅳ期胃癌患者的iNOS阳性表达率高于I~Ⅲ期 ;37例伴有淋巴结转移者iNOS阳性表达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 ;iNOS阳性 2 7例胃癌组织的MVD(5 9.88± 18.0 2 )明显高于阴性组 (49.6 4± 12 .0 6 ,P <0 .0 5 ) ;VEGF阳性者的MVD(5 5 .5 9± 19.39)明显高于阴性者(45 .4 3± 18.2 1,P <0 .0 5 )。iNOS和VEGF表达阳性的患者的 5年存活率明显低于iNOS和VEGF表达阴性的患者。结论 iNOS表达与肿瘤血管形成密切相关 ,与胃癌的病情进展、淋巴结转移和预后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1.
自身抗体——肿瘤新的早期诊断标志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肿瘤标志物是指肿瘤细胞本身存在的或分泌的、能反映肿瘤的存在和生长的特异性物质.血清肿瘤标志物已被广泛应用于肿瘤的检测,但是这些标志物的检测是基于肿瘤抗原,在肿瘤的筛选和诊断方面存在很多的不足.本文就目前基于肿瘤患者体内针对肿瘤抗原的自身抗体作为肿瘤诊断的标志物进行综述.这种检测方法是利用肿瘤抗原来检测肿瘤自身抗体,其特异性和敏感性优于传统的检测方法,并为肿瘤的筛选和诊断提供了新的手段.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告了我院1957~1984年共收治的肾脏恶性肿瘤216例其中肾细胞癌120例(55.6%),占肾脏肿瘤的第一位。有82例通过手术及活组织检查得到病理结果,透明细胞癌76例(占91.5%),颗粒细胞癌2例,未分化癌5例。在患者中31岁以上者占86.7%,而20岁以下者6例,其中年龄最小者为7岁(1例),值得注意。本组中75例做了肾切除术。术后随访,三年存活率为47.1%,五年存活率为32.9%,有23例存活五年以上。其中Ⅰ期17例,Ⅱ期6例。因此在今后应尽早诊断、治疗肾肿瘤,以提高长期存活率。  相似文献   

13.
<正> 1980年12月~1987年10月,我院门诊治疗淋病160例。其中男148例,女12例。年龄在18~64岁,其中20~40岁者137例,占85.67%,已婚136例,未婚24例。由不洁性交引起发病者154例,占90%。由使用公用盆池洗澡及有同性性器管接触史者4例,占2.5%。否认明显诱因者2例。病程中急性期155例,有合并症者5例,2例合并包皮——龟头炎;2例合并尿道海绵体炎;1例合并慢性前列腺炎。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尿NMP2 2预测膀胱癌术后患者肿瘤复发的临床意义。方法 膀胱癌术后患者 5 0例 ,留晨尿检测NMP2 2水平 81人次。所有病例均行膀胱镜检查 ,并对可疑病变处取膀胱组织送病检。尿NMP2 2浓度采用双抗体酶标免疫分析法测定。结果 膀胱癌复发 19例 ,未复发 31例 ,两者尿NMP2 2中位数的 95 %可信区间分别为 13.9~ 5 0 .3U·mL- 1 和 4 .6~ 7.6U·mL- 1 ,无重叠。初次膀胱镜检和 或病理检查无肿瘤复发 36例 ,尿NMP2 2测值异常 (NMP2 2≥ 14 .0U·mL- 1 )和正常 (NMP2 2 <14 .0U·mL- 1 )者分别为 11例和 2 5例。经随诊前者膀胱癌复发 5例 (45 .5 % ) ,后者为 0 (0 2 5 ) ,两者复发百分比有显著性差异 ,相对危险性 (RR)为 12 5 0。结论 尿NMP2 2可作为膀胱癌术后预测肿瘤复发的指标 ,与膀胱镜相比 ,其具有可早期预测、简单、方便等优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P53瘤体内注射的治疗效果及毒副反应,为临床治疗提供更为安全有效的方法。方法纳入2012年10月―2014年7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放疗科妇瘤病区收治的28例盆腔复发转移患者,给予行CT引导下的腺病毒介导P53基因(Ad-P53)瘤体内注射治疗。每次(1~2)×1012 VP(病毒颗粒),加入生理盐水稀释至4~8mL,每周1次,共1~6次。28例患者共完成41次瘤体内注射Ad-P53治疗,平均每例患者用药(3±1)支。治疗期间无再次放疗及化疗。以肿瘤消退或者患者不能耐受或不愿继续接受治疗为治疗终点。疗效评价分为客观疗效评价和主观疗效评价:(1)客观疗效评价是在治疗前和停止治疗后1月,以盆腔MRI为依据,测量肿瘤最大径,计算出肿瘤缩小率(%),评定疗效;(2)主观疗效评价以患者主诉疼痛或减轻程度以及阴道排液等进行评价。结果 28例患者每2~4周随访1次,至2014年12月,随访时间6~27个月,中位随访17个月。治疗结束1月进行主观及客观疗效评价,疼痛程度明显减轻者24例(24/28,85.7%);客观临床获益率82.1%(23/28),中位生存时间11个月;病情再度进展者21例,占91.3%(21/23),中位无疾病进展时间为5个月;2例因疼痛减轻后进食及睡眠改善,再次接受姑息性化疗;死亡13例,占46.4%(13/28)。结论 CT引导下Ad-P53局部注射作为女性盆腔复发转移肿瘤的姑息性治疗手段,可改善患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何杰金氏病伴有胸腔积液者约为4—9%,个别报告可达到28.5%。但突出表现为胸腔积液而临床无纵隔淋巴结增大或肺部受累者则较为少见。如Pack和Molander报告312何杰金氏病中17例有胸膜腔渗出,但无纵隔淋巴结肿大者仅5例,作为起病表现者仅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复发转移性乳腺癌mdr 1基因表达产物P 糖蛋白 (P glycoprotein ,P gp)表达及其与含吡喃阿霉素联合方案化疗疗效的关系。方法 应用SABC法检测 4 6例转移性乳腺癌术后组织中P gp表达 ,使用环磷酰胺、吡喃阿霉素和 5 氟尿嘧啶联合方案化疗 ,对比分析P gp表达与疗效的关系。 结果 ① 4 6例患者mdr 1基因表达产物P gp阳性表达率 5 6 .5 % ,肝或肺转移者阳性表达明显高于皮肤或淋巴结转移者 (P =0 .0 4 9)。②可评价疗效的 4 3例患者化疗有效率 5 8.1% ;P gp阴性组疗效 (89.5 % )明显优于P gp阳性组 (30 .0 % ) (P <0 .0 1)。③有肝或肺转移者有效率(4 0 .7% )明显低于皮肤或浅表淋巴结转移者 (87.5 % ) (P <0 .0 5 )。④术后曾接受辅助性CAF或CMF方案化疗者复发转移后化疗疗效 (71.4 %和 37.5 % )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2 )。结论 mdr 1基因表达产物P gp表达阳性者应选择非MDR型药物的联合方案化疗  相似文献   

18.
<正> 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Cacinoma of lang sccl]在肺癌中发病率仅次于鳞癌占21——28%,倍坛时间短,转移快而广泛,是一种生物行为恶劣予后凶险的肿瘤,一旦确诊之后自然生存期少于三月,单纯放射治疗或手术切除五年生存率仅为1%,即使严格选择病变局限于胸腔的病例放射加化疗五年生存率远不及10%,治疗效果差的主要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细胞周期素 (Cyclin)D1和P2 1 WAF1/CIP1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肺癌临床分期、组织类型、分化程度及转移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癌旁肺组织及肺癌组织中CyclinD1和P2 1 WAF1/CIP1蛋白的表达。结果 ①CyclinD1和P2 1 WAF1/CIP1在癌旁肺组织中不表达或很少表达 ,而在癌组织中有较高的表达率 ,其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60 .4% (2 9/ 4 8)和 2 7.0 8% (1 3 / 4 8)。②CyclinD1和P2 1 WAF1/CIP1蛋白表达与肿瘤的病理类型和临床TNM分期无关 ;与肺癌组织分化程度有关 ,其中CyclinD1阳性率越高 ,肺癌的分化程度越低 (P <0 .0 5 ) ,P2 1 WAF1/CIP1蛋白阳性率越高 ,肺癌的分化程度越高 (P <0 .0 5 )。③P2 1蛋白阳性表达者转移率低于阴性表达者 (P <0 .0 5 ) ,并且其存活期长 (P <0 .0 5 )。④CyclinD1和P2 1 WAF1/CIP1蛋白的表达呈显著负相关 (P <0 .0 5 )。结论 ①CyclinD1和P2 1 WAF1/CIP1蛋白的表达与肿瘤的组织分化有关 ;②P2 1蛋白表达和肿瘤的转移及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散发性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患者首发起病部位和起病后疾病进展模式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前瞻性设计并对158例ALS患者以其主诉和通过神经系统查体和神经电生理检查,确定其首发起病部位,并对其中151例已经出现第二个及之后损害部位的患者进行随访,按照延髓、颈髓及腰髓不同起病部位分组进行相关影响因素研究。结果 1首发起病部位局限在延髓、单侧上肢或下肢者149例(94.3%)。2起病部位处上、下运动神经元损害体征与起病部位不同有关,P=0.000,延髓起病者多表现为下运动神经元损害体征(65.4%,17/26);颈髓起病者多以一侧上肢的单纯下运动神经元损害体征(47.9%,45/94)或合并上运动神经元损害体征(52.1%,49/94)为主;而腰髓起病者主要以一侧下肢上、下运动神经元混合损害体征(83.8%,31/37)为主。3从进展模式上看,延髓起病者以嘴端-尾端垂直型进展多见;肢体起病者,进展类型和起病部位相关,P=0.04,颈髓起病者以循环型(31.5%,28/89)、水平型(30.3%,31/89)和垂直型(21.3%,19/89)进展多见;而腰髓起病者以循环型(47.2%,17/36)进展较多见。4起病后疾病进展率和起病年龄有关,P=0.011,60岁以上起病者进展较快。结论 ALS首发起病部位是在脊髓和大脑皮层运动轴的某个局限部位,首发起病部位不同,上、下运动神经元损害体征的分布及程度也不同,临床上应该重视首发起病部位处的体征。ALS发病后主要是沿着相邻体区进展,年龄越大,进展越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