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象山铁路隧道斜井有轨运输溜车分析及防控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赵喜斌  郭得福 《隧道建设》2008,28(5):601-604
防止溜车是斜井有轨运输施工及运输安全管理的重中之重,在新建龙岩至厦门铁路象山隧道斜井有轨运输施工中,通过运输管理实践,总结分析了有轨运输斜井溜车的各种原因,提出相应的针对性防控措施,确保了斜井有轨运输的安全。  相似文献   

2.
大坡度长斜井有轨运输系统优化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昌 《隧道建设》2009,29(5):574-578
以龙厦铁路象山隧道3#斜井工程为依托,针对大坡度长距离有轨运输斜井在施工中存在的问题,通过优化井底车坊布置解决工序间的相互干扰问题,从而提高了运输效率,使斜井有轨和正洞无轨运输更好地结合起来;并通过合理设置抽排水系统,解决了斜井反坡排水的问题,达到安全快速的施工目的。  相似文献   

3.
新建龙岩-厦门铁路某特长隧道斜井的斜距长、坡度大,担负着正线隧道施工的繁重任务,介绍了长大斜井的有轨运输提升系统施工设计、设备选型、正洞无轨运输与斜井有轨运输之间的立体转载布置及相应的安全管理等施工技术,颇值类似工程借鉴。  相似文献   

4.
斜井有轨运输设备选型与正洞无轨运输配套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雪刚 《隧道建设》2009,29(3):334-338
介绍包茂线小康高速公路包家山隧道通过3#斜井施工正洞的配套技术。主要从有轨运输设备选型、洞碴无轨转有轨运输、施工材料有轨转无轨运输、翻碴系统、抽排水系统等方面进行了介绍。随着我国长大隧道的发展,通过大坡度斜井施工正洞的情况将越来越多,研究这种施工配套技术可为类似工程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5.
赵玉良 《隧道建设》2007,27(A01):19-22
着重介绍了石太客运专线太行山隧道7^#斜井装碴、运输、提升等主要设备的配置方案。并将7^#斜井以往常规的正洞有轨运输优化为“正洞无轨运输、井底转载、斜井井身有轨运输提升”的综合方案。综合了有轨运输系统与无轨运输系统的优点,两个系统相对独立,可发挥各自的优势,保证全天候不间断提升,加快施工进度。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包茂线小康高速公路包家山隧道通过3号斜井施工正洞的配套技术。主要从有轨运输设备选型、硐碴无轨转有轨运输、施工材料有轨转无轨运输、翻碴系统、抽排水系统等方面进行了介绍。随着我国长大隧道的发展,通过大坡度斜井施工正洞的情况将越来越多,本文可为类似的施工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7.
为解决以陡坡斜井作为通道对正洞施工的有关问题,提高隧道长距离陡坡斜井的运输效率,以天台山特长隧道1号陡坡斜井为工程依托,通过广泛调研隧道斜井建设已有的研究成果,采用现场试验、理论计算和数值模拟等方法,从工程量估算、设备选型、有轨运输设备布置和运输方案优化等方面,研究陡坡斜井有轨运输系统的设计与施工。基于《公路隧道设计规范》和《煤矿安全规程》等行业规范,建立一套斜井有轨运输设备选型计算流程,给出井口、井底位置有轨运输与无轨运输的转载方案,并对陡坡斜井中混凝土的长距离运输方案进行优化,总结混凝土溜槽运输时的关键问题,验证出在一定条件下采用溜槽运输相较于轨行式罐车运输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8.
以象山特长隧道3#斜井有轨运输混凝土输送施工技术为例,介绍敞口式溜槽沿长大、陡坡斜井向下输送混凝土的施工技术。此项技术的成功应用,极大地提高了有轨斜井混凝土的运输能力,打破了有轨斜井施工过程中,由于混凝土运输能力受限而制约仰拱、填充及二衬混凝土施工进度的瓶颈,有较好的推广使用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斜井快速施工是长大斜井尽快进入隧道主体施工的关键,结合新建龙岩至厦门铁路象山隧道斜井施工实践,分缓坡斜井(无轨运输)和陡坡斜井(有轨运输),从设计方案的优化(坡度、长度、断面、运输方式、井底车场)、井身的快速掘进、机械设备科学配置和施工组织管理等方面对长大斜井的快速施工技术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论述,为类似工程的设计、施工提供一点借鉴。  相似文献   

10.
图片新闻     
《隧道建设》2009,(Z2):221+217-219
象山隧道象山隧道是新建龙厦铁路全线最长的隧道和重点控制性工程,左洞长15898 m,右洞长15917 m,最大埋深830 m。隧道设有5座斜井,1、5#斜井采用无轨运输,  相似文献   

11.
秦亮  黎中文  刘龙卫 《隧道建设》2010,(Z1):433-437
合理的井底车场布置及可靠、高效的立体转载系统(碴仓)是有轨斜井发挥最大运输工效的强有力保障,在新建龙岩至厦门铁路象山隧道3#斜井整个井底有轨运输系统的设计与施工中,详细论述出碴通道与井底碴仓的建设及轨道的铺设,通过不断的实践及经验总结,掌握各部位施工的控制要点及影响因素,并在施工中提出相应的解决处理措施,确保有轨运输系统井底部分的布置更加完善,建设更加有序、快速。  相似文献   

12.
田洪义 《隧道建设》2010,(Z1):442-445
被评为高风险隧道的龙厦铁路象山隧道地质复杂,尤其是1,2#斜井间溶洞区域,地质情况极其复杂,地下水很发育,安全风险高,施工压力大。象山隧道采取多种探测手段综合地质预报,而其中地质雷达在短距离溶洞探测方面相对准确。就地质雷达探测的方法特点、优势进行阐述,并对地质雷达在1#斜井左线溶洞段的应用进行分析、总结及与开挖情况对比,说明地质雷达预报整体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西秦岭TBM铁路单线隧道信息化辅助有轨运输安全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永强  徐赞 《隧道建设》2011,(Z2):218-222
TBM施工相对常规的钻爆法施工安全性较高,但在TBM施工的安全管理中,有轨运输经常发生安全事故。为有效减少和规避隧道有轨运输安全事故的发生,在施工中采用了信息化辅助措施。以西秦岭单洞双线铁路隧道TBM施工有轨运输为例,通过加强有轨运输相关人员技能培训、引入5套信息化通信手段并加强机车日常维护和保养工作,有效地控制了有轨运输安全风险,可为类似工程施工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4.
正推动中之台9苏花公路改善系建构于强化路线抗灾维生性及运输安全服务性,该计划目标系为改善苏花公路的安全性与可靠度,范围系台9线苏花公路山区路段,北起苏澳附近台2线与台9线路口(里程104K+726),往南经东澳、南澳、鼓音、汉本、和平、和中、和仁、清水至崇德(立雾溪畔止,台9线里程约182 km),全长约77 km路段中,总计改善长度约38.4 km,其中,隧道段就占23.4 km。其计划经费约492亿元,含用地、规划、工程及物价指数调整,用地需求除路线构造使用,并考量路线安全维护设置地磅管制站及交控系统设施需求。2010年底完成环评后,2011年初动工,预定2017年完成,全面开放则需俟其机电系统、交通控制系统及防灾系统等工程之整合与测试完成后方可通车。  相似文献   

15.
在桃园国际机场第二航厦下方,预留了捷运机场线的隧道,由于新规划的路线改变,需要扩大该隧道断面;这项扩挖隧道工作位于卵砾石地层,有11m高的水头;结构的宽度由4 m扩大至18.4 m,总开挖量约有7 927 m3。为了确保第二航厦结构及营运安全,新设了避雷接地网、重型托基支撑架及安全监测系统等;并藉由袪水、双环塞固结灌浆及防洪安全门等工程措施,辅助钻石链锯进行镜面破除切割。开挖过程中对于开挖壁面保护,则采用喷凝土、自钻式岩栓及垂直钢支撑,构成了临时开挖主要支撑系统。介绍隧道扩挖施工,细部工作内容及经由施工得到的许多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16.
周铁刚 《隧道建设》2012,(Z1):113-116
白果湾隧道下穿既有达成线和达成二线,全隧浅埋,洞身最大埋深34 m,最小埋深2.5 m(隧道开挖拱顶距既有铁路路基水沟底高差),施工过程中为了确保施工安全及既有铁路运营安全,采用D便梁加固既有线路、洞内超前大管棚支护、微台阶法加临时仰拱施工、控制爆破开挖、衬砌紧跟的施工方案,既确保了既有铁路运营安全又保证了下穿段隧道施工安全,对同类工程施工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长公路隧道空间潜藏之危险可能造成重大灾害之伤亡及交通运输路网系统功能失效,其空间内之安全防灾系统及防灾应变作业必需经过严谨的考量,以因应其空间之复杂及防灾功能性要求,故于灾害管理信息整合及应用上也更趋重要。救灾工作系与时间在赛跑,对于时间延迟的影响,是整体防灾目标达成之关键因素;然救灾仅以灾害后果之情境来模拟,恐无法展现各系统因果关联与灾害信息滞延之后遗症影响,此外对于救灾工作跨组织协调、应变工作派遣、救援资源、疏散避难等面向,皆无法完整真实反应防救灾系统。有鉴于此,对于长隧道空间之防灾及安全管理应谨慎进行评估。本文系以系统思考为出发点,考量长公路隧道具有空间复杂、跨领域防灾知识及科技研究限制等特性,针对系统内具时间延迟特性进行灾害冲击探讨,藉由各子系统之因果关系,探究灾害防治问题与灾措施,最后结合长隧道空间灾害信息,尝试以系统性结构建立定性分析模型,希冀本文研究内容可强化灾害防治工作与救援策略,并避免灾害带来的后遗症累积,而所提出之灾害管理之系统思考,将有助于未来系统建立动力模式与进行风险管理之基础建立。  相似文献   

18.
张志和 《隧道建设》2010,(Z1):376-382
隧道浅埋段下穿城镇如何在不影响地表居民生活、地表建筑物安全的前提下快速、高效施工,控制爆破震动是施工关键。现结合某浅埋隧道下穿城镇段减震控制爆破的成功应用及所取得的施工经验,详细论述采取小导洞爆破超前+扩挖层预留光爆层分区爆破的施工方法及组织,并通过爆破震动监测对施工中的控制爆破方案及减震爆破效果进行总结,以期对类似工程的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复杂条件下偏压隧道出洞施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秦柳江  赵琳 《隧道建设》2010,(Z1):451-453
为了确保复杂条件下山岭隧道的安全出洞,以沪蓉西高速公路夹活岩隧道为例,介绍在施工条件困难、洞口偏压的情况下,利用隧道外侧修筑挡墙缓解偏压,内部小导坑出洞创造工作面,然后再反向洞内扩挖小导坑至标准断面进洞,保证了隧道的质量,安全、环保出洞。  相似文献   

20.
由于雪山隧道规模庞大且地质条件特殊,加上长达15年的施工期间,曾发生多次施工困难及大量涌水事件,导致其结构安全课题一直备受关注。为确认隧道之长期稳定,乃于完工后设置长期监测系统作为评估之用。长期监测工作自2009年开始,于2011年3月完成第一阶段工作,监测系统之项目包含控制点测量、内空变位监测、裂缝扩展监测、孔隙水压力量测及水量量测5大项。本文将整理现阶段之监测成果,并予分析评估,以作为未来隧道营运及维护管理之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