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隧道沥青铺面阻燃温拌施工技术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徐世国 《隧道建设》2010,30(4):371-375
通过试验研究考察了FRMAXTM沥青阻燃剂与EC120EC-120温拌沥青改性剂制备阻燃温拌沥青与制备阻燃温拌沥青混合料技术集成的可行性。试验结果表明:其中采用阻燃剂和温拌剂复合干法改性生产的阻燃温拌沥青混合料在路用性能和阻燃性能得以改善的同时,混合料的拌合施工温度可明显降低,有着显著的节能减排和改善施工环境的功效,在未来的隧道沥青铺面施工中大有可为。  相似文献   

2.
中国的公路建设发展迅速,公路隧道建设的规模和数量在逐年增加。隧道内传统路面表现出一定的弊端,隧道空间较封闭,用沥青混凝土也有潜在的风险。现采用不同的阻燃剂制备阻燃沥青,通过氧指数试验、直接燃烧试验、车辙试验、低温弯曲试验、浸水马歇尔试验、冻融劈裂试验等方法,分析不同的复掺阻燃剂对沥青混合料的阻燃性能和路用性能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自制的阻燃剂有良好的阻燃效果,最佳掺量为6%,掺入阻燃剂可以使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性能有所提高,低温性能有所改善,水稳定性有所降低,减少了燃烧时间,燃烧后的残留动稳定度有一定程度的提升,即复掺阻燃剂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善沥青混合料的阻燃性能。  相似文献   

3.
李丹 《公路》2020,(1):217-220
为掌握阻燃环氧沥青混合料阻燃抑烟及路用性能。使用氢氧化铝(ATH)、氢氧化镁(MH)及两者不同比例复配组合而成的阻燃剂分别制备不同类型阻燃环氧沥青混合料,然后采用锥形量热试验研究阻燃抑烟性能,并进行常规路用性能试验分析。结果表明:ATH和MH均能提高环氧沥青混合料的阻燃抑烟性能,且提高效果随两者掺量的增加而增强,但ATH阻燃效果优于MH,抑烟效果则劣于MH;ATH和MH复配时对环氧沥青混合料的阻燃抑烟效果表现为协同作用,且复配比例2∶1时效果最好;ATH/MH-2∶1、ATH和MH均能提高环氧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且试验温度增加时3种阻燃剂对高温稳定性的提高作用更为有效;3种阻燃剂均会使环氧沥青混合料的低温抗裂性和水稳定性有一定程度降低。  相似文献   

4.
隧道阻燃沥青及混合料阻燃性能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在阻燃沥青混合料阻燃效果评价方法分析的基础上,探索两种不同制备工艺的阻燃沥青混合料烘烤试验和马歇尔试件燃烧试验,来评价阻燃沥青混合料的阻燃效果。并通过阻燃沥青和改性沥青对比试验,分析其烟气排放量和经济性。  相似文献   

5.
为提升阻燃剂在隧道沥青路面中的阻燃应用效果,探究阻燃剂对沥青及大空隙沥青混合料性能的影响,采用水热法制备了氢氧化铝(ATH)/可膨胀石墨(EG)复合型阻燃剂,并成型了适用于隧道环境具有阻燃和降噪功能的大空隙沥青混合料。采用氧指数试验分析了复合阻燃剂对沥青阻燃性能的影响,采用动态剪切流变试验和弯曲梁流变试验分析了复合阻燃剂对沥青高低温流变特性的影响,采用马歇尔试验、汉堡车辙试验、动态模量试验以及疲劳试验分析了复合阻燃剂对大孔隙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ATH和EG比例为1∶1时复合阻燃剂的协同阻燃效果最优,且随着复合阻燃剂掺量的增加沥青的阻燃性能越好;复合阻燃剂提升了沥青的高温性能,但降低了低温性能,综合考虑沥青的阻燃性能及流变性能,推荐ATH/EG复合阻燃剂掺量为15%~20%;ATH/EG复合阻燃剂提高了大空隙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和动态模量,但降低了沥青混合料的疲劳性能。  相似文献   

6.
阻燃沥青混凝土路面在安徽沿江高速公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胡红雨  许左前 《公路》2007,(4):181-183
阻燃沥青混凝土在储运使用过程中常发生严重的离析问题,通常储存时间不能超过48 h。且试验表明,在沥青中加入阻燃剂后严重影响了沥青的性能。在沿江高速公路中有4条隧道应用了一项隧道沥青混凝土路面新型阻燃改性技术,将一种特制的阻燃改性剂直接添加到沥青混合料中,并对其进行阻燃改性,在不影响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的基础上显著提高沥青混凝土路面的阻燃性能。  相似文献   

7.
隧道阻燃改性沥青上面层(AC-13C)路用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安徽省沿江高速公路隧道复合沥青路面施工实践,针对隧道阻燃AC-13C改性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及隧道内、外阻燃与非阻燃表面层(AC-13C)的现场路用性能进行研究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在同等最佳油石比条件下,生产配比、标准配比与拌和楼取样条件下的阻燃混合料空隙率、有效沥青饱和度较非阻燃混合料分别降低和提高0.6%和3.8%左右;加入阻燃剂的未冻融循环试件(50次)劈裂强度较未加入阻燃剂增加11%,车辙动稳定度较非阻燃可提高2.3~2.6倍,但经过冻融循环后试件劈裂强度比(TSR)衰减较快,降幅为17%,隧道内阻燃改性表面层抗滑性能指标的横向力系数与构造深度较主线非阻燃改性表面层明显偏小,甚至不能满足设计要求;阻燃沥青混合料对国际平整度指数影响较小,但对隧道内、外施工的连续性、时效性要求较高.研究结果证明了阻燃剂对抗车辙性能贡献率较大,但阻燃改性沥青混合料水敏感性难以满足项目要求.对提高阻燃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研究水平和类似阻燃沥青路面工程施工技术具有现实指导意义.建议隧道表面层慎重添加阻燃剂,不宜采用阻燃AC-13级配类型.  相似文献   

8.
首先研究了3种不同阻燃剂对SBS改性沥青阻燃性和物理技术指标的影响,进而研究了不同复合阻燃剂改性方案下阻燃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差异。试验结果表明,阻燃剂的加入可有效提高SBS改性沥青的极限氧指数,但也会对SBS改性沥青的低温抗裂性和水稳定性产生不利影响,相比经复合改性后的阻燃沥青混合料其综合路用性能均有较大提升,其各项路用性能指标均满足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9.
新型无卤阻燃沥青的开发与性能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向SBS改性沥青中添加无卤阻燃剂的方法开发了新型无卤阻燃沥青,并对SBS改性沥青和新型无卤阻燃沥青进行了胶结料和混合料的性能试验。对SBS改性沥青及阻燃沥青胶结料针入度试验、软化点试验、弹性恢复试验及氧指数试验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阻燃沥青胶结料的针入度、软化点及弹性恢复性能与SBS改性沥青相比变化不大,而氧指数得到了较大的提高,较好地改进了阻燃性能。对SBS改性沥青及阻燃沥青混合料进行了车辙试验、小梁弯曲试验、水稳定性试验及疲劳试验,结果表明新型无卤阻燃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水稳定性能和抗疲劳性能与SBS改性沥青混合料相比变化不大,仍然具有较好的路用性能。因此,该无卤阻燃沥青是一种比较理想的阻燃沥青。  相似文献   

10.
环保型阻燃沥青性能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彦海  南雪峰  陈晓雪 《公路》2012,(3):182-186
运用对比分析法评价了SBS改性沥青以及掺加3种阻燃剂后阻燃改性沥青及其混合料的性能。采用极限氧指数、烟密度、烟气毒性分级、闪点、燃点等5种试验评价了4种胶结料的阻燃性能;采用常规指标和PG分级试验评价了4种胶结料的路用性能;采用车辙、冻断、冻融劈裂残留强度比、四点弯曲梁疲劳等4种试验评价了4种改性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试验结果证明:掺加LK阻燃剂的阻燃沥青ZR-A各方面性能更优,并得到实体工程的验证。  相似文献   

11.
浅埋隧道下穿浅基础建筑物注浆保护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卓越  王梦恕  孙国庆 《隧道建设》2010,(Z1):318-323
以厦门机场路一期工程梧村山隧道上方地表建筑物为试验对象,采取基础注浆加固和跟踪注浆的方案对建筑物沉降进行控制,并通过抬升注浆达到建筑物纠偏的目的。同时在施工中对建筑物注浆保护的方案、材料、工艺、参数及注浆机械设备配套方式进行了研究,为以后类似工程中建筑物保护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2.
王正辉 《隧道建设》2012,(Z1):105-108
了解决隧道衬砌混凝土背后空洞、渗水及裂缝病害,综合国内各种同类文献和隧道施工及补修技术,并在此基础上,在合福铁路客专闽赣V标段的南岸村隧道、吴源隧道、芦岭隧道、葫芦山一号隧道及蔡墩二号隧道,从源头上探讨分析了其产生的原因和危害,采取并发展相关理念和技术措施,有针对性地提出衬砌防水板和初期支护间空洞的治理措施(这是一个创新),消除了隧道衬砌背后空洞、渗水及裂缝病害隐患。  相似文献   

13.
刘文 《隧道建设》2010,(Z1):292-299
在变顶高尾水隧洞结构布置中,针对无粘结对穿锚索的特点及施工过程中面临的困难,开展科技创新,通过造孔工艺性试验、张拉对比性试验,灌浆试验等多次试验,攻克了高精度锚索孔的钻进工艺、张拉关键技术、对穿水平锚索孔灌浆技术等一系列技术难题,优质、高效、快捷、经济地完成了变顶高尾水隧洞1 005束对穿锚索的施工任务。该技术在三峡右岸地下厂房中得到了推广应用,技术先进,对其它类似工程施工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4.
砾石材料组成与强度具高度异质性,受力常见分离破坏,重新堆栈后又可回复部分强度,以连体力学模式难以有效描述其行为。研究以颗粒学理论为基础发展的颗粒流数值软件PFC2D建立数值模型,透过仿真现地直剪试验结果,校正颗粒间之颗粒参数,并以颗粒参数转换试验克服尺寸效应对颗粒力学模式的影响,获得具代表性颗粒参数模拟现地开挖,探讨潜盾开挖引致砾石层之沉陷特性。研究结果显示利用颗粒力学数值模拟技术,能更有效模拟砾石层特殊地工特性的隧道行为。  相似文献   

15.
彭正勇 《隧道建设》2010,(Z1):387-394
为确保地表跟踪注浆施工技术保护房屋方案的实施,首先以地表预留104#、105#拆迁房为对象进行跟踪注浆试验,从而确定房屋保护施工方案、施工工艺、注浆材料、注浆参数等;然后,针对需要重点保护的34#房屋的工程特点,进行注浆抬升方案实施,分别在不同位置进行止浆帷幕、房屋基底预加固和动态跟踪这3种注浆孔的布置,并在地面注浆抬升方案实施中采用工前基底注浆加固、工中动态跟踪注浆和工后抬升注浆3个步骤。为实时掌握沉降情况和指导施工,总共布置23个沉降监测点。监测结果表明:注浆抬升能够有效地抑制房屋的沉降,隧道穿越房屋的过程中结构安全处于可控状态,房屋的沉降发展趋势比较平缓,处于稳定状态,最终房屋的各测点累计沉降和差异沉降都控制在标准范围内。  相似文献   

16.
张鲁  王义军 《隧道建设》2011,(Z2):48-53
通过对钻孔灌注桩和三轴搅拌桩多次施工试验和比选,确定钻孔灌注桩施工采用正反循环相结合的工艺,改进三轴搅拌桩钻头结构形式保证入风化岩的技术。通过工程施工的实际应用,得出钻孔灌注桩和三轴搅拌桩在富水巨厚砂层中的施工参数,为类似地质条件下的施工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三维电法超前探水技术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简述隧道及巷道掘进前方岩层含水性的超前探测技术及其应用研究现状基础上,分析了瞬变电磁法及直流电法超前探测的优点和不足,重点阐述了三维电法超前探测的原理和三维电阻率层析成像技术,结合实例阐明了该技术的数据采集、数据处理、资料解释、成果分析的过程,揭示了该技术具有受周边环境干扰小、超前探测距离远、能够进行纵向和横向的任意切片、立体显示岩层含水性等特点,得出了该技术具有很强实用性、有效性和推广应用价值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隧道内发生火灾时,若浓烟的扩散方向与人员逃生方向相同,则造成严重的伤亡。隧道火灾发生初期,可利用排烟风机产生大于临界风速(critical ventilation velocity)之强制通风气流,将浓烟吹往向设定之方向排出隧道,借以净空人员逃生路径,达到灾害防治之效果。已有很多学者探讨临界风速,但先前研究均设定排烟风机产生之气流"均匀"分布于隧道断面,然而实际隧道内排烟风机产生之气流"不均匀"分布于隧道断面,虽有相关规范强调离火源最近的风机不启动,以期吹进火源之通风气流接近均匀,但通风气流产生之效应仍未被完整了解,故本研究以实验及计算机模拟探讨实际隧道内排烟气流行为及对火源之影响。本研究以1∶20缩小尺度进行实验,利用油盘与两种不同火源,并设计3种排烟模式(全断面、上半断面及jet fan)及3种火源距离(距离出风口150,200,250 cm)探讨各种效应对临界风速之影响。实验发现,相同火源在全断面排烟模式所需临界风速低于jet fan排烟模式,这说明若以全断面实验所得之结果作为实际隧道排烟风机设计基准,将无法得到良好的控制浓烟流向效果。此外,上半断面及jet fan情形下通风气流与烟流有产生乱流之现象,将影响人员逃生。  相似文献   

19.
王利平 《隧道建设》2010,(Z1):438-441
分析常见的大跨双连拱隧道中隔墙病害及其产生的机理,通过工程类比和结构分析的方法从中隔墙设计优化、开挖方法、支护方案、防排水系统等方面进行研究。总结有效防止中隔墙出现病害的施工技术和方法,并在实践中得以验证,以期对类似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赵军  ;李元海 《隧道建设》2010,(Z1):138-144
以杭州地铁1号线文艮盾构区间的左、右线交叉重叠区间隧道为研究对象,采用有限差分软件FLAC3D模拟先上后下和先下后上2种施工工况引起的地表沉降和隧道上浮下沉情况,通过分析比较2种施工工况对地表沉降横向影响范围、地表沉降的极值、先上后下施工上部隧道最终下沉量和先下后上施工下部隧道的最终上浮量,确定交叉重叠隧道先下后上的施工工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