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为分析脚印面积和整备质量两种基准的乘用车燃料消耗量标准影响,研究利用我国2012年生产的各车型燃料消耗量数据,构造出与第三阶段标准严格程度相当,基于脚印面积的乘用车燃料消耗量标准。进一步对两种标准体系下行业和企业的平均燃料消耗量的核算结果进行评估,得出基于脚印面积的乘用车燃料消耗量标准对我国自主品牌约束更为严格。(上见1502期)基于脚印面积的燃料消耗量标准影响评估根据已有的第三阶段燃料消耗量标准和研究提出的基于脚印面积的燃料消耗量标准,分别对2012年乘  相似文献   

2.
为推动我国先进汽车节能技术发展和应用,持续降低乘用车燃料消耗量,国家逐步完善了"乘用车燃料消耗量"标准体系。本文通过对我国乘用车燃料消耗量标准发展历程进行研究,并对现阶段燃料消耗量标准进行解析,从而为整车企业应对燃料消耗量标准提供了建设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正>在我国汽车节能标准体系中,GB 19578《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和GB 27999《乘用车燃料消耗量评价方法及指标》是相互支撑、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修订、加严GB 19578《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和GB 27999《乘用车燃料消耗量评价方法及指标》是对现有乘用车节能管理的完善和升级。此次修订两项国家标准,旨在制定实施第五阶段乘用车燃料消耗量标准。  相似文献   

4.
汽车轻量化技术及其实施途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控制汽车燃料消耗量的第一个强制性国家标准《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标准》(GB 19578-2004)已经出台, 《标准》按照整车装备质量对乘用车燃料消耗的限值提出了要求,分两个阶段实施。第一阶段标准相对宽松, 已于2005年7月正式实施;第二阶段标准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进一步严格,  相似文献   

5.
《汽车实用技术》2014,(5):31-31
<正>日前,工-部对外公示了"2013年度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情况",在79家国产乘用车企业中,有22家没有达标;25家进口车企中12家没有达标。另有7家企业未递交2013年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执行情况年度报告。2013年3月,工信部等部委共同发布了《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核算办法》,建立了乘用车企业  相似文献   

6.
赵欢 《时代汽车》2012,(9):68-71
为实现2015年我国乘用车平均燃料消耗量6.9L/100km的目标,整个"十二五"期间我国汽车平均燃料消耗量要下降11.5%,如何有效降低汽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加强汽车企业整体的节能减排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要达到乘用车燃料消耗限值的目标,我国自主品牌汽车比合资品牌、进口品牌面临的压力更大。  相似文献   

7.
每周新闻     
中国启动汽车燃料消耗挂钩财税政策研究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召开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标准工作组第四次暨基于燃料消耗量限值标准的财税政策研究会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相关负责人应邀出席会议并听取关于建立与汽车燃料消耗量挂钩财税政策建议。会议原则通过了《第三阶段乘用车燃料消耗量评价方法及指标》标准草案,并启动了与标准挂钩的财税政策的研究。会议一致认为,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标准对于促进技术进步、结构调整、节能减排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会议作出了加快推进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标准实施配套财税政策的研究、制订切合我国国情的科学可行的实施方案的决定。  相似文献   

8.
信息     
《世界汽车》2014,(12):150-156
<正>油耗不达标将停产限产今年9月底工信部公布的《关于2013年度中国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核算情况的公告》显示,111家乘用车企业中有40家未达标,占比36%。工信部、国家发改委等5部委近日发布《关于加强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管理的通知》,力促国内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实现2015年降至6.9L/100km的目标。通知已从11月1日起正式实施,  相似文献   

9.
正近日,工信部发布《关于2016年度、2017年度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通知要求对乘用车企业2016年度、2017年度平均燃料消耗量和新能源汽车积分实施核算,2016年度、2017年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负积分不能抵偿归零,将导致超标燃油车的生产和新品投放受阻。由此,新能源汽车积分提早两年实现可测算可交易,2016年的90万分和  相似文献   

10.
研究中国与伊朗乘用车燃料消耗量相关法规的差异,对帮助企业面向伊朗市场出口汽车产品具有积极意义.文章对比了中国标准《GB 27999-2011乘用车燃料消耗量评价方法及指标》与伊朗标准《ISIRI 4241-2汽油车油耗标准及标签》,介绍了两国乘用车燃料消耗量的计算方法及评价指标.分析结果表明,伊朗乘用车燃料消耗法规在测试方法方面与中国相同,但对各级别乘用车燃料消耗限值的要求更为苛刻.因此,企业开发出口伊朗市场的乘用车产品时,应考虑开发更高能效的动力总成,以满足伊朗法规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为进一步完善汽车节能管理制度,实施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管理,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展改革委、商务部、海关总署、质检总局制定了《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核算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自2013年5月1日开始实施。《办法》规定了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的核算范围、核算主体、核算方法及相关要求,明确了乘用车企  相似文献   

12.
每周新闻     
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标准配套实施的财税政策有望于今年10月出台最近,由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等相关负责人出席的"乘用车燃料消耗量标准工作组第四次会议"暨"基于燃料消耗量限值标准的财  相似文献   

13.
正就在本期杂志截稿的当天,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商务部、海关总署、质检总局等五部门联合发布《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并行管理办法》。双积分管理办法的落地,对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意味着中国政府正式建立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管理长效机制。该办法中所称的新能源乘用车,是指完全或者主要依靠新型能源驱动的乘用车,包括了插电式混合动力(含增程式)乘用车、纯电动乘用车和燃料电池乘用车等。而乘用车企业包括中国境内乘用车生产企业、进口乘用车供应企业。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积分,为该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的达标值和实际值之间的差额,与其乘用车生产量或  相似文献   

14.
<正>2015年6月,为期两天的第四届中国车用空调系统论坛在南京隆重召开,该论坛就中国车用空调行业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展开探讨,不但对我国日前发布的《加强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管理的通知》进行深入分析,还邀业内专家解析对比海内外车用空调的法规及技术差异,并重点讨论当前"高效空调"的发展态势。随着工信部、发改委等五部委联合发出《加强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管理的通知》,人们纷纷将目光投向日趋严格的油耗标准,该通知的发布,无疑落实了四阶段油耗标准开始实施的期限及惩罚措施。然而,要想实现百公里5L的油耗限值,车用空调行业必将迎来多重挑战。简单来说,"高效空调"意味着采用节能技术来优化  相似文献   

15.
信息     
正多数企业双积分尚未达标日前,工信部、商务部、海关总署和质检总局四部委发布了2016年度中国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情况公告。2016年度平均燃料消耗量达标的国内乘用车企数量为80家,未达标车企数量44家。其中,长安福特、长城汽车、上汽大通、沈阳华晨金杯、汉腾汽车等均位列不达标之列。公告结果显示,2016年,计入新能源乘用车后,国内全行业124家乘用车企平均燃料消耗量实际值为  相似文献   

16.
为进一步推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促进我国乘用车燃料经济性水平的提升,乘用车燃料消耗量第四阶段标准正式发布,并将于2016年1月1日实施。为评估新标准为企业带来的达标压力,本文深入剖析了第四阶段燃料消耗量标准,并根据2014年企业燃料消耗量达标现状分析了2020年企业达到第四阶段标准的压力。分析结果表明,2020年企业达标压力较大,且进口企业达标压力高于国产企业,为达到四阶段标准,企业需不断加强节能技术的应用,并大力推动新能源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我国《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第一阶段已于2005年7月1日开始实施。2007年7月1日国家发改委公布了55家汽车生产企业的444款不符合该标准,禁止生产。2008年1月1日起将实施《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标准第二阶段。  相似文献   

18.
文中详细分析了我国第一个控制汽车燃料消耗的强制性国家标准--<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实施以来所取得的效果;探讨了标准进一步严格的可行性和面临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几项政策建议,为国家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轿车情报》2012,(2):18-18
近日,工信部公布了《乘用车燃料消耗量评价方法及指标》(GB27999—2011)于2012年1月1日正式实施,该标准规定了乘用车新阶段的燃料消耗量限值并提出了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20.
<正>在2019年7月9日与9月11日,工信部相继发布关于《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并行管理办法》修正案(征求意见稿)和《关于修改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并行管理办法的决定(征求意见稿)》。与之前的管理办法相比较,这两次修正案的调整主要表现为:积分计算方法调整、新能源汽车积分结转更加灵活、低油耗车型受到鼓励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