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大断面隧道近接既有线施工变形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刚 《隧道建设》2007,27(2):36-39
对大断面隧道近距离穿越既有结构的施工状况进行了统计,并结合现场采集的大量监测数据,对施工动态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可为类似的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唐涛  贺善宁 《隧道建设》2010,(Z1):371-375
以北京铁路地下直径线暗挖工程为例,通过对工程难点的分析,比选施工方案,确定采用洞桩法施工,并介绍洞桩法施工技术在城市大断面暗挖隧道临近建筑物施工中的应用、施工方法及其对环境的影响。施工全过程处于安全、稳定、快速、优质的可控状态。  相似文献   

3.
陈庆怀 《隧道建设》2009,(Z2):67-73
重庆外环玉峰山隧道施工时遭遇了煤窑采空区、大溶洞、松散围岩堆积区、富水段,施工中采取了三台阶预留核心土、CRD工法、单侧壁导坑法和双侧壁导坑法实现了安全通过。结合玉峰山隧道的工程实际,介绍了隧道通过大溶洞充填区和松散围岩堆积区所采用的开挖方法和辅助施工方法,总结了一些三车道大断面公路隧道软弱围岩的施工技术,以期能对类似工程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4.
公路大断面风积沙隧道施工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内蒙古境内公路大断面风积沙经棚隧道的施工,改进并完善了超前大管棚和喷射混凝土施工工艺,探讨了侧壁导坑法开挖法质隧道的可行性,同时总结出一整套经济,合理,安全的沙质隧道的施工方法,这对我国以后在地质施工,软弱围岩隧道的施工,或对隧道坍方段的处理方面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5.
客运专线大瑶山隧道全断面快速施工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董道海 《隧道建设》2007,27(3):88-91
武广客运专线大瑶山1#隧道全长10081m,为考虑施工进度及远期运营需要,在中间左侧设置一横洞,横洞长888m。结合施工实际,介绍通过横洞进入正洞后两个工作面施工的设备配套与快速施工技术,包括爆破、开挖、装碴、运输、初次支护、二次衬砌等,为以后类似工程的快速施工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6.
新建铁路二线下穿既有线是既有线施工的难题之一。介绍了陇海铁路宝鸡~兰州二线宝天段四方头隧道出口下穿既有线的工程施工技术,采用立交桥方式实现下穿,获得了非常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分析大断面连拱隧道的工程特点,总结其主要施工方法和注意事项,对今后公路隧道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结合深圳前湾海底隧道工程,较详细地论述了过海隧道泥水盾构的施工原理和施工方法,包括施工的基本程序和管理基准,重点介绍了盾构始发的准备工作,试掘进应注意的问题及正常掘进中的各种参数控制.  相似文献   

9.
叶飞  张铁柱  王旭亮 《中外公路》2007,27(4):160-164
基于盾构工法本身的特点,将大断面盾构隧道施工中的主要问题归纳为:正面稳定问题、管片上浮问题、刀盘下沉问题以及土体扰动问题等,简要分析了各种问题产生的机理,并将正面稳定问题归结为泥水压力作用、法向挤压效应、竖向摩擦效应以及环向摩擦效应等共同作用的结果,将土体扰动区分为初次扰动、二次扰动和三次扰动。最后,针对特大断面盾构隧道施工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0.
针对某下穿既有铁路线公路隧道的工程地质条件,采用路基梁加固既有线段,保证既有线行车安全和施工安全;对下穿既有线松散、软弱围岩段隧道采用超前管棚辅以小导管注浆加固围岩,管棚起棚架作用,小导管注浆加固地层。施工监测和跟踪观测结果表明该下穿既有线段隧道施工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11.
刘蕾  尹亚坡 《隧道建设》2009,29(1):112-119
针对新建地铁车站下穿既有运营车站的工程特点,以控制沉降为核心,分别从管棚超前支护、开挖与初期支护、结构二次衬砌3个环节阐述宣武门车站下穿运营车站的沉降控制综合施工技术。大管棚施工采用国内先进的夯管工艺,配以袖阀式及分段后退式注浆技术措施;开挖前采用帷幕注浆,开挖、初期支护及二次衬砌期间采用全过程跟踪补偿注浆;开挖与初期支护期间采取加强措施改善平顶直墙结构的不利受力状态;二次衬砌创造性地采取分幅施作方案,以部分二衬结构代替支撑。通过实施一系列的技术措施,最终使既有运营车站的结构最大沉降仅为6.78mm,完全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2.
盾构近距离下穿地铁运营隧道施工技术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张凯  贺婷 《隧道建设》2008,28(4):483-488
广州市珠江新城区旅客自动输送系统土建二标盾构左右线2次成功下穿运营中的地铁一号线隧道,垂直距离最近处2.342m。介绍盾构下穿处地铁一号线的地质条件、工程特点、难点以及盾构施工引起地面和建筑物沉降的机理,重点阐述在未对地铁一号线进行加固保护的情况下穿越施工中所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盾构设备的全面检修,掘进施工中对推力、压力、出碴量的精确控制,及时的同步注浆和二次注浆,适时的监控量测等,这些措施有力的保证了地铁一号线的安全。  相似文献   

13.
于清浩 《隧道建设》2010,(Z1):415-420
根据工程类比以及大管棚的现场试验,对施工方法进行优化,采用变大跨为小跨的中洞法,在中洞部分采用导洞法开挖,把沉降控制在最小范围。借助数值分析方法,分析既有线的沉降规律,把握施工重点。根据现场实测及数值模拟结果,提出超前注浆及补偿抬升注浆、600咬合大管棚进行超前支护等多种施工辅助措施控制沉降,结果表明施工过程既有线结构沉降得到有效控制,最终沉降量小于20 mm。  相似文献   

14.
孙国庆 《隧道建设》2015,35(10):1048-1052
近距离下穿既有线的地铁盾构隧道端头加固,不仅要保证盾构出洞时地层的稳定性、避免发生涌水坍塌,还要防止加固施工及盾构掘进出洞施工引起既有线路的沉降超标。尤其对正在运营的地铁线路而言,其对轨道变形高度敏感,产生的位移超过一定标准将会对铁路车辆的运营安全带来极大的隐患。以深圳地铁7号线和9号线盾构区间为例,根据工程所处的环境,对静压循环注浆控制技术、扩散性好凝胶时间可控的新型材料进行研究应用,并利用自动化监测技术。盾构端头井加固达到了要求,确保了盾构安全出洞,还使临近既有线变形量控制在规范要求的范围内。  相似文献   

15.
北京地铁五号线东单站暗挖隧道施工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曦波 《隧道建设》2006,26(1):44-48
就大型地下暗挖车站的施工方案进行了研究探讨,主要对比了中洞法、侧洞法、中柱法各自不同的优缺点,根据东单站的具体情况,最终确定了中柱法作为实施方案。并对中柱法这一新型的施工开挖方法进行了介绍,为以后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曹波  刘波  聂卫平 《隧道建设》2013,33(11):914-920
以北京地铁10号线二期终-火区间地铁暗挖隧道下穿2条电缆隧道工程为背景,通过地铁暗挖隧道施工的全程动态数值模拟,并基于现场初期支护收敛监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砂卵石地层条件下地铁暗挖隧道初期支护收敛变形特点。结果表明: 1)地表最大沉降为6.46 mm,地铁隧道数值模拟得到的最大收敛值为7.10 mm,实测最大收敛值为6.77 mm,地铁隧道初期支护变形控制在合理、安全的范围内; 2)减小钢拱架间距和全断面注浆这2种技术措施对于提高地铁隧道初期支护及围岩的稳定性效果显著; 3)先施工的右线隧道对周边环境引起的损伤大,后施工的左线隧道对周边环境引起的损伤小; 4)先施工的隧道应设计更高的初期支护强度、全断面注浆等技术措施来保证隧道衬砌及围岩的稳定。  相似文献   

17.
姜华龙 《隧道建设》2013,33(6):499-509
为解决盾构工法近距离下穿运营既有地铁车站中盾构总沉降控制问题,通过采取盾构施工前对障碍物进行探测、区间与车站之间土体的加固、盾构推进和注浆参数的合理确定及盾构机注浆系统的改进等一系列措施,确保了盾构在整个下穿过程中的顺利推进,并使整个施工过程的总沉降量控制在-1.7 mm以内,达到了施工前评估报告要求的-3~+2 mm的控制标准,为盾构下穿既有站施工的沉降控制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18.
姜冲 《隧道建设》2011,(Z2):97-102
在重庆西部国际会展中心配套施工交通工程高义口车站施工中:施工通道进入车站主体转换施工采用混凝土与工字钢门架相结合的方式;车站主体开挖施工采用周边钻设减震孔的方式进行减震施工;2号风道与车站主体交叉口段施工开挖采用静态爆破方式施工,衬砌采用先交叉口门柱后车站主体衬砌的方式进行。通过以上施工技术顺利实现了复杂环境下浅埋暗挖隧道施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