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在产前能够诊断胎儿心血管发育异常,评估其超声诊断价值,我们联合应用M型及二维超声心动图对孕16周以上的孕妇310例进行产前检查,其检出先天性心脏病胎儿11例,经引产尸解及生后随访证实。并发现从有高危因素的孕妇中检出率(5.5%)明显高于无高危因素的孕妇(0.7%),两组检出率有显著差异(P<0.05)。本文认为对具有高危因素的孕妇产前应用超声心动图检查胎儿心脏,诊断胎儿心血管发育异常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心血管疾患的超声诊断近年来进展很快。超声心动图作为一种无损伤性的检查方法,已日益广泛地应用于各种心脏病的诊断。目前,各地对早期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进行了多方面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本文总结我院1973年4月至1974年4月一年来应用超声心动图观察35例冠心病的资料,进行初步分析报告。  相似文献   

3.
<正> 应用超声心动图,可以无创伤地研究心动周期中心脏各种血液动力学参数,从而可判断血液动力学改变和心功能。近年来国外学者应用超声心动图早期发现高血压病人左室功能及解剖异常已有报导(1.2),1979年作者曾报告应用超声心动图左室重量测定诊断早期左室肥厚(3)。在此工作基础上本文就高血压病、冠心病、心肌梗塞进行左心功能观测血液动力学改变,并对左室或右室负荷过重疾病的左室重量变化进行比较分析,从而对超声心动图观测心脏疾病左心血液功力学变化的评价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超声心动图产前诊断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对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产前诊断和临床价值。方法选择妊娠大于18周、有高危倾向的孕妇及会诊病例共193例行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采用胎儿四腔心切面、左右室流出道切面、主动脉弓切面、动脉导管弓切面、三血管切面及上下腔静脉长轴切面,观察心脏大小、结构、大血管的位置、走行等;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观察各瓣口及间隔、大血管内血流情况。结果发现胎儿先天性心脏病19例。其中单心室、单心房并共同动脉干1例;单心室1例;右室双出口1例;完全性心内膜垫缺损2例;左心发育不良2例;三尖瓣闭锁2例;法乐四联征3例;主动脉瓣狭窄1例;单纯室间隔缺损6例。合并心外畸形2例,其中内脏膨出并重度脑积水1例、脊柱裂1例。漏诊Ⅱ型房间隔缺损2例。显示产前诊断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敏感性为90%,特异性为100%。结论超声心动图是早期诊断胎儿严重先天性心脏病的最主要、无创性诊断技术,对围产期临床正确处理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正> 全国胆石病学术研究会议于1987年10月在南京召开。大会从590篇来稿中选出了213篇按专题进行了交流。①胆石病流行病学;②胆石成因;③胆囊结石自然病程及溶石治疗的观察;④胆管结石的诊断、治疗方法选择。我省出席会议代表4名,均为我校第一附属医院肝胆研究室的同志,他们的四篇论文被选为大会  相似文献   

6.
妊娠合并卵巢肿瘤的诊断和处理(第一临床医学院妇产科学教研室张明慧,杨秦荣)妊娠和卵巢肿瘤常同时存在,两者并存不一定阻碍继续妊娠,故不常引起人们重视。但有时可产生许多并发症,影响妊娠和产程,甚至可危及母儿生命。因此,妊娠合并卵巢肿瘤是妇产科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7.
目的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可以累及几乎全身所有组织器官,心脏是最常受累的器官,也是引起患者死亡的最重要原因。本研究通过总结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患者心脏损害的临床及超声表现,为早期发现、正确诊断以便及时治疗提供准确可行的手段。方法回顾性分析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2004年至2014年诊断的5例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患者的临床及超声心动图表现,探寻其共性及特异性表现。结果 5例患者中有4例为特发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另1例为寄生虫感染后的继发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超声心动图表现为心房扩大5例,其中4例为双房扩大,2例同时伴有心室扩大;5例患者均出现心内膜增厚伴血栓形成,4例为双心腔心尖部血栓,1例血栓仅出现于左室心尖部。超声心动图同时观察到瓣膜、心包的变化,均可能是本病特征性超声表现。结论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所致心脏损害是该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超声心动图可以准确发现这些特征性改变,为临床早期发现以便及时、正确治疗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告106例正常胎儿(妊娠16~40周)的超声心动图资料,发现如下特征:①右房、右室略大于左房,左室;②主动脉内径与肺动脉相似;③房、室和大血管的內径均随着妊娠周数的增加而增大;④脉冲式多普勒超声心动图(PDE)峰值流速三尖瓣快于二尖瓣,但肺动脉瓣慢于主动脉瓣;⑤正常卵圆孔的大小为3~5nm。为了尽早发现并处理胎儿心脏畸形,作者建议凡是具有高危因素的胎儿应常规作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本文还对方法学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简讯     
<正> 1987年5月23日30日,美国犹他大学心脏外科教授杰逊及其夫人应邀来我校访问。杰逊教授在我校访问期间,参观了第一、二附属医院,与我校及西安市有关医院的同行们举行了三次学术交流活动。其夫人应邀向我校大学生、研究生作了美国大学生的生活及学习情况的报告。由于杰逊教授在心脏外科方面造诣较深,过去为我校人员培训方面作出了贡献,我  相似文献   

10.
<正> 我室从1987年开始对肾上腺断面解剖进行研究,并回顾了我校附属第一、二医院1980~1980年采用实时线阵超声显像诊断肾上腺疾病,并经手术及病理证实62例,现报告如下. 病例均为住院手术病人,仪器采用日本Alok-SSD 256型、日立EuB 25 M实时线阵,以及美国Acu-son128型电脑声象仪,探头频率3.5 MHz.方法采用多切面、多途径探查法,以左、右肾上腺三角区为其标志,必  相似文献   

11.
老年妇女妇科手术117例临床分析苏养冲,吴霭如(第一临床医学院妇产科学教研室710061)本文总结我院1962年至1990年60岁以上老年妇女患子宫内膜癌、卵巢癌、外阴癌及子宫颈癌患者共117例,均进行了手术治疗,现分析讨论如下。资料分析1患病率及年...  相似文献   

12.
<正> EPROM—Ⅰ型数字脉搏计是计算型医学实时测量仪器,于1985年3月研制成功,经我校第一附属医院心电图室一年试用效果良好。与国外报道的数字心率计比较,增加了测量与显示自动循环电路和测量期间的功能。因而更有利于临床诊断。仪器简述该仪器基本原理是在测得脉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分析超声检查出的胎儿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HD)患者的染色体及微缺失异常情况,探讨胎儿CHD的发病原因。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超声科行常规检查(孕1828周)的孕妇26 042例[年龄2028周)的孕妇26 042例[年龄2045(31.51±4.05)岁,孕(23.65±4.32)周]发现胎儿心脏结构异常者,行超声心动图诊断及染色体检查,终止妊娠者行病理检查。结果近2年本院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提示CHD 416例,引产后尸解证实的82例,均行染色体检查,发现18例染色体异常,其中18-三体8例,21-三体4例,13-三体2例,45X1例,三倍体1例,46XXY 1例,46XYY 1例。64例染色体正常者,其中31例行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检测,3例存在22q11.2微缺失综合征。结论胎儿CHD与染色体及微缺失有关,若超声检查发现胎儿CHD时,应进行染色体常规核型分析及FISH法微缺失检测,以降低出生缺陷,避免染色体异常综合征患儿的出现。  相似文献   

14.
教师风采     
<正>赵冬梅,女,1962年出生,硕士,副教授。国家高级职业指导师。赵冬梅老师1986年毕业于河北师范学院,1987年分配到河北交通学校(现河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政治教研室任教,2007年取得河北师范大学法学硕士学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胎儿下腔静脉直径和血流频谱的超声检测方法及意义。方法  75例孕妇 (孕周 2 2~ 4 1周 )行常规超声检查 ,对胎儿下腔静脉行二维及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 正常胎儿下腔静脉多普勒血流频谱图为三相型 :大“v”、小“e”波和反向“a”波 ;不同孕周胎儿下腔静脉的血流参数中 ,RI、PI、A/S、S/D无统计学差异 ,而TAM、Tmax、Tmin在妊娠早期 (<2 8周 )显著低于妊娠中晚期 (P <0 .0 5 ) ;下腔静脉直径随孕周增长而增大 (P <0 .0 1)。结论 多普勒超声探测胎儿下腔静脉血流频谱是完全可行的 ;测量下腔静脉直径及血流动力学参数时要考虑孕周数  相似文献   

16.
<正> 大黄■虫丸为“金匮要略”原方,历代用于治疗“血症”。近年来,曾用于治疗肝脾肿大。我院第一附属医院普外急腹症组,根据其活血化淤作用,用于防治肠粘连,获得一定疗效,我院药理教研室曾进行动物实验,证明该药丸可减轻大白鼠实验性肠粘连的形成和发展,并证明其作用可能与增进肠蠕动,改善腹腔循环有关。大黄■虫丸原方主用于“血症”,其防治肠粘连可能与血凝有关,我们进行了以下实验:  相似文献   

17.
用大蒜注射液治愈隐球菌病累及肝脏1例刘树强(第一附属医院儿科学教研室)我科1994年2月收治隐球菌病患儿1例,感染累及肝脏,经用大蒜注射液治疗后痊愈。患儿,女,6岁,低热,食少,瘦弱乏力4月余,全身发黄1月余,直体:消瘦,巩膜、皮肤中度黄染,颈部、腋...  相似文献   

18.
经胸超声心动图诊断房间隔完整的部分性肺静脉异位引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房间隔完整的部分性肺静脉异位引流的超声心动图特征。方法 经胸二维超声心动图及彩色多普勒血流图检测 3例房间隔完整的部分性肺静脉异位引流患者。结果 经胸超声心动图诊断准确率为 10 0 %。 3例患者房间隔均完整 ,无心内分流及其他畸形。 3例患者心内冠状静脉窦型 2例 ,心内右房型 1例 ;异常连接 2例为双支左肺或右肺静脉 ,1例为单支右上肺静脉。 3例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右心系统扩大。结论 经胸超声心动图对无其他原因所致的右心负荷过重者 ,应高度怀疑部分性肺静脉异位引流存在的可能 ,常规检查肺静脉位置及开口 ,必要时辅以经食道超声心动图 ,有助于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9.
左房粘液瘤是一种心脏的原发性良性肿瘤,约占心脏原发肿瘤的50%,国内外已报导的病例约有数百例,远非罕见病。超声心动图和心血管造影技术的进步,对提高本病的早期诊断成功率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尽管如此,丰富的鉴别诊斯知识是必不可少的。本病的手术根治效果非常好,而且愈早愈好。本文根据部分日文资料,综述了本病以诊断和治疗为中心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20.
<正> 由中华医学会委托,中国科协批准,于1988年10月5日至10日在西安召开了全国第二届胸、心血管外科学术会议。会议期间委托我校举办“国际胸、心血管外科专题讲习班”,学员来自28个省(市)自治区医学院校附院、各省(市)医院及研究所,共人250多名,其中副教授、副主任医师以上高级职称约占1/2,学习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