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邓林  吕燕  邵江 《路基工程》2012,(3):195-198
雅安到泸沽高速公路K198+890~K199+080段在修建过程中,遇大暴雨后出现严重滑移变形,弄清滑坡机理,提出正确的治理措施是必须解决的重要课题。根据滑坡的变形特征及工程与水文地质条件分析得出,滑坡变形机理是河水冲刷掏脚与坡体加载共同作用,产生推移为主加牵引的复合式滑坡,并提出了排水与支挡相结合的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2.
针对四川省纳黔高速公路K44+650~K44+850段左侧山体滑坡,介绍滑坡概况及其基本特征,分析滑坡的影响因素及成因机制。利用室内试验结果和反算的滑坡体参数分析边坡的稳定性,并计算滑坡推力以及采用抗滑桩处治后的效果。结果表明,滑坡计算参数合理,采用2排抗滑桩的处治方式得当,处治后滑坡稳定。  相似文献   

3.
广州至河源高速公路惠州段K80+920~K81+260段右侧路堑滑坡是典型的路堑边坡病害。通过现场勘察,查明了滑坡的工程地质条件,研究了滑坡的演变历史,对滑坡采取了应急抢险措施。结合钻探资料和监测资料,分析了滑坡的成因,确定了滑坡滑动的方向和滑面的力学参数,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滑坡加固治理措施和监测建议,对广东地区类似路堑滑坡的治理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相似文献   

4.
以国道323线百色段K1542+670~+750滑坡治理工程为例,根据现场勘查结果,对滑坡地带的岩土工程进行稳定性分析,提出采取防排水、削方减载,抗滑支挡、坡面防护的综合处治方案。  相似文献   

5.
广东西部沿海高速公路台山段K4 1+771~K4 1+885段右侧边坡开挖支挡后 ,遭遇暴雨及持续降雨 ,坡体先后出现二次滑移塌方破坏。简要介绍了滑坡情况、地质特征 ,详细分析了滑坡形成原因 ,重点说明滑塌处理措施 ,可供同类型的边坡处理参考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K247滑坡地质概况、特征、形成及变形机理以及稳定性分析,采用支挡结构物、坡面防治和治水相结合的措施进行综合整治,指出增设井点降水、集水井和排水盲沟等排水措施的功效。  相似文献   

7.
罗敏 《路基工程》2019,(1):191-197
以青海省S101省道K359+881~+929段滑坡处治工程为例,分析高原堆积层斜坡的结构特征、稳定性因素对滑坡的控制效应和诱发模式。总结了目前各类滑坡防治措施对高寒地区滑坡的适宜性。结合地质综合分析和数值模拟,论述了斜坡的滑坡机理及时空演化过程。研究表明:青海省道K359+881~+929段堆积层斜坡受到岩土体性质、坡体结构及水热变化过程等因素的影响,在冻融作用下堆积体持续蠕动,暴雨入渗使堆积体沿基覆面整体滑动,形成浅、深两层滑坡。微型桩具有柔性变形卸载特性,是一类可以优先选择的寒区滑坡支挡措施。  相似文献   

8.
李光慧 《路基工程》2006,(1):126-129
通过对K401滑坡地质概况、特征、形成及变形机理以及稳定性分析,采用排水与支挡结构物相结合的措施对滑坡进行综合治理,同一根抗滑桩被巧妙地设计为具备稳定滑坡和挡土墙基础两重功效。  相似文献   

9.
邱磊  张国虎 《路基工程》2022,(3):200-204
以某铁路区间膨胀土路堑滑坡整治工程为依托,在综合勘探的基础上,对滑坡产生的原因、发展、形成机理及整治措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当的施工工序、坡体长时间暴露、强降雨是诱发该膨胀性岩土路堑滑坡的主要原因;滑面参数试验值不一定能反映现场实际情况,建议滑坡推力检算采用反算值或经验值;抗滑支挡设计应结合现场滑坡实际情况选用,机械成桩,可有效降低现场施工人员安全风险。  相似文献   

10.
祝辉 《路基工程》2014,(6):193-196
针对公路滑坡支挡结构发生变形,尚未完全破坏的情况下,结合滑坡支挡结构的变形特点,提出了考虑其残存抗滑力的滑带土抗剪强度参数反分析方法。当采用单一剖面反算时,宜通过滑带土抗剪强度参数敏感性分析,确定反算指标控制值。通过工程实例验证该方法,为滑坡治理提供了可靠依据,可供同类型公路滑坡再治理参考。  相似文献   

11.
在分析滑坡的成因和滑坡体的稳定性,并对滑坡剩余下滑力主要影响因素进行量化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截排水、卸载和支挡(抗滑桩)相结合的方式对湖光山庄滑坡进行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12.
以临夏某高速公路互通段线路右侧山体滑坡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互通段坡体进行划分区域及监测,对地表变形和深孔位移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研究已形成滑坡区的变形和破坏机制,并依据监测结果对坡体进行稳定性计算。结果表明:已发生滑坡的A区处于自稳状态,B区滑坡体存在变形且在发生蠕变滑动,滑坡区对邻近坡体的影响较小,两邻近的C区和D区坡体整体处于稳定状态。对A区滑坡体不同位置采取削坡卸载、抗滑桩和支挡等措施,B滑坡区前缘采取填土反压与排水等措施。  相似文献   

13.
针对山区某二级公路滑坡,基于其地形地质条件及监测数据,确定了单斜坡回头曲线路段滑坡成因及类型,从被动支挡和主动避让两方面提出治理思路,经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最优方案直至治理效果评价的全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山区公路选线不能片面地追求高标准,应充分进行地形地质选线;滑坡治理方案选择应综合被动支挡、主动避让、减轻、转移等思路进行考虑;抗滑桩支挡+下滑段减载是治理推移式滑坡的有效手段之一;对滑动面未明确的滑坡体,监测时充分利用监测孔埋设测斜管进行深层位移测量,确定滑动面。  相似文献   

14.
《中外公路》2021,41(4):15-20
山区高速公路以路基方式穿越古滑坡后易导致其出现局部复活,甚至整体失稳。G5京昆高速公路(绵广段)K1 581+800~K1 582+280段右侧为一巨型深厚古滑坡堆积体,其前缘因边坡开挖导致古滑坡局部复活,形成新的滑移变形体。在充分查明古滑坡堆积体及前缘滑移变形体的地质结构特征的基础上,研究了其复活特征及成因机制,并对其稳定性进行了定性和定量评价。在此基础上,采取以抗滑桩为主的防治对策,并根据古滑坡的地质结构特征,确定抗滑桩最为合理的支挡位置,以最经济的处治措施对古滑坡进行了防治。处治工程完工后,古滑坡的变形得到有效抑制。  相似文献   

15.
以淳开公路淳安段工程K12 790~K12 970段边坡的滑坡治理为例, 分析了滑坡的类型及原因, 并通过抗滑挡墙与抗滑桩等方案的比选,提出了有效的处治措施及整治方案.  相似文献   

16.
滕建奎 《路基工程》2016,(2):201-206
堆填土滑坡自身地质条件复杂,外部环境变化大,最不利滑动面的确定十分复杂。结合某道路K9处堆填土滑坡治理工程,分析了滑坡的变形特征和形成原因;运用理正岩土软件搜索出滑坡的最不利滑面;然后利用最不利滑面的信息,计算滑坡在不同工况下支挡工程所需的抗滑力,并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7.
文章依据现场调查和工程勘察结果,分析了云南S224线K14 460~ 600段滑坡产生的条件及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介绍了滑坡治理合理设计参数的确定原则及确定方法,采用岩土计算软件,进行了锚索抗滑挡土墙的验算,并提出了综合治理的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8.
以某高速公路缓倾顺层滑坡处治工程为依托,对滑坡的工程地质条件、变形特征,变形机理进行了深入分析。根据滑坡变形机理和滑坡推力计算,结合工程特点、施工环境等因素提出了双排抗滑桩支挡+锚索框架治理方案和清方减载+抗滑桩支挡治理方案,从技术、造价、施工、安全性等方面综合分析比选,选择清方减载+抗滑桩支挡方案作为滑坡治理方案。并从潜在滑面的选取、参数的取值、裂隙水压力和计算宽度等方面总结了顺层边坡预加固和顺层滑坡治理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9.
张青波 《路基工程》2016,(6):212-217
以某高速铁路车站路堑边坡滑坡整治工程为依托,对滑坡成因、发展及治理措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滑坡产生是多种不利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滑动面参数的试验值偏大,设计时应采用反算值;坡脚回填反压配合截排水措施可有效控制滑坡体进一步变形;给出了采用双排抗滑桩进行支挡,放缓坡率进行清方减载,加强防护,完善防排水,制定监测方案的综合治理体系,治理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0.
以S316省道K63+280~+540段二次滑坡治理为工程背景,分析了该滑坡成因和类型,提出了采用轻型支挡+预应力锚索+微型桩的联合支护结构,并结合多种疏排水措施综合治理方案;采用深层测斜监测手段验证二次滑坡治理方案的适宜性。治理措施竣工后,位于防撞墙外侧的CX3,CX4,CX5水平位移增量明显减少,验证了治理方案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