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针对牵引变电所中设备体积大、结构复杂、特征曲面较多而导致BIM模型数量级大、三角面数量和点数量多等问题,改进二次误差测度算法.基于牵引变电所设备特征,在误差矩阵计算中加入邻接三角形平均面积、多邻域曲率和顶点重要度,按照折叠误差确定新三角形网格顶点,构建轻量化模型.结果表明,轻量化BIM模型可完整保持边界和细节特征,并提高计算精度与效率.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算法对交通标志快速定位的准确性,改善现有检测算法在复杂交通环境下检测效果不佳、实时性较差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动态加权密集连接卷积网络的交通标志快速检测算法. 选用YOLOv2 作为基础网络,通过增加动态加权密集块对各层特征图的权重进行调节,实现深层高语义信息和浅层低语义信息的融合;使用MobileNet 轻量化网络结构,通过可分离卷积操作有效降低网络的计算成本;针对池化操作中图像特征丢失严重问题引入 CBAM模块,利用通道注意力和空间注意力信息增强关键特征的表达能力. 实验结果表明,本文算法在GTSDB数据集上分别达到了96.14%的检测精度和139 frame/s 的检测速度,在保证较高检测精度的同时,能够有效提高检测效率,满足实时检测要求.  相似文献   

3.
针对复杂场景下路面缺陷数据样本少且图像质量差的问题,提出基于改进StyleGAN路面缺陷数据增强算法。在原有StyleGAN的基础上引入自注意力机制,以加强生成器对图像纹理细节信息的关注;引入SLE标签编码器以调节生成图像的纹理细节;增加噪声输入量,提升训练样本的复杂性和生成样本的多样性;采用WGANGP损失函数并调整模块分辨率来提高模型的收敛效率。通过消融实验、直观评价方法和量化评价方法分析评估模型图像生成质量,验证得出文中算法生成的路面缺陷图像质量较好,IS达到52.1,FID达到54.2;经4种经典目标检测算法测试,平均精度均值同原始数据集相比平均提升了30%左右,召回率提升了7%左右。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造成数控镂铣机传动链误差的原因,在检测中采用快速傅里叶变换(FFT)算法对模拟信号进行频谱分析.为了提高计算的精度、降低对采样频率的要求,提高运算速度,采用一种基于线性插值原理的改进快速傅里叶变换(L-FFT)算法.用此算法对传动链误差的原始数据进行处理,诊断出误差源及位置,为降低传动误差的控制算法提供了依据.试验结果表明,与FFT算法相比,效率提高大约5%,表明该算法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基于NURBS的船体曲面自适应三角网格剖分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针对面向曲面的三维船体性能计算和真实感图形显示问题,应用NURBS曲线、曲面理论,提出一种新颖的船体NURBS曲面三角形网格自动生成算法,运用四角编码方法和改进的曲面片平坦性检验方法,保证在递归分割船体NURBS曲面时,能够快速有效地分割出四边形网格,在曲面片的高度方向和边界处同时满足给定的精度要求,在此基础上,应用割角剖分算法将一个四边形网格剖分成两个或多个三角形网格。应用结果表明,应用该算法生成的三角形平面片能够较好地逼近船体曲面,避免出现网格间的裂缝,与二叉树、四叉树方法相比,四角编码方法明显节省了时间和空间,提高了算法效率。  相似文献   

6.
为了提高道路环境中行人目标检测的准确率,改善现有检测算法对不同环境视角下漏检率较高、耗时过长、实用性较差等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 CapsNet的行人检测模型. CapsNet由神经元所构成的 Capsule组成,通过动态路由协议对物体的实例化参数进行表达和传递,保留了各特征对象间的空间层级,采用 Caltech公开数据库对所提算法的有效性进行验证,并在检测准确率及算法耗时等方面与其他算法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相比于其他主流检测算法,本文算法在确保检测效率的前提下,对数平均漏检率最低可降至 9.17%;且在 Caltech、INRIA和 NICTA数据集的交叉验证实验中,也能达到良好的检测效果,具有较好的鲁棒性和泛化能力.  相似文献   

7.
一种提高周期信号检测精度的自适应算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提出一种既能提高周期信号的检测精度,又不增加计算量的自适应算法。该算法能自动调整采样得到的离散序列,使其最大限度地逼近理想离散序列,减少频谱泄漏,提高检测精度。  相似文献   

8.
为了提高道路环境中行人目标检测的准确率,改善现有检测算法对不同环境视角下漏检率较高、耗时过长、实用性较差等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 CapsNet的行人检测模型. CapsNet由神经元所构成的 Capsule组成,通过动态路由协议对物体的实例化参数进行表达和传递,保留了各特征对象间的空间层级,采用 Caltech公开数据库对所提算法的有效性进行验证,并在检测准确率及算法耗时等方面与其他算法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相比于其他主流检测算法,本文算法在确保检测效率的前提下,对数平均漏检率最低可降至 9.17%;且在 Caltech、INRIA和 NICTA数据集的交叉验证实验中,也能达到良好的检测效果,具有较好的鲁棒性和泛化能力.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决传统交通标志检测算法针对小目标交通标志检测时存在误检与漏检的问题,提出了一个基于金字塔多尺度融合的交通标志检测算法;为了提高算法对交通标志的特征提取能力,引入ResNet残差结构搭建算法的主干网络,并增加网络浅层卷积层数,以提取较小尺度交通标志目标更准确的语义信息;基于特征金字塔结构的思想,在检测结构中引入4个不同预测尺度,增强深层和浅层特征融合;为了进一步提高算法检测精度,引入GIoU损失函数定位交通标志的锚点框,利用k-means算法对交通标志标签信息进行聚类分析并生成更精准的先验框;为了验证算法的泛化性与解决试验所用数据集TT100K的类间不平衡问题,增强与扩充了数据集。试验结果表明:本文算法的精确率、召回率与平均精度均值分别达到了86.7%、89.4%与87.9%,与传统目标检测算法相比有显著提高;多尺度融合检测机制、GIoU损失函数与k-means的引入能够不同程度提高算法的检测性能,使算法检测精确率分别提升4.7%、1.8%与1.2%;提出算法针对不同尺度交通标志检测时均有更优越的性能表现,在TT100K数据集中的(0,32]、(32,96]与(96,400]尺度下...  相似文献   

10.
在三维医学可视化系统中,对绘制场景中的多个三维对象进行碰撞检测的研究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利用VTK的面绘制特性,在方向包围盒层次树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快速碰撞检测算法.算法在继承了一般基于方向包围盒的碰撞检测算法优点的同时,对大部分不可能发生碰撞的三角面片进行了排除,并使用相交检测法进行碰撞的精确检测.实验结果证明,该算法提高了碰撞检测的效率.  相似文献   

11.
为提升逆向可变车道交叉口通行效率,提出一种基于逆向可变车道交叉口信号配时优化方法.假设车辆到达服从泊松分布,基于逆向可变车道交叉口车流运行特征,构建了逆向可变车道交叉口通行能力和延误计算模型;以周期时长、主预信号控制、逆向可变车道长度及饱和度等为约束,交叉口通行能力最大和平均延误最小为目标,建立了交叉口信号配时双目标优化模型,采用模拟退火算法求解.选取南昌市某交叉口分析了其设置逆向可变车道后,在高、中、低流量及不同左转比例下的运行效果.结果表明,本文所提方法在不同流量下均能提高交叉口的通行能力并减少延误,且更适合高流量交叉口;当高流量交叉口左转比例大于 20%时,交叉口通行效率改善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12.
为了提高网联环境无信号交叉口自动驾驶车辆的行车安全与通行效率问题,首先,建立无信号交叉口的行车安全场模型,构建包括车辆动力性能、制动性能以及通行交叉口所有车辆行车风险的目标函数,并设定相应的约束条件;然后,采用模型预测控制方法优化驶向交叉口车辆的行车策略;最后,基于VISSIM、MATLAB和NS3构建联合仿真试验平台,分别以车辆碰撞冲突类型、行车风险改善和道路拥堵程度验证并分析算法性能. 试验结果表明:在车流量和流量容积比大于1.0时,相比于传统的感应控制系统,本文提出的算法在延误时间、行程时间、冲突数目和通行能力的收益率分别大于90%、10%、10%和5%;在通信延迟低于100 ms,数据丢包在35%内,仍能够保证交叉口内车辆的通行效率.   相似文献   

13.
信号交叉口延误分析几种常用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延误是评价交叉口服务水平和车辆通行效率的一个重要指标.文中引入停车延误和控制延误的概念,分别采用现场调查法、HCM2000算法以及仿真方法对停车延误和控制延误进行了分析计算,并以武汉市小东门交叉口信号控制方案没计为例,应用VISSIM 4.10仿真软件对其延误进行了仿真计算分析,通过与点样本法、HCM2000算法的计算结果比较,表明VISSIM软件在信控交叉口延误计算分析中具有较好的精准性和有效性,可以作为交叉口延误分析评价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4.
为了提高网联信号交叉口车路协同控制对真实交通环境的适应性,以智能网联汽车与网联人工驾驶汽车混行的典型交通应用场景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八相位网联信号交叉口,研究了混行环境下的交通信号和网联车辆轨迹车路协同优化控制方法;在对场景中的网联车辆运动学特性和跟驰行为进行建模的基础上,构建了一种混行车辆编队方法;基于混行车队模型、安全约束与燃油消耗模型,建立了基于滚动优化的交通信号-车辆轨迹协同优化控制方法;基于异步分层优化思路,将该协同控制问题分解为上层交通信号优化与下层车辆轨迹优化两方面,以交叉口车辆行驶延误时间和燃油消耗量为优化目标,利用遗传算法和“三段式”轨迹优化法分别对交通信号优化问题与车辆轨迹优化问题进行求解;对不同稳态车速与智能网联汽车渗透率下构建的混行交通流的稳定性进行了验证,并通过仿真测试分析了所提出的协同优化控制方法的控制效能与关键参数对控制效能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在不同交通流量与智能网联汽车渗透率下,提出的控制方法均可有效提升交叉口通行效率与燃油经济性;在完全渗透环境下,较固定配时交通信号控制方法最高可分别提升57.3%和13.3%;随着智能网联汽车渗透率的增加,其控制效能...  相似文献   

15.
基于Cyrus-Beck算法及长方体面上点的约束条件,提出光线跟踪中射线与长方体求交测试与运算的高效算法,显改善光线跟踪条件下数控车削加工仿真图形生成速度。该算法具有通用性,适于射线与任意凸多面体的求交测试与运算。  相似文献   

16.
为提高快速成型产品的成型精度和效率,提出了一种快速成型自适应分层算法.该算法通过重新构建STL模型拓扑信息,结合交点追踪法和交点标记法,根据相邻切片层的面积差比率自动调节分层层厚,实现对STL模型的自适应分层.实例分析表明,该算法运行稳定、分层效率高、可靠性好.  相似文献   

17.
复杂路口是城市交通的瓶颈,合理的交通组织是提高复杂路口通行能力的重要途径。从分析几何特征、交通运行及管理特征出发,提出复杂路口交通组织优化流程和方法。以重庆市某复杂路口为例进行交通组织优化研究,利用SIDRAINTERSECTION交通仿真软件对交通组织优化方案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对复杂路口进行交通渠化、信号配时结合的交通组织优化可以明显改善交通运行状况,提高交叉口的运行效率。  相似文献   

18.
提出一种改进的禁忌搜索算法求解多机并行模糊调度问题,该算法在邻域中引入记忆结构,可以减少重复搜索,并对候选解集使用映射排序法进行剪枝,减少了搜索空间,从而极大的提高了算法效率.同时为了减少计算误差,该算法计算时不需要将模糊时间转换为精确时间求解,可以同时处理作业加工时间是三角模糊数或梯形模糊数的情况,从而更具有通用性.仿真结果证明该算法有效、可行.  相似文献   

19.
为解决交叉口因BRT优先影响其他车辆通行问题,提出基于交叉口双站台的BRT 优先控制方法. 给出交叉口BRT双站台设置方法,对比分析BRT在交叉口单、双站台的平均延误. 根据BRT发车时刻、交叉口信号配时、BRT平均车速、交叉口间距及站台停靠时间等,制定 BRT站台预停靠方案和行车时刻表. 为确保BRT按照预停靠站台及时刻表运行,采用BRT车速引导与信号配时双重补偿修正BRT 实际离站时刻与时刻表的偏差. 以常州BRT 1 号线为例,对应用本文方法的5 个交叉口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BRT在每个站台实际离站时刻偏差范围为±5 s、±10 s、±20 s 时,本文优先控制方法显著减少BRT停车次数和延误,提高了BRT整体运营效率.  相似文献   

20.
A new method for simulation technology of laneway engineering seamless excavation based on 3D geoscience modeling(3DGM)was proposed to overcome the deficiency in current research.The generalized triprism(GTP)data model was used as the basic modeling element in this method.The models of geological body were created by the method of rock pillar body partition(RPBP)modeling.The laneway engineering models were built with component method,while the corresponding triangles in sections were connected and transformed into tunnel GTP models.All the GTP models were converted into tetrahedron models based on the smallest vertex identifier(SVID).The simulation and spatial analysis of laneway engineering seamless excavation could be realized through the local hierarchical intersection(LHI)algorithm.The application case showed that the method was fast and effective,and it could meet the needs of design and spatial analysis for mine laneway engineeri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