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在供应链领域,汽车主机厂拥有绝对的的强势地位,而零部件供应企业则处于绝对的弱势。供应链利益分配上,严重向整车厂倾斜,整车厂近几年所倡导的"零库存"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以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库存压力和成本为代价的。与此同时,汽车零部件行业利润状况也并不乐观。零部件企业面临着上游整车厂在质量、技术、价格等方面的要求日趋严苛;中游层面,国内企业正在面临外资企业技术质量领先的压力和同类厂家的价格战压力;下游原材  相似文献   

2.
<正>英飞凌电子汽车生态圈是业内第一个也是目前唯一一个汽车电子领域系统方案层级的B-2-B交流平台。为此,英飞凌同时搭建线上线下平台,积极组织开展各种活动,以期能够推进本土合作发展。英飞凌是汽车行业的第二大芯片供应商,多年来始终致力于为汽车行业示来发展的三大科技挑战:高能效、移动性和安全性提供半导体和系统解决方案。2010年末,英飞凌亚太区电子事业部开启了一个新战略——搭建英飞凌汽车电子亚太区产业化合作伙伴网络,并于2012年正式搭建英飞凌汽车电子生态圈线上线下平台。这是英飞凌在汽车电子领域的一个新的尝试,以期能够克服传统产业链的缺陷,推进本土企业和科研单位的合作发展。传统产业链的缺陷所在在传统产业链中,半导体厂商处于产业链的最上游,而车企位于产业链的最下游。从车企到半导体厂商,往往需要依次经过一级系统供应商和二级电子产品供应商。在这个产业链中,无论是位于下游的车企,还是中游的一、二级供应商,都会遇到很多技术难题,需要专业化的技术方案来做支持。对于一些规模较大、研发能力强的企业来说,他们有自己的科研团队来制定相应的技术方案。因此,对于半导体厂商而言,只需提供专业的销售和工程团队为他们提供产品和服务即可。然  相似文献   

3.
正根据Bearing Point Institute研究报告,到2023年,全球智能网联汽车销量将达7250万辆,到了2030年,全球约15%的汽车将实现完全自动化。汽车产业智能化、互联化趋势推动着整个产业的技术变革,也带来无数挑战。这些挑战包括海量数据的采集处理、不同驾驶路况的分析、网络安全和黑客防御、人工智能技术的产业化应用等。除产业链上游的整车厂和零部件供应商外,下游的电子和软件供应商也正加快研发步  相似文献   

4.
6月27日,“2008中国汽车电子产业发展高层论坛”在长春成功举行。 本次高层论坛是由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与吉林省信息产业厅共同主办的,自2004年首次举办至今已是第5届。秉承历届论坛的风格与特色,本次论坛紧紧围绕“把握商机合作共赢”这一主题,广邀国内外知名汽车制造商、汽车电子企业、半导体厂商、科研机构及投资机构等,就中国汽车电子及半导体市场与产业发展中的新热点和新问题展开高峰讨论,并聚焦新兴市场与技术前沿,就市场前景、技术走向、产业环境以及竞争趋势进行了深入研讨。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带动下,汽车电子市场潜力迅速释放,为满足零部件国产化需求,各大汽车电子厂商纷纷来华投资建厂,中国汽车电子产业瞬间成为业内的焦点。经过几年的快速发展,中国汽车电子产业已初具规模。2006年,产业发展势头不减,产业规模达到近800亿元,增长速度高达近40%。  相似文献   

6.
<正>普华永道近期发布报告《新能源汽车后补贴时代,整车厂"三电"产业链布局策略》,本刊记者摘取报告中的精华内容以供读者学习。实际上,新能源汽车重构了并行于传统汽车的产业链条,产业链整体呈现出三大关键发展特征:供应商掌握话语权,整车厂成本控制能力受到挑战;未来零部件行业将整体出现产能过剩趋势,但优质资源依旧不足;产业链大部分利润向上游转移,零部件厂商的盈利情况普遍优于整车厂。  相似文献   

7.
中国正在制定相应的国内道路车辆功能安全标准,制定满足ISO 26262要求的汽车电子功能安全解决方案成为整车厂和供应商共同关注的课题。通过对管理体系和产品开发过程体系的适当改进,可以符合ISO 26262标准。功能安全是系统工程,在汽车产业分布式开发的模式下,需要整车厂、汽车电子供应商以及二级供应商分工合作,才能完全满足ISO 26262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正>近期,由印度汽车零部件协会(ACMA)组织部分印度主流汽车零部件供应商陆续拜访中国核心整车厂及发动机厂(包括福田汽车、东风汽车、长城汽车、潍柴动力等),向中国潜在客户展示其产品和研发实力,就供应链等多个环节进行交流,谈起印度的汽车产业,首先想到的是"TATA"、挂满神像的木质驾驶室卡车、帆布驾驶  相似文献   

9.
通观汽车工业发展的历史,特别是本世纪下半叶的进程,不论是中国的汽车工业还是国外的汽车企业,汽车零部件在汽车工业发展中始终都应处于重中之重的地位,但在中国,汽车零部件严重地制约着汽车工业的发展。 “上游企业”与“下游企业” 汽车零部件企业与汽车整车企业关系居于“上游企业”与“下游企业”的关系。普通消费者一般只是消费所购得的汽车,而整车企业作为产业消费者(下游企业)则转  相似文献   

10.
<正>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高增长,倒逼整个产业链水涨船高,尤其显现上中游材料成为制约环节。没有上游的矿产资源以及中游的材料与零部件,下游产品再努力也不易奏效。因此,谁把控了上中游资源,谁就掌握稳定的材料供给,也就赢得在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中的竞争优势。趋势表明,在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背景下,新能源汽车技术竞争的重心已前移至研发链条前端和产业链上中游,包括关键材料的研发、生产环节。  相似文献   

11.
<正>一年一度的汽车互联网盛会——"第九届TC汽车互联网大会"日前在上海举行,2016年的主题是"汽车+移动互联网:跨界思辨汽车产业终局"。TC汽车互联网大会不仅是中国车联网领域历史最悠久、全球最大规模的汽车互联网行业盛会,同时也为政府决策机构、汽车整车厂、移动运营商、互联网企业代表、演讲嘉宾以及整个行业的产业精英们提供一个跨界互动平台。  相似文献   

12.
加入WTO后中国汽车零部件工业的发展战略定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汽车整车厂商与零部件帮商的相互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主要体现在整车厂和零部件厂相互独立的趋势和整车厂全球采购体系的形成;国际零部件厂商之间竞争格局的建立及竞争的加剧以及零部件厂商之间的横向并购。因此,为了迎接加入WTO和汽车零部件产业本身所发生的深刻变化的双重挑战,中国汽车零部件工业未来发展战略应定位在成为世界性或者区域性的零部件制造基地。  相似文献   

13.
“加快发展汽车电子技术,是改变我国在汽车工业技术方面受制于人的有效途径汽车电子就是让汽车更安全,更环保、更节能,更人性化的技术。它把汽车产业推进到数字化时代的同时,也把IT 产业推进到了“4C时代”:电子与汽车的结合成就了一个集半导体、通信光电、信息技术、电子控制为一体的新兴产业  相似文献   

14.
《汽车实用技术》2014,(3):114-114
<正>针对汽车配件纵向垄断的调查正在进行。在这个关键的时间节点上,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汽车产业政策研究室主任黄永和于3月5日召集了维修、保险及零部件业的相关人士,就汽车厂商公开零部件产品信息、打破厂商对零部件的绝对垄断地位进行吁请。"整车厂对中国配件市场确实构成了纵向垄断",黄永和称,目前立法单位正在建议有关部门做出政策调整,拟通过条例的方式,打破汽车厂商对原厂配件渠道的垄断和对零部件供应商的限制,要求汽车供应商不得限制授权供应商对外销售配件,不得限制零部件供  相似文献   

15.
《中华汽摩配》2005,(3):11-13
一边是国外零部件企业加快在中国布局,一边是上游原材料和下游整车厂的挤压,国内的零部件企业在夹缝中生存,显得异常艰难。目前汽车零部件企业遭受多面夹击,虽然眼前是市场美景,可却是“海市蜃楼”——可望而不可即。  相似文献   

16.
<正>众所周知,变速器是汽车传统系统中最主要的零部件之一,它分为手动和自动两种。手动变速器主要由齿轮和轴组成,通过不同的齿轮组合产生变速、变矩;而自动变速器AT是由液力变扭器、行星齿轮、液压变矩系统和液压操纵系统组成,通过液力传递和齿轮组合的方式来达到变速、变矩的目的。汽车变速器行业上游产业主要是钢材行业,也包括有色金属业;而下游主要面对的是汽车产业,作为汽车的主要配件,变速器市场与汽车整车的市场发展密切相关,而且特点鲜明。那么,我国目前自主汽车变速器企业产能情况如何?变速器市场究竟有何特点?未来发展趋势如何?  相似文献   

17.
正密歇根州是美国汽车产业发展的"摇篮"。经过百年来的沉淀与发展,北美70%以上的汽车研发机构、60%以上的大型汽车供应商都在密歇根州生根、发芽、茁壮成长,满足了美国汽车零部件企业人才、资全、技术等全方位的需求。而密歇根州东南部的"汽车之城"底特律也已经走出破产阴霾,稳步走向复兴之路。近几年,虽然全球汽车产业增速放缓,但北美的汽车消费市场空间依然存在。随着全球汽车市场对汽车安全、环保和节能的要求不断提高,法规标准日益严格,整车厂对汽车零部件供应商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汽车零部件产业为了适应整车厂的新需求,出现了一些新的发展趋势,如汽车产业链的全  相似文献   

18.
正从"打造人工智能产业链"到"打造智慧汽车电子产业链",第二届青城山中国IC生态高峰论坛在层层绿意、空灵幽深的青城山下举办。此论坛为打造智慧汽车电子产业链开启了新的发展空间,未来随着智能驾驶时代的加速到来,上游芯片厂商与整车企业势必展开更多的技术交流与合作,共助产业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9.
<正>我国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还处于发展初期,核心技术有待突破。变革中的中国汽车市场也孕育着新的发展机遇,产业融合将成为未来趋势。随着新一代通信、能源、材料技术与汽车产业的融合,汽车产业生态和竞争格局加速调整,新兴需求和商业模式不断涌现,智能化、网联化成为我国汽车产业创新发展的关键。如何抓住产业变革的机遇,实现技术突破,是整个汽车产业关注的焦点。在日前由慕尼黑博览集团、中国汽车工程研究  相似文献   

20.
<正>日前,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和大众汽车集团(中国)联合编著的《2015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报告》(2015汽车蓝皮书)在北京正式发布。这也是自2008年以来,三方连续8年联合推出中国汽车产业年度报告。2015汽车蓝皮书聚焦"新形势下中国汽车产业管理体制改革",深入分析、研究了新形势下我国汽车产业管理体制改革的总体思路与战略措施,提出汽车产业管理体制改革不仅要符合我国经济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还要符合国际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