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加筋板单元的载荷-端缩曲线是影响Smith法计算精度的重要因素,而目前HCSR规定的载荷-端缩曲线尚未考虑侧向载荷的作用。为了计入侧向载荷对加筋板单元载荷-端缩曲线的影响,拓宽Smith法的适用范围,采用非线性有限元法,计算192个具有梁柱屈曲破坏模式的T型加筋板单元,在纵向压缩载荷和侧向载荷作用下的极限强度。通过回归分析,得出在侧向载荷和纵向压缩载荷联合作用下,T型加筋板单元在梁柱屈曲模式下的载荷-端缩曲线修正公式。对8个T型加筋板模型分别采用修正公式和非线性有限元法计算结构的临界应力和临界应变,2种计算方法结果相对误差小于10%,验证了修正公式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中心穿透裂纹板在复杂载荷作用下的剩余极限强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深入研究复杂载荷作用下的含中心穿透裂纹板的剩余极限强度,利用弹塑性有限元分析方法对现有的具有中心穿透裂纹板进行了双向拉伸载荷下的极限拉伸强度分析,得到了与实验结果比较吻合的结果;系列有限元计算结果表明,结构剩余极限强度随有效裂纹长度的增大而线性降低,并推导了具有较高精度的极限拉伸强度计算公式;最后对轴向压缩载荷作用下的具有初始挠度的中心穿透裂纹板进行了剩余极限强度分析,分析了裂纹参数和结构初始缺陷对其相对剩余极限强度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此时结构的剩余极限强度主要取决于结构中存在的初始缺陷的大小.  相似文献   

3.
船舶在冰区航行时,将遭受浮冰的挤压,船舷侧部位的加筋板会受到冰载荷的作用。以单筋单跨加筋板为研究对象,采用非线性有限元法对冰载荷下加筋板轴向压缩极限强度进行分析。研究冰载荷的大小、加载区域面积和加载区域位置的不同对极限强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冰载荷大小一定,冰载荷作用区域面积逐渐增加时,加筋板的轴向压缩极限强度随着面积的增加基本呈线性增加。冰载荷作用区域位置距离加筋板中心点距离逐渐增加时,加筋板的轴向压缩极限强度逐渐增加,且随着相对距离的增加,对加筋板轴向压缩极限强度的影响越来越大。这些结果可用于指导冰区船舶结构的设计以及维护。  相似文献   

4.
研究船体板在轴向循环压缩载荷下的极限承载性能,对于保障船舶的总纵强度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运用系列方柱试件模拟船体板构件,对其在轴向循环压缩下的极限承载能力进行了试验研究,并运用非线性有限元方法对其中两个试件进行了数值分析。研究表明,船体板一次性崩溃压缩极限强度是循环压缩载荷下船体板极限强度的最大值,基于一次性崩溃理念的船体结构极限强度评估可能偏于危险。  相似文献   

5.
采用Ansys分析模型范围对加筋板极限强度的影响,对比计算表明:单轴压缩载荷作用下,采用3种模型范围计算加筋板极限强度均能得到较好结果;双轴压缩载荷作用下,三弯单跨模型与双弯双跨模型计算结果吻合较好,单弯单跨模型计算结果比上两种模型范围结果偏大10%。  相似文献   

6.
无加筋平板极限强度的简化解析法与规范公式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胡勇  崔维成 《中国造船》2003,44(2):8-16
无加筋板是船舶结构的主要构件之一,船舶结构强度校核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校核各平板单元是否具备足够的强度储备。最近几年,作者们采用弹性大挠度理论和刚塑性分析相结合的简化解析方法,曾给出了板和加筋板格在联合载荷作用下的极限强度计算公式,并与部分实验值相比,吻合较好,但没有与目前船级社所采用的规范计算公式作过比较。现作这一比较工作,也包括与有限元分析的比较;同时对以前所开发的简化解析法又作了进一步的改进,文章报道这一改进结果。最后,采用上述三种方法,对影响平板极限强度的几个主要参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简化解析法与规范计算公式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7.
本文用有限元法对开孔薄板的弹性稳定性进行了研究。对于在压缩载荷和剪切载荷作用下开有不同尺度的圆孔或矩形圆孔薄板的稳定强度,作了系统的计算和分析,并研究了矩形板长宽比对开孔板稳定强度的影响。为增强薄板开孔后的稳定强度,文中选择了加强筋、加强围壁和加强围板三种加强形式,系统地计算了不同加强尺度下这三种形式的加强效果。本文所得的计算图表和分析结果可用于船舶纵桁、横梁的腹板及肋板开孔稳定强度设计。  相似文献   

8.
本文用改进的第二类可靠性分析方法讨论了船首底板受砰击载荷时的强度问题。为了标定板的极限强度计算公式,用有限元法对矩形板的大挠度弹塑性强度作了系列计算,并与刚塑性极限分析作了比较,表明实际的船底板可以承受比刚塑性上限解还要大的荷重。文中还以10条各种类型的实船进行了计算,与常规方法的结果作了比较,证实可靠性分析方法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9.
许俊  吴剑国  叶帆  王凡超 《船舶》2018,29(2):31-38
通过采用非线性有限元软件ABAQUS进行循环载荷作用下加筋板格的极限强度研究,获得循环载荷作用下加筋板结构中残余应力、侧向荷载、随动强化及循环应变幅混合作用对极限强度的影响规律。数值结果显示:加筋板在0.16 MPa侧压、15%残余压应力、3.2倍屈服应变幅下,循环4次后的极限强度下降达39%,这表明循环载荷混合作用对极限强度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该研究成果对于进一步理解和研究船体梁在循环载荷作用下的递增塑性破坏的机理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舰船结构在受到高强度爆炸载荷作用时的破坏形式主要是板架的塑性大变形和撕裂。对四边约束矩形板在爆炸冲击波载荷下的塑性大变形响应进行了理论分析和试验研究。基于板的大挠度变形理论和能量守恒原理,建立了矩形板在爆炸载荷作用下发生塑性大变形的弹塑性分析方法。将理论计算与试验及数值计算进行对比,表明弹塑性分析方法有较好的计算精度和适用性。可用于计算舰船局部结构对舱内爆炸冲击波的响应,为舰船的抗爆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针对现有船体梁极限承载能力计算的Smith法不能计及侧向载荷作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考虑侧向载荷作用下板架变形的纵骨梁柱失稳的屈曲载荷计算模型和方法,推导了计及侧向压力对板架影响的纵骨梁柱屈曲载荷-端缩曲线公式。进行了纵向与侧向载荷共同作用下三个板架的极限承载力计算,分析讨论了侧向载荷、板架参数等对纵骨梁柱屈曲极限强度的影响规律。应用本文方法编制了考虑侧向荷载作用的船体梁极限强度程序,进行了实船的计算和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2.
四边刚性固定矩形板塑性设计公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伟杰  刘俊 《船舶工程》2015,37(5):70-73
由于船体结构在轮压、冰载等作用下板厚采用塑性设计,需要求得塑性阶段解答,Lin Hong和J?rgen Amdahl提出了针对四边刚性固定,承受部分均布横向载荷矩形板的“双钻式”失效模型。为进一步提高“双钻式”模型的适用性,本文采用非线性有限元方法,通过变化板厚以及载荷作用区域的大小等因素,对Lin Hong等人“双钻式”失效模式下的塑性设计公式进行了拟合修正,得到了适用于求解冰载荷作用下船体板结构塑性阶段载荷变形关系的计算公式,该公式可用于冰载荷下船舶舷侧板的强度校核。  相似文献   

13.
冲击载荷作用下方形蜂窝夹层板塑性动力响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梁军  刘均  程远胜 《船舶力学》2010,14(10):1165-1172
将冲击载荷作用下夹层板的响应分为三个阶段,利用能量守恒和刚塑性材料模型,对矩形的方形蜂窝夹层板在冲击载荷作用下塑性动力响应进行了理论分析,推导出四边固支的方形蜂窝夹层板在冲击载荷作用下最终残余变形的近似计算公式.并与有限元仿真结果进行了比较,两者吻合良好,验证了文中方法的正确性.该方法对方形蜂窝夹层板设计和优化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为了快速评估含船冰碰撞凹陷损伤下加筋板在轴向压缩载荷作用下的极限强度,本文采用非线性有限元法对低温凹陷损伤加筋板的极限强度进行研究。根据EH36钢在低温下的材料力学性能试验,通过折减因子评估法,基于完整加筋板在轴向压缩下极限强度的经验公式,提出以加筋板柔度和加筋板壳板柔度为变化参数,采用最小二乘法拟合折减系数,得到低温含凹陷损伤加筋板剩余极限强度的经验公式。结果表明,相比于凹陷长度和凹陷深度,凹陷宽度对加筋板极限强度的影响较大;对比分析凹陷损伤加筋板极限强度的经验公式和有限元法的计算结果,误差较小,验证了船冰碰撞凹陷损伤下加筋板的极限强度快速评估方法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5.
为保障船体总纵强度的安全性,对裂纹板和加筋板在轴向循环载荷下的极限承载性能进行研究。采用系列光板和筋-板组合试件模拟船体板和加筋板构件,并在板上预制初始裂纹,对其在轴向循环载荷下的极限承载力进行试验研究。最后对试件的极限承载力进行数值分析,将所得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并将由循环载荷引起的塑性累积和疲劳裂纹扩展均考虑在内。通过数值分析和试验研究得到板上裂纹长度、筋上裂纹长度、疲劳损伤因子、裂纹张开位移和挠度,分析发现这些参数(尤其是裂纹长度)对轴向循环载荷下裂纹板和加筋板的极限强度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研究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CFRP)粘贴修复含裂纹加筋板的极限强度,[方法]采用非线性有限元法对在轴向压缩载荷作用下的CFRP修复含裂纹加筋板的极限强度进行分析,基于CFRP修复含裂纹加筋板模型,对仿真结果与文献的试验结果进行比较,验证所提方法的准确性。以CFRP双面修复含裂纹加筋板为例,研究CFRP加筋板的极限强度,并对胶层剥离机理和胶层应力进行分析。[结果]结果表明,使用CFRP修复含裂纹加筋板后其极限强度得到了明显提高,且接近于含几何初始缺陷加筋板的极限强度;CFRP修复含裂纹加筋板的脱胶行为发生在极限强度之后。[结论]使用CFRP修复含裂纹损伤的加筋板可有效提高其极限承载能力,研究结果可为船舶与海洋工程结构修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中心斜裂纹矩形薄板的极限断裂强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芳  刘强  黄小平  崔维成 《船舶力学》2006,10(3):92-100
对具有中心穿透斜裂纹在弹性断裂和完全塑性断裂两种破坏模式下的断裂强度进行了分析.在弹性破坏模式下,利用应变能密度因子准则对不同的裂纹倾斜角和不同的矩形板长宽比对斜裂纹的初始扩展角度的影响进行了数值计算和讨论.对于延性材料的完全塑性断裂模式,利用弹塑性有限元对不同裂纹倾斜角下的矩形板的极限拉伸强度进行了分析,并对中心穿透裂纹拉伸强度简化计算公式进行了考虑裂纹倾斜角度的修正.  相似文献   

18.
研究表明在恶劣海洋环境中船体结构整体断裂破坏往往是低周疲劳破坏和累积塑性破坏的耦合结果。考虑这两者耦合作用的影响,评估船体结构的极限承载力更为实际。基于累积塑性和低周疲劳裂纹扩展,从理论上分析了平面内低周疲劳载荷下裂纹板的残余极限强度。经过一系列数值模拟,首先讨论低周疲劳裂纹扩展行为的影响,然后随着疲劳裂纹扩展的发展,主要讨论了初始变形,焊接残余应力,裂纹扩展长度,裂纹分布和裂纹板厚度对低周疲劳载荷下船体裂纹板极限强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超大型浮体结构在复杂海洋环境下承受多轴载荷共同作用,使得刚度较弱的撑杆结构极易发生破坏,从而影响整个浮体的安全和可靠性。文章以超大型浮体撑杆结构为研究对象,基于模型相似理论,进行了压扭联合载荷作用下撑杆结构极限强度试验模型设计,并开展模型试验研究。通过数值仿真方法与试验结果的对比分析,验证了数值仿真方法的正确性,并据此开展实尺度撑杆结构在不同扭转载荷作用下的压缩极限强度数值仿真计算,给出了压扭联合载荷作用下撑杆结构极限承载能力计算简化公式,为撑杆结构设计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20.
复合材料加筋板复杂的破坏过程与失效形式增加了应用难度。以面外均布载荷与面内压缩联合作用下的夹芯复合材料帽型加筋板为研究对象,在通过试验结果验证非线性有限元方法准确性的基础上,基于复合材料的hashin准则与胶层界面的最大应力准则展开渐进破坏分析,讨论了极限载荷、破坏模式及失效机理。采用有限元子模型技术对中段破坏区域建模,基于Shokrieh-Hashin准则进行局部破坏分析,讨论蒙皮的铺层损伤规律。结果表明:加筋板呈整体一阶屈曲破坏,极限载荷为316.8 kN;壁板下蒙皮的纤维压缩失效是导致加筋板整体破坏的原因;各铺层的面内失效规律基本相同,蒙皮的纤维压缩失效从外层逐渐向内层扩展,且扩展速率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