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杨剑 《经济导报》2007,(9):22-24
当两岸交流的量达到一定程度后,台湾当局在两岸的互动中已经掌握不了跨越两岸的人流、物流、资金流和技术流。结果是台商到大陆的投资持续发展,资金额度与投资项目以及技术含量持续提升。台湾当局利用公权力对市场持续的扭曲,使之付出的政治成本越来越高。台当局在台商问题的两岸交锋中已经处于劣势,作用被边缘化。最令人遗憾的是,因为政治对立,两岸产业之间的战略合作一直无法提高层次,错过了优势互补提升经济竞争力的最佳时机。[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台商大陆投资已取得长足进展,两岸经济合作已从“民间、单向、间接”阶段向“全面、直接、双向和制度化、机制化发展”阶段转变。文章重点分析长三角地区台商投资特点及其发展、变化趋势,发现台商大陆投资平均项目规模逐步加大、上市上柜公司已成为投资主体、台商独资成为主要投资方式、投资产业层次呈现高级化、区域内部呈现错位发展,认为长三角地区台商投资仍具有较大发展潜力,高科技产业将得到进一步发展,服务业将成为台商投资的新热点,进而推动两岸产业分工和经济合作的进一步深化与发展。  相似文献   

3.
“未来几个月经营环境一定很糟糕!”三位新任广东省政协特聘委员的台商程丰原、叶春荣及黄明智,一见面就异口同声地对记者说。他们表示,到目前为止,金融海啸未有消退的迹象,企业订单持续减少,区内企业纷纷对前景感到忧虑。他们盼望两岸政府能协助台商解决融资的问题,帮助台商从外销转内需,让台商集体打品牌。  相似文献   

4.
香港台北贸易中心董事总经理刘锡威表示,受金融海啸冲击,经济不景,为全力协助台商进军大陆市场,台北贸易中心正式启动服务台商的“市场行销服务团机制”,派专业团队担任演讲.分别于2月17日至3月6日,在广州、北京、上海及南京等地,举办九场“大陆内需市场商机说明会”,并在会中发表市场调查报告,全力协助台商进入大陆市场。  相似文献   

5.
王文 《经济导报》2007,(42):24-25
广东省的东莞市是台商在大陆最为集中的地区之一。根据东莞方面提供的数据有大约10万的台商在这里创业打拼。而在他们的背後或就在他们当中,有许多出色的台湾女性或是与男人们一起打拼,或是为台商们免除后顾之忧,努力维护好一个个稳定的家庭。东莞市台商投资企业协会妇女联谊会顾问陈妩云女士和经营老妈私房菜的简意玲女士,可以说是其中有代表性的佼佼者。[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海峡两岸的经贸交流从1979年开始,至今已经历了近30年的发展,其间经历了从单一的商品贸易到台商大陆投资和贸易并举,从小额投资到大规模投资,从小额贸易到大规模贸易的过程。近30年来,两岸经贸交流从无到有飞速发展,1979年两岸贸易额仅为0.77亿美元,而到2007年,两岸贸易额已达到1.245亿美元,增长超过1616倍,年均增长30%以上。  相似文献   

7.
赵晨 《经济导报》2007,(48):27-28
两岸政治的冰层下,经贸往来的汩汩涓流已汇集成不可阻挡的潮流。从1991年到现在,两岸进出口总额已经超过8,000亿美元,台湾对大陆的投资已经超过1.000亿美元。至今为止.大陆有差不多三百万台商.成立了一百多家台商协会.为台湾每年创造500亿美元的顺差。用亚太台商联合总会会长潘汉唐的话说:“没有这个交流,台湾现在更是苦不堪言。”[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何洁霞 《经济导报》2009,(42):38-39
全球第六大,台湾第三大的液晶面板厂商中华映管,终获中证监通过借壳闽闽东在A股上市,成为首家在A股借壳上市的台资企业。受到华映消息的刺激,台商对“西进”还是“东归”费尽思量,尽管今年回台上市再掀热浪,但台商进军A股的脚步也从未停歇,台商实行双向发展。  相似文献   

9.
甄雪原 《经济导报》2007,(50):30-32
十多年前台商纷纷涌人大陆设厂生产,利用大陆低廉的价格和优惠的政策,把台资企业“生产工厂”的传统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现在大陆的低价格和政策优惠已走到尽头,大陆经济也走上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转型期,以往赶上大陆“世界工厂”大潮的台商,未来面对的是“世界市场”的新概念。长三角的台商们认为,要把企业未来的目标转变到对市场的追逐上来,就要走企业创新转型之路,第一个要务是从量变到质变,质变就是一种创新,要建立新的核心竞争力。[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何洁霞 《经济导报》2010,(20):38-39
在金融海啸爆发后,广东地区许多原本从事加工贸易的厂商,开始积极寻求转型,希望有机会转身拥抱大陆庞大的消费市场。不过,东莞台商协会会长叶春荣说,中小型台商要抢攻大陆内需市场谈何容易,大陆从南到北、从沿海到内陆,所有消费者对於品牌都十分重视,  相似文献   

11.
甄雪原 《经济导报》2007,(35):26-27
自从大陆为减少对外贸易磨擦,调整出口结构,政府针对劳动密集型加工贸易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以来,大陆台商中的加工贸易型企业就进入了升级转型的“阵痛期”。台商集中的广东东莞市,台资企业受到的冲击不小,新政策中的保证金制度、调整出口退税免税率、加工贸易限制类项目以及严格控制“高污染,高能耗,资源型”产品,使台资企业成本上升,利润下降,生存空间收窄,转型谋出路迫在眉睫。[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6月3日,亚太台商联合总会会举办的第五届两岸论坛以“两岸三地金融业的典范转移”为主题,请来了台湾金融监督管理委员会主任委员,素有“金融才子”之称的陈冲发表主题演讲,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行政会议召集人梁振英及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首席顾问,以及身为香港职业资深大律师的梁定邦作为主讲嘉宾,共商两岸三地金融业发展,再打开对两岸三地金融合作发展的憧憬。  相似文献   

13.
2006年元旦,陈水扁抛出了“积极管理、有效开放”的紧缩性经贸政策,企图阻挡曰益发展的两岸经贸关系,然而一年来的检验证明,这个来自於“台独”政治意识,违背经济发展规律的政策,受到台湾经济界愈来愈强烈的质疑以及内外环境的多种冲击,已难以为继。最近台湾“中华经济研究院”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台商投资大陆并未造成台湾产业空洞化,而是台湾的投资环境导致台湾投资水平下降和经济停滞。预期在未来两年,台当局的两岸经贸政策会有小幅松动,以企业投资个案处理代替全面松绑的可能性较大。[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王欣 《经济导报》2007,(7):24-26
从事洗衣业的台商黄进能,1998年成立上海象王洗衣有限公司,第一个在大陆推出“绿色环保洗衣”概念。短短几年间,他以加盟连锁的经营方式,在大陆各大城市设立300多家洗衣连锁店,使环保洗衣进入大陆普通百姓家,创出一个大市场。黄进能计划2007年将象王洗衣业在香港上市,以图更大的发展。[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2006年海峡两岸经贸关系不断深化,贸易增长加快,两岸贸易依存度持续提高,显示出两岸产品互补性强,贸易关系日趋密切的特点。两岸农业合作取得较大进展,农业合作向集约化、规范化和产业化发展,并得到大陆各级政府的重视和支持。然而.随着大陆经济的高速发展.近年来大陆的经营环境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台商在大陆经营发展面临成本增加和利润下滑的挑战,台资企业也进入了由纯粹代工制造向研发创新和创立品牌的转折时期。  相似文献   

16.
唐堯 《经济导报》2007,(44):24-25
粤东地区是距台湾高雄、澎湖最近的地区,未来如果两岸开通海运直航,经济潜力不可限量。广东省已将粤东的崛起作为重大经济发展战略。以汕头为首的粤东地区城镇群正在快速崛起,新的产业布局正在形成,粤东推出对台交流合作五大重点,为新一轮的合作划出蓝图。[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朱磊 《经济导报》2009,(40):36-37
两岸金融交流与合作是当前推动两岸经济关系发展的关键与瓶颈。两岸金融交流与合作若能取得实质性进展,可以为两岸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18.
香港行政会议召集人梁振英近期表示,香港低估了两岸直航对本地的负面影响,他呼吁香港与台湾应多加交流。  相似文献   

19.
陈险峰 《经济导报》2007,(39):30-31
日前,台湾新光集团与北京华联集团合资的“北京新光天地”发生经营纠纷,一时在岛内引起巨大反响。然而,本来一件单纯的商业经营纠纷却在岛内变为一场“京‘吞’新光”的负面报道,台当局更借机攻击大陆,将事件泛政治化。在纠纷事件未明之前,台湾方面的这种做法,极不负责任的,不利两岸经贸关系的正常发展与经济合作。[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王建民 《经济导报》2007,(41):24-25
中国大陆经济高速发展,吸引台商大量转移大陆,台湾经济面临新的发展机遇,然而台湾当局却采取“融美联日防中”的对外经济战略,使经济发展走向下坡路。台湾与美日建立了具官方背景的经济合作关系,而海峡两岸尚未建立起官方的合作机制,仅是民间层次的往来,不利於两岸经贸合作的深化。在美日和中国大陆三大经济体的影响下.台湾经济发展仍受到诸多制约。[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