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小试样模拟钩舌局部区域应力状态,分别按货车车钩拉、压程序载荷谱和该谱的简化谱进行疲劳试验,所得的疲劳寿命值得与现场车钩运用调查统计值均相符合;同时,对AAR所推荐的恒幅载荷也进行了试样的疲劳试验。  相似文献   

2.
本文应用结构疲劳强度的最新理论,预测了13号车钩的疲劳寿命,用局部洋力-应变法估算了裂纹的形成寿命,用断裂力学理论估算了裂纹的扩展寿命,两者叠加所得的13号车钩疲劳寿命与现场运用调查统计结果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3.
采用近代结构疲劳强度理论,探索了一种适用于车钩疲劳寿命估算的方法,用局部应力-应变法估算了裂纹的形成寿命。用断裂力学理论估算了扩展寿命。两者中所得的13号车钩疲劳估算寿命与现场运用调查统计结果基本吻俣。  相似文献   

4.
密接式车钩试验台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密接式车钩试验台的主要组成、工作原理及车钩试验内容.  相似文献   

5.
货车车钩疲劳寿命预测与断裂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相似文献   

6.
高速列车及提速列车车钩缓冲装置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根据提速及高速列车对车钩缓冲装置的基本要求 ,分析了国产车钩缓冲装置的结构、存在问题 ;并对比国外高速列车采用的车钩缓冲装置的结构与特点 ,提出了对装用于高速列车及提速列车的国产车钩缓冲装置的改进内容与建议。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车钩载荷对车体关键区域的影响,文章以北京地铁某线路列车为例,阐述了列车半永久车钩静力标定试验及获得的半永久车钩应变和车钩力拟合曲线;分析了列车正线载客试验时车体关键区域测点动应力与车钩载荷的相关性,以及车钩载荷变化对各测点疲劳损伤值的贡献程度。研究表明,牵引梁端部、牵引梁车钩座旁、枕梁中心销垫板外侧焊缝、枕梁下盖板与边梁端部焊缝受车钩载荷变化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8.
9.
10.
为研究重联状态下动车组车钩钩体的疲劳强度,建立了重联状态下的车钩钩体的有限元模型并通过试验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绘制出钩体材料的修正Goodman-Smith曲线,统计列车在运行过程中受到的载荷谱,计算反复拉压产生的应力,结果位于Goodman曲线的封闭区域内,表明车钩钩体不会发生疲劳破坏。该方法验证了动车组车钩在运行过程中是可靠、稳定的。  相似文献   

11.
吊弦疲劳试验分析对高速铁路接触网性能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参考柔性吊弦疲劳试验标准的基础上,提出一款针对刚性吊弦的疲劳试验台设计方案,该试验台采用压缩载荷与力载荷单独加载方式,可施加稳定且连续可调的力载荷,同时加载频率在中、高频率。通过试验台对刚性吊弦进行试验,为刚性吊弦的疲劳损伤机理研究、加速老化试验方法形成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一种用于车体气密疲劳试验的试验台,此试验台可完成对车体10万次以上充气、抽气循环的疲劳强度试验。同时也可对其他部件进行气密疲劳试验,以验证评估车体及其他部件设计结构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3.
陈刚 《铁道车辆》2000,38(4):44-44
2000年以来,在广州铁路集团公司管内,发生了多次车钩连续2次分离故障,经过调查统计,发现造成车钩分离的主要原因是防跳失效.下面两起分钩故障尤具代表性.  相似文献   

14.
对照AAR车钩疲劳试验标准,探讨我国铁路货车车钩钩体和钩舌等的疲劳试验标准的制定方法;提出F型、FR型和16型、17型车钩分别在AARM-216:2009标准的要求模式以及国内1万t和2万t编组车辆试验载荷谱的模式下,进行交叉对比试验的构想。  相似文献   

15.
1 前言列车在始发站发出前和区间运行途中的车钩自然分离事故不但使本列车晚点运行 ,而且往往耽误其他后续列车 ,严重时可能使铁路的局部运输短期瘫痪。列车的车钩自然分离事故 ,延长了旅客和货物运行时间 ,也对社会带来了负面影响。认真吸取列车车钩自然分离事故教训 ,准确分  相似文献   

16.
祁耀坤 《铁道车辆》1998,36(11):44-45
介绍了车辆检修中,若两车钩高度超过检修限度时,应如何正确调整两个心盘垫板厚度。  相似文献   

17.
18.
针对13号车钩经常发生分离的问题,进行了调查、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止和缓解分离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20.
新型车钩     
“为什么还没有人发明那种车钩?”,自从VoithTurboScharfenberg公司开始研发其one4车钩头以来,这个问题已经被问了好几次。此项目正在德国的ICE3列车上进行实地试验。制造商称此车钩代表了现有设计的一种根本的简化和标准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