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海事消息     
<正>首个北斗海事国际标准获IMO批准近日,在国际海事组织(IMO)伦敦总部召开的海上安全委员会第93次会议上,由我国制定提交的"船载北斗系统接收机设备性能标准"获得正式批准。这是国际组织批准通过的第一个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简称北斗)在相关领域应用的国际标准,标志着我国北斗全球化应用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据悉,北斗海事国际标准化工作是北斗获得全世界海事领域广泛认可和接受的必要条件,是实现北斗全球航海应用的关键,也将直接影响北斗产业发展。北斗海事国际标准化推进工作由交通运输部海事局  相似文献   

2.
<正>本刊从中国海事局获悉,在国际海事组织(IMO)海上安全委员会第93次会议上,由中国制定提交的"船载北斗系统接收机设备性能标准"获得正式批准。这是国际组织批准通过的第一个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简称北斗)在相关领域应用的国际标准,标志着中国北斗全球化应用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据悉,北斗海事国际标准化工作是北斗获得全世界海事领域广泛认可和接受的必要条件,是实现北斗全球航海应用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中国海事》2014,(6):64-64
中国正式取得第一个北斗导航系统海事国际标准 5月14-23日,IMO海上安全委员会第93次会议在总部伦敦举行。会议上,IMO审议并通过了“船载北斗系统接收机设备性能标准”,这标志着中国正式取得了第一个北斗海事国际标准。北斗海事国际标准化推进工作是由中国海事局和中国卫星导航管理办公室共同组织的重大专项,具体任务由总装航天研发中心和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牵头实施,研究机构和社会优势企业共同承担。未来,专项工作组将继续努力,争取尽早完成我国北斗系统海事国际标准化目标。  相似文献   

4.
正3月11日,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正式发布首个北斗船载接收设备检测国际标准(IEC 61108-5),对于推动北斗全面进入船载综合导航系统、自动识别系统、全球海上遇险与安全系统应急示位标、电子海图和信息系统等相关IEC标准,持续推进北斗在国际海事领域的广泛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正2020年3月11日,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正式发布首个北斗船载接收设备检测国际标准(IEC 61108-5),对于推动北斗全面进入船载综合导航系统、自动识别系统、全球海上遇险与安全系统应急示位标、电子海图和信息系统等相关IEC标准,持续推进北斗在国际海事领域的广泛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要闻     
《珠江水运》2013,(19):30-31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国际标准化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 9月2日至6日,国际海事组织航行安全分委会第59次会议在伦敦召开。会议的议题主要包括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海事应用、电子航海技术、船舶定线制等。会议对我国提交的北斗系统海事应用提案进行了审议,美国、俄罗斯、英国、法国、欧盟等国家的代表分别针对北斗系统的位置坐标基准、时间基准、精度以及测速精度等问题进行了质询、展开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航海》2017,(4)
文中介绍了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发展现状、服务性能,并简要回顾了北斗系统国际海事标准化进程,重点阐述了北斗系统在航标助航、海事测绘、海上安全通信和综合业务管理等航海保障各领域的应用,提出了目前应用中出现的若干问题,并就此给出了北斗系统行业应用在顶层设计、标准建设、关键技术创新和安全管理等方面建议,以期通过北斗系统航海保障应用发展,为航海者提供更加高效和便捷的助航服务。  相似文献   

8.
《世界海运》2016,(8):1-5
2015年6月22日国际海事组织海上安全委员会第95次会议通过了一项决议——《多系统船载无线电导航接收机性能标准》,并要求各国政府确保2017年12月31日后执行详细阐述该标准为船载导航接收机提出的要求,并分析该决议给我国北斗应用带来的挑战和机遇,提出我国履行决议应采取的举措,以促进我国船舶导航管理部门、船载导航接收机生产企业和航运企业及早做好履约准备。  相似文献   

9.
1997年11月27日,国际海事组织(IMO)A.861(20)号决议通过了船载航行数据记录仪(VDR)性能标准,为VDR纳入《SOLAS公约》做了准备。国内海事主管部门和生产厂商也意识到VDR的研究开发生产对国内船舶事故调查的重要性,有些制造厂商开  相似文献   

10.
国内动态     
<正>第十六届亚太地区海事机构首脑会议在深召开4月21日,第十六届亚太地区海事机构首脑会议在深圳召开,国际海事组织以及来自20个国家和地区的近70名海事官员及专家学者出席会议。中国海事参会代表做主题发言时表示将加深与周边海事主管机构的交流合作,增强互信、增进和谐,促进"一带一路"和海上互联互通建设。本次会议,中国海事参会代表针对"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海上应用"做了主题发  相似文献   

11.
王成 《航海》2014,(4):50-53
随着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设完善,交通运输部海事局一直积极推动其在海事中的应用。基于航海无线电指向标的差分北斗增强系统是北斗应用的一种重要形式,北海航海保障中心天津航测科技中心设计研发了航海无线电指向标差分北斗和差分GPS的兼容系统,并进行了相关应用测试.系统的建成运行将为需要高精度定位导航的航海船舶提供一种新的选择,也对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国际海事标准化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我国自行研制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已经正式迈入全球时代,将广泛的应用于各个领域。为更好的在海事领域应用北斗系统,文中简要介绍了北斗系统的基本信息和主要特点,对北斗系统目前的发展状况作了简要论述。结合当前海事监管,海上搜救和航海保障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应用于海事领域的前景,并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传统北斗船载导航终端信号偏差监测方法存在时延长、监测实时性较差问题,为此设计新的多功能北斗船载导航终端信号偏差实时监测方法。建立多功能北斗船载导航终端信号模型,在此基础上,通过线性搜索算法捕获多功能北斗船载导航终端信号,并对其实时跟踪,完成多功能北斗船载导航终端信号偏差的实时监测。通过对比实验结果可知,与传统方法相比,提出的监测方法时延更短,具有更强的实时性,验证了所提方法的优良性能。  相似文献   

14.
正国际海事组织(IMO)在2015年6月3日~12日召开的第95次会议上,以MSC.401(95)决议通过了多系统船载无线电居航接收机的性能标准,要求2017年12月31日或以后安装的多系统船载无线电导航接收机符合不低于该决议附件所规定的性能标准。  相似文献   

15.
技术     
《航海》2014,(1):36-37
东海航保中心成功研发北斗AIS一体化船载终端 交通运输部东海航海保障中心率先在全国范围内成功研发出北斗AIS(船舶制动识别系统)一体化船载终端。目前.该终端已在海事航标、测量作业船上试用,最快有望于2014年上半年在商业船舶上投入使用。  相似文献   

16.
正从交通运输部获悉,我国首次承担修订的《雷达导航示范课程(操作级)1.07》由国际海事组织一次性通过,成为新的船舶雷达操作适任教学、培训和评估的国际海事标准。经修订的示范课程将由国际海事组织正式出版发行,在全球应用。这是我国首次独立承担国际海事公约配套标准的修订工作。为保障航海安全和加强航运人力资源建设,国际海事组织制定了雷达导航示范课程标准,在公约缔约国范围内强制实施。此次标准的修订,主要针对船舶自动识别、速度和航程、艏向电子定位系统等多传感器在  相似文献   

17.
齐东周 《世界海运》2011,34(1):14-16
介绍国际海事组织(IMO)颁布的《国际船舶压载水及沉淀物控制与管理公约》的生效日期、性能标准及批准流程,论述现有的主要船舶压载水处理方法、目前符合国际海事组织压载水排放标准的压载水处理系统及其影响,为2016年底前全部现有船舶配备IMO认可的压载水处理系统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正>引言2015年8月2日,日本在国际标准化组织船舶与海洋技术委员会(ISO/TC8)发起的关于《船载海上工况数据服务器》和《船载机械和设备标准数据》两项国际标准立项正式获得通过。作为国际海事法规的推动者,日本已经尝到EEDI为其船舶工业界带来的"甜头",而上述两项标准草案的成功立项则进一步揭示日本已经将"智能船舶"(Smart Ship)上升为该国国际海事立法发展战略的核心目标之一(国际标  相似文献   

19.
邹栫洁 《中国海事》2012,(11):53-56
1979年10月,国际海事组织(IMO)通过了《国际海事卫星组织公约》,国际海事卫星组织(Inmarsat)(现改为国际移动卫星组织)正式成立。目前国际海事卫星通信系统(以下简称海事卫星)是唯一作为强制性的海上遇险安全通信标准纳入《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SOLAS)》的移动卫星通信系统。  相似文献   

20.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以其精准的定位和短报文收发能力,为海洋渔业生产作业提供自主定位、遇险报警、船岸通信服务,对渔民安全生产发挥了巨大作用。系统应用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文中结合北斗船载终端设备在沿海各省市渔船的安装和使用情况,指出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对策措施,希望北斗导航系统在海洋渔业上有更好的应用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