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AIS系统的使用可以提供船舶的标识信息以及船舶实时运行参数。与现代的雷达设备相比提供的信息量大、信息准确性好、以及抗干扰能力强的特点。伴随着AIS技术的应用,AIS航标技术获得巨大的发展。AIS技术在海警舰艇航行中的使用,能够有效增强海警舰艇对其所辖海域的监控质量,对于遇险的船舶能够及时采取搜救措施,保证了船舶航行的安全。  相似文献   

2.
舰载AIS是保障海警舰艇航行安全和高效执勤执法的重要支撑。结合目前舰艇及其装备实际,首先对海警舰艇AIS配备应用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梳理其特点;然后,从舰艇避碰决策过程的角度,分别从避碰信息获取、会遇态势判断、避碰决策、行动有效性,以及协商避碰等方面对舰载AIS的应用进行了深入研究。最后,分析探讨了AIS在实际避碰应用中的局限性,以期为海警舰艇航行安全和执勤保障提供一定的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3.
舰载AIS的配备和应用,为海警舰艇更好地履行海上维权执法职责提供了可靠的安全保障,但由于其存在保密性差、易被干扰等弊端,目前海警舰载AIS在满足航行和执勤双重安全的特殊要求方面显得力不从心,这也一直困扰着海警部队一线舰艇指挥员。结合海警舰载AIS的配备现状和特点,针对舰载AIS在部队实际应用中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提出了基于任务需求的海警舰载AIS改进对策和构想,以期提高海警舰艇AIS通信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并进一步保障海上执勤任务的正常开展。  相似文献   

4.
AIS虚拟航标的可行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沿海现存的航标以视觉航标和无线电航标为主。近年来,随着AIS岸基系统的建成及船用AIS的普及,该技术已不仅用来识别和避撞,而是发展成为一个具有诸多海事功能的复杂系统,特别是基于AIS的虚拟航标的出现及逐步应用,给航标发展带来了深远影响。目前,中国沿海的AIS岸基网络系统已基本建设完成,基本能够形成对沿海水域的连续覆盖。按照SOLAS公约2002年修正案要求,500总吨以上船舶在2008年以前应安装AIS。AIS在沿海已得到广泛应用,为拓展AIS功能、充分发挥AIS作用打下了坚实基础。对航标而言,它使虚拟航标的设置成为可能,这将对未来航标的发展产生根本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虚拟航标是一种重要的导助航设施,随着技术的发展应用越来越广泛。通常,虚拟航标泛指虚拟AIS航标,在我国沿海和内河地区都有了典型应用。近年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发展日新月异,也为航海保障带来了新的发展方向,基于北斗技术的航标遥测遥控、水文气象观测、北斗船舶监控、北斗应急救援等也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沿海和内河有六千余座导助航设施使用北斗。在北斗导航系统发展的基础上,研究了基于北斗短报文技术的虚拟航标,提出一种虚拟北斗航标,并与传统的虚拟AIS航标做了比对,最后,通过实验测试了虚拟北斗航标提供导助航服务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在渔汛季节,海洋捕捞方式的多样性和从事捕捞作业渔船的密集性对海警舰艇海上执法执勤时的航行安全带来很大的隐患.通过调查我国沿海渔区的分布特点和主要海洋捕捞作业方式,以及渔网类型、识别特征等. 对海警舰艇在渔网作业区执法执勤时航行安全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正确规避渔网与渔船的操纵方法.  相似文献   

7.
林智坚  郭旭 《珠江水运》2013,(Z1):164-166
AIS技术目前已广泛应用,我国水域航行的绝大部分船舶均安装有AIS船载终端,AIS航标作为一种新型无线电助航设备,也得到了推广。本文以珠江口水域AIS航标布设为例,总结了6项AIS航标的基本布设原则,并提出了在使用管理AIS航标过程中需要注意的6点问题。  相似文献   

8.
武器装备论证是提升军队战斗力的重要环节。本文分析海警舰艇装备论证的重要性,从海警舰艇执勤海域自然海洋环境和执法任务环境2个方面,阐述海警舰艇遂行"维权、执法、服务"任务时执法执勤环境分析的内容,研究海警舰艇执勤能力需求和与之对应的舰艇装备需求论证方法。从海警部队中长期建设发展规划的研究出发,讨论海警舰艇装备执法执勤需求论证方法,提出海警舰艇装备论证的主要程序。  相似文献   

9.
海警部队主要负责海洋维权执法。随着海警舰艇的快速发展,执勤海域不断扩大,遭受恶劣气象海况的概率逐渐增大。温带气旋常伴有狂风、暴雨、巨浪等恶劣天气海况,且影响范围大、持续时间长,给海警舰艇执勤执法安全构成了一定威胁。论文分析了温带气旋的发展规律,及对海警舰艇航行安全的影响,结合海警舰艇执勤执法特点,提出海警舰艇在温带气旋条件下安全航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如何充分发挥LRIT系统的突出作用,是目前海警舰艇人员和业内人士尤为关注的议题。通过对LRIT系统及其在海警舰艇上的配备分析,结合LRIT系统的功能特点和海警舰艇的职责任务,深入探讨了LRIT系统在海警部队舰艇管理、维权执法、海上搜救、训练操演和舰艇安全等诸多领域的应用,以期提高舰艇管理效能,保障海警舰艇及人员安全,并确保舰艇执勤的高效开展。  相似文献   

11.
通过分析港池航道通航环境较复杂的水域配布实视觉航标存在的问题,提出设置虚拟AIS航标的设计方案.经过对虚拟AIS航标标准符合性、实际配布案例、播发显示特点和岸基通信信道资源保障等进行研究,剖析虚拟AIS航标在环境干扰、船舶使用、通信支持等方面存在的隐患,提出了北斗星基AIS、VDES技术研究和建立基于S-100标准的A...  相似文献   

12.
针对如何合理设置AIS虚拟航标的问题,以长江流域和上海港为例,对AIS系统的信道容量及系统阻塞率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1)AIS虚拟航标的设置占用部分通信时隙使信道容量减小;2)系统内船舶数量越多,系统阻塞率增加趋势越明显,AIS虚拟航标的设置对系统通信影响就越大。基于此结论对不同水域条件下可设置AIS虚拟航标数量的阈值进行分析,给出了合理设置AIS虚拟航标的建议,可作为不同水域设置虚拟航标的参考。在确保对船舶通信影响较小的条件下,对AIS虚拟航标进行合理设置,能更好地发挥其助航预警功能、保障船舶航行安全。  相似文献   

13.
余锦超 《珠江水运》2012,(14):57-59
本文以西江干线的通航环境为背景,通过分析内河船舶航行特点,从AIS船台设备,特别是B类AIS船台设备在内河水域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展开论述,提出海事AIS岸基系统在内河水域提供应用服务的解决方案,并对AIS在内河的发展提出了建议和意见.  相似文献   

14.
文中首先讲解了雾形成原因、危害,再从海警舰艇雾中航行的安全角度出发,阐述了雾给海警舰艇操纵和执法执勤带来的影响,对舰艇出航前的准备工作和雾中操纵决策、安全航行的方法进行系统分析,探讨如何保障舰艇雾航安全,减少雾航碰撞事故发生。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长江镇江段实际情况出发,分析了AIS虚拟航标在标示12.5m深水航道、特殊水域、工程水域等情况下的应用实例。在对通信方式选择、AIS信号场强与作用效果、AIS网络结构与容量分析论证的基础上,给出AIS基站选址和布局方案。  相似文献   

16.
随着近年来船舶行业的快速发展,在船舶通航水域都越来越多的应用AIS航标技术,而AIS应用在航标中主要对船舶的航行起到促进和加强的安全服务,对于我国未来的航海事业来讲,其作用必定会带来非常很远的影响。本文就AIS应用在航标中的分类进行阐述,并对其应用过程中的问题进行分析,最后对提出一定的解决措施,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随着无线通讯、信息数字化等技术的快速发展,基于AIS、电子航道图的虚拟航标技术取得了一定的突破性进展。目前国内外实验应用的虚拟航标绝大部分都在沿海地区,我国内河虚拟航标仍处于探索研究阶段。长江干线素有"黄金水道"之称,是内河发展虚拟航标的关键。本文在此背景下,对虚拟航标在长江干线上的发展需求进行了相应的分析,并提出了虚拟航标在长江干线上的应用所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方案,从而为综合、系统、全面地开展长江干线虚拟航标的研究、充分发挥长江干线各类航标助航效能、保眆障船舶航行安全提供科学的支撑。  相似文献   

18.
为解决通航密度大、航道窄以及航行线路复杂区域的船舶通航安全问题,以具有典型代表性的海坛海峡为例,利用虚拟航点与虚拟AIS数字航标进行海坛海峡的导航.该海峡航行环境复杂.新修建的海峡大桥对船舶通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仅靠VTS和AIS航标不能完全解决所有的问题.采用数字化航标--AIS虚拟航标帮助导航,依据有限个离散航点拟合成船舶航线函数,AIS基站利用编程方式将AIS虚拟航标信息通过VHF频道传送到AIS船台,并在与AIS相连接的电子海图中显示于航线两侧,以便解决复杂水域的航行问题.这种方法既节省了航标的维护费用,又能动态地对某海域适当地增减航标,有效地保证船舶在该海域中安全地航行.  相似文献   

19.
正10月10日,山东海事局"海巡11"轮、天津海事局"海巡0204轮"、河北海事局"海巡0471"轮和"海警13031"轮在滨州外海集结,执行代号为"清砂二号"的联合执法行动。海事执法人员会同滨州公安边防和黄骅海警对黄骅—滨州—天津交界水域采取联合执法行动,当日查获3艘非法运输砂石的内河船,押解其靠港移交滨州海事局进行调查处理。记者跟随滨州海事执法人员对海上砂石运输行业和相关管理部门进行了采访。  相似文献   

20.
6月10日从交通运输部新闻发布会获悉,我国沿海AIS岸基网络系统,经部海事局十多年建设,已实现AIS信号无缝对接,重点港口、水域实现多重覆盖;内河AIS岸基网络系统,从2010年开始建设,已实现与沿海AIS岸基网络系统互通互联,覆盖长江三角洲高等级航道网、长江、京杭运河-淮河、珠江、黑龙江-松花江等水系,可有效实现船舶监管、避碰等多项功能,规模全球最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