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电子增压器     
正电子增压器既不同于由发动机动力驱动的机械增压器,也不同于由发动机废气驱动的涡轮增压器,电子增压器是直接由电机驱动,随时介入,不会带来丝毫的迟滞感之前我们了解了机械增压、涡轮增压,以及机械增压+涡轮增压的双增压等技术,对于柴油发动机来说采用涡轮增压器增加效率是再正常不过的事,随着排放法规越来越严格,汽油发动机采用涡轮增压也成为了普  相似文献   

2.
废气涡轮增压器与机械增压器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涡轮增压器相比,机械增压器具有更好的响应特性,因此它改善了发动机的低速扭矩特性,提高了汽车的加速性。这使被冷落多年的机械增压器在汽车上会有更多的应用,尤其是在最新型式的机械增压器克服了以前存在的问题以后。本文对涡轮增压器与机械增压器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比较,指出了两种增压器可能改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正四台涡轮增压器组成的两级涡轮增压系统将增压技术推向了新的高度,不但燃油效率提升4%,两个较小的高压涡轮增压器还可实现快速瞬态响应,从而提高加速能力,带来了卓越的性能表现前3期我们了解了机械增压、涡轮增压,以及机械增压+涡轮增压的双增压技术,对于柴油发动机来说采用涡轮增压器增加效率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可随着排放法规越来越严格,以及发动机技术不断发展的大环境下,这个走过了一百多年的涡轮增压器又会有哪些新的突破呢?一款叫"R2S~(?)"的新型增压器出现了,称作两级可调增压器,其含义是分两级可调整进气增压器(regulated two-stage  相似文献   

4.
发动机极度小型化是现代内燃机满足新排放法规的1种措施。发动机小型化程度越高,产生的CO2也越少。如此,发动机就需要更高的增压水平来达到更高的扭矩性能。对于目前的传统增压系统来说,低转速下实现瞬时负荷下的高增压是1个值得关注的问题。Aeristech公司已经开发出1款电动机械增压器,与传统涡轮增压器匹配后组成1种新型的两级增压系统,这使得相对简单的小型化汽油发动机可以应用到主流汽车上。鉴于大多数电动增压装置是提供瞬时输出以减轻涡轮迟滞,电动机械增压器更能在稳态下提供空气。因此,电动机械增压器具有双重功能:减轻涡轮迟滞和弥补涡轮增压器或主要增压装置的压气机性能。电动机械增压器既有传统机械增压器的功能,同时又有传统电动增压装置的功能。同时,电动机械增压器可以替代多级涡轮增压器布置中的第一级涡轮增压器。对1款高级的2.0L增压汽油机应用此电动机械增压器进行了仿真,对1款1.2L极度小型化发动机应用此电动机械增压器进行了试验。目前,主要有2种电动机械增压器设计方案:一种使用单独的电动机和控制器(功率电子元件),另一种是将控制器(功率电子元件)和电动机集成为一体。压气机单独作用时有宽广的性能区间和80%的峰值效率,与电动机和控制器(功率电子元件)结合后可以在0.5s以内达到全负荷运行。方案设计时进行了优化使其单位体积最小化和提高其在汽车机舱内布置的灵活性。另外,电动机械增压器已经在MAHLE 3缸直接喷射发动机上进行试验。这款发动机的升功率高达161kW,同时在整个发动机转速区间内扭矩曲线大体上都是平坦的。  相似文献   

5.
正发动机增压是很传统的提升动力和燃油经济性的措施,同时它还能减少发动机有害废气排放量,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增压技术也在不断进步。传统的涡轮增压和机械增压都存在着不如人意的地方,把两种技术结合在一起是否是一种很好的解决方法今天用在汽车发动机上的增压器根据结构的不同主要分为两类——机械增压和涡轮增压。早期的增压器都属于机械增压,  相似文献   

6.
与传统的涡轮增压器或机械增压器相比,内燃机采用机械涡轮复合增压系统具有更多优势。机械涡轮复合增压系统将机械增压、涡轮增压和驱动耦合装置集成在一起,通过涡轮轴和连续可变传动机构(CVT)之间双向传递扭矩的高速驱动系统,能够在涡轮轴和发动机曲轴之间实现对总传动比的控制。由于避免了超速和涡轮迟滞的限制,涡轮的高效设计成为可能。日本五十铃汽车公司认识到了机械涡轮复合增压系统的优势,和日本超级涡轮技术公司共同评估了机械涡轮复合增压系统相对于传统的涡轮增压器的收益。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车辆的行驶特性、经济性和环境法等不同的角度阐述了采用机械增压的理由。以较大的篇幅讲述了大众汽车G增压器的工作原理和结构。并以不同的指标对G增压器和其它类型的机械增压器进行比较,进而得出了G增压器具有充气效率高、机械损失适中、可以设置内压缩,转动惯量小、噪音低以及制造成本低廉等优点的结论。并通过将装有G增压器的机械增压发动机进行装车试验,显示了其性能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8.
关于涡轮增压器的技术与市场 M:和自然吸气发动机以及采用机械增压器的发动机相比,同排量的涡轮增压发动机有哪些特点和优势?劣势呢?  相似文献   

9.
《汽车与配件》2011,(39):16-16
近日,汽车涡轮增压器制造商霍尼韦尔公司与广西玉柴机械有限公司签署了长期战略合作协议,就进一步展开更为深远和广阔的合作达成共识,借助霍尼韦尔的顶级涡轮增压器技术,携手研发高性能柴油机。  相似文献   

10.
今后十年机械增压器的发展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洲发动机制造厂商正在对汽油机和柴油机上采用机械增压器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在排放法规的推动下正在进行规划,对柴油机来说,它主要有利于降低排放微粒。机械增压器一般为变容积的转子式,其基本组成包括鼓风转子和传动装置两部分。机械增压器转子鼓风处于空气滤清器之后。转子由发动机通过齿轮传动装置(或皮带、链条等)直接驱动。随发动机  相似文献   

11.
涡旋增压技术在轻型车用发动机上的应用优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就新型机械增压器———涡旋增压器在中、小功率发动机上的适用性进行了分析研究。分析表明 ,针对我国公路路况较差和车辆行驶工况变动频繁的情况 ,中小排量的发动机采用涡旋机械增压具有独特的优势 ,且在实际应用中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论述了康明斯柴油机在长期停用后、起动前应润滑其增压器全浮动轴承的必要性。在维修HIC8253AF/E18DA11涡轮增压器时,应注意增压器排气口漏机油、轴承损坏及空压机漏机油等故障。介绍了气缸盖、气缸体的修理技巧,以及诊断燃油继断器电磁阀、喷油泵泵头上的三角螺塞拧紧力矩不足或胶圈老化等故障的经验。  相似文献   

13.
大众汽车公司的机械式G型增压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WellB.  H 张兆奎 《汽车工程》1994,16(3):161-169
本文介绍了德国大众汽车公司设计、生产的采用螺旋推进压气原理的工作的G型增压器,对其原理、结果及应用作了详细的分析说明。  相似文献   

14.
通过改变增压器压气机壳体结构,实现压气机壳体的压力铸造,以达到降低机壳内表面粗糙度和实现流道的可加工性,同时讨论压气机壳空气流道内表面粗糙度对压气机工作性能影响。  相似文献   

15.
商用车发动机在怠速和工作中会产生较大的振动和噪声,分析其相关零部件的振动特性就显得尤为重要。发动机电子泵支架属于铸造块体结构,运用Altair公司的OptiStruct优化分析软件中的拓扑优化分析(Topology Optimization)方法,在满足最低设计频率的要求下,对某型号发动机电子泵支架进行了拓扑优化分析,根据优化分析结果确定其材料的合理布局方式,最终在满足设计要求的情况下成功确定合理、经济的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6.
建立了蜗壳与整周叶轮合并的增压器涡轮整机计算模型,在较少的网格数量下,用CFD方法对涡轮内部的流动进行了模拟,得到了涡轮的运行特性,如流量特性、转速特性、效率等。将计算结果与相同条件下的试验结果进行比较,可以看到计算结果基本符合增压器设计阶段性能考核的要求,具有工程化应用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工作过程计算在发动机开发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GT-Power软件计算气体在流动方向上的压力、温度、流动速度等参数变化,从而可计算出发动机工作过程气体流动的变化过程,用来评价发动机性能指标的优劣。应用GT-Power软件,对发动机的凸轮型线及配气相位和排气管的结构尺寸进行了优化计算,并进行了增压器的匹配计算,对发动机排气制动功率和气体流动噪声计算进行了简单论述。  相似文献   

18.
增压技术是提高发动机功率和完善发动机性能的重要手段之一,一般采用废气涡轮增压系统实现增压目的。本文以奔驰275发动机的废气涡轮增压器系统为例,结合废气涡轮增压器系统结构和工作原理探寻如何进行行之有效的检查与维修,并给出了相应的维护保养建议。  相似文献   

19.
CA6110ZLA5N2柴油/天然气双燃料发动机的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达到欧Ⅱ排放法规要求和满足日益增长的对代用燃料发动机的需求,开发了一种以天然气和柴油为燃料的CA6110ZLA5N2双燃料发动机。该发动机采用增压中冷技术,匹配新型高效增压器,采用单点电控喷气系统,采取空燃比、天然气和柴油供给量精确控制的稀薄燃烧方式,增设用于天然气废气的特殊催化器,使该发动机不仅具有原柴油机的动力性,而且排放可满足欧Ⅱ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车用可变几何涡轮增压器喷嘴环叶片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对应用气动型与对称型喷嘴环叶片的车用可变几何涡轮增压器进行了研究。分别建立了两种喷嘴环三维模型,应用NUMECA软件对配置两种喷嘴环的涡轮进行了流场计算与分析。设计、加工了气动型叶片喷嘴环组件,分别将两种喷嘴环组件装配在同一台增压器上,进行了增压器涡轮性能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气动型喷嘴环涡轮具有更宽广的流量范围,且效率更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