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依托某城市地下通道工程,基于大型通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了通道—路基结合部无损路面的三维有限元模型,研究了软土地基上通道与路基结合部位的力学响应。针对通道与路基拼接工程的特点,介绍了适用的地基处理技术。为今后其他软土地区类似工程的合理设计和施工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以一级公路湛江大道存在大范围软土为工程背景,针对公路路基极易引发沉降和路面不均匀沉降等施工难点,开展大范围软土一级公路路基沉降规律数值研究。建立碎石桩软土路基有限元模型,研究软土固结的路基沉降变形规律及碎石桩强度对路基沉降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经碎石桩加固后路基表面的最大沉降满足一级公路沉降要求;碎石桩弹模对路基表面最大沉降量有显著影响,桩体强度质量是控制地基沉降的关键。研究结果对碎石桩合理布置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由于软土、沼泽中的粘粒及有机质含量大。吸水能力强,加之地处常年积水的洼地,土层厚度大,多呈软塑或半流塑状态,天然含水量达30%~70%,有时甚至达200%;孔隙比一般大于1,大多在1.0~2.0之间,在某些地区可达6.0;饱和度一般大于95%,液限在35%~60%之间;塑性指数为10%~30%,天然密度约为1.5~1.9kg/m^3。  相似文献   

4.
软土地基桩柱式桥台位移影响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桩柱式桥台因软土地基引起桥台位移,并出现了一些病害,桥台位移严重地影响桥梁上部结构的安全。本文通过分析桥台桩基与地基的相互作用,以及软土地基桥台后填土对桩基产生的桩侧土抗力,阐明了由此而引起的桥台位移影响及行之有效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5.
以石灰和粉灰为主成分的二灰桩是一种半刚性桩,详细探讨了二灰桩的原理,并给出了二灰桩在南京-马鞍山高速公路软土路基因加固中的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6.
着重介绍了哈绥公路建设中挤密砂极处理软土路基施工的工艺控制。  相似文献   

7.
粉煤灰碎石混凝土桩在软土路基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用粉煤灰碎石桩处理软弱土路基施工工艺 ;并对许平南高速公路五标段K2 2 +85 0分离式立交桥桥头粉煤灰碎石桩处理结果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介绍水泥喷桩的计算、原理、和施工中的个别常见为题及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9.
随着公路建设的快速发展.全国各地结合软土路基工程的设计与施工越来越广泛.通过大量的试验研究、理论分析以及工程实践,已获得较丰富经验。沉管挤密碎石桩是一种重要的软土路基处理方法,已被广泛应用于加固杂填土、粉土、粘性土、湿陷性黄土等地基处理中。碎石桩加固软弱土的机理包括:挤密振密作用.预振作用、排水作用、桩体减振作用、置换作用等。本文根据复合地基理论,结合某高速公路采用碎石桩加固软土路基的工程实践.分析探讨了碎石桩的设计方法以及在施工和检测中应注意的问题.得到了一些具有一定工程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用粉煤灰碎石桩处理软弱土路基施工工艺 ;对福泉高速公路福州连接线L2标段K5 +85 0分离式立交桥桥头粉煤灰碎石桩处理结果分析  相似文献   

11.
在软土地基上,公路路基的加宽工程除了要重点解决好填方路段新路基下软基处理方案,还要处理好新老路基之间的衔接即新老路堤的不均匀沉降问题。通过对国道105线细滘大桥至沙蓢段一级公路改建工程软基处理设计,对公路改建工程加宽设计软基处理进行了探讨和总结,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2.
斜坡软弱地基填方工程数值仿真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针对西南地区软弱地基 ,运用 GEO-SLOPE软件 ,对在斜坡软弱地基上填筑路堤时路堤与地基的应力与变形进行了仿真计算 ,比较了水平软弱地基与倾斜软弱地基路堤填筑的差异 ,并分析了在不同地层坡度、软弱土层厚度及路堤填筑高度下路堤地基的应力与变形响应 ,尤其是下坡脚处等重要部位的关键响应。并结合渝怀线一代表性断面 ,对有无工程措施、各种工程措施的效果等进行了模拟。研究结果为工程设计与施工提供了进一步的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13.
为掌握拓宽路堤荷载作用下桩承式加筋路堤的工作特性及其处理效果,建立了三维有限元分析模型,采用土水耦合单元模拟地基土,三维薄膜单元模拟土工格栅,并基于接触单元考虑桩土界面的状态非线性,从土拱效应、土工格栅的拉膜效应以及桩土作用等方面验证了桩承式加筋路堤的工作机理。计算结果表明:土工格栅最大拉力发生在原坡脚位置的桩帽边缘处,外侧桩帽边缘的格栅应力逐渐减小;桩承式加筋路堤可使地表不均匀沉降由50.0 cm减小为8.3 cm,超孔隙水压力由63.7 kPa下降为11.0 kPa,并避免了老路基顶面出现的反坡现象,但在老路基处仍出现了较大的地基沉降和超孔隙水压力,故应充分重视老路边坡位置的地基处理。  相似文献   

14.
热棒路基降温效应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基于青藏公路冻土路基病害整治热棒试验工程, 建立热棒路基的等效传热模型, 运用有限元方法对其进行数值模拟, 研究青藏公路环境条件下热棒的工作周期、工作状态与作用半径, 并通过对试验工程2 a观测数据分析, 对比研究热棒在冻土路基中的降温效应。研究发现, 热棒在约为5个月的工作周期内并非连续工作而呈波动式, 实际工作时间为工作周期的2/3;热棒路基冬季降温效果明显, 有利于路基土体冷储量增加, 提高路基热稳定性; 热棒在路基中的降温强度, 水平方向随距离增大而衰减, 有效作用半径为2.25 m, 深度方向在热棒蒸发段最大, 降低上限附近季节融化层冻土热融敏感性。结果表明, 青藏公路热棒试验工程中其间距采用4.0 m是合理的, 路基双侧设置热棒优于单侧, 热棒向路基中心斜置更好。  相似文献   

15.
为提高公路软基处理决策的科学性, 分析了公路软基处理知识的不确定性、模糊性和多因素影响的特点与专家系统的思维方式和基本原理, 将基于可信度表示的不确定性推理引入公路软基处理专家系统中, 采用产生式规则表示公路软基处理知识, 采用正向推理和逆向推理相结合的混合推理方法, 进行软土鉴别、路堤稳定与沉降计算方法选择、地基处理方案决策、软土地基处理设计与施工问题分析。实例分析表明: 基于可信度的不确定性推理的应用提高了专家系统的交互化和智能化程度以及公路软土地基处理设计与施工技术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16.
斜坡软弱地基路堤填筑全过程稳定性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为正确评价国家重点建设工程渝怀铁路斜坡软弱地基填方工程的稳定性, 按照极限平衡法的基本理论, 运用Bishop法、Janbu法及Ordinary法等, 分析了在斜坡软弱地基上填筑路堤时其稳定性受断面参数, 如地层坡度、软弱土层厚度、路堤高度而变化的影响趋势。研究结果表明, 随着路堤高度、软弱土层厚度、地层坡度的增加, 最小安全系数将减小。在路堤高度与地层坡度增加两种情况下, 填土连同软土一起从软土中部滑动失稳过渡到连同软土一起从软土底部失稳, 而在软弱土层厚度增加情况下, 则结论恰好相反。建议综合考虑滑动面的形状、位置、滑动区域的大小、最小安全系数等因素决定各种工程措施的具体实施, 以达到工程安全性和经济性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系梁式桩网结构应用于斜坡软弱地基路堤工程的工作机制, 建立了系梁式桩网结构加固斜坡软弱地基路堤的有限元模型, 开展了与无处治措施时潜在滑动面形态、稳定安全系数、土工格栅拉力、路基顶面沉降及地基侧向位移等力学响应的对比, 并进行了系梁布置形式、弹性模量与厚度等核心设计参数的敏感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系梁式桩网结构加固后的斜坡软弱地基路基最大沉降、差异沉降以及地基侧向变形分别减小了88.7%、90.3%、96.6%, 路基的稳定安全系数提高了26.2%;纵横交叉布置系梁有利于提高路堤稳定安全性, 削减地基侧向位移; 适当降低系梁弹性模量不会造成较大不利影响, 系梁厚度不宜过薄。  相似文献   

18.
土工格室在铁路软弱基床加固中的应用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为有效加固铁路软弱基床, 保证列车安全运营, 运用Marc软件对土工格室加固基床的工程性状开展了有限元分析, 分别选择34cm×10cm、40cm×10cm、34cm×15cm和40cm×15cm(焊距×高度)4种规格的土工格室, 应用平板载荷试验方法进行了土工格室加固的软弱基床承载力足尺模型试验, 同时采用土工格室加固方法, 对阳安铁路K241+450~550段的软弱基床进行了处治。结果表明土工格室可有效约束软弱基床的侧向位移和扩散应力, 最大侧向位移可减少17%, 最大竖向应力减少9.3%, 且使应力分布更加均匀; 加固后的基床承载力达180kPa以上, 降低加固费用6%~12%;加固地段6a累计最大沉降为28mm, 最小沉降为13mm, 达到了加固铁路软弱基床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土工格栅在软土路基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土工格栅的基本原理,结合工程实例介绍了土工格栅在软土路基的应用,从工程造价、延长公路使用寿命以及环保等方面论述了土工格栅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公路施工软土地基的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阐述了软土地基低填土地段的处理方法,半挖半填路段的处理方法。倾斜基岩上软土层地基的处理方法.路堤与桥梁连接处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