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我国城市客运大客车车身结构强度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谷安涛 《汽车工程》1989,(1):29-34,28
本文简要汇集了笔者近年来用有限元方法对中国城市客运大客车车身结构强度研究的主要成果。通过对多种型号城市大客车车身计算研究及主要强度指标的统计分析,总结了中国城市客车车身强度问题特点。从车身构造拓扑数据和构件几何参数等两个方面研究了影响车身强度的主要原因及改进设计对策。为车身结构优化设计提供了依据。文中提出了从“车身承载度”的概念评价大型客车车身承载力的方法。并用车身、底架变形比和车辆受载后、车身壳体吸收外力功所储存的应变能与总外力功之比等两种方法定义“车身承载度”。用这个理论指导车身设计、合理地匹配车身和底架之间的刚度、可以提高车身结构强度、并在实用中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当前,大客车上普遍出现的车身骨架早期损坏现象,已严重地影响到大客车车身自重、材料消耗、新车设计投产周期等问题,成为客车发展的一个主要矛盾。本文用有限元方法,在大型电子计算机上对一典型的大客车模型,进行详细的计算分析,以图表型式给出大客车车身的强度状态以及底架、侧壁各主要构件刚度,以及蒙皮、开门对它的影响,为车身设计工程师提供了设计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全承载车身骨架采用矩形管组焊,骨架结构件经过磷化处理,在基体表面上环氧漆膜的附着力有明显提高,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4.
在更替生产不同全承载客车底架时需要更换底架工装,这就降低了生产效率。本文对比分析相近车型全承载客车底架及底架工装的相似性,探索全承载客车底架工装的局部可替换性,以提高客车底架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5.
以车身结构中的骨架与底架、乘客门位置、行驶 面、超载超速行驶、设计、工艺等影响车身的寿命问题为依据,叙述了长途大客车车损坏现象及其原因,提出了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6.
介绍XMQ6900S全承载长头校车底架的设计过程,并着重介绍该底架的结构形式和特点,为此类全承载长头校车的底架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王晓辉 《时代汽车》2008,(11):92-94
安凯不久前宣布的全承载车身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发明专利认证,这一专利消息的发布,是否将终结其他企业今后全承载的使用权和宣传权?它的发布对中国客车业存在着什么样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介绍KLQ6119GSE6客车的主要技术参数以及全承载底架的结构,着重论述发动机横向布置的全承载底架的结构形式和特点,为发动机横向布置的底架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王泽义 《城市车辆》2009,(11):24-26
本文通过分析大客车底架疲劳断裂的实例,阐述了大客车底架焊接结构的设计原则,修正时应考虑焊接结构中强度与刚度的关系,应避免形成应力集中处使载荷和应力分散,从而使每个构件都参与承载,对于已形成疲劳破坏的结构,在修复时,不宜采取哪损坏哪补救的办法,应考虑整个结构的受力点分配是否得当,找出应力集中处,对症下药,彻底解决断裂问题。  相似文献   

10.
以某6120型大客车为研究对象,基于UG、ANSYS/LS-DYNA等仿真软件平台及有限元分析理论,建立了车身结构有限元模型。根据大客车车身结构特点,进行了初始速度为50 km.h-1的正面碰撞有限元模拟仿真研究,得到了正面碰撞的车身结构变形。针对驾驶区压溃严重,驾驶员生存空间变小的情况,对前部车身骨架及底架结构进行了一定的改进设计。仿真结果表明:改进后驾驶区的变形适度减小,质心加速度和驾驶员座椅处典型测点的加速度最大值都有所减小,改进设计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该改进方法对大客车车身结构正面碰撞的安全性设计及后续的相关研究具有参考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简要说明了客车全承载车身技术的重要性和全承载车身的优越性;阐述了全承载车身的发展历程和在我国的应用现状,最后详细说明了全承载车身结构的特点及优点,使我们对于全承载车身结构技术有了一个更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大客车车身整体骨架的三种有限元计算模型,较全面地分析了这一种模型的特点和适应性,最后给出了一个采用全板壳单元模型计算大客车车身骨架的实例。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用有限元二次细化方法分析大客车车身骨架的局部应力集中问题,介绍了二次细化的基本思想和原理,给出了大客车车身骨架局部应力集中分析的实现过程,并针对某大型客车车身骨架早期失效问题对骨架的局部应力集中进行了二次细化分析,  相似文献   

14.
对某全承载式大客车的车身骨架结构,运用Hyperworks软件进行静态仿真分析,从分析结果对该车身结构提出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国外全承载车身的结构及特点,探讨了车身各大总成的结构、设计以及各大总成之间的连接对全承载车身结构设计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2008年9月20日,安凯客车在合肥举行了“探源全承载在中国的发展”——安凯客车全承载发明专利媒体沟通会。安凯客车高层首次就获得全承载发明专利一事与媒体见面,同时与行业协会领导、行业专家和技术专家共同畅谈全承载技术在中国的发展,并共同探讨全承载技术的未来和如何促进中国客车行业的自主研发。  相似文献   

17.
刘勇 《驾驶园》2013,(4):8-9
全承载车身有哪些亮点?福田欧辉客车技术中心所长赵天红向记者介绍道:"自从上世纪50年代德国赛特拉公司创造性地将飞机全承载技术移植到了客车上之后,这项技术现今已成为世界客车的潮流,被广泛采用,国内客车厂家多为技术引进。从国内来看,8米以上的客车基本上为骨架式结构车身,且前期产品多为半承载结构。相对于半承载骨架式车身,全承载车身的结构强度更好。"据赵天红介绍,福田欧辉客车自  相似文献   

18.
阐述了汽车碰撞有限元法和接触碰撞系统,模拟了大客车与大客车侧面碰撞,并从骨架结构变形、乘员生存空间、碰撞能量、碰撞速度和加速度方面详细分析了撞击和被撞大客车车身骨架碰撞安全性,提出了提高大客车车身骨架耐撞性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建立了被撞大客车车身骨架、撞击大客车车身骨架和撞击货车有限元模型,运用ANSYS/LS—DYNA软件,分别模拟了撞击大客车与被撞大客车和撞击货车与被撞大客车侧面碰撞.并从侧面碰撞位置、骨架结构变形、乘员生存空间、碰撞速度和加速度方面分析了被撞大客车侧面碰撞安全性。  相似文献   

20.
介绍KLQ6750DF1客车底盘的总布置设计,着重论述其前后轴间具有贯通式行李舱的全承载底架的结构形式和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