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随着我国工业的飞速发展,铅的使用日益广泛,接触铅作业的人数相应增多,为了预防铅中毒,保护工人健康,除加强防护外,早期发现中毒患者,及时进行处理,是十分重要的,而测定尿中铅含量对于铅作业工人的中毒普查、诊断和疗效观察具有很大的意义。由于正常人(尤其是城市居民)的生活中,每日可有一定量的铅经食物、饮水和  相似文献   

2.
体重3.7~3.9kg雌兔分成三组:(1)胆管造瘘给铅组(2只);(2)给铅未造瘘组(2只);(3)造瘘未给铅组(1只)。给铅动物以12mg/kg(相当于 2/3致死剂量)的四乙铅兔耳静脉注射,24小时后采样测定胆汁、肠内容物、脏器、血和尿中的总铅、三乙铅、二乙铅和无机铅的含量。 1.胆汁排铅情况:造瘘给铅组中,给药后24小时约8%给药剂量的铅由胆汁排出(其中胆囊胆汁约1%,胆管胆汁约7%)。胆汁总铅中约97%为二乙铅,无机铅约2%,三乙铅约0.1%。给药后6~12小时铅的总排出量最高。随时间增长,胆管胆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来,在诊断铅中毒患者时,若根据职业史及临床表现疑有慢性铅中毒而尿铅不超过正常值者,可进行驱铅试验以辅助诊断。但由于地区、对象、用药途径和剂量的不同,驱铅结果的阳性指标尚不一致。为了探索铅作业工人使用驱铅药物后尿铅排泄水平,我们在铅中毒普查工作的基础上,对115名铅作业工人进行了驱铅试验,并作部分非铅接触者加以对照。现将资料整理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4.
钙EDTA所致的尿中排铅量,根据给药方法(特别是给药速度)将有何种变化,对12名铅作业工人(22~66)岁男子,血中铅10~60微克/100克进行了探讨研究。 (1)6名铅作业工人饮用水500毫升后,立即快速静脉注射钙EDTA20毫克/公斤体重,从静注开始,分别于1、2、4、8、12及到24小时后,测定尿铅排出量。尿铅排出量从1~2小时后达到顶峰后逐渐减少。由静注开始4小时后可见到24小时铅排出量的50%。 (2)对9名铅作业工人将钙EDTA20毫克/公斤体重溶于5%葡萄糖250毫升,以不到1小时速度静脉滴注完毕。同样从静脲点滴开始到24小时后测定尿中铅排出量(平均0.55毫克/24小时)。平均每单位时间尿铅量从静脉点滴开始1~2小时后出现最高值,自点滴后5小时可看到50%值。 (3)对8名铅作业工人,将钙EDTA40~60  相似文献   

5.
尿铅是诊断铅中毒的重要客观依据之一,但收集24小时尿铅不仅人力物力上有困难,且易污染。近年来,在探讨一次尿或某阶段时间尿代替24小时尿进行尿铅检验可能性方面,屡有文献报导(1)(2)(3),但在体内有铅蓄积的情况下,尿铅排出规律如何,却未见文献阐述。本文试就34名铅蓄积工人的尿铅排出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借以观察其规律。  相似文献   

6.
尿铅及尿δ-氨基乙酰丙酸(简称δ-ALA),已被国家列为诊断铅中毒的重要指标。但不同地区对正常人尿铅、尿δ-ALA含量的测定结果,报道不尽一致。为了探讨其正常值,以便早期发现职业性铅中毒,做好防治工作,我们于1975年10~11月对我厂104名正常人进行了尿铅、δ-ALA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键康人群及接铅工人进行了晨尿、上班后2小时尿及24小时尿中合铅量的测定,以明确何时采集尿液才具有代表性。采用双硫腙热消化法,每份样品作两个平行管,两管间误差小于20%为有效。结果见表1。分析结果,无论是晨尿,上班后2小时尿以及24小时尿,接铅工人的尿铅均值都超过健康人群,差别有非常显著到显著性意义。  相似文献   

8.
作者通过对5名从事汽油加四乙基铅,14名铁路油槽车和7名油船装油工人的研究,其工作场所四乙基铅8小时加权平均浓度分别为0.480,0.016和0.009mg/m~3,发现接触空气四乙基铅高、低浓度的工人其尿中都有Et_2pb~( 2),其排出量与空气中四乙基铅浓度间有显著的相关(r=0.70),说明Et_2b~( 2)可以为职业性接触四乙基铅的一种特异性的指标。接触不同空气四乙基铅浓度的工人的尿中Et_2pb~( 2)/总铅量间比率是不同的,从而推  相似文献   

9.
为了阐明铅作业工人红细胞渗透抵抗力增强的机理,作者对19名在废铅片精炼工厂从业、32~73岁男性铅作业工人为对象;并以18名从事铁路建设工作、30~57岁的男工为对照,进行了红细胞计数、红细胞压积、红细胞平均容积、血铅、尿铅、尿粪卟啉、尿ALA、红细胞渗透抵抗力、血清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LCAT)活性、以及红细胞膜的胆固醇含量和胆固醇-磷脂比率等项目的测定,结果:(1)铅作业工人组红细胞渗透抵抗  相似文献   

10.
作者研究了现场空气铅浓度接近容许浓度0.15mg/m~3时,工人血铅、尿δ-氨基-γ-酮戊酸(δ-ALA)的变化及其生物学意义。选择某蓄电池厂53名工人,连续7年测定其尿中δ-ALA(每年二次)、相应车间空气铅浓度(每年一次),及近4年来的血铅水平(每年一次)。尿δ-ALA和血铅每年及历年的结果皆呈良好  相似文献   

11.
我们试图从免疫学角度讨论职业中毒的本质,而对铅作业者的细胞免疫功能进行了测定。当前,关于直接接触铅等重金属的现场工人的免疫功能还没有报告。因此,此次对直接接触铅的工人的免疫功能,特别是细胞免疫方面的功能进行了研究。方法是使用据说对细胞免疫的功能细胞——淋巴细胞具有非特异性分裂刺激作用的植物血凝素。进行微量全血培养然后测定T细胞的逆转功能。即把所采取的血液不加任何处理就用培养液稀释10倍。加入植物血凝素(PHA)诱发逆转反应。取PHA的剂景。比较研究彼此之间最高反应率结果,确认铅作业工人与正常人比较,转化反应具有有意义的低下。尤其,在铅浓度高的作业现场尿中合铅量高的  相似文献   

12.
车辆制造业铅中毒问题,以前进行过数次调查;每次都发现慢性轻度铅中毒2—3例。本次未见中毒病例只有二名铅吸收,因此我们认为油工的铅中毒是不严重的。不过由于使用的原料中,含有铅、苯、二甲苯、汽油、松节油等毒物,还是不能忽视的。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油工健康水平普遍较差。本次调查的79名工人中患有各种慢性病者,竟高达59名占75.6%,显然,如此高的慢性病发病率不能排除职业性因素,兹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铅和镉对混合接触这些金属的工人肾功能方面的交互作用,作者选用尿镉>2μgCd/g肌酐,血铅≥35μgPb/100ml血或尿铅≥50μgPb/g肌酐,或者血铅和尿铅都如此的62名同时接触铅和镉的工人,进行了肾功能及其它有关生化指标的測定,并将本次测定结果与过去对三组工人(铅接  相似文献   

14.
目前我国基层职防机构用于铅中毒诊断的主要指标是尿铅、尿中δ-ALA、尿中粪卟啉(CP)半定量,尿CP定量及驱铅尿铅值(简称五项指标)。近年来结合职业病普查,也提出了一些值得讨论的问题。因此,为了探讨一次晨尿五项指标在铅危害中的诊断价值,我们对铅接触者五项指标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长期接触四乙基铅对工人健康的危害,我们对西宁地区(海拔2260米)100名乙基汽油作业(油库)工人的健康状况和劳动卫生学进行了调查。现报告如下。对象与方法 100例接触组均系西宁地区从事卸油、发油、计量的油库工人。其中男72名,女28名。接触毒物工龄在1~24年,多数在5年以上。正常对照组50例是不接触任何毒物的部队战士,年龄在18~22岁。健康状况检查项目和方法,均按全国四乙基铅中毒诊断科研协作组统一规定和要求进行。劳动卫生学调查简要生产流程:  相似文献   

16.
以往用测定血δ-AlA-D活性、血铅、尿铅来了解一般生活环境下居民微量铅暴露程度。以上检验多数受检者不易接受。而唾液采集容易,因此用测定唾液铅浓度来反映环境中微量铅暴露状况,此法简单。取0.5ml唾液加入0.01NHNO_31ml将其pH值调至3~5ml,再加1ml1%吡咯烷二硫化氨基甲酸胺(APDC)螯合唾液中的铅离子,振搖30秒后再加甲基异丁基甲酮(MIBK)0.5ml,振搖30秒,离心10分钟(4500r/min),萃取,进行无焰原  相似文献   

17.
目前,随着工业的发展,铅在工业上的应用,极为广泛。与铅接触的工人也日益增加,工人长期接触,如果防护不当即可引起铅中毒,产生神经系统,造血系统和消化系统改变等全身性疾病。为了保护工人的身体健康,进一步改善劳动条件,提高生产率,我们在一九七三年对柳州铁路地区的四个铅作业生产厂段的92名铅作业工人(共中另78人,女14人),进行了卫生学调查和工人体格检查,现将调查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8.
慢性四乙基铅中毒的诊断问题,国家尚未正式公布诊断标准,国内有的单位报导,全血胆碱脂酶活性值可作为慢性四乙基铅汽油中毒诊断之参考,为了探索全血胆碱脂酶活性值对慢性四乙基铅汽油中毒的诊断参考价值,我们对部分健康人和接触四乙基铅汽油作业工人,进行了全血胆碱脂酶活性值测定,现将测定结果整理如下: 一、测定对象 1. 某汽车和机械修理厂部分工人,行政人员和本站卫生人员,身体健康(无心、肝、肾、血液、神经系统疾病),无四乙基铅汽油接触史,年龄18~50岁,共122人,作为正常值测定对象。 2. 上述两个修理厂接触四乙基铅汽油作业工人作为接触者测定对象。  相似文献   

19.
铅在工业上用途颇广,随着工业的发展以及新品种、新工艺的不断出现,生产、但用和接触铅的作业在不断地增加,职业性铅中毒是常见的职业病之一,在我局铁路系统,铅作业工人数占接触有毒、有害工种人数的第二位、仅次于矽尘作业。因此,为了保护铅作业工人的健康促进铁路运输生产,我们曾对管内铅作业人数较为集中的五个单位进行了卫生学调查,现将结果初步报告如下: 对象与方法一、调查对象: 铅作业工人集中的印刷厂,机务段和车辆段等五个单位,对车间空气铅浓度的测定及198名铅作业工人进行体验。  相似文献   

20.
尿中δ—氨基乙酰丙酸(δ—ALA)含量测定方法已为众知,但作为铅中毒的诊断标准,尚需进一步探讨。为弄清这一问题,我们分别测定了蚌埠地区121例正常人和122例铅作业工人尿中δ—ALA的含量,并进行了46例一次晨尿和一次午后尿δ—ALA含量的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