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我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过程中,城市物流的建设规划已经成为城市建设规划的重要决策因素之一。本文立足城市物流的智慧化、绿色化、共享化、标准化,探讨了城市建设中的协同路径及规划建议。  相似文献   

2.
物流业的智慧化发展可以在运输过程中的多个环节实现信息化、自动化和智能化的处理,大幅度提升物流效率,降低了物流运行成本,实现物流业的高效、低碳化发展。智慧物流成为现代物流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港口作为海陆连接点,是物流链上重要的组成部分。港口的智慧化、智能化发展成为当前港口建设的重要发展趋势之一,港口的智慧化建设也成为提升港口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本文通过研究我国智慧物流的发展趋势和技术手段,分析智慧物流发展潮流下对港口建设的影响,并提出保障港口智慧化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邵桂兰  李兴华 《中国港口》2009,(9):19-21,24
山东省政府立足于海洋经济.根据沿海自然资源条件和沿海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提出“一洲二带三湾四港五岛群”的构架展开布局.其中“四港”,即青岛、日照、烟台、威海。四港结合山东半岛制造业基地建设.重点建设临港产业基地和临港物流基地,辐射带动钢铁、石化、机械、电子、造船、运输、能源、物流服务等产业,形成具有一定产业聚集度的临港经济区。提高临港经济区的产业聚集度及带动能力对于提升四港城市竞争力.  相似文献   

4.
在城市现代化进程中,与其它传统交通方式相比,城市轨道交通具有明显的优越性。轨道交通是一种全新运输形式,极大地改善了城市交通状况及物流运输状况,但也遇到了诸多问题。如何才能使轨道交通物流运输状况得到进一步改善,关乎到城市的发展和提升人们生活水平。鉴于此,本文以道路交通对物流运输的影响为切入点,分析轨道交通和城市协调发展间的关系,并提出了几点发展建议,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正港口智慧物流对城市经济发展和产业布局有着重要的作用,智慧物流的建设对秦皇岛港口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实际意义作为秦皇岛经济发展王冠上的一颗明珠,秦皇岛港自清末开埠以来就是我国北方重要的主枢纽港,我国"一带一路"建设的不断深入为秦皇岛港转型优化带来了新机遇。港口智慧物流对城市经济发展和产业布局有着重要的作用,智慧物流的建设对秦皇岛港口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6.
区域物流发展与区域经济繁荣密切相关。关中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区域,是支撑“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力量。本文在分析关中地区城市物流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以陕西为例提出,对关中地区物流基础问题的优化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7.
道路交通是城市规划建设的重要环节,城市交通网络发达程度及完善性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城市整体的运行效率。而随着社会经济建设水平的持续发展,城市物流经济在提供更多岗位、创造更多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占用了相当一部分交通运输资源。对此,本文以城市交通网络对现代物流影响的探究为出发点,尝试辨析交通网络与物流经济的互动作用机理,探讨城市物流经济发展对交通网络的需求,研究物流经济发展下规划城市交通网络发展的具体策略,以期能为相关城市规划工作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8.
国家物流枢纽建设有利于改善传统港口物流枢纽粗放的发展模式,紧密结合腹地产业发展需求和城市经济发展要求,实现“港物产城”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9.
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是中国规模最大、历史最久的远洋运输企业。除了强大的远洋运输实力,中远集团在长期发展中,逐步形成了物流、贸易、工业、金融、IT等航运相关及支持产业。中远物流连续两届被评为中国物流百强榜首,标志中远正在由过去以远洋船舶运输为载体、港对港的货运网络向建立海运、铁路、公路、空运全方位的门到门物流网络的战略目标迈进。业务经营和资本运作的完美结合使得中远的核心竞争能力大大提升,成功地实现了跨越式发展。2005年中远集团荣获“中国10大最具责任感企业”、“中国企业管理杰出贡献奖”、“巴拿马海运卓越大奖”、亚洲物流“年度最佳航运公司”等诸多殊荣。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低碳经济下物流运输经济的发展策略为研究主题。首先阐述了低碳经济和低碳物流运输的意义,分析了低碳经济下物流运输经济的现状和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发展策略,如:强化低碳发展理念、合理规划运输路线、创新先进运输方式和优化设备、减少物流运输污染、政府鼓励企业转型等,以期为相关领域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1.
《中国远洋航务》.中国一东盟博览会今年第一次将港口发展和合作作为一大主题.北部湾港口在区域经济的发展中应当扮演怎样的角色? 叶时湘:依托港口的物流系统建设,实现港城物流发展的一体化,对培育泛北部湾区域经济增长极具有重要意义。从广西在泛北部湾区域获得的发展机遇,从港FI与城市经济发展程度,以及支撑新型工业基地的建设,把现代服务业作为广西新的经济增长点的角度考量,均需要充分利用好港口及其物流服务体系,为广西经济发展和区域经济繁荣创造环境条件。  相似文献   

12.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背景下,国际贸易活动日趋频繁,物流运输行业对于区域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物流运输不仅可以为企业发展提供原材料,也可以有效扩充全球市场,优化区域经济结构体系,促进产业多元化发展,从而帮助区域经济获得稳定的发展空间。鉴于此,本文结合国际物流运输对区域经济发展助推和赋能进行研究,试图为之提供行之有效的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3.
疫情发生以来,航运市场动荡,我国航运物流深受影响。航运态势虽仍处于景气区间,但景气程度逐渐下降。为增强我国航运物流“韧性”和“稳性”,针对其网络、信息技术、有关政策、行业竞争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增强腹地通道建设、数字化智慧化建设、打造多元化航运产业生态圈、构建生态共同体等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4.
城市交通运输服务能力,作为城市营商环境及城市综合发展的重要评价参考之一,不仅是满足城市居民便捷出行的基本保障条件,更是城市物流发展、招商引资的重要前提。城市交通运输服务能力的提升,在城市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不断提高的背景下,不仅考量城市交通运输管理部门的规划和资源优化配置能力,更是对其管理方式和管理理念创新能力的考验。本文立足如何在新时期,从创新管理服务方式、城市物流科学规划、多元化城市物流招商引资、交通运输服务一盘棋等方面,探讨如何提升城市交通运输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15.
为了更好地发挥港口在推动海洋经济建设中的龙头作用,基于现代港口竞争实质,对港口物流服务创新的内涵作了界定.针对浙江省海洋经济发展现状,分析港口物流服务创新的内外驱动力及在发展海洋经济中的重要性,提出了港口物流服务创新五大策略:港口物流柔性化服务策略、港口物流定制化服务策略、港口物流可视化服务策略、港口物流联运化服务策略以及港口物流网络化服务策略.港口物流五大策略的实施,将提升港口整体服务水平,促进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蒋朝东 《中国水运》2006,(11):16-17
重庆市地处“长江一线”和“西南一片”的连接点,是长江上游最大的水运中心,是西部地区唯一集水路、铁路、公路、航空、管道5种运输方式为一体的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背景下,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已成为重庆的首要任务。而重庆直辖、西部大开发和三峡库区建设,为重庆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创造了必要的基础条件,也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17.
《珠江水运》2008,(4):66-66
今年天津港继续加强“无水港”建设,将再辟3至4个内陆“无水港”,并将在5月中旬举办新亚欧大陆桥开通仪式。天津港今年将大力发展物流服务业,以港口物流中心、内陆“无水港”、铁路班列、班轮航线为建设重点,推进铁路运输班列化和散杂货运输班轮化,逐步完善天津港物流服务网络的“点、线、面”,形成覆盖腹地的物流网络体系;充分利用和拓展东疆保税港区功能和政策优势,  相似文献   

18.
港口是水陆运输的节点、对外贸易的窗口,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港口已成为综合运输的重要枢纽、经济发展的战略资略.对社会经济发展特别是对外贸易、经济交流和参与国际分工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铜陵市作为皖江城市群的重要组成城市,地处长江中下游南岸,东接长三角,西连安徽中西部,处于“承东启西”的战略地位.构建铜陵港物流枢纽具有重要意义.不仅能促进本地能源、化工、建材等重化工业发展,而且能为流域经济发展提供开放、便捷、快速的物流通道。  相似文献   

19.
智慧物流结合了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互联网等信息技术与仓储、运输、包装、销售、加工、配送等实施环节,旨在提高资源利用率、生产力水平并实现物流效率化、信息化和科学化。然而,尽管智慧物流为我国的物流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但其发展过程中仍然面临着一系列挑战。这些挑战包括物流基础设施的不完善、信息化和监测系统的缺失以及技术制约等问题。为了应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系列对策,包括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信息化和监测系统的发展以及优化技术应用和完善预测模型等。  相似文献   

20.
随着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和国际运输市场一体化的形成,国家把发展现代物流业纳入了“十一五”规划。作为西部惟一的直辖市,地处我国东中西战略结合部,扼西部最大出海口的重庆把“物流强市”列为城市发展战略之一,通过国有资产战略重组而成立的重庆港务物流集团有限公司,从传统的运输服务向现代综合物流服务转化,全力打造西部地区的“物流航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