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设计小时交通量系数计算公式的简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问题的提出《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和《公路路线设计规范》上,都以远景设计年限的年平均日交通量作为确定公路等级的主要依据。这在交通量较小的双车道公路的情况下,问题不大。当交通量增大到某种程度时,就要考虑高峰小时交通量会否突破设计通行能力而造成交通阻塞。  相似文献   

2.
由于交通量的不断增长,道路建设的规模日益增大。很多省(市、区),已将部分重交通道路改为一、二级公路。但在改建和修筑一、二级公路的过程中,发现一些传统材料,如级配碎石、级配砂砾,已不能满足重交通量下强度的需要。为了保证基层强度,很多地方开始修筑水泥稳定土作为道路的基层和底基层。  相似文献   

3.
一、概 述 公路通行能力是在一定道路条件和交通条件下,车辆以能够接受的行车速度,单位时间内一条车道或道路某一横断面通过最大车辆数(单位为辆/小时)。 公路通行能力是表示所能承担通过车辆的能力。当公路上实际交通量小于其通行能力时,公路上行驶车辆处于自由行驶状态,车速较高,交通密度较小,车头时距分布规律符合负指数分布,车辆能实行超车;当公路上实际交通量接近或等于其通行能力时,  相似文献   

4.
西宁—互助一级公路近3年交通量增长率达到了16%~35%,在旅游旺季和高峰期道路不能满足交通量增长的需求。为了解决西宁—互助一级公路项目改扩建施工期间道路服务水平下降、通行能力降低等问题,根据项目交通现状及发展特性,采取区域路网设置诱导分流点,项目出入口设置分流管制点来分流部分交通量,同时对分流后各路网交通量的承受能力进行了可行性评估,论证了项目施工期间交通分流方案切实可行,为保证项目改扩建施工顺利实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对于影响范围较大、道路系统较为复杂的项目的交通需求分析问题,结合T ransCAD软件平台,提出了基于OD反推的交通需求分析方法。以背景交通量作为路段流量,OD反推得到虚拟分区的客流发生、吸引量,继而进行四阶段交通需求预测。相对于传统"手工"分配,在背景交通量基础上叠加流量的方法,文章提出的方法能够有效避免高估干道,低估次要道路拥堵程度的情况,可以细化到支路层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公路网络段交通量预测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介绍了一种新的公路网络段交通量预测方法,以通过交通分配模型由路段交通量推算OD量为基本交通分析手段,应用回归分析建立各分区经济指标与出行产生量之间的关系,最后根据经济指标的规划值预测未来规划期的公路网络段交通量。  相似文献   

7.
通过国内多座城市交通轴载调查,分析了当前城区道路交通量与轴载关系、道路交通量变化趋势以及道路被交叉口分隔后的各段交通量差异。提出表征城区道路荷载特性参数Z,并以其为指标进行道路荷载等级分级划分,提出比例谱划分法与简易划分法。适应城市交通荷载变化特点,将荷载等级分级与交通等级分级共同构成双维度耐久性沥青路面结构设计的依据,以荷载等级分级进行路面结构组合设计,以交通等级分级进行路面结构厚度设计,可为城区沥青路面设计借鉴。  相似文献   

8.
本文针对城际道路出行服务需求和交通动态数据,提出了基于营运车辆卫星定位数据和高速公路与干线公路交调点数据的城际交通流量预测方法和系统实现功能,对城际道路交通量预测和出行服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收费站的通行能力是指特定的道路、交通条件下,合情合理地通过收费站的最大交通量。收费站的通行能力直接影响路段的通行能力,进而影响整个路段的服务水平。以某高速公路主线收费站的交通量为列,对其交通量和服务水平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对其交通量,包括春运期间高峰时段交通量进行计算预测。根据交通量预测结果,对其交通能力进行了分析和测算。  相似文献   

10.
《公路》2018,(12)
通过科学方法对交通量进行有效预测,是保障高速公路运行畅通的有效手段,在减轻路网拥堵,提高本地居民日常出行效率、游客出游满意度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贵州属于旅游资源密集省份,节假日交通高峰现象异常突出,基于传统预测方法效率不高。为改善预测结果,基于XGBoost算法构建交通量预测模型,预测全省路网节假日交通量。通过2016年1月~2017年3月公路、气象、景区等综合大数据建立了贵州省高速交通量数据集,采取节假日时间序列的数据集建立训练模型,与真实值比较验证模型可靠性,对2017年清明节全路网交通量进行预测。结果表明:模型能在预测地区节假日交通量有较高精度。  相似文献   

11.
为缓解城市快速路入口匝道交通拥堵,采用匝道管控技术,以实际工程为依托,收集了道路实际小时观测数据;将主线交通状态根据上下游实时监测的交通数据分为畅通、拥堵、阻塞3种状态,对应不同状态及之间的过渡,将入口匝道管控策略分为无控制策略、控制放行策略、关闭匝道策略;借助VISSIM仿真平台建立道路仿真模型,基于ALINEA算法,设定ALINEA控制参数;以工程高峰小时交通量为输入,对比分析了无控制和ALINEA控制条件下主线交通量、主线运行速度、匝道排队长度的参数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在主线平均运行速度方面,无控制策略和ALINEA控制策略主线平均运行速度分别为52.93、77.64 km/h,采用ALINEA控制策略的主线平均运行速度增大了46.20%;在主线交通量方面,无控制策略和ALINEA控制策略主线平均交通量分别为235.50、270.08 veh/h,采用ALINEA控制策略的主线平均交通量增大了14.7%;在匝道影响方面,无控制策略和ALINEA控制策略匝道平均排队长度分别为13.79、15.50 pcu,采用ALINEA控制策略情况下匝道平均排队长度增加了14.7%。可见,ALINEA匝道管控能够有效提升主线平均运行速度和交通量。  相似文献   

12.
分析公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中诱增交通量常用的计算方法。建议采用公路建成前后车辆出行条件的变化来计算诱增的交通出行分布,进而计算出各OD小区诱增交通出行量。研究表明,基于重力模型的思想,借助TransCAD在路网建模、矩阵计算等方面的优势,及其提供的多种重力模型和标定软件包,为定量计算公路尤其是高速公路诱增交通量建立新的途径。计算结果符合公路诱增交通量的特点和发展规律,并与定性分析结论相吻合。  相似文献   

13.
公路旅游交通是公路交通运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现代旅游业的发展,公路旅游交通在公路交通运输业中的地位日益显现。然而目前缺乏有效的预测公路旅游交通量的方法。采用四阶段分析理论,以利川和万州地区高速公路建设为分析对象,在分析区域社会经济、旅游人数和旅游产业发展趋势的基础上,预测区域旅游交通总量,在分析基年旅游交通量分布的基础上确定各路段的交通出行量。有效地预测了利川和万州地区高速公路建设中的旅游交通量。  相似文献   

14.
沈文 《东北公路》2000,23(3):36-38
交通量预测是公路网络规划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本文在传统的路段交通量预测方法的基础上,介绍了路段交通量OD模型法,根据实际道路网的形状,通过使路段交通量的预测值与观测值一致来进行模型推算,从而计算出规划网络上的交通量。与现有方法相比,可得出精度更高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目前高速公路交通预测方法侧重分析跨区域间的公路交通需求,难以有效反映高速公路进入城市连绵建成区后,其承担的城市交通对交通量的影响,既有公路交通量预测方法不大适用于城区段高速公路交通量预测。对公路交通量预测方法进行改进,建立了适用于城区段高速交通量预测的传统公路交通量预测方法和城市交通预测方法相结合的组合预测方法。组合预测方法以成熟的城市交通预测流程为基础,交通生成和交通分布阶段采用两种方法分别平行进行预测。在交通分布/交通方式划分阶段,利用公路交通量预测方法预测所得项目影响区车辆OD矩阵,对城市交通规划模型获得的分车型OD矩阵进行校正。最后利用校正后的OD矩阵在城市交通规划模型中进行分配得到预测结果。该预测方法已应用于广深沿江高速沙井互通工程可行性研究交通量预测。  相似文献   

16.
顾维  郭芳 《公路工程》2013,(1):224-228
根据高速公路及关联路网所承担的交通功能与和结构组成,提出了三种具有典型特征的路网模型,即单通道路网、双通道路网、多通道路网。运用综合距离法以道路等级、车道数、道路里程、与主线的互通性以及与主线的距离等5个参数为指标对单通道路网并行辅助线的关联度进行了评价和排序。以各条并行辅助线实时可承担的最大交通量大于主线两点间高峰小时交通量为标准确定了路网的边界,并用图论模型对所建路网进行了简化。此外,将区域高速公路安全管理网络的构建方法在广东某高速上进行了应用。  相似文献   

17.
基于道路设计与交通规划的道路选线优化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道路设计理论与交通规划理论,以地理信息系统为平台,开发道路选线优化模型。该模型是一个费用指向的优化问题,最小化费用目标函数中包括道路建设费用、土方工程费、道路交通诱发的环境污染的不经济费用,OD交通在路网上总走行时间的时间费用等。优化模型首先随机生成新建道路的空间位置候选方案集,并自动设计新建道路的平曲线和竖曲线,计算新建道路的各项工程费用。然后,对变化的路网进行自动拓扑,通过交通量分配得到OD交通在新路网上的走行时间和交通流特征,计算OD交通的环境负荷。最后,在遗传算法中判断候选方案的优劣,直到得到一个最佳的新建道路的空间位置方案为止。  相似文献   

18.
日交通量观测由24小时改为16小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天富  项德群 《公路》1995,(1):47-49
对连续7年的交通量观测资料整理和分析,总结出白天16个小时的交通量与全天24小时交通量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按照二者数学关系,可以推求一个相关系数,称为交通量换算系数,用ADT表示,求得ADT后,就可以用16个小时观测的交通量值计算出全天24小时的交通量。这样可以节省许多人力和资金。  相似文献   

19.
目前,我国公路的混合交通状况,是影响运输效率的重要因素。专供汽车行驶的二级公路加辅道,不仅是解决混合交通问题的有效途径,而且是工程造价较低,建设周期较短的建设方案。它可以为交通运输提供通过能力大、经济效益高和安全快速的道路条件。现就对通车一年的大同至塘沽公路倍家造至孙启庄段的观测分析为依据,阐述如下: 大同至塘沽公路大同至孙启庄段,1983年平均汽车交通量755辆/昼夜,混合交通量1534辆/昼夜。1983年底,为解决晋煤外运问题,汽车交通量增加到2026辆/昼夜,混合交通量增加为3780辆/昼夜,尤其是重型车和拖挂车成倍增加,致使公路破坏十分严重。为  相似文献   

20.
沈金安 《公路》1989,(4):33-36
现在我国公路建设进入了一个高等级公路建设的新阶段,尤其是沿海各省市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纷纷开始兴建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及汽车专用公路。由此,对沥青数量及质量的需求也不断提高。自从国家标准《沥青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GBJ 92—86)中提出了“重交通量道路沥青技术要求”后,各地都很关心国产重交通道路沥青的问题。笔者就所了解的情况谈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