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1 毫秒
1.
针对北京和天津两地交叉口指引标志的不同,依据相关技术规范,从版面形式、信息选取和信息形式方面对交叉口指引标志设置现状进行对比研究.根据标志存在的显著差异,对两地驾驶员认知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两地驾驶员在被交道路信息、道路名称形式和道路空间位置方面的认知存在差异,说明在各自的指路标志体系下驾驶员形成了一定的认读习惯,可能影响其对异地指路标志信息的理解.最后为两地交通标准一体化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连接中国大陆与周边邻国交通运输通道上的交通标志设计面临诸多问题.在比对<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 5768-2009)与<大湄公河次区域便利货物及人员跨境运输协定>标志差异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国内外驾驶员的需求,针对不同类别的图形类标志分别设计了国际通道的方案,并通过驾驶员试验研究,测量中国驾驶员对方案标志的视认反应正...  相似文献   

3.
基于信息检索时间的不同类型指路标志极限信息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驾驶员检索标志信息所需的时间为指标,探讨了十字图案对十字交叉指路标志信息量的影响,继而比较了其他指路标志图案与十字图案的差异,得出了不同类型指路标志极限信息量的结论.研究结果发现,上跨桥和立体交叉指路标志的极限信息量为5条,其他指路标志的极限信息量为6条.  相似文献   

4.
道路标志图案识别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初秀民  严新平  毛喆 《汽车工程》2006,28(11):1051-1055
针对道路标志图案自动识别,以转弯道路标志图案为例,通过颜色空间变换,将道路标志图像的RGB量值转换为H(hue,色度)S(saturation,饱和度)I(Intensity,亮度)量值,利用H、I作为分类器的特征值,设计了欧式距离分类器,实现道路标志背景颜色的识别。采用固定阈值法分割道路标志图像的图案区域,并对分割后的区域进行Daubech ies-4正交小波变换,利用小波变换系数的能量值和方差比值作为道路标志图案的纹理特征。最后,设计了BP神经网络道路标志图案分类器,实现道路标志图案的自动识别。实验结果表明,文中提出的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5.
草原公路线形诱导标志在指示曲线路段道路线形变化、诱导驾驶员视线、缓解视觉单调感、提高行车安全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选取草原公路不同曲线路段,利用眼动仪采集7名驾驶员的眼动指标,筛选得到5名驾驶员的能清晰描述眼动变化规律的有效数据,并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筛选眼动响应敏感指标,得出不同因素对驾驶员眼动指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瞳孔直径对是否存在线形诱导标志、驾驶员性别响应敏感;扫视幅度对线形诱导标志设置位置响应敏感.不存在线形诱导标志时,驾驶员的平均瞳孔直径大于存在线形诱导标志时驾驶员的平均瞳孔直径0.09 mm;而存在线形诱导标志时,驾驶员的瞳孔直径变化幅度较大,平均变化率相差近0.5%.线形诱导标志设置在道路左侧时,驾驶员扫视幅度幅值较大,相比线形诱导标志设置在道路右侧时驾驶员的扫视幅度高2.59°,平均变化率相差1.3%.女性驾驶员在线形诱导标志引导路段的平均瞳孔直径比男性驾驶员大近0.25 mm,瞳孔直径变化幅度明显,平均变化率相差0.7%.   相似文献   

6.
吴雪琴  黄琨  廖斌 《公路》2021,66(12):246-251
为保障驾驶员对交通辅助标志的有效视认,运用实验方法,研究辅助标志字高设计.建模分析驾驶员对交通标志信息的视认过程,构建基于车速和字数的交通辅助标志字高模型;设计实验分析交通辅助标志汉字阅读阈限;根据阅读阈限,分别确定门架式和悬臂式两种交通辅助标志在不同速度和字数条件的最小字高要求,并与《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第2部分):道路交通标志》(GB 5768.2-2009)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表明:(1)当辅助标志字数超过7个,不同字数句子的阅读阈限存在显著差异,阅读阈限的增速随字数的增加逐渐提高;(2)交通辅助标志的字高随车速和汉字字数的增加而增加;(3)国标(GB-5768)的字高设定对15字以内的辅助标志适用,对120 km/h道路中16字以上的长标志不满足阅读阈限要求.  相似文献   

7.
处在一个封闭的长隧道环境内,驾驶员速度感减弱,降低了行车安全。通过侧墙效应可增强驾驶员的速度感和安全感,利用3D MAX软件对长隧道进行模拟实验,研究与分析隧道侧墙图案颜色、图形和间距等。结果表明,在隧道内天蓝色能较好缓解驾驶员的疲劳;圆形、方形图案稳重,能缓解驾驶员的紧张心理。三角形图案锐利,给人一种强烈的视觉刺激;图形间距10~20 m范围是较适合的间距。  相似文献   

8.
处在一个封闭的长隧道环境内,驾驶员速度感减弱,降低了行车安全。通过侧墙效应可增强驾驶员的速度感和安全感,利用3D MAX软件对长隧道进行模拟实验,研究与分析隧道侧墙图案颜色、图形和间距等。结果表明,在隧道内天蓝色能较好缓解驾驶员的疲劳;圆形、方形图案稳重,能缓解驾驶员的紧张心理。三角形图案锐利,给人一种强烈的视觉刺激;图形间距10~20 m范围是较适合的间距。  相似文献   

9.
交叉口指路标志版面设计体例虽在国家标准中有所规定,但各地指路标志的设计体例差异较大,道路使用者易引起歧义,需设计一种能被道路使用者快速、准确理解的交叉口指路标志体例.文中对太原市某片区道路网指路标志进行调研,按照版面体例将该区域指路标志进行分类,得到9组连续2块交叉口指路标志的组合体例及2组改进的组合体例,采用"填空题...  相似文献   

10.
以警告标志前置距离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了驾驶员在夜间环境下的视觉特性和对警告标志的认读特点,结合汽车前照灯照度特性和警告标志的类型和特点,对保证驾驶员夜间视距的警告类标志前置距离进行研究,并提出了不同类型警告标志前置距离建议值。研究结果对危险类警告标志前置距离进行了量化,而速度控制类警告标志前置距离相比现行标准规定的数值要大。  相似文献   

11.
国际区域性经济合作促进了中国国际通道的建设,但中国与周边邻国交通标志设计规范的差异使得国际通道交通标志的设置面临许多问题。通过对比分析中国、越南和泰国的交通标志设计规范,研究三国在标志分类、标志样式和颜色、标志尺寸、标志图案与意义等方面的差异,并结合国际通道的特点和各国驾驶员对交通标志的认知习惯,为中越和中泰国际通道交通标志的设计提供建议,并为其他国际通道的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陈建海 《汽车与配件》1998,(10):20-20,22
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国外大量汽车进入国内,汽车中的设备较多,技术选进,有许多警告、指示信号装置,车用仪表的图形标志应用也日益广泛。汽车行驶过程中的许多信息大多通过图形标志或声讯来显示。因此,正确识别和使用,对驾驶和管理进口车辆是十分重要的。汽车正常行驶中出现的警告灯亮或有蜂鸣声,说明汽车已产生或将要产生故障,应通过发警系统,排除故障后再行车。现将国内外汽车仪表图形符号摘编如下(包括GB4094—83“道路车辆——操纵件、指示器及信号装置的图形标志”),以供使用。  相似文献   

13.
指路标志的信息量过多,使驾驶员在安全时间内识别有效信息难度增加.通过室内仿真实验和室外车载实验数据对比,研究标志信息量大小、驾驶员的驾驶经验和车速对驾驶员识别城市道路指路标志时间综合性影响.提出了城市道路指路标志信息量限值意见.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以公共信息导向系统为框架,讨论了道路旅游标志的设计问题。首先分析了造成目前道路旅游标志设计中所存在的问题的主要原因,其次以公共信息导向系统中的原则为基础,从旅游标志中代表性图案的设计、旅游标志与其他标志构成组合标志以及旅游标志与其他标志构成多重标志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研究。最后讨论了旅游标志中颜色、字体、版面布置等。  相似文献   

15.
《驾驶园》2018,(4)
正随着"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的不断推进,中国公民出国的数量剧增,中国公民、企业在海外投资、求学、工作、旅游、购物越来越多,而其他国家到中国投资、求学、工作、旅游的人数也不断攀升。与此同时,因中国未加入《联合国道路交通公约》(以下简称《公约》),中国驾照得不到国际认可,而我国也不承认国际驾照,结果无论是中国  相似文献   

16.
针对交通标志对公交车驾驶员驾驶行为影响程度问题,从禁令标志的角度出发,分析其对公交车驾驶员驾驶行为的影响.外业采用自然驾驶调查、录像观测、表格记录等方法调查和记录驾驶员驾驶行为,内业根据区间时间间隔和区间距离,计算获得每公里停车次数、每公里车道变换次数、每公里加减速次数、区间运行速度等表征指标.采用相关性分析法,获取调查数据内在规律特征,得到每公里禁令标志分布量与车道变换次数、加减速次数影响因素显著相关,并分别构建了指数模型和立方模型予以拟合.结果表明,在调查路段和调查周期内,城市路侧禁令标志分布量显著影响公交车驾驶员操作行为;可将1.6作为禁令标志分布量变化量指标的判断阀值,当车道变换次数平均值变化量低于0.8、加减速次数平均值变化量小于1.1时,公交车驾驶员驾驶行为较为稳定;当禁令标志分布量变化量高于1.6时,驾驶员操作复杂性增加,表现为车辆频繁车道变换和加减速.   相似文献   

17.
以旅游小城韶山为例,通过调查本地驾驶员和外地驾驶员在不同道路类型上的逐秒GPS数据,运用统计学方法对不同驾驶员类型、道路类型的车速分布特性进行了研究。首先,通过对车速的分布形式进行拟合,定性分析了不同驾驶员与类型道路的车速分布形式及其变化规律;然后,从驾驶员类型、道路类型两个角度对车速分布的集中趋势、离散程度以及加速度分布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驾驶员类型与道路类型对车速与加速度分布的形式以及参数值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大多情况下旅游城镇车速分布较为符合正态分布,由于道路熟悉程度以及出行目的差异,本地驾驶员平均车速更高,不同驾驶员在景区车速分布特性差异更为显著。研究成果将对旅游型中小城镇交通的规划、设计、控制、管理以及评价提供科学依据和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国内外标准、行业规范及相关的地方性规范的研究,分析国内主要城市的公路旅游区标志设计案例,并结合《桐庐县旅游景区(点)道路交通指引标志系统规划设计》工程的实施,对目前旅游区标志的专属图案做了比较分析和研究.发现旅游景点具有个性化、差异化的特色需求,而规范和标准提供的参考图例仅可作为各个不同旅游景点专属图案设计指导,不能简单套用已有图例.一种有效的专属图案设计作图方法是交通工程设计人员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文中以桐庐“旅游强县”交通旅游标志项目设计为例,介绍了快速而有效的旅游区标志专属图案的设计作图方法.  相似文献   

19.
《汽车与安全》2007,(4):14-19
机动车超速行驶是引发交通事故的一种严重交通违法行为,为了预防和减少道路交通事故,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在道路上设置限速标志,同时增设了道路超速监测系统,从严查处超速交通违法行为。然而,不少驾驶员对部分路段的限速值提出质疑,认为有些道路宽阔、车流量少,但是很多限速标志过多、明显偏低,司机很容易出现超速违法。有的路段则没有限速标志的设置,车辆无法控制超速的限制值,在这种情况下,超速现象屡见不鲜。如何科学、合理设置限速标志,现在已成为大家关心的一个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20.
为了更好地实现指路标志诱导系统的指引诱导功能,以驾驶员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驾驶员使用指路标志诱导系统的行为进行调研,着重考察驾驶员出行前的准备行为以及出行中无指引信息情况下的选择行为。调研结果显示:三分之二以上驾驶员出行前会查询前往目的地的路线图且较关注行驶时间;在出行中指引信息缺失情况下,一般会选择继续直行及转向较高等级的道路等。基于此,交通管理者可以对指路标志的布设进行分析及优化,以提高整个诱导系统的指引可达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