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基于数值模拟的拼焊板焊缝移动控制方法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焊缝位置的移动以及布置合理与否是影响拼焊板冲压成形质量的关键。以方盒成形为例,通过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拼焊板焊缝移动规律及其对成形性能的影响,提出了合理布置焊缝位置及采用加拉深筋和使用分块压边板等工艺方法控制焊缝移动,并通过对某纵梁的应力分析得到了合理布置焊缝位置的方案。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拉深筋的设置对激光拼焊板成型时焊缝移动的影响。针对某轿车前纵梁加强板的拉深成型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并根据模拟分析结果预测了拼焊板在成型过程中材料的流动趋势,对该零件成型时的拉深筋高度及其布置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拉深筋优化后有效地控制了拼焊板焊缝两侧材料的流动,进而提高了冲压件质量。  相似文献   

3.
拼焊车门内板冲压成形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介绍了采用不等厚拼焊板的车门内板在冲压成形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接着对缺陷区域进行主应变测量和安全成形裕度预测.结果表明,车门内板出现破裂和起皱的主要原因是拉延筋阻力不足和厚、薄两侧板料的流动阻力不均.最后提出采取局部调整拉延筋阻力和压边力等措施来改善车门内板冲压成形性.  相似文献   

4.
拼焊板在车身覆盖件制造中的应用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阐述了拼焊板的基本概念及其优点,介绍了拼焊板在车身制造领域的应用现状,综述了拼焊板的研究成果,并重点介绍了拼焊板冲压成形过程中的焊缝移动控制技术和数值模拟的有限元建模技术。以轿车后门内板为例说明如何应用数值模拟技术来预测和控制焊缝移动量,最后分析了拼焊板应用中的主要研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应用于汽车门内板的激光拼焊板焊缝性能,板坯分别为DC06/0.7和B170P1/1.2.对接头各区域进行金相组织观察和硬度的测量及分析.沿垂直于焊缝方向测试拼焊板单向拉伸的力学性能,推导了单向拉伸下拼焊板的应力应变关系.结果表明,激光拼焊板的热影响区较窄,焊缝处的硬度显著增加,焊缝及热影响区的硬度值均大于母材.在单向拉伸时,拼焊板的强度指标介于两个基板的性能之间,拼焊板的伸长率和应变硬化指数降低,拼焊板变形量的试验结果与推导的公式计算结果相吻合.  相似文献   

6.
基于拼焊板胀形过程中母板的应变路径变化,研究了母板之间强度比的动态变化关系,提出了综合强度比和动态强度比的概念.利用拼焊板胀形的数据模拟分析了综合强度比及动态强度比对拼焊板冲压成型性的影响,指出控制拼焊板母板之间焊缝两侧的动态强度比基本一致可获得最大的成型能力.  相似文献   

7.
拼焊板冲压成形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姜银方  杨继昌  陈炜 《汽车工程》2003,25(4):410-414,337
从分析汽车车身采用拼焊板的利弊和国内外研究现状出发,剖析了其设计到生产过程的主要问题,如激光焊接、冲压成形性仿真研究、试验研究、焊缝移动控制和模具结构等,预测了国内外拼焊板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拼焊板弯曲成形回弹特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U形件双角自由弯曲对具有纵向焊缝的拼焊板进行研究。采用LS-Dynal/LS-Nike SD软件进行仿真分析;参照numisheet’93的U形件标准试题设计弯曲模具对拼焊板回弹特性进行试验。对2种焊缝仿真模型的回弹预测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主要考察了焊缝的存在、板宽、弯曲半径、凹凸模间隙、板厚组合对拼焊板回弹的影响规律,与光板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9.
拼焊板的性能试验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汽车用拼焊板是在零件冲压之前将不同厚度、强度和表面状态的钢板焊接的一个整体。拼焊板的焊接工艺和成形性能至关重要。钢板拼焊是一种新工艺。针对目前普遍采用的3种拼焊工艺:激光焊(LB)、滚压缝焊(MS)和电子束焊(EB)对拼焊板的成形性能、疲劳性能和耐蚀性能等进行对比试验和研究,并结合模拟试验和有限元分析给出了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10.
汽车车身激光拼焊板是车身轻量化的重要途径之一,而其成形性能是它在车身上应用的关键。本文中对国内外激光拼焊板的最新研究成果进行回顾与分析,从成形极限、变形行为与预测方法、拼焊板成形影响因素和拼焊板设计技术4个方面对拼焊板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并指出存在的问题和进一步深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