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通信设备更新推进维修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铁路通信设备的迅速更新 ,智能化程度不断提高、控制关系更加复杂 ;数字通信技术、自适应技术、新的编码技术、新的调制解调技术、频率和功率合成技术以及保密技术等溶入铁路通信系统。新设备安装后 ,现场维护部门得到的仅仅是设备的方框图以及内容非常少的说明书。因此不仅造成维修难度大大增加 ,而且维修方式也必然要随之改变。1 通信设备的更新给维修方式带来的变化1.1 通信设备更新后使得现场更换元器件的维修方式变成了不可能。新的通信设备大量采用集成电路、双面或多层的电路结构。当通信设备发生故障时 ,目前现场维护人员只能…  相似文献   

2.
简要回顾铁路设备尤其是减速顶设备近年来的发展状况,研究减速顶原理,分析车站减速顶的现状并查找存在的问题,包括日常管理、检修方式、设备质量、维修费用、人员技术、现场条件等。铁路运输需要减速顶等调速设备来保证调车作业安全,从而为运输需求提供充分的安全保证。  相似文献   

3.
铁路日常调车作业生产离不开调速设备的良好维护,而设备维护是由养护维修工人来完成的,维修人员在进行设备检修时的人身安全非常重要,这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要通过完善相关的规章制度和作业标准,提高维修人员的自我防护意识,加强管理力度并持之以恒,才能确保维修人员的作业安全.  相似文献   

4.
为解决铁路现场作业人员的安全防护问题,在阐述铁路维修现场安全防护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伪距差分定位技术在铁路现场安全防护场景下应用的可行性。通过论述安全防护系统的结构及功能,构建基于伪距差分定位技术的铁路维修现场安全防护系统。验证试验表明,该系统能够更加准确地定位铁路维修现场作业人员的地理位置,从而提高现场作业的安全程度。  相似文献   

5.
工区是电务系统最基本的维修组织。提速、普速铁路点多线长的特点以及设备用修矛盾突出、结合部问题多、设备老化磨损严重、跨站跨区间作业存在交通安全问题等原因,决定了传统的小型化、分散化的信号工区设置方式更能适应提速普速铁路设备维修需要。本文在分析提速普速铁路电务维修管理模式存在问题、高速铁路电务维修工作特点的基础上,提出按照集中、融合的管理思路推进高速铁路电务维修管理模式的探索,在综合维修管理方面迈出电务维修管理改革新的步伐。  相似文献   

6.
对讲机因其操作简便、通信快捷在铁路上被广泛使用,长期现场作业难免会产生损耗和故障。具体阐述铁路平面调车无线对讲机的典型故障及维修方法,为现场设备维护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针对目前铁路装卸机械设备管理与维修存在的装卸设备管理重视程度有待加强、装卸设备管理有待健全、设备维修体制滞后、装卸设备维修力量有待加强、人员素质有待提高等主要问题进行分析,提出重视装卸设备管理工作、健全装卸设备管理机构、整合设备维修资源、推行设备状态维修制、加强人员技术培训等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8.
针对铁路信号机房设备人工巡检作业效率低、设备异常检测准确性难以保证、故障处理效率低、现场作业人员缺乏技术支持和安全控制等问题,文章设计了铁路信号机房智能巡检系统。系统由机房智能巡检设备、数据中心设备和维修终端设备构成;机房智能巡检设备采用轨道式巡检机器人,可依据巡检计划自动执行巡检作业,采集视频/图像和温度等监测数据并上传至数据中心设备;数据中心设备采用智能视频/图像分析技术,自动识别设备指示灯,据此判断设备是否出现异常;当检测到异常时,维修终端设备立即向调度员报警。在实现日常巡检作业无人化、达到减员增效目标的基础上,该系统借助巡检机器人的视频监控和语音通话功能,辅助信号维修人员进行远程故障检查,为现场作业人员提供远程指导,验证现场作业人员身份,监督其作业过程,增强信号机房现场作业安全管控。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铁路第六次大面积提速及高速铁路的大规模建设与运营,高速电气化铁路接触网动态检测的重要性越来越引起接触网设计、施工、运营维护、行业管理及科学研究等相关领域的广泛关注.高速接触网动态检测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四方面: (1)通过等速动态检测对接触网的设计进行性能测试与验证,为进一步优化接触网的设计提供试验依据; (2)新建电气化铁路开通前的联调联试,通过动态检测修正施工偏差,确认接触网状态,对弓网受流性能进行动态验收评估;(3)通过动态检测查找接触网的设备状态问题,为运营维护单位维修提供依据;(4)通过动态检测试验设计,研究高速弓网关系,优化弓网匹配.  相似文献   

10.
铁路编组场调速设备运用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现场对调速设备的管理和维修,要运用好、管理好、维修好调速设备,首先应该学习新设备的一些基本理论知识。减速顶是一种新型和较复杂的调速工具,必须很好地学习有关的技术理论,同时应用这些基本理论来指导设备的维修和管理,从而保证调车作业的安全和效率,并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1.
山区铁路检养修分开线路维修模式的探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黄为 《铁道建筑》2006,(9):69-71
针对成都铁路局线路维修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了符合山区铁路特点的检养修分开线路维修模式,对生产力布局、维修组织、作业方式、设备检查监控、天窗修作业项目、基地建设和机械配备标准等生产管理办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
随着铁路的建设与发展,铁道部提出信号设备"实行等级管理的方针",把科学管理概念引入安全管理中,推行科学的维护方法.北京铁路分局电务系统结合现场设备实际情况,推行了分级管理、分级达标的维修模式,探索出一条新的维修途经.  相似文献   

13.
铁路牵引供龟系统“养修分离”维修模式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既有铁路与客运专业牵引供电系统维修模式,提出铁路改革和提速给牵引供电系统维修带来的新要求,对铁路牵引供电系统生产力布局、维修组织、作业方式、设备检测监控、综合天窗修作业等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2006年4月18日,全国铁路实施了第六次大面积提速调图,大量新技术、新设备投入运用,铁路的相关技术标准、作业方式、养护维修、运输组织、管理规章等发生了重大变化,对职工的基本业务素质和岗位作业技能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在这种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加快建设和完善铁路企业职工培训保障体系,培养适应铁路改革发展需要的技能人才队伍,进而实现运输安全的持续稳定,  相似文献   

15.
书讯     
《普速铁路工电供一体化基础知识》《高速铁路工电供一体化基础知识》正式出版本书为适应铁路综合维修生产一体化改革需要,结合普速/高速铁路特点而编写。全套共2本.分4部分,包括:工电供设备基础知识、检修基本作业及要求、安全管理相关规定、一体化管理实践。重点突出基础设备知识及检修作业相关内容介绍,探讨一体化管理,既可供铁路基础设施综合维护人员学习,也可供铁路工务、电务、供电专业技术人员相互借鉴、学习参考。本书由中国铁路成都局集闭有限公司主编。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我国铁路的快速发展,工务基础设施发生了巨大变化。本文以新中国成立以来铁路工务基础设施养护技术升级改造为背景,梳理总结我国铁路路网规模、运营速度、轨道结构、检测技术、维修策略、作业手段等方面发展的主要历程,阐述我国铁路工务线桥结构现代化、作业手段机械化、维修管理科学化的养护维修理念,最后从推进全寿命周期管理、优化维修组织、推广应用先进的维修手段、积极推进运营维护智能化等四个方面展望铁路工务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何东 《成铁科技》2003,(1):8-10
我局房建系统管理、维修结构调整后,研究管理部门与房建设备使用单位的关系,以及在新的管理模式下对铁路房建设备的保级、保值、保安全,是一个新的课题,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探索。本人就当前房建维修管理工作难点与对策,谈谈个人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基于兰州西客站BIM模型,通过对模型数据进行数据挖掘和对BIM软件的本地化开发,为房建段建立运维管理平台,从人员、设备、监测实时数据、管网、器材、备品、巡检、维修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管理。采用可视技术与BIM模型相结合的方法实现设备维修可视指导功能,对岗前学习和作业指导提供技术手段,利用智能监测技术对重要设备进行状态监测,使得维修指导更及时,提高了效率。现场使用PDA和电子标签实现现场人员、任务、执行情况跟踪管理,充分发挥巡检作用,在巡检中提前发现设备、设施隐患,做到维修有准备、有计划,减少设备故障,及时传输技术资料和现场资料,缩短设备抢修时间。  相似文献   

19.
《铁路营业线施工安全管理办法》实施后,对车辆营业线设备的施工、维修作业提出了新的要求。文章通过分析新的施工管理办法对太原铁路局车辆营业线设备检修的影响,结合车辆部门现场作业实际提出了超前工作、主动适应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物联网是指物物相连的互联网,它通过智能感知、智能识别技术与普适计算等通信感知技术,广泛应用于网络的融合中,其用途涉及智能交通、环保、设备监测与状态维修等诸多领域。2015年已正式拉开了物联网IoT(Internet of Things)新时代的大幕。铁路设备的维修有待解决高成本、费时费力等诸多课题,同时,面临现场作业人员减少、基础设施老化等问题,有必要利用IoT技术实现维修工作的转换与创新。文章以轨道设施及车辆设备为例,介绍了东日本铁路公司借助IoT构建的技术平台和推进智能维修的新构想,描述了IoT时代铁路维修技术创新的思路及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