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正>日本东武铁路的野田线连接埼玉市与千叶县船桥市,是东京首都圈环线的一部分,与多条线路接轨,近年引入了以50000系车为基础的60000系新型列车。1列车概况用于日本东武铁路野田线的新型60000系列车由3动3拖6辆车编组而成,即T C1+M1+M2+T+M3+TC2,见图1。基本性能参数为:最高速度120 km/h,加速度0.62 m/s~2,常用  相似文献   

2.
桩板结构被广泛应用于我国高速铁路深厚软土地区地基处理,其对路基与桥梁间不均匀沉降控制具有显著效果,但针对桩板结构路桥过渡段上无砟轨道的结构动力特性却鲜有研究。以杭长高铁桩板结构路桥过渡段为研究对象,采用现场实车测试,分析不同行车速度下过渡段和相邻桥梁上无砟轨道结构动力特性及其差异。研究结果表明,随行车速度增加,钢轨和轨道板加速度呈指数增长,轨道板动位移呈线性增长;同一行车速度下,过渡段和桥梁上轨道结构振动无突变现象,差异性小;由行车测试数据拟合结果预测行车速度达到350 km/h时,过渡段上钢轨加速度约为2 324 m/s~2,轨道板动位移约为0.49 mm,轨道板加速度约为17.89 m/s~2。  相似文献   

3.
对长春—白城—乌兰浩特铁路扩能改造工程路堤进行实车运行测试,研究CRH2C-2068综合检测列车在速度等级分别为140,160,170,176 km/h运行条件下季节性冻土区铁路路堤表面动荷载、动变形和振动特性的变化规律,以确定路堤是否满足相应标准要求。测试结果表明:路堤K14+973和路堤K62+119基床表面动荷载最大值分别为32,29 kPa,动变形最大值分别为0. 54,0. 30 mm,振动加速度最大值分别为1. 0,1. 2 m/s~2;路堤动力性能满足动车组以160 km/h及以下速度运行时的相关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4.
结合单程运行时间、线站位条件、列车配属数和隧道断面面积,对长株潭城际轨道交通西环线的车辆选型进行研究。推荐的线路等级速度为100 km/h,考虑远期线路延伸,线路等级速度采用120 km/h也是很好的选择。结合列车不同动拖比的动力性能参数,推荐采用地铁B型车、4动2拖6编组方式,以实现资源共享;为提高乘客的乘坐舒适性,建议采用4人/m^( 2)的立席人数标准。结合最高行车速度、线路衔接关系,建议该线采用1500 V直流供电模式。  相似文献   

5.
研究目的:为探究有砟道床性能随列车荷载作用下的变化特征,进行现场原位试验并通过离散元分析软件PFC3D建立有砟道床模型,研究道砟竖向速度及沉降、轨枕与道砟振动加速度、道床阻力及枕下支承刚度的变化。研究结论:(1)记录了距轨枕底面0. 1 m、0. 2 m、0. 3 m处道砟竖向速度(0. 033 m/s、0. 029 m/s、0. 015 m/s)、沉降位移(3. 1 mm、2. 3 mm、1. 5 mm)、振动加速度(43. 39 m/s~2、29. 27 m/s~2、17. 23 m/s~2、9. 78 m/s~2),可知峰值速度、沉降位移及振动加速度随着深度增加而减小;(2)记录了循环加载100次、200次、300次、400次时道床横向阻力(16. 87 k N、17. 23 k N、17. 56 k N、17. 66 k N)、道床纵向阻力(24. 55 k N、25. 23 k N、25. 89 k N、25. 99 k N)和枕下支承刚度,可知道床横纵向阻力、枕下支承刚度随着荷载次数增加而增大;(3)本研究成果对指导有砟道床设计、施工、养护维修及研究有砟道床力学性能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根据列车纵向动力学相关理论,利用ADAMS软件建立2车钩冲击连挂动力学模型,且模型经过台车冲击试验数据验证,最大冲击力和运动车钩缓冲器最大压缩量相对误差均不超过3%。利用该模型分别研究不同冲击速度、不同惩罚参数和不同钩锁弹簧预载荷对密接式车钩连挂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最大冲击力和缓冲器最大压缩量均随冲击速度的上升而上升,但几乎不受惩罚参数和弹簧预载荷的影响;当冲击速度为36 km/h时,两车钩连挂失败,最大冲击力达到1 130.2kN,运动车钩和静止车钩缓冲器位移曲线分离,但最大压缩量都未超过缓冲器最大行程100 mm;当冲击速度上升或预载荷减小时,车钩连挂时间增加,且连挂时间随惩罚参数的增大先增加后减小,其拐点在惩罚参数为1.0×10~5的位置;惩罚参数和钩锁弹簧预载荷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车钩连挂过程,当惩罚参数超过1.0×10~7或预载荷小于2.0 kN时车钩连挂失败。  相似文献   

7.
怀化南站自动化驼峰速度控制系统在运用中发现2个速度控制方式上的不完善。一个是溜放车辆在间隔制动的2部位对第2钩(即追钩车)进行制动时,因为只考虑了防止其发生追钩而没有考虑到第3钩车的到来,以致造成了第3钩车撞上第2钩车。另一个是大组车溜放时,3部位无法将车辆速度减下来,造成车辆超速连挂。  相似文献   

8.
地铁列车连挂冲击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计算仿真的方法,分析研究地铁列车在不同连挂速度下缓冲器容量与冲击加速度和车钩力之间的关系。提出地铁列车连挂车钩冲击力与连挂车辆数量无关;车钩峰值冲击力决定了缓冲器的容量;地铁列车没有必要追求过高的连挂速度;连挂速度应该在4km/h以下。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克诺尔EP2002制动系统基本功能,讲述了地铁车辆紧急制动的基本工作原理,以不同速度等级为初速度,以项目要求的最小平均减速度的极限条件来计算车辆的最大紧急制动距离。最后通过试验测得各速度等级下的减速度和制动距离。结果表明:各速度等级下,紧急制动平均减速度最小值为1.27m/s~2满足项目合同要求的大于1.20m/s~2。各速度等级下的制动距离均小于理论计算安全距离,满足相关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10.
2005年,在日本举办"国际博览会"之际,爱知县的爱知高速交通运输公司将"东部丘陵线"Linimo"投入商业运行。该线路属于低速度磁悬浮线路,实现运营的列车为3辆固定编组,称为HSSH型,车辆制动采用了电液联合制动,常用制动的最大减速度为1.1 m/s~2,紧急制动的减速度为1.3 m/s~2。介绍了该型制动装置的原理、结构以及评价试验的概况。  相似文献   

11.
<正>1992年山形小型新干线开通,采用了专门按既有线线路条件设计的400系高速列车,钢制车体,车身宽度与既有线车辆相同。400系在东北新干线上可与200系连挂运行,最高速度240 km/h,到了福岛后分解,400系可单独在山形小型新干线上运行,在既有线上最高速度130 km/h。  相似文献   

12.
正3ЭС5С型3节连挂电力机车在位于莫斯科近郊谢尔宾卡市的全俄铁道运输科学研究院环行试验线上顺利完成各项试验。该车是2ЭС5С型电力机车的变型车,在后者基础上增设一台补机。新型机车能够以120 km/h的速度牵引7100 t重及以  相似文献   

13.
完善动车组运用检修体系,确保动车组安全稳定运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RH2型动车组的原型车是日本东日本铁路客运公司的E2—1000型动车组,2001年开始制造,最高运行速度275km/h,编组10辆,8动2拖。CRH2型动车组技术引进后,根据国情需要进行了改造,主要是将编组8辆改为4动4拖;使用国产的DSA250型受电弓,同时装设了自动过分相设备;控车使用了ATP系统、LKJ2000运行监控记录装置两套设备;通讯方式采用CIR系统和无线列车调度设备。在车内服务设施、  相似文献   

14.
<正>2009年3月19日,广州地铁2、8号线延长线首列车辆在南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落车。该列车为4动2拖6节编组的A型车,最高运营时速80km/h,采用西门子公司成熟可靠的牵引及控制系统以及株机公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B10B型机械冷藏车4车连挂电脑控制系统,重点解决了柴油机发电机组连挂后集中供电问题及多车连挂动力运程监控问题。  相似文献   

16.
<正>2014年8月21日,由中国北车长客股份公司研制的成都地铁4号线首列车下线。该列车融入三星堆遗址、蜀锦等大量四川特色文化,还采用国产化网络控制系统,实现故障在线实时诊断传输和车辆段故障自动无线下载功能。2015年6月,成都地铁4号线一期27列地铁车将全部交付。列车采用B2型不锈钢轻量化车体,4动2拖6辆编组,全车定员1460人。列车最高运行速度80 km/h,车  相似文献   

17.
正6月12日,常州地铁1号线首列车"红小梦"正式上轨"试跑"。"红小梦"外观以红色和黑色为主色调,车头搭配"V"字金属色,色彩和造型结合了常州市花月季花、常州市树广玉兰和龙城的龙须等元素。常州地铁1号线列车为B型车,共配备36列,每列车采用4动2拖6节编组,最高运行速度80 km/h,整列车设有264个座席,最大载客量为2 062人,相当于20辆公交车的承载量。整车采用轻量化铝合金材料,使用寿命为30年,具有轻量化,节能降耗,环保,优良的耐  相似文献   

18.
高速试验列车牵引试验的仿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配合Z型动车组的高速试验,进行列车牵引能力校核和试验方案的仿真研究,以帮助确定列车编组和试验方案。研究选用成熟的牵引计算仿真平台,建立描述Z型动车组性能的机车车辆数据库,以及试验区段的线路数据库。进行仿真研究时,考虑了两动九拖、两动五拖、两动四拖、两动三拖、两动两拖5种编组方案。认为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利用现有条件,试验可能实现的最高速度为330km·h-1,具体的编组方案选为二动三拖较为适宜,并应遵循确保安全、秩序渐近的原则逐步提高速度目标值。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陡坡路基桩板结构动荷载作用的响应规律,利用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进行数值模拟,对杭黄客专某桥隧间陡坡短路基道砟与填料的动应力传递、加速度、动应力时程对比及板结构应力分布等进行研究。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道砟层表面的最大加速度幅值约为1. 8 m/s~2,较填料的最大幅值(约1. 3 m/s~2)高出约27. 7%;填料处的最大动应力(37 kPa)远小于道砟上的最大动应力(74kPa),约为道砟层最大应力的一半;板上最大正应力约为70 kPa;最大负向应力约为181. 5 kPa。研究表明:道砟层对于动加速度的衰减作用和动应力的消散作用较为明显;板上应力最大位置位于桩顶处,最大正应力的位置为左排与中排桩桩顶处,最大负向应力的位置为右排桩桩顶处。  相似文献   

20.
对D09-32型捣固车材料车在垂向静荷载和在纵向压缩力作用下的性能,以及对调车作业时的允许连挂速度进行分析,进一步认识和掌握材料车车架的性能,通过定量分析,找出相对薄弱的部位,加以改进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