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王超  赵晓哲  康晓予 《舰船科学技术》2009,31(11):83-86,101
高技术条件下的现代海战,协同防空已成为编队防空作战的一种主要模式.怎样根据战场态势,科学、快速地制定编队的协同防空决策方案,是编队作战指挥的一个难点.针对这一问题,构建了一个基于多智能体的编队协同防空决策方案生成系统.将编队协同防空决策过程中的主要决策单元抽象为情况判断智能体、任务管理智能体、舰艇决策智能体和编队决策智能体,通过各智能体之间的通信与协作,实现了编队协同防空决策方案的自动生成,为编队指挥员的防空作战指挥提供了科学的辅助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2.
高技术条件下的现代海战,协同防空已成为编队防空作战的一种主要模式。针对编队协同防空决策过程中各舰艇成员之间如何协同的关键问题,将编队舰艇成员抽象为决策智能体,基于智能规划理论,提出一种面向编队协同防空决策的多智能体规划方法,能够有效的实现各舰艇决策智能体之间的协作与协调。  相似文献   

3.
《舰船科学技术》2014,(8):142-148
针对海战仿真对舰艇编队反潜作战多分辨率建模与资源可重用性的需求,采用聚合与解聚的方法构建了编队反潜作战任务行为的多分辨率层次化模型,并在此基础上通过行为模型的决策和多分辨率接口设计,利用J2EE/EJB组件建模技术构建了编队兵力作战行为仿真组件模型,设计了系统多分辨率仿真运行的协调机制,有效实现了对编队反潜作战任务行为的聚合与解聚,保证了不同仿真分辨率下编队反潜作战任务行为的协调输出,且模型资源可重用,满足了系统功能需求,提高了仿真模型资源的利用效率和可重用性。  相似文献   

4.
由于传统方法难以分析比较舰艇编队反潜信息质量,文章采用信息熵的计算方法,依据编队反潜作战实际,建立了编队反潜作战信息质量评估模型,并以此为基础,提出建立编队反潜作战信息质量评估数据库,通过检索快速获取当前态势和时间下编队反潜作战信息质量,为舰艇编队反潜作战信息质量和效能研究提供了有益思路,并为作战指挥快速决策提供了有利依据。  相似文献   

5.
大型舰艇编队反潜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分析了网络中心反潜战的概念和基于网络中心战反潜理论的大型舰艇编队反潜作战体系的构成和作战流程,并建立相应的反潜模型。  相似文献   

6.
海军舰艇编队敏捷作战行为建模急需要有效的行为建模框架提供支持。根据NCW(Network Centric Warfare)相关理论研究成果,提出基于PICS(Physical-Information-Cognitive-Social)域划分的海军舰艇编队层次化敏捷作战行为概念框架;在此基础上,提出基于PICS域划分的海军舰艇编队层次化敏捷作战行为建模框架。研究成果可为基于仿真的海军NCW作战研究提供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7.
《舰船科学技术》2015,(10):165-169
航母编队反潜作战效能评估对于信息化海战场中编队兵力的战术运用和合理配置极为重要,当前还处在探索阶段。本文研究美国航母编队构成和反潜装备配置,在讨论编队作战效能评估方法现状的基础上,介绍美国航母编队反潜作战效能评估案例,讨论方法存在的不足与改进措施,可为我国航母编队反潜作战效能的评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编队软硬武器资源的智能体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新强  隋江波  高波 《舰船电子工程》2011,31(4):105-108,154
编队各种软硬武器的作战能力和使用特点各异,是编队协同作战软硬武器资源分配与优化的主要依据。针对编队软硬武器资源的分布式、智能化等特点,基于Agent理论建立了编队软硬武器资源的智能体模型,对软硬武器的作战能力进行抽象并形式化描述,为编队软硬武器协同作战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分析舰艇编队装备体系的概念和系统效能评估的主要方法,依据复杂电磁环境下舰艇编队装备体系特点,借鉴探索性建模与仿真分析思想,构建了复杂电磁环境下舰艇编队装备体系效能评估框架,讨论了基于探索性分析的舰艇编队装备体系作战效能评估过程。对评估中的关键技术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多分辨率装备体系结构模型、多层次指标体系及其基于作战过程的动态评估方法,为深入开展复杂电磁环境下舰艇编队装备体系作战效能评估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与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10.
分析舰艇编队装备体系的概念和系统效能评估的主要方法,依据复杂电磁环境下舰艇编队装备体系特点,借鉴探索性建模与仿真分析思想,构建了复杂电磁环境下舰艇编队装备体系效能评估框架,讨论了基于探索性分析的舰艇编队装备体系作战效能评估过程.对评估中的关键技术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多分辨率装备体系结构模型、多层次指标体系及其基于作战过程的动态评估方法,为深入开展复杂电磁环境下舰艇编队装备体系作战效能评估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与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11.
航空反潜概念建模是对航空反潜军事行动的第一层抽象,也是航空反潜仿真系统建立的基础。航空反潜概念模型的正确与否,是否真实地反映航空反潜作战行动,将直接影响航空反潜仿真系统的可靠性。基于AHP方法对航空反潜概念模型的专家确认方法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2.
陈涛  郑巧珍 《舰船电子工程》2009,29(10):141-143
分析编队通信网频率规划的方法以及频率规划所涉及的电磁兼容分析模型,研究模型化分析方法和基于模型分析的仿真过程。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预测了本世纪本我国铁矿石进口的基础上构筑了其海运网络。运用网络流模糊规划方法按最大最小费用流问题对矿石货流进行了合理安排。  相似文献   

14.
单机吊放声纳巡逻搜索线长度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使用吊放声纳建立巡逻搜索线作战机理的详细分析,建立了单架反潜直升机使用吊放声纳搜索时的巡逻线长度模型,并应用该模型进行了分析和计算,得出了当探测点间距为吊放声纳有效探测距离的1.3倍时单机巡逻线长度达到最大值的重要结论,为反潜直升机使用吊放声纳进行巡逻反潜时的作战使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潜艇跟踪过程中声呐浮标的作战使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反潜航空兵跟踪潜艇的效率,在声呐浮标基本组成的基础上,提出声呐浮标在跟踪潜艇时的战斗使用方法,即保持连续目标接触法和保持周期性目标接触法.分别对使用这2种方法时浮标障的布放形式进行了分析,并就声呐浮标跟踪潜艇时的战术质量指标进行了定量计算.研究结果对我海军当前航空兵反潜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潜艇磁异常信号与方位对应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潜艇磁偶极子等效模型,利用Matlab仿真生成了反潜机在任意搜潜航向下,探测到的目标潜艇任意航向下的磁异常信号,并利用这些磁异常信号建立数据库。将反潜机在两条相互垂直的搜潜航线下探测到的磁异常信号与数据库中的磁异常信号进行对比,可快速判别出目标潜艇所处的方位,对进一步提高反潜作战效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通过信息论的度量方法,结合海上舰艇编队的实际装备,建立了信息战效能评估的量化模型,分析了敌我双方信息对抗对信息战效能的影响.该模型可用于海军信息战仿真和评估.  相似文献   

18.
反潜直升机应召搜索区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应召反潜的特点和确定应召搜索区的重要意义。论述了敌潜艇位置的初始分布和应召搜索区的形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确定应召搜索区范围的方法,建立了相应的应召搜索区模型,并根据想定条件给出了具体算例。  相似文献   

19.
In the present economic climate, it is often the case that profits can only be improved, or for that matter maintained, by improving efficiency and cutting costs. This is particularly notorious in the shipping business, where it has been seen that the competition is getting tougher among carriers, thus alliances and partnerships are resulting for cost effective services in recent years. In this scenario, effective planning methods are important not only for strategic but also operating tasks, covering their entire transportation systems. Container fleet size planning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strategy of any shipping line. This paper addresses the problem of fleet size planning for refrigerated containers, to achieve cost-effective services in a competitive maritime shipping market. An analytical model is first discussed to determine the optimal size of an own dry container fleet. Then, this is extended for an own refrigerated container fleet, which is the case when an extremely unbalanced trade represents one of the major investment decisions to be taken by liner operators. Next, a simulation model is developed for fleet sizing in a more practical situation and, by using this, various scenarios are analysed to determine the most convenient composition of refrigerated fleet between own and leased containers for the transpacific cargo trade.  相似文献   

20.
We use linear programming (LP) for solving the problem of the optimal deployment of an existing fleet of multipurpose or fully containerized ships, among a given set of routes, including information for lay-up time, if any, and type and number of extra ships to charter, based on a detailed and realistic model for the calculation of the operating costs of all the ship types in every route and on a suitable LP formulation developed in earlier work of the authors. The optimization model is also applicable to the problem of finding the best fleet compostion and deployment, in a given set of trade routes, which may be the case when a shipping company is considering new or modified services, or a renewal of the existing fleet. In addition, two promising mixed linear-integer programming formulations are suggest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