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近年来,中铁十三局集团隧道技术发展步伐不断加快,以广成山隧道(5353rn)、庙垭隧道(5039m)、老鸭岭隧道(5120m)为代表,进入5km时期;以金子山隧道(7643m)、袍子岭隧道(6457m)、长乐隧道(6381m)、摩天岭隧道(7497m)等为代表,进入长隧道时期;以正在施工的锦屏(17km)、乌蒙山隧道(12266m)、天池坪隧道(14521m)、化马隧道(12574m)、六盘山隧道(16316m)为代表,进入了特长隧道时期。中铁十三局集团步入了隧道专业化施工俱乐部。  相似文献   

2.
依托甬舟公路孙家湾1号隧道与甬舟铁路牛皮岭下隧道并行段,通过数值计算,对三洞并行隧道中间铁路隧道先行情况下,公路隧道施工顺序、二衬施作时机及工法步距开展研究,并探究了公路隧道爆破对中间铁路隧道二衬的影响,对孙家湾1号隧道的安全净距及在不同工况下的振速进行研究。主要研究结论为:(1)塑性区集中在开挖范围中下部及公路右线与铁路隧道中夹岩处,中间铁路隧道受公路隧道开挖扰动影响左右拱腰产生较大水平变形;(2)小净距三洞并行隧道中间铁路隧道先行,宜采用公路左线-公路右线的开挖顺序,铁路隧道二衬施作完后再施工公路隧道,采用CD法施工,并设置公路左右线步距为50 m;(3)对不同围岩级别、开挖进尺、工法的9种工况爆破施工对中间铁路隧道二衬影响进行探究,得出各工况下振速传播路径、最大部位、振速数值是否满足要求,并对爆破施工提出针对性意见;(4)Ⅳ级围岩、采用CD法施工,孙家湾1号隧道爆破施工极限安全净距为11.5 m,净距小于11.5 m时建议采用机械开挖。  相似文献   

3.
高海拔高寒隧道施工技术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大坂山公路隧道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祁连山脉东段南支脉,全和工1530m,洞口路面海拔高度为3792.88m,是国内目前海拔最高的隧道。为了解决好高海拔高寒地区隧道施工问题,施工、设计、科研单位共同组织了科研攻关小组,通过研究、实践、总结、改进、提高,获得了在高海拔高寒地区修建隧道的基本经验和一些施工关键技术。该工程的成功建设,为我国西部大开发,修建商海拔高寒地区公路、铁路隧道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4.
位于阳安线的银平隧道,全长1461m,1970年10月1日建成通车。由于衬砌施工质量差,从进口进入341m范围内曾发生六处坍方,高度都在4—5m,边墙多处采用混凝土砌块衬砌,并多处出现纵裂、环裂。1999年宝成线阳平关疏解线寺垭河隧道开工,银平隧道与寺垭河隧道并列,两隧道线间距只有15.6—31.85m,满足不了规范  相似文献   

5.
根据工程实例,介绍临近既有线隧道的新隧道工程概况,并以新隧道距离既有隧道较近的进口100m范围为例,详细说明其采取的施工方法、钻爆设计参数、进尺要求、对既有线的防护措施及监测分析;同时,对100m范围内的施工所增加的工程量、相关费用、成本指标与一般隧道施工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6.
《铁道建筑技术》2009,(5):I0015-I0015
南京城市快速内环东线九华山隧道工程,是我国在穿越地面道路、山体断裂破碎带、明代古城墙、人防工程、玄武湖底以及既有隧道等工程地质和周边环境复杂条件下修建水下隧道。暗挖隧道长445m,采用双连拱结构,隧道开挖最大宽度为32.5m、高度10.33m,施工工期只有一年时间,施工难度大,项目部积极开展科技攻关活动,实现了大跨度双连拱隧道平均月成洞40m快速施工技术的突破,安全、优质、快速地完成了该工程的施工任务,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7.
徐克金 《铁道建筑》2007,(9):108-108
日前,由中铁大桥局集团承建的武广铁路客运专线新广州站及相关工程的大松林隧道完成仰拱施工,这是此项工程项目首座贯通的隧道。 全长206m的大松林隧道为双线隧道,地质条件为V级围岩和Ⅳ级围岩,最大开挖宽度15m,最大开挖高度13m,属浅埋隧道,最小埋深仅5m。隧道地处广州市与佛山市的交界处,地质条件差,地基受地表水影响大,[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杭州市解放路隧道由两座分离式小间距隧道组成,埋深在地面以下5m;隧道轮廓采用三心圆,净宽10.628m.净高6.572m。在沪杭线下行K200+942.5与铁路相交,交角80°,相交处为杭州站沪端咽喉区,共有正线2条、牵出线1条、渡线2条,作业繁忙。隧道洞身穿过富水砂质粉土层,采用铁路线路加固下的浅埋暗挖法(CRD工法)施工,施工难度大。  相似文献   

9.
1 隧道盾构施工应用的砌块衬砌 混凝土砌块是盾构施工的圆形隧道最常用的衬砌形式,其制造简便、易于运输和拼装。混凝土砌块衬砌(图1)内径从1.52m到10m,衬砌内表面光滑。  相似文献   

10.
石太客运专线石板山隧道前长7505m,位于R=12000m曲线上,线间距由4.96m渐变至4.6m,断面变化处采用顺接过渡,设计为单洞双线隧道,是全线贯通的控制工程之一。通过对石板山隧道进口段衬砌施工实践,着重阐述衬砌各分项工程施工工艺和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1.
内昆铁路安边至梅花山段盐律一号隧道穿越云南省盐津县城,隧道进口端上部建筑物林立,地面陡峻,地形地质复杂,其中国税局办公大楼,柱基基础距隧道供顶仅4.8m。为保证施工及大楼安全,采用加固大楼基础,控制爆破及抑制洞内、地表变形的设计思路,同时加强监控,现场确定合理的施工参数,以保证隧道顺利穿越。  相似文献   

12.
《铁路技术创新》2004,(3):46-47
中铁十一局集团公司承建的渝怀铁路歌乐山隧道,全长4050m,工程水文地质异常复杂,是全线的控制工程之一。该隧道位于重庆近郊,隧道通过地区山上居住有6万余居民,200多家企事业单位,是重庆市长期以来严重缺水地区。为此,也被列为重庆市的重要生态环境保护区,因此水资源保护和地表环境保护是本隧道施工重中之重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13.
达成铁路新建200km/h双线段客货共线线路中,隧道穿越水平层状粉质粘土和砂质泥岩地层,其埋深一般为8m~20m。在施工中掌握隧道围岩变形情况,对大跨度隧道在浅埋段施工的安全,保证施工质量显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4.
认真总结经验教训 提高隧道施工水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总结近几年隧道施工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从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法、施工技术与工艺、施工通风,以及防治隧道塌方与病害等方面,对如何搞好隧道施工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5.
兰新铁路兰州西至武威南段增建第二线控制工期的关键工程是全长20050m的乌鞘岭特长隧道,该隧道设计为两座单线隧道。此针对铁道部Ⅰ线隧道总工期2.5年、Ⅱ线隧道总工期3.5年建成通车的要求,提出解决乌鞘岭隧道控制工期的施工组织方案。  相似文献   

16.
煤系地层采空区对隧道施工安全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广东梅河高速公路葵岗隧道采空区段为实例,通过有限差分法数值计算,研究了采空区不同大小尺寸和离隧道顶部的不同距离时对隧道施工安全性影响,建立了采空区与隧道安全性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采空区与隧道顶部距离30 m,是考虑采空区对隧道施工安全性影响的临界距离;在采空区和隧道拱部净间距为2.5 m的情况下,采空区小于1.5 m×1.5 m时,采空区对隧道施工安全性影响不大,但当采空区大于2 m×2 m时,采空区对隧道施工安全性影响很大,此时隧道拱部失去稳定;采空区的存在增加了隧道边墙位移增长幅度。  相似文献   

17.
昆仑山隧道施工技术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昆仑山隧道全长1686m,位于海拔4600m以上,施工采用的关键技术有:高原、冻土隧道施工机械配套技术;施工通风技术;冻土湿喷混凝土支护技术;隧道仰拱作业桥技术;低温条件下防排水结构和隔热保温层施工技术;低温早强耐久砼技术;低温注浆堵水技术;隧道供氧及健康监测技术等。这些关键技术解决了高原、冻土隧道的施工困难问题。  相似文献   

18.
兰新铁路兰州西至武威南段增建第二线控制工期的关键工程是全长20050m的鸟鞘岭特长隧道,该隧道设计为两座单线隧道。此针对铁道部Ⅰ线隧道总工期2.5年、Ⅱ线隧道总工期3.5年建成通车的要求,提出解决鸟鞘岭隧道控制工期的施工组织方案。  相似文献   

19.
2006年建成通车的兰新铁路二线乌鞘岭隧道设计为两座单线隧道,左右线隧道长均为20 050 m。为满足40个月开通的工期目标,实施长隧短打,共设置了23座多种形式辅助坑道,地下工程合计63 378 m。隧道工程艰巨、地质特殊复杂、工期极其紧迫,不仅对包括勘测、设计、施工、监理和建设管理在内的隧道建设者是巨大的考验,也引起了国内外岩土工程界的瞩目。通过对乌鞘岭隧道勘测、设计、施工、监理和建设管理过程的回顾,对特长隧道施工的过程控制和现场管理进行了总结,对现行《铁路隧道设计规范》(TB10003—2005)、《铁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TB10012—2001)部分条款的修改完善提出了建议,探讨长大隧道勘测及设计、施工管理方法,为今后逐渐增多的长隧道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铁道建筑技术》2009,(9):I0007-I0007
秦岭特长铁路隧道全长18.46km、最大埋深1600m,是中国隧道建造技术进入世界先进水平的标志性工程,开创了中国铁路长大隧道采用TBM施工的先进,创造了许多新技术、新方法和新工艺,填补中目铁跆隧道修建史上的多项空白,极大地推动了行业的技术进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