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小净距、长距离重叠盾构隧道设计、施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深圳市地铁3号线工程老街站—晒布站区间为最小净距1.6m、重叠及过渡段长度达740双延米的重叠盾构区间,区间设计过程中采用多种软件进行详细的理论分析,确定重叠盾构隧道"先下后上"的施工顺序,研究了上洞施工对下洞的影响范围、影响程度以及为降低和消除这种影响应采取的措施。重叠盾构隧道施工过程中,创造性的采用了液压轮式支撑台车,台车在下洞内随上洞盾构机的掘进同步向前移动,解决了传统重叠盾构隧道临时支撑方案安装和倒运困难的问题。在此对区间设计、施工进行总结,为今后车站、区间设计方案的拟定及重叠盾构隧道的设计、施工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以在建的深圳地铁5号线工程太安站~怡景路站暗挖法区间的重叠隧道为例,采用FLAC3D非线性大变形程序对重叠隧道暗挖法施工引起的地层三维变形规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揭示地铁重叠隧道内力、地层变形的规律。  相似文献   

3.
上下重叠盾构隧道管片内力数值计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充分掌握地铁小净距上下重叠盾构隧道管片的内力变化规律,以深圳地铁3号线老街站—晒布站区间重叠盾构隧道为背景,采用数值模拟进行上下重叠盾构隧道管片内力计算分析。通过对单洞和重叠盾构隧道不同工况下的内力变化、两重叠隧道管片内力在不同地层损失率下的变化特征的模拟计算,表明近距离上下重叠盾构隧道在施工过程中相互"卸载"作用明显,重叠盾构隧道较单洞内力有所减小。综合考虑重叠盾构隧道的近接施工影响、地表建筑物沉降,结合深圳地区已施工完成工程的经验,最终确定按20%的释放率进行管片内力计算。  相似文献   

4.
结合北京地铁8号线清河小营站—永泰庄站区间,阐述了袖阀管注浆加固技术的原理、特点及其施工参数和工艺流程。隧道在穿越一些重大管线时,施工风险较大,对施工要求较高。北京地铁8号线二期清河小营站—永泰庄站区间右线岔线段为矿山法大断面,采用袖阀管注浆加固技术成功穿越了风险源,确保了风险源及隧道自身的安全。  相似文献   

5.
以北京地铁8号线二期工程什刹海站—南锣鼓巷站区间盾构交叠段工程为背景,采用FLAC3D数值分析方法,在确定了合理的地层损失率基础下,充分考虑了盾构管片、分步开挖等因素影响,分析预测后建盾构隧道重叠施工对下方已建隧道的纵向和横向变形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以昆明地铁首期工程环城南路站—昆明火车站站区间重叠隧道为背景,研究重叠隧道施工时开挖面支护压力及注浆压力对下洞隧道的影响。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土仓压力与注浆压力对地表沉降和下洞管片衬砌结构应力的影响。研究表明,注浆压力的影响更为显著,盾构掘进应保证开挖面支护压力不小于地层原始水平应力,注浆压力应控制在0.8~1.0倍地层原始应力范围内。  相似文献   

7.
查阅近接隧道施工影响区及相应工程对策的研究成果,调研国内部分叠落矿山法隧道工程的相关设计、施工经验。针对用矿山法施工的北京地铁19号线金融街站—平安里站区间与3号线阜成门站—平安里站区间上下叠落4孔隧道工程,分析后行下洞隧道开挖对既有上洞隧道结构及周边环境的影响,提出结合工程实际情况的设计、施工技术措施。利用MIDAS-GTS进行施工过程数值模拟,得到各施工阶段对既有区间结构、地表沉降的影响及其变化过程。研究结果表明:在北京地区采用上下叠落4孔隧道进行设计施工是可行的,通过采取先行隧道超前注浆、加强隧道初期支护及二衬刚度、加固夹层岩体等措施,能满足隧道设计要求。可为类似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供一些指导。  相似文献   

8.
对深圳轨道交通7号线农林站至车公庙站区间上下重叠段隧道施工建立三维数值模型,通过数值模拟计算手段研究上下盾构重叠隧道地面变形规律以及施工控制技术.通过研究可知:施工过程中地表主要沉降区域为离隧道中心线对应地表点左右15m范围的区域内;先下洞后上洞施工更有利于控制地表沉降;建筑物基底注浆对控制地表沉降效果明显,而二次注浆对控制纵向影响范围的效果较为显著.研究结果可为类似工程的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以北京地铁10号线牡丹园站—健德门站区间三联拱大断面隧道为例,介绍将三联拱隧道分解为三个CRD法施工的技术。该技术按照先侧洞、后中洞的顺序施工,分块开挖,分块衬砌,施工中初期支护和二衬穿插进行,克服了以往施工存在的中墙顶部防水难处理,施工缝多易渗水的弊端,成功完成了复杂环境下的大断面隧道施工。  相似文献   

10.
在城市地铁暗挖隧道的施工中,经常要借助明挖车站或明挖区间作为暗挖隧道的施工通道和提升口。为了加快进度,需要在明挖车站或明挖区间未施工二衬结构的情况下提前进洞。以北京地铁10号线北土城站—安贞门站区间从区间明挖段提前进暗挖隧道施工为工程背景,介绍进洞施工的施工组织、施工方法和技术措施,确保提前进洞的施工安全和质量.加快了施工进度,保证了节点工期。  相似文献   

11.
深圳地铁2号线福田至市民中心盾构区间下穿运营的地铁4号线,结合盾构法区间隧道工程实例,对车站端头井和既有隧道两侧土体加固技术、车站洞门密封技术、近距离隧道掘进模式和参数的选择进行分析和说明.  相似文献   

12.
西镇站~青岛站区间TBM掘进隧道开挖线净距逐渐变小,左右线隧道开挖线净距由6 m逐渐减小,左右线出洞处隧道开挖线净距最小为0.56 m。右线TBM隧道先行掘进施工,待左线TBM掘进时,左线TBM撑靴需要的顶推力会对右线隧道洞壁产生较大反力,将会对小净距隧道先行掘进隧道管片及周边围岩产生较大影响。通过合理控制掘进技术参数,采取对先行洞安装可移动式台车支撑体系和管片背后注浆等措施,对先行隧道管片及周边围岩进行加固,同时加强对先行隧道管片及可移动式台车支撑体系监控量测,确保左线TBM掘进顺利通过了小净距段。  相似文献   

13.
以厦门轨道交通2号线2标东渡路站~建业路站区间为背景,该区间为暗挖隧道,共有四个暗挖工作面,其中某一工作面位于既有车站结构内,左右线隧道洞口与主体结构为零距离,隧道洞身范围为高强度微风化花岗岩地层,且隧道区间两侧重要建(构)筑物较多,有老旧无基础小区紧邻隧道边,本文结合实际情况对硬岩隧道进洞可选工法进行了比选,阐述了液压式岩石分裂施工、静态爆破剂爆破、二氧化碳气爆、悬臂式隧道掘进机、钻爆法等,最终选取了采用钻爆法进洞,并制定了科学合理的爆破方案,深化了爆破设计,对爆破控制、减震措施、爆破设计参数、防护措施等均做了分析和总结,通过监测数据指导施工,在达到爆破效果的同时又不对车站结构造成任何损伤,最终成功实现了花岗岩地层中既有车站内爆破进洞。  相似文献   

14.
以深圳地铁3号线红岭中路站~东门中路站两个盾构区间小净距空间重叠隧道段为背景,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研究手段,对小净距空间重叠隧道运营过程中上洞列车通过时,上、下两洞结构的力学行为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得出了由于上洞列车振动引起下洞各点附加加速度变化的最大值位于下洞拱顶内侧以及引起地层附加位移较大区域的分布范围等结论,直接指导设计。  相似文献   

15.
针对乌鲁木齐地铁1号线三工站至宣仁墩站区间隧道,在穿越以卵石为主的人工填土区时的多次失稳现象,对原施工方案进行优化,提出地表袖阀管注浆暗挖法施工方案,确定注浆顺序、浆液配比、注浆过程控制、开挖方法、支护方案和专项措施。实际应用表明,地表袖阀管注浆暗挖法施工方案加固土体效果良好,在注浆预加固作用下进行开挖和支护,极大地降低了隧道失稳的风险。  相似文献   

16.
暗挖通过旧楼的施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北京地铁10号线建德门站至北土城站区间隧道暗挖法穿越城业大厦旧楼的浅埋暗挖法施工技术。采用台阶法施工工艺,使用拱部超前支护、掌子面超前支护等技术保护措施,并在施工过程中加强监测,提供判断围岩和初期支护基本稳定的依据,通过量测数据的分析处理,掌握围岩稳定性的变化规律。通过精心组织和施工,最终成功穿越建筑物,确保了建筑结构和大厦的安全。  相似文献   

17.
以厦门地铁1号线集美中心站站后停车线隧道工程为背景,采用FLAC3D三维有限差分软件,对此大断面矿山法隧道开挖对小净距盾构隧道的影响进行了三维数值分析。分析了CRD(交叉中隔墙)四步开挖法、CRD六步开挖法(靠近盾构隧道部分后开挖)及CRD六步开挖法(靠近盾构隧道部分先开挖)对盾构隧道的影响,揭示了盾构隧道位移和管片弯矩的变化规律:大断面矿山法隧道开挖时对先施工的小净距盾构隧道产生4~9 mm的位移值,盾构管片产生80~170 kN·m的弯矩值。另外,CRD四步开挖对盾构隧道不利,盾构隧道的位移和弯矩分别增大约33%和6%,并且靠近盾构隧道的部分对盾构扰动更大,因此,推荐使用CRD六步开挖法(靠近盾构隧道部分后开挖)。最后对比分析了盾构隧道的现场监测位移值和数值模拟结果。  相似文献   

18.
研究目的:南京市轨道交通1号线南延安德门一宁丹路区间,在左、右行车线两侧引出车辆段出入段线形成了三联拱大跨度隧道,且线路下穿5层楼房,该段结构设计复杂,施工分步多、工序转换多,施工开挖安全与其地面上方的五层楼房使用安全问题十分突出。三联拱隧道多采用分部开挖施工,然而采用不同的开挖和衬砌步序,对地层和上部建筑物的影响不同,因此,分析研究既保证施工安全又对楼房影响最小的施工先后步序是该段的关键技术。研究结论:通过对三联拱地段下穿5层楼房段的5种不同施工工序方案进行模拟分析,比较各方案引起的地层沉降和结构内力,得出中导洞法开挖,侧洞衬砌先行,再施做中间隧道的方案相比侧洞开挖、中导洞开挖、侧洞衬砌、最后施做主洞等其他几种方案,其对地层和楼房桩基底沉降最小,支护结构内力也最小,是5种方案中最优方案。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贵昆线沾昆增建二线小哨车站DK593+165旅客地道工程的施工,总结了既有线增建人行地道工程深基坑支护技术,阐述如何采用挖孔排桩、土钉墙对深基坑进行合理支护,确保施工安全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