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汽车液压惯性比例阀主要用于现代轿车,它通过汽车制动时的惯性力可自动调节前、后制动轮缸的压力比,亦即自动调节前、后轮制动器的制动力之比,从而使制动力分配接近轴荷分配,以防止汽车制动甩尾现象,提高汽车的制动稳定性。本文分析了液压惯性比例阀的工作特性及非线性因素对阀特性曲线的影响,并介绍了在生产研制过程中所采取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2.
某微型客车制动力分配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M1类车辆空、满载制动力分配系数的计算公式.以理想制动力分配曲线与实际应用的两段不同斜率制动力分配线之间面积最小为优化目标,同时保证满载状况时的制动效率不小于75%,优化设计了某微型客车变比值的制动力分配曲线.考虑制动器推出压耗,建立了各轴制动力与管路液压的转化公式,由优化后的变比值制动力分配线确定了液压比例阀的特性曲线.对制动力分配曲线优化前、后的微型客车制动距离进行的对比计算表明,优化后的微型客车制动距离明显减小.  相似文献   

3.
感载比例阀能改变前后制动器制动力的比值,使汽车制动时方向稳定并有足够的制动减速度、文章介绍了汽车液压感载比例阀的原理、输入压力和输出压力的比例关系,阐述了变比值制动力分配汽车的利用附着系数和路面附着系数利用率的计算方法,表明虽然该方法比固定比值制动力分配汽车的计算分析方法复杂,但利用该计算方法得到的带比例阀汽车的利用附着系数完全满足M1类车辆的制动法规的要求,并且利用附着系数和制动强度之间的关系曲线与路面附着系数利用率曲线完全吻合,指出使用该计算方法匹配感载比例阀完全正确。  相似文献   

4.
惯性比例阀(Decelevation SencingProportioning Valve,缩写为DSPY)是日本五十铃N系列(NHR,NKR)轻型车制动系统配件,属感载比例阀类。轻型汽车行驶速度较高,在紧急制动时经常出现“甩尾”现象,特别是雨雪天气极易发生交通事故。其原因主要是前、后轮制动力分配不协调。五十铃惯性比例阀并非如通常一样以后悬挂挠度来感载,而是通过对减速度敏感的  相似文献   

5.
汽车液压制动系统前后桥制动力分配的电子控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电子技术替代传统的比例阀来控制汽车液压制动系统的前后桥制动力分配,不仅省去了比例阀,降低了成本,同时由于其控制更加精确,因而可在保证汽车制动稳定性的同时使后轮获得更好的制动效能。特别是当车辆配有ABS系统时,不需要增加任何硬件就可实现这个功能,因而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舒红 《汽车运输》1999,25(11):32-35
双轴货车的轴间制动力分配直接影响整车制动性能的优劣,本文将ECE制动法规转换为制动力分配界限图,以此为基础,对装备感载比例阀的货车制动力分配优化设计问题进行了研究。计算表明,这种方法能使汽车在保持良好的制动稳定性能的条件下,获得满意的制动效能。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半挂汽车的制动力合理分配为基础,对目前液压制动半挂汽车常用的管路布置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在半挂汽车制动管路中设置辐射式比例阀进行压力调节,实现制动力固定分配比的半挂汽车的最佳车轴抱死顺序。通过各轴制动力分配比导出了管路系统和辐射式比例阀的特性参数式,并较详细地论述了调节系统的其他参数的计算。  相似文献   

8.
为了考察在各种附着系数的路面上汽车的制动性能,分析了理想汽车前、后车轮制动力分配曲线与前、后制动器制动力分配曲线之间的匹配关系.引入能够反映制动性能的概念“制动力利用率”作为评价方法,根据不同的匹配关系导出对应的制动力利用率算法.针对某轻型客车,详细地分析了其在不同附着系数路面上的制动性能.同时改变制动器制动力分配系数,分析不同匹配关系下汽车的制动性能.结果表明:随着路面附着系数的增加,制动力利用率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随着制动器制动力分配系数的增大,汽车在低附着系数路面的制动力利用率降低,在高附着系数路面的制动力利用率升高;制动力利用率评价法能够有效地评价汽车在不同附着系数路面上的制动性能.  相似文献   

9.
基于电动赛车具有再生制动的优势,提出一种基于并联策略的电液复合再生制动力分配方法。在理想制动力分配曲线、ECE制动法规、赛车轮胎及行驶路面条件解算出制动力分配系数β,从而对赛车摩擦制动力与再生制动力进行合理的比例分配,在不同的制动强度区间采用不同的制动方式,达到制动效果。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某轻型载货汽车理想制动压力分配和制动力调节装置调压特性,提出了在轻型货车上安装制动力调节装置的匹配方法,即通过感应载荷的变化自动调节前、后轴制动力分配比例,可使其接近理想制动力分配曲线.对车辆匹配制动力调节装置前、后的制动性能进行了理论计算与道路试验,结果表明,匹配制动力调节装置可使该轻型货车的制动性能明显提高,制动稳定性和安全性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1.
为了提高电动汽车制动能量的回收效率,增加汽车续驶里程,本文针对前、后轮制动力和再生制动力的分配策略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制定前、后轮制动力分配策略时,采用以路面特征值识别为前提,将f线、ECE法规线和I曲线相结合的方法,根据当前路面的附着系数选择不同的控制策略,可使汽车在获得较大制动力的同时确保制动的方向稳定性;在制定再生制动力分配策略时,根据车辆实时工况,采用模糊控制的方法分配驱动轮上的再生制动力,可提高制动能量的回收效率。建立了再生制动控制策略的仿真模型,并在CYC_1015和CYC_UDDS两种工况下进行模拟仿真,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控制策略比ADVISOR原车控制策略能更好地实现制动能量回收,提高了纯电动汽车的续驶里程。  相似文献   

12.
依维柯S系列轻型汽车制动系统采用真空助力的液压双管路制动机构,即前轮为四缸固定钳体式盘式制动器,后轮为双向自增力式、自动调隙的鼓式制动器。为了改善整车的制动效果,还分别在前、后轮制动管路中装有滞后阀和感载阀,后者可根据汽车的装载量无级调整后轮管路的油压,以便相应地改变后轮制动力,使汽车在不同装载质量的  相似文献   

13.
目前国产汽车的制动系统大都是采用单管路形式。在行车过程中,当某一车轮的制动器失效或管路发生渗漏,就会使车辆失去制动作用,甚至造成交通事故。国外极大多数汽车现在都采用两个 (或多个) 互相隔绝的制动管路。当其中某一管路失效,司机仍可利用尚余的完好制动管路进行紧急制动。不少发达国家和地区还制定了汽车制动系统必须采用双管路形式的交通法规,而且在轿车和轻型汽车上广泛使用双管路真空加力器。上海制动器厂生产的83-Ⅵ型双管路真  相似文献   

14.
轿车轴间制动力分配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利用附着系数界线式给出了ECE制动法规换为前后轴制动力分配界限图,对装比例阀的轿车同间制动力分配翁化设计问题进行了研究,文中给出了一个轿车的计算实例。  相似文献   

15.
新能源汽车中,特别是电动汽车,因其节能环保的优势,是社会和国家相关部门提倡的重点,在私人轿车中的比例也逐步增大。因此,当今对电动车的研究也更加深入,电动汽车的制动力分配作为电动汽车安全性的主要内容,也是文章重点研究的方向。文章主要介绍电动汽车制动力分配特点,兼顾制动力分配的制动系统能量回收以及制动力分配的相关理论曲线。并引入实际车型,通过其实际制动力分配曲线与理想制动力分配曲线的对比来验证其制动力分配的合理性,根据对比结论分析制动力分配的特点。并对制动力分配的优化方案进行介绍与展望。通过整个体系的阐述,强调制动力分配的重要性以及对电动汽车制动安全性、稳定性的意义,也是电动汽车今后发展的重要方向。为我们今后对电动汽车的研究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为合理确定加装缓速器后汽车制动力分配比的大小,提高制动稳定性与效率,建立汽车制动控制模型,分析加装缓速器后原车制动力分配比与利用附着系数的关系。考虑不同制动强度与缓速制动力对制动稳定性的影响,基于ECE制动法规对制动力分配比进行设计,得到加装缓速器汽车满载与空载制动力分配系数的合理取值。对比分析设计前后的制动效果,结果表明:原车制动力分配比无法满足复合制动时的法规要求;优化设计制动力分配比后汽车在满载与空载工况下制动均能较好满足ECER13制动法规要求,且制动效率不低于79%。  相似文献   

17.
装有缓速器的汽车在制动时,其制动性不能用理想制动器制动力分配曲线(I曲线)来评价,但对I曲线稍作修改并结合传统的分析方法,仍可以对汽车的稳定性进行分析.文章通过前后轮制动器制动力的关系式,得出关于路面附着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通过该方程解的情况来分析制动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为了保证汽车制动时的稳定性,施加在后轮上的缓速器制动力不宜过大,并且通过适当调整制动器制动力分配系数,可以提高汽车的制动稳定性.  相似文献   

18.
重型挂车的气制动类型,按其控制方法的不同来分,一般有充气制动和断气制动两种。一、充气制动系统,是将挂车的制动系通过软管与牵引车的制动系联成一体。由于动力气源的供应方法不同,又可分为单管路和双管路两种。1.单管路制动:挂车上不装储气筒,挂车的制动管路与牵引车的管路串联成一个整体。当牵引车的控制阀开启时,同时将压缩空气分配到牵引车和挂车的各车轮制动器气室。这种制动系统的结构虽然较简单,但由于从牵引车流向挂车的管路较长,气流受管道的阻力影响,使前、后轮的制动略有时差,故一般仅适用于半挂车或轮组较少的挂车。2.双管路制动:在挂车上装有一组储气筒,挂车车轮制动器所需的压缩空气由挂车储  相似文献   

19.
由汽车简化模型制动时的受力分析可推导出理想前后轮制动力之间的关系式,得出理想制动力分配曲线,结合实际制动力分配线来讨论确定前后轮制动力,再用附着系数的定义得到前后轮利用附着系数,根据ECE法规要求检验前后轮利用附着系数是否在规定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20.
在进口的某些汽车的制动系中,有一种调节前后轮制动力的装置,称为感载比例阀。其作用是根据后轴负荷及重量转移所造成的后钢板弹簧的变形量以控制向后制动分泵的输出气(油)压,使前、后制动力之比能接近前、后轮附着重量之比,从而改善汽车的制动稳定性,避免和减少甩尾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