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针对半浸式螺旋桨受到交替式变化冲击载荷后引发的强度问题,以MSD 200半浸式螺旋桨推进装置为研究对象,提出了用有限元法来计算半浸式螺旋桨叶片强度的方案.首先,对半浸式螺旋桨在实际工作中所产生的不同方向的力进行分析;其次,利用PropCad软件建模后导入到Solidworks软件中进行螺旋桨强度的静力学分析,实现对半浸...  相似文献   

2.
不同浸深比半浸式螺旋桨动态力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半浸式螺旋桨的动态性能,利用六分力天平测量不同浸深比下半浸式螺旋桨的非定常力,分析浸深比对半浸式螺旋桨动态力的影响,并探讨半浸式螺旋桨受力在水平面和垂直平面上的方向性.试验结果表明,在合适的浸深比下,可以减小半浸式螺旋桨各分力的波动,改善半浸式螺旋桨的操纵性能.  相似文献   

3.
半浸式螺旋桨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半浸式螺旋桨的试验研究和理论研究进行了比较详细和全面的综述,半浸式螺旋桨的试验研究在早期进行得较多,一些试验方法已日趋成熟。理论方面利用常规桨较成熟的升力面,面元法预报半浸式螺旋桨的水动力性能,近几年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文章介绍了过去10年间在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CSSRC)进行的商用船舶螺旋桨设计和空泡、脉动压力试验方法及应用;介绍了利用试验手段解决实船螺旋桨出现的空泡剥蚀、螺旋桨空泡引起的船体剧烈振动等工程问题的方法;以及船舶节能装置的设计、试验方法及应用等;同时还介绍了用于高速艇的半浸桨及控制系统的设计及应用.  相似文献   

5.
侧推器和控制系统的联合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介了日本三井公司和海鸥螺旋桨公司研制和设计的侧推器与控制系统的联合装置。侧推器采用TC-200型可调螺距螺旋桨。控制设备采用电子计算机。模拟试验结果表明,位置允差小于5%水深,角度偏差小于±10°。该装置非常适用于要求动力定位的船舶。  相似文献   

6.
开发了海洋科学考察船侧推筒体封盖装置,分析了海洋科学考察船侧推筒体封盖打开和关闭时封盖的受力以及侧推螺旋桨工作时侧推筒体封盖的受力,提出了两种工况下的侧推筒体封盖载荷计算方法,为侧推筒体封盖装置的设计提供了驱动功率计算方法,为封盖强度计算提供了计算依据。  相似文献   

7.
现在已有许多种喷水侧推装置的结构型式。通常,这种装置有位于船底的吸水口和从吸水口向上的垂直的流道,流道中装有工作机构(轴流泵或螺旋桨),工作机构之后装有用以使水流转向左舷或右舷横向流道的转动闸板或导流板,而住横向流道终止于船舷的端部装有喷嘴(图1)。该装置可由电动机或内燃机驱动。对喷水侧推装置的兴趣并不是偶然的,因为与其他广泛应用的主动操船装置,例如装在船身水下横向隧洞中的螺旋桨和伸出式主动舵柱相比,可以省却使用直角传动减速器,这  相似文献   

8.
<正>0 引言为提高船舶操纵性能,耙吸式挖泥船配备2台横向推进器(即侧推器),不同吨位船舶所配备的侧推器的功率也不尽相同。侧推器由大功率电机通过扇形齿轮驱动螺旋桨进行传动,实现船舶的横向移动。其中,螺旋桨桨叶的螺距是可变的,简称可变螺距桨(CPP)。1 故障情况某大型耙吸式挖泥船总长160.2 m、型宽27 m,配备2台额定功率为735 kW的电机,驱动侧推螺旋桨,艏艉侧推器电源由左右轴带发电机分别供电。该船在某港口施工期间因右  相似文献   

9.
在原有图谱设计方法的基础上,采用BP(Back-Propagation)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和遗传算法GA(GeneticAlgorithm),建立了一种船舶螺旋桨优化设计方法。BP人工神经网络模型通过训练可以具备强大的非线性映射能力,以数学解析的形式,较好地提取了海量螺旋桨水动力性能数据特征;GA不依赖于问题的具体领域,对问题的种类有很强的鲁棒性,为计算机辅助船舶螺旋桨优化设计提供了一种通用的多参数优化框架。针对三体消波艇半浸式螺旋桨和沿海巡逻艇螺旋桨的设计实例表明,该方法能快速可靠地搜索到最优解,不仅具有足够的工程精度,而且实用方便,适用性强。  相似文献   

10.
在原有图谱设计方法的基础上,采用BP(Back-Propagation)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和遗传算法GA(GeneticAlgorithm),建立了一种船舶螺旋桨优化设计方法.BP人工神经网络模型通过训练可以具备强大的非线性映射能力,以数学解析的形式,较好地提取了海量螺旋桨水动力性能数据特征;GA不依赖于问题的具体领域,对问题的种类有很强的鲁棒性,为计算机辅助船舶螺旋桨优化设计提供了一种通用的多参数优化框架.针对三体消波艇半浸式螺旋桨和沿海巡逻艇螺旋桨的设计实例表明,该方法能快速可靠地搜索到最优解,不仅具有足够的工程精度,而且实用方便,适用性强.  相似文献   

11.
特种装置页次 18 4021231拍[5[08 1 8 1221器1.大功率高速船用螺旋桨2.利泼斯高功率调距桨—供“海卜火车轮渡”号集装箱船川3.对转螺旋桨及装置的国外发展现况4.商船对转螺旋桨系列研究5.“鸭鹏”号动力定位钻探船说明书6.儿种新型推进器了.能够侧向运动的船8.新型ZF船用喊速齿轮9.侧向螺旋桨的圆周速度和噪二阶10.快速自由面防摇装置11.普留格舶部推力器12.船舶推进擦制系统的选择和模拟1 3.大船用的一种新型防摇装置擦制系统14.内河船循推装置的有关情况15.司东锰船用公司研制的新系列推力装置16.司东锰船用公司新型的调距桨1了。对转螺…  相似文献   

12.
单机啮合式双桨推进装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单机啮合式双桨推进装置是一种新型的船舶推进装置。它结构简单,成本低,效益高。适用于螺旋桨负荷重或直径受限制的船舶,特别是拖、推轮等。实船营运的统计结果证明,拖轮采用该装置后,千吨公里油耗下降17%以上。  相似文献   

13.
采用泵喷推进器的舰艇已经被证实比采用螺旋桨推进器的舰艇在航速、隐蔽性上有极大的提升.为使泵喷推进器的性能进一步提高,对泵喷推进器的水动力性能及空化性能、噪声性能的研究进行综述.首先介绍泵喷推进器的水动力设计方法以及针对不同部件的优化研究进展,并对近年来与泵喷推进器相关的水动力学模拟仿真及实验结果进行分析;随后又对泵喷推...  相似文献   

14.
挪威BRUNVOLL公司是一家专业生产船用侧推器的公司。自1913年生产出第一套调距桨……1990年生产PLC控制侧推器……发展到今天已是一家拥有100多名在侧推器技术领域、造船技术坚实基础、侧推器各发展阶段经验方面资深专家的现代化侧推器公司。 该公司生产有五种型号的侧推器。功率为75~2300kW,额定推力为13~310kN,螺旋桨转速为190~600r/min,螺旋桨直径为850~2750mm;配有定距桨和调距桨;有电液、电动及柴油机驱动;螺旋桨为镍—铝—铜锡合金。  相似文献   

15.
一、试验目的,内容和方法: 对斜轴半浸式螺旋浆的工作特点建立初步的感性认识;与全浸式螺旋浆进行粗略的定性比较;探讨试验方法並指明今后的研究方向。在平轴全浸试验基础上,进行了平轴半浸试验和斜轴半浸试验。平轴半浸试验与一般的全浸试验相同,但斜轴半浸试验如果仍然使螺旋浆在前,敞水箱在后,则敞水箱将进水。所以,改成与自航试验相类似的试验方法:敞水箱在前,螺旋浆在后。由于轴系倾斜的缘故,敞水箱和轴系均完全处于水面上空,对迎面来流不会产生扰动。轴倾角为13度。  相似文献   

16.
科海拾贝     
《航海》1994,(5)
日前,日本钢管造船公司研究开发成功利用流体力学原理来降低船舶阻力——新型的“NOPS”偏心螺旋桨船。 这种“NOPS”船型主要是在艉部破坏原有的涡流结构,利用螺旋桨向一侧偏移,使合成涡流的方向与螺旋桨的旋转方向相同,从而可达到提高螺旋桨推力的目的。由于单螺旋桨一般均采用右旋,因此,“NOPS”型船的螺旋桨均向右舷偏移。 这种“NOPS”船型具有的功能:一、在一定航速下有利於船舶选用较大的方形系数C_b;二、节能可达3%~9%;三、不需要改变船体原来的线型和结构设计方案;四、操纵性几乎与普通中心螺旋桨船相同。但机舱布置和轴系设计需稍作修改。 目前,这种船型已成功地应用於大型油轮(VLCC)和大型液化天然气运输船(LNG)。  相似文献   

17.
潜艇前置导叶螺旋桨是CSSRC为提高潜艇快速性和降低螺旋桨噪声而开发的一种新装置。它由螺旋桨和安装在尾附体与螺旋桨之间一适当位置上的导叶组成。利用尾附体、主艇体和导叶间的相互作用来调节螺旋桨的来流,使螺旋桨的能量损失、不定常力和辐射噪声减小。本研究表明,这种新装置可以提高潜艇最大航速0.3~0.5节,降低螺旋桨辐射噪声2~4分贝。  相似文献   

18.
喷水推进组合体──一种新颖的船舶节能推进操纵装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立祥  王泽群 《船舶》1994,(2):11-16
喷水推进组合体作为一种新型的推进操纵装置,1987年首先在浅海多用途拖轮“胜利221”号装用成功以来,又有多艘船装用后都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最近,出口澳门的1500m^3耙吸式挖泥船装用喷水推进组合体取代可调距螺旋桨也取得了圆满成功。为此,很多周志对喷水推一全为什么可以取代可调桨提出了很多问题,也表示了浓厚的兴趣,故本文较详细地介绍了喷水推进组合的结构,性能,特点以及在实船上的应用情况,亦希望本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介绍的是一种无轴系间接推进装置方式。这种方式来源于液压侧推装置的启迪。它是将一种特殊设计的液压马达置于螺旋桨桨毂内,主机发出的动力先供给油泵,产生高压油流,此油再用来驱动该液压马达,并驱动螺旋桨。  相似文献   

20.
八十年代初,联邦德国许内克罗特教授根据船舶航行时水流为船体分割,船尾处发生明显分离这一早已为人们司空见惯的流体力学现象,设想在船体尾部螺旋桨前,螺旋桨轴的上方加装由两半圆环组成的导管,其横断面为机翼型,半环直径约为螺旋桨直径的一半,许内克罗特教授将它称为“补偿导管”,可用来减少船尾处的水流分离现象,加速螺旋桨上部的水流流速,使螺旋桨进流均匀,从而提高螺旋桨推进效率,降低主机燃油消耗,取得节能效果。在船模试验取得成功基础上,1984年3月联邦德国“鲁道尔夫·奥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