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9 毫秒
1.
深水海底支持船减振降噪的设计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结合大连中远海运重工建造的深水海洋工程船为例,介绍了船舶减振降噪方面的设计方案和改善举措,以达到减振降噪效果。根据国际海上安全委员会《船上噪声等级规则》和船级符号要求,研究在设计和建造不同阶段减振降噪的方法,为船员提供更好的工作环境,为其他类似产品的设计和建造提供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2.
科考船等对水下振动和噪声要求较高的船舶近年来越来越多地采用电力推进形式,本文以实际项目为例,介绍了电力推进船舶机舱内主要振动噪声的产生原因,阐述了电力推进船舶机舱内振动噪声的控制技术,具体包括电站系统、电力推进系统和螺旋桨的减振降噪措施。经实船验证,本文所采用的措施减振降噪效果优异,指标明显低于DNV船级社对电力推进船舶的噪声要求,可为今后对水下辐射噪声要求较高的船舶提供一定的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3.
正日前,为协助船厂和船舶设计单位在船舶设计和建造过程中最大限度地提高舱室噪声等级的可控性,有效节约成本,中国船级社(CCS)推出船上舱室噪声控制技术服务。该服务贯穿船舶设计、建造试验的各个阶段,主要包括以下服务内容:一是船舶减振降噪的相关技术培训:IMO噪声规则要求、CCS相关标准及要求、船舶减振降噪技术等培训服务;  相似文献   

4.
复合材料船舶减振降噪性能优越,对实现降低船舶振动响应、提升船舶安静性的目标具有积极意义。本文基于FEA和SEA理论,在有限元软件Abaqus和统计能量分析软件VA-One中分别对复合材料船舶低中频段、高频段振动响应噪声进行数值模拟。通过改变复合材料厚度和铺层工艺,提出2种优化方案。船舶振动噪声数值预报结果表明,振动源周边位置即主机基座的结构设计对于船舶减振降噪性能影响较大,改进后的优化方案2相对于初步设计方案的平均振动总级降低2.8 dB,相对于钢制船舶降低5.1 dB,说明复合材料船建造可通过改变工艺提高减振降噪性能。  相似文献   

5.
船舶减振降噪措施简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船舶减振降噪措施的采用是船舶设计中的重要环节,是一个系统工程。其措施主要包括螺旋桨的减震降噪、机电设备的减振降噪以及避免共振。各种减振降噪措施的采用不仅要强调效果,同时必须考虑到经济性,所以减振降噪只要达到合理适度、满足使用要求的效果就可以。  相似文献   

6.
《船上等级噪声规则》的实施对减振降噪的阻尼材料的实船应用提出了迫切需求。基于试验中心开展的阻尼材料耐火试验,本文研究了此类材料在表面可燃性及烟密度试验中的防火性能,并着重分析了不同试验条件和因素对其对评判结果的影响。通过研究,为制定2010 FTP规则对阻尼材料的耐火要求提供试验数据和技术支撑,推动减振降噪材料的实船应用。  相似文献   

7.
常规船舶舱室空调通风管路能够完成船舶舱室的通风任务,但受船舶在海水中行驶,时常遭遇不确定性大风影响,管路存在振动频率与噪声较大的不足,为此提出船舶舱室空调通风管路减振降噪方法研究。引入通风管路流体动力学,基于Kip Stephen Thorne振动原理计算,构建减振降噪模型;合理选材提升通风管路材料阻尼性,优化包覆声学材料,实现船舶舱室空调通风管路减振降噪方法的研究。试验数据表明,提出的方法研究较常规方法减振77.24%,降噪81.13%。  相似文献   

8.
国际海事组织(IMO)海上安全委员会(MSC)第90次会议批准了《船上噪声等级规则》修订草案,对船舶的降噪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将对造船业和相关配套企业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9.
为丰富我国船舶减振接管选用型谱,同时打破欧美发达国家减振接管的技术封锁,我国新研制了JYXR系列、CKXT系列和CKST系列等新型减振接管或接头,为船舶管路减振降噪设计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通过设计减振接管隔振效果试验台架,验证试验室测量船舶管路隔振性能的可行性,同时对国产CKST系列可曲挠接头和进口金属软管的隔振效果进行对比试验,探索船用减振接管隔振效果试验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国产CKST系列可曲挠接头的隔振效果优于进口金属软管,CKST系列可曲挠接头可广泛应用于舰船研究设计领域。  相似文献   

10.
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船级社对船舶噪声问题日益关注,并将其作为船舶舒适性指标的一个组成部分。鉴于生产人员长期生活在FPSO上,国际船舶和海洋工程设施规范对浮式生产储油船的居住舱、工作环境等方面提出了较为严格的要求,规定FPSO设计过程中必须进行舱室和工作环境噪声预报,采取减振降噪措施,以满足规范要求。文中结合30万吨FPSO项目,介绍了振动噪声数值模拟技术在FPSO生活区模块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尽管吸振、隔振、吸声、隔声等单项减振降噪技术日臻成熟,针对特定频段、特殊环境的振动与噪声控制新措施层出不穷,但仍然无法确保在工程实践中可以取得良好的减振降噪效果。究其原因,未能重点关注船舶结构等实际系统的整体性和关联性特征、缺乏全面的系统工程思维制约了减振降噪技术效用的充分发挥。通过尝试应用系统工程思维指导减振降噪工程实践,顺利完成了某石油管道生产车间环境噪声治理和某型飞机异常噪声故障复原与归零工作。介绍减振降噪工作中部分系统工程的实践经验,提出相关建议,以期促进系统工程思维在船舶减振降噪工作中的进一步深化推广。  相似文献   

12.
刘春江  胡浩  崔濛 《船舶》2019,30(4):68-74
科学考察船的空调通风系统噪声不仅会影响到科学家进行海上实验,而且对船员的工作、生活也有很大的影响,故空调通风系统减振降噪是科学考察船的重要工作之一。该文结合“东方红3”号实船,介绍了该类船的空调通风系统减振降噪的特殊性,同时提出通风系统减振降噪设计的方法和措施,为科学考察船以及类似船舶空调通风系统减振降噪技术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尽管吸振、隔振、吸声、隔声等单项减振降噪技术日臻成熟,针对特定频段、特殊环境的振动与噪声控制新措施层出不穷,但仍然无法确保在工程实践中可以取得良好的减振降噪效果。究其原因,未能重点关注船舶结构等实际系统的整体性和关联性特征、缺乏全面的系统工程思维制约了减振降噪技术效用的充分发挥。通过尝试应用系统工程思维指导减振降噪工程实践,顺利完成了某石油管道生产车间环境噪声治理和某型飞机异常噪声故障复原与归零工作。介绍减振降噪工作中部分系统工程的实践经验,提出相关建议,以期促进系统工程思维在船舶减振降噪工作中的进一步深化推广。  相似文献   

14.
随着时代的发展,船舶振动和噪声指标日益得到船东及海事组织的重视,采取何种措施达到船舶设计要求的振动及噪声指标,保证船舶舒适度,是每个项目都需要面对的问题。针对某轮从综合布置,设备/材料选用,施工节点等几方面介绍了该轮的减振降噪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前舰船上仍大量使用传统材料,而近年来新型材料的发展优化了舰船的设计及性能。本文从材料的角度为船舶的减振降噪提供新策略。主要介绍新型阻尼材料、负泊松比材料、超磁致伸缩材料、功能梯度材料、声子晶体和声子玻璃这几种当下热门的新型材料,分别阐述其作用机理,目前国内外的发展现状,并简要分析它们在船舶减振降噪方面的应用前景,希望能为未来新材料在舰船上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新型材料在船舶减振降噪方面的前景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前舰船上仍大量使用传统材料,而近年来新型材料的发展优化了舰船的设计及性能。本文从材料的角度为船舶的减振降噪提供新策略。主要介绍新型阻尼材料、负泊松比材料、超磁致伸缩材料、功能梯度材料、声子晶体和声子玻璃这几种当下热门的新型材料,分别阐述其作用机理,目前国内外的发展现状,并简要分析它们在船舶减振降噪方面的应用前景,希望能为未来新材料在舰船上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通过分析船舶噪声的形成原因,详细介绍了船舶噪声的分类和特点,深入研究了船舶噪声的常规控制及处理办法。归纳和总结了以往舰船上的实际控制和处理船舶噪声方案。旨在为其他项目提供一个综合性的隔音降噪指导方案。综合考虑各种减噪、降振的措施,从而用比较经济的方式,取得理想的声学设计效果。  相似文献   

18.
T54/T60阻尼涂料在舰船减振降噪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刘东晖  黄微波 《船舶》1997,(4):40-46
本文简述了阻尼涂料减振降噪的阻尼和发展趋势,重点介绍无溶剂阻型T54/T60阻尼涂料主要技术性能、使用方法及设计要点,并通过应用实例证明该涂料是造船行业减振降噪的理想材料。  相似文献   

19.
船舶加筋舱壁隔音性能数值分析误差较大,是隔音性能数值分析模型的主要弊端,对此设计船舶加筋舱壁隔音性能数值分析模型。基于非声源噪声级分析公式,确定加筋舱壁隔音性能算法,将舱壁强梁包围的加筋板转化为四周固定支撑的单向周期加筋板区,进行区域分析计算,最后结合FE-SEA混合法和VAone软件平台的周期子系统模块,实现加筋舱壁隔音性能数值分析模型的建立。实验结果显示,相比较传统隔音性能数值分析模型,单音频环境下,隔音性能数值分析模型数值误差降低0.02,多元素音频环境下,误差降低0.05可以证明分析模型可以有效降低误差,数值分析更准确。  相似文献   

20.
根据船舶设计中提出的动力装置减振降噪的要求,以某船舶中经过不同方式隔振设计的多台辅机设备为研究对象,建立该舱室的有限元模型。通过数值计算分析不同隔振装置的减振性能。结果表明:用简化为弹簧和阻尼器的隔振器来模拟实际橡胶隔振器,隔振效果在高频段有一定差异,低频段影响不大。为了改进隔振效果,可以适当增大隔振体系安装平台的厚度及中间质量体的质量,并综合考虑对机组共同激励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