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德国升船机技术与管理的考察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德国升船机工作原理、运行维护管理与内河航运管理体制的考察研究,对三峡工程升船机的建设、管理和长江航运规范化管理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
百色水利枢纽最大通航水头为113.80 m,上游库区水位变幅大,下游右江水位变化速率快,航运用水会对枢纽发电效益产生影响,建设通航设施面临高水头通航、节约水资源、降低对已建设施安全与运行影响等技术难题,建设方案应实现高效通航、运行可靠、维护便利、投资经济等多重目标协同效果最优。百色水利枢纽通航设施工程采用船闸与升船机组合方案、升船机与升船机组合方案、单级升船机方案和多级船闸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比选,推荐船闸与升船机组合方案,其发挥了船闸适应大水位变幅和升船机提升高度大、过闸时间短的技术优势,并对升船机形式进行比选,推荐的船闸与全平衡卷扬式垂直升船机组合方案能够实现高效通航、运行可靠等建设目标。为实现高坝通航提出了新思路,对类似工程建设及规范修编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针对通航建筑物下游引航道口门区复杂流场的现场观测难题,发明了高精度的水流流速、流场测试方法,准确获得不同流量工况下景洪升船机下游引航道口门区的横向、纵向及回流流速,揭示带透水导墙的引航道口门区流场结构特征,为升船机船舶通航安全评价、航路航法优化等通航管理提供重要依据;并将原型观测与模型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针对通航水流条件模型试验及船舶通航安全评估提出建议,可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向家坝升船机采用全平衡齿轮爬升螺母柱保安式一级垂直升船机,最大提升高度114.20m,是当今已投运升船机世界之最。2018年5月26日向家坝升船机投入试通航运行,试通航运行第二个年度货运量就达到了设计指标,通航效益显著,是目前国内运行最繁忙的升船机。本文概要介绍了向家坝升船机特点、主要设备、运行流程及试通航运行情况。  相似文献   

5.
郑卫力 《水运工程》2022,(9):112-115
三峡升船机规模大、技术难度高、机电设备种类繁多,维护难度大,且运行系统的安全保护等级高,极易出现停机故障,因此,保障升船机正常通航运行是三峡升船机建成后面临的一个挑战。本文全面回顾分析了三峡升船机2016年9月试通航以来在通航条件、设备设施运行与维护、船舶交通组织等方面面临的挑战,系统介绍了在设备设施运行改造、实船试验和配套设施建设方面取得的主要经验,指出了三峡升船机通航运行存在的不足以及后续工作展望。  相似文献   

6.
根据工程总进度安排,构皮滩水电站在2008年汛后下闸蓄水,位于水库内的第一级升船机需在蓄水前完成水下部分施工。受地形地质条件、左岸缆机平台布置、施工进度要求等因素制约,第一级升船机布置和选型极其困难。本文通过对构皮滩水电站通航建筑物第一级升船机形式选择及布置方案进行研究,从技术条件、通过能力、施工工期、经济效益等方面,对采用常规全平衡式升船机形式与下水式升船机形式两种方案进行了全面比选,研究并提出了上游下水式垂直升船机创新布置方案,有效解决了升船机建设制约工程蓄水发电的核心矛盾。  相似文献   

7.
升船机适用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一心 《水运工程》2006,(10):160-163
探讨升船机适用条件,提出升船机在优化航道网、提高航道通航效率中的作用。升船机的省水特点决定了它在我国中西部地区航道开发建设中的地位。升船机也是解决高坝通航一种非常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8.
正为进一步保障三峡升船机的安全高效运行,近日,交通运输部发布《三峡升船机通航船舶船型技术要求(试行)》公告,明确通过三峡升船机的通航船舶最大尺度、吃水和排水量控制标准。按照规定,允许通过三峡升船机的船舶类型主要为客船、滚装货船、集装箱船,禁止载运危险货物的船舶通过升船机。通航船舶需满足《长江水系过闸运输船舶标准船型主尺度系列》有关规定,同时,  相似文献   

9.
吉勇 《水运工程》2017,(10):38-41
水力式升船机是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升船机,目前没有相关的运行与维护标准或规程可供借鉴。基于景洪水力式升船机建设、调试及试通航长期的工程实践,阐述景洪升船机集控与现地、自动与单步等多种运行方式和操作流程,总结升船机运行重点检查事项与安全控制指标,提出设备维护检修重点,可为水力式升船机运行维护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隔河岩第一级升船机主提升系统的设计是实现船机通航功能的关键,也是升船机可靠运行的保证。本文介绍了隔河岩第一级升船机主提升控制系统,并对其组成结构和功能做了详细说明。另外对系统的可靠性保证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湖北省现有通航河流194条.在通航建筑物中,除长江葛洲坝船闸、在建的三峡船闸外,在汉江上建有丹江口水电站升船机,堵河上建有黄龙滩水电站升船机.目前,汉江王甫洲水电枢纽船闸已建成投入试运行,清江高坝洲、隔河岩水电枢纽升船机正在建设中,过船设施管理问题已提到了议事日程,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12.
在水利枢纽工程中,利用垂直升船机搭建通航过坝的通道,节省运营成本,在高水头的通航建筑物中,水力驱动式垂直升船机具有突出的节能、安全等特点,本文以景洪水电站水力式垂直升船机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水力式升船机是高坝通航建筑物的一种新形式,在国内外没有运行经验可供借鉴。为保障水力式升船机安全可靠运行,针对重要风险源风险评价的模糊性难题,通过构建水力式升船机重要风险源因子事故树,辨识水力式升船机运行风险因子及其逻辑关系,提出基于模糊理论的水力式升船机运行安全重要风险源风险分析方法。以景洪水力式升船机为例,定量分析风险因子的风险等级,对水力系统、机械系统重要风险源进行安全风险评价。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客观地评价风险,可为水力式升船机运行风险预警和管理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4.
随着三峡枢纽的建成,上游库区航道明显改善,过闸货运量快速增多,船闸通过能力和过闸需求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三峡通航成为制约长江航运进一步发展的节点。从船闸快速检修技术、船闸运行组织、升船机运行维护等方面提出技术研究方案,以进一步提高三峡、葛洲坝船闸、升船机通过能力,开创三峡通航新局面。  相似文献   

15.
广西百色水利枢纽通航设施工程率先采用“省水船闸+升船机+辅助船闸”组合式通航建筑物总体布置方案,其省水船闸带两级独立梯形断面省水池,省水率可达55%。介绍百色水利枢纽通航设施工程通航建筑物形式选择,阐述采用“省水船闸+升船机+辅助船闸”组合方案后,船闸下泄水流进入中间渠道后引起的升船机上游水位波动情况,以及全平衡式升船机在对接过程中对于水位变化的要求。为解决水位波动对升船机安全运行的影响问题,提出非省水船闸+泄水外排方案与省水船闸方案,并对两方案进行技术经济对比分析,最终确定采用省水船闸方案。  相似文献   

16.
胡方珍 《船舶》2022,(6):30-36
船舶在狭浅水域航行时,由于水体流动及波浪的复合影响,会造成船舶航行下沉量较大而存在触底的风险,危及船舶结构和通航设施的安全,如何有效地评估船舶航行下沉量对航运安全有重要意义。该文以船舶通行三峡升船机为例,通过牵引船模试验方法测得不同船型在进出三峡升船机航行时的下沉量,拟合出不同船型下沉量计算公式。研究表明:航速是影响船舶航行下沉量的重要因素,船舶出升船机过程应作为最大下沉量的控制工况。研究结论可为航运管理部门制定通航管理规定和船舶设计单位设计相关船型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7.
正4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三峡坝区,详细了解三峡工程建设、发电、水利、通航、生态保护等方面情况,现场考察三峡船闸、升船机等大国重器运行状况,并听取了交通运输部李小鹏部长关于三峡通航管理工作的汇报,给予三峡通航极大关切和鼓舞。4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系统阐释了长江经济带发展的一系列方向性、全局性、根本性、战略性问题和具体要求,是新  相似文献   

18.
易坚浩 《水运工程》2023,(7):140-145
现有通航设施通常指船闸或升船机,船闸通行效率高,但耗水较多,升船机不耗水,但通行效率低,结构复杂。因此,针对现有通航设施的局限性,本文提出一种新型水力升降机,应用于通航设施,可最大限度省水节能且具有良好通行效率,该通航设施采用竖井内升降机(母船)承载通航船舶(子船)的模式实现升降,子船停泊在母船甲板上的池内,当母船升降至池内水位与上下游水位齐平时,池内船舶便与上下游船舶进出交换,达到上下游船舶通航的目的。该通航设施可兼具船闸和升船机功能,具有良好的通用性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19.
向家坝升船机自投入试通航以来,设备运行安全稳定,为金沙江航运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通航门作为升船机通航流程中的关键设备,其运行状况对通航效率与设备安全有着重要影响。目前通航门在启闭过程中无法调速运行,通航门启闭到位时对闸首设备造成很大的冲击振动,影响设备安全运行。为此,本文在对通航门结构及启闭系统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通航门启闭调速的改造思路,并就具体的液压启闭系统与电气控制系统的调速改造方法做了详细阐述。经过改造,既缩短了通航门的运行时间,提高通航效率,又减小了对设备的冲击振动,保证设备安全,为升船机的安全高效通航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乌江彭水河段属于典型的峡谷型山区河流,航道条件复杂,加之梯级开发水头较高,因而通航建筑物的选型及合理布置是解决船舶安全过坝以及满足通过能力要求的关键技术之一。综合分析国内类似峡谷河流水利枢纽,提出"船闸+中间渠道+升船机"方案,较好地解决了彭水通航建筑物选型和布设上的困难。通过多次实船试航试验和专题研究,对船闸及升船机建设标准偏低以及下游引航道水面波动使升船机对接困难等问题进行探讨,提出优化联合调度运行方式以及科学管理和延长下游引航道导墙长度等多种治理方案建议,供管理部门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