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房屋裂缝的出现,轻则影响房屋的美观,严重的会影响整个房屋的结构承载力甚至有使房屋倒塌的危险,直接关系到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本文通过笔者多年的监理工作经验,总结分析了建筑物墙体裂缝产生的原因和裂缝形式,针对性地提出了建筑墙体裂缝控制的防治措施及监理控制对策  相似文献   

2.
—、概述防水卷材是将沥青类或高分子类防水材料浸渍在胎体上制作而成的卷形防水产品,是工程基础与建筑物之间无渗漏连接的材料。它主要用来抵御建筑墙体、屋面、以及隧道、公路、垃圾填埋场等地的外界雨水和地下水渗漏,号称是整个工程防水的第一道屏障。  相似文献   

3.
城际铁路隧道不可避免地要下穿建筑物密集的市区,其开挖施工会引起地表沉降,危及建筑物的安全,因此评估城际铁路隧道和邻近建筑物的相互影响就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文章以实际工程为例,将隧道、地基和上部结构作为一个整体,系统地研究了建筑物和下穿隧道的相互影响,针对不同的施工工法和不同的地质情况进行了敏感性分析,并对各类工程措施的效果进行了评估。研究结果表明,基础桩端嵌入地层性质对建筑物沉降、结构内力以及后续的加固处理措施影响很大;相对于隧道不同部位的桩基受隧道施工的影响各不相同,隧道正上方和侧上方45°附近桩基受开挖影响较大;同样地层情况下,盾构法开挖后建筑物的沉降和内力值要比矿山法低;桩基托换对整体沉降的控制要好于加固地层措施,然而桩基托换措施却增大了建筑物局部变形和内力值;建筑荷载作用位置附近隧道段内力会有所增大。因此需要预计各类可能的情况,并根据具体情况综合采取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权利要求 1.一种新型太阳能电池组件盖板玻璃,包括有玻璃基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基体具有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设置于朝向太阳光入射的一侧,所述第二表面设置于朝向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具有硅片的EVA层的一侧,所述第一表面设置有具有半椭球体单元凸起和半椭球体单元凹陷的花纹结构,所述第二表面为绒面结构;所述花纹结构为由所述半椭球体单元凸起和所述半椭球体单元凹陷横纵连续设置构成的花纹结构.  相似文献   

5.
为完善格栅式遮光棚的设计参数,利用眼动仪在雅康高速隧道群路段进行实车试验,以驾驶人瞳孔直径变化率以及驾驶人的主观舒适性作为评价指标,验证格栅式遮光棚的遮光效果;在此基础上利用DIALux软件建立了环形和门式2种格栅式遮光棚模型,计算得到格栅式遮光棚在不同洞口朝向和不同格栅间距情况下的遮光率,探明不同参数对遮光棚遮光效果的影响;基于隧道洞口处驾驶人瞳孔面积和环境照度的关系,给出不同设计速度下遮光棚内不同的位置照度要求。研究表明:格栅式遮光棚有效提高了驾驶员在隧道进出口路段的视觉舒适性;环形和门式遮光棚遮光效果并无明显差异;遮光棚两端5~10 m范围内受自然光和隧道洞内暗环境影响,存在较剧烈的明暗过渡;遮光棚中间段照度较为稳定,可作为计算格栅式遮光棚遮光率的依据;洞口朝向对遮光效果影响较大,东西洞口朝向遮光率高于南北洞口朝向遮光率5%~10%;遮光棚内逐级减光并非以线性降低为最佳,设计时可根据照度与速度及距洞口距离的关系式计算或根据现场照度测试结果进行取值。  相似文献   

6.
覃健世 《西部交通科技》2024,(1):190-192+204
为了降低砂卵石地层盾构施工对邻近建筑物的影响程度,文章基于Midas GTS NX有限元软件构建模型,对不同顶推力、注浆压力和浆液强度下盾构邻近建筑物变形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建筑物的沉降变形和水平位移随着顶推力增大而逐渐增大,随着注浆压力和浆液强度增大而逐渐减小;顶推力越小,注浆压力和浆液强度越大,建筑倾斜率越小;当盾构千斤顶推力为110 kPa、注浆压力为190 kPa时,建筑的沉降变形相对较小,并宜选择强度高的注浆材料。  相似文献   

7.
支撑预加轴力情况下墙体先期位移的修正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地下连续墙在工程中的应用相当广泛,其计算理论和模型丰富多样。本文将在几种现有的考虑墙体先期位移的计算模型基础上,就作用支持预加轴力情况下墙体先期位移的修正提出一些个人观点。  相似文献   

8.
现有的公交站设计与管理没有从出行者健康视角来考虑,造成出行者健康存在隐患。本文设计了四组对比试验,运用多元回归模型分析环境影响因子、交通影响因子、车站因子和天气因子对公交车站PM2.5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半封闭公交站开口朝向,距交叉口距离,是否在建筑峡谷,小车流量,大车流量,气温,风速对公交车站PM2.5浓度有显著影响,其中建筑物峡谷与大车流量对公交车站PM2.5浓度影响最为明显。基于分析结果,本文提出基于乘客健康视角的优化措施,包括公交车站布局位置、公交车站开放形式、扩大站点容量减少怠速行驶、公交车站进站停车管理和公交车能源升级。  相似文献   

9.
文章借助有限元极限分析法,对西南地区常见的修建建筑物的岩质坡体进行稳定性分析,揭示了不同的建筑自重和基础埋深对坡体安全系数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10.
城市地铁区间施工主要以盾构法为主,但盾构法施工会使周围一定范围内的既有建筑物受到影响。目前对邻近建筑物地铁隧道施工引起的地表沉降分布规律研究偏少,且Peck经验公式在预测沉降时忽略了建筑物的存在及其刚度的不同对沉降分布曲线的影响。文章通过分析盾构隧道开挖邻近建筑物时引起的土体变形规律,得出如下结论:当地表沉降分别呈"塞形分布曲线"、"偏态分布曲线"和"正态分布曲线"的变化时,隧道分别在位于建筑物正下方、扰动范围内以及扰动范围外的三种工况下进行施工,同时给出了"塞形分布曲线"和"偏态分布曲线"的计算公式及相关参数。通过分析算例验证盾构隧道开挖位于建筑物不同位置处引起的地表沉降呈"塞形曲线"、"偏态曲线"和"正态曲线"分布的合理性,可为邻近建筑物隧道施工及设计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1.
深基坑开挖对邻近建(构)筑物的影响较大,威胁建筑物的安全。文章结合昆明某地铁车站深基坑紧临既有建筑物开挖工程案例,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其加固方案进行了优化设计,研究了加固深度和加固位置对既有建筑物水平和竖向位移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数值模拟结果与实测数据较为接近,该方法能够较好地反映基坑开挖对周边建筑物的影响;随着加固深度的增大,既有建筑物的位移逐渐降低,但当加固深度超过某一限值后,位移减小量逐渐降低;随着加固位置远离既有建筑,既有建筑位移逐渐增大,但当加固位置距基坑较近时,既有建筑位移也较小。  相似文献   

12.
成都地铁1号线盾构掘进对建筑物安全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成都地铁1号线一期工程沿成都市中心通过,街道两侧楼房林立;又因该段街道较窄,两侧大部分建筑均在地铁开挖影响范围之内.文章对地铁盾构下穿建筑物时对建筑物的影响特性进行了分析,并参照国外规范及国内实践,提出建筑物损害程度及风险等级标准,可供成都地铁一号线建筑物安全监测及影响评估参考.  相似文献   

13.
在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过程中,地下盾构区间穿越既有建筑物较为常见,地面建筑桩基将影响到盾构区间的施工。结合深圳市轨道交通区间隧道穿越建筑桩基工程,通过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成功解决了盾构直接切割房屋桩基的难题,在贯通区间隧道的同时,确保了地面建筑的安全性,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地下工程设计中,基坑变形控制是预防工程环境风险的关键,也是基坑设计分析的重点。结合上海轨交12号线汉中路站深基坑工程的实践,介绍了对工程周边地面建筑实施的保护措施和监测的过程,分析了对不同基础形式建筑物保护的效果,可供类似工程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5.
哈尔滨人防改造工程监控量测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根据季节性冻土地区隧道扩挖的监测(以建筑物沉降、地表沉降、围岩位移为主)成果,对影响施工安全的主要因素做了综合性分析和探讨.研究成果表明:隧道扩挖对建筑物沉降和围岩位移的影响较小.而对地表沉降的影响较大:雨季的到来对建筑物、地表的影响较小,但对明挖区间的建筑物、地表影响较人,尤其是边坡;季节性冻土对明挖段附近的建筑...  相似文献   

16.
文章通过分析研究5·12汶川大地震震害文献资料,发现在地震带区域内,以地震带轴线做参照系,公路建筑物布设方位不同,其震害程度不同,即公路建筑物震害程度与布设方位具有显著的相关性。由此推断:合理布设公路建筑物,可以使建筑物达到充分发挥其最大抗震能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杭州地铁盾构隧道掘进对建筑物影响的实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基于杭州地铁1号线某区间盾构隧道下穿建筑物工程实例,对双线盾构隧道施工过程中引起的建筑物和地表沉降进行了现场监测,并结合盾构掘进系统的数据,对建筑物和地表的实测沉降数据进行了分析,研究了双线盾构隧道掘进施工引起不同位置、不同结构建筑物的沉降规律。结果表明:盾构施工过程中通过控制注浆量和排土量,能有效地控制建筑物的沉降;建筑物基础底面积越大,监测点的沉降曲线越复杂,越需要严格控制施工进程;建筑物离隧道轴线的水平距离越近,监测点的沉降规律和轴线上方地表的沉降规律也越接近。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逐渐加快,兴建高层混凝土建筑成为一种常见趋势。然而,地震等自然灾害对高层混凝土建筑的安全性提出了严峻挑战。因此,研究高层混凝土建筑抗震结构设计的关键要素,对于提升建筑物的抗震性能、降低灾害风险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旨在深入探讨高层混凝土建筑的抗震结构设计关键要素,以期为高层混凝土建筑的抗震设计提供科学的指导与借鉴。  相似文献   

19.
为了在高层建筑改造中实现更有效的消能减震,本文鉴于结构改造的发展状况及地震风险的考虑,通过介绍消能减震技术的创新应用,分析其在建筑改造中的作用。通过结合案例研究,提出在高层建筑和核心筒建筑改造中采用消能减震技术的观点。研究结果表明,消能减震技术能够显著降低地震对建筑物的影响,提升结构的抗震性能。本文得出结论,消能减震技术在高层建筑或核心筒建筑改造中具有创新应用的潜力,可为工程实践提供有益的指导。  相似文献   

20.
中隔墙作为连拱隧道的重要承重构件,在施工过程中其应力变化规律较为复杂。文章基于13省道公路隧道工程实例,对某隧道K2+163断面进行了三向应力测试。结果表明,中隔墙体不同部位的三向应力状态并不一致,墙体上部与底部主要承受竖向应力,中部结构主要承受开挖方向的水平应力;对于单洞超前开挖,当掌子面推进至监测断面时,墙体内部各向应力均达到较大值;在平行洞口和隧道开挖方向的两个竖直正交平面内,存在相反方向应力作用产生的等效弯矩。文章结合工程实际,拓展了现有分析公式,对IV类围岩条件下中隔墙体的三向应力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