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世界海洋内栖息着大量的对人体有害的鱼类。在波罗的海和地中海内有种蛇形鱼(长约15厘米),这是欧洲水区内最危险的毒鱼类,一般生活在水底,以小鱼、小虾类为食。它们伺机捕食时,把身子藏在泥土里,只露出头和眼。在蛇形鱼的第一道背鳍和鱼鳃的顶上长有含毒腺的刺鳞。蛇形鱼在遇到危险时就会使用它。人体被刺后会感到强烈的剧痛。以致失去知  相似文献   

2.
愧对子孙有这么一幅漫画,题目是《渔网的发展》,由三幅画组成:第一幅画是爷爷用的网,网眼很大,显然,“爷爷”是只网大鱼,让中小鱼漏网:第二幅是爸爸用的网,网眼明显地小了,说明“爸爸”专网大鱼、中鱼,只让小鱼漏网;第三幅是“我”——现在用的网,网眼极密,用这种网网鱼,小鱼也逃不了。看了这幅  相似文献   

3.
鲍鱼     
鲍鱼名列八味“海珍”之首。它肉厚味美,蛋白质含量高达24%,且稀少不易得,物以稀为贵。其实,鲍鱼名虽称鱼而实非鱼,它是一种生活在海底的贝类动物,身体扁而宽,呈耳状,背有壳,壳边有吸气孔。它喜栖息石缝或石洞,昼伏夜出,白天躲在巢穴  相似文献   

4.
陆地上捕鱼     
《航海》1979,(1)
在新苏格兰半岛和大陆之间,有一条狭长的海湾,海湾入口处一天两次涨潮,涨潮时,巨大的海浪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万钧雷霆的威力,说来就到,退潮时也很快,海水从狭长的海湾内,可以立刻完全退尽,便海湾变成一个干涸的峡谷。由于这种特殊的地理条件,当地居民就在退潮时在海湾峡谷底里打了高大的木桩,并在木桩上张了鱼网,涨潮时鱼群游进海湾,退潮时鱼就落入网里,留在陆地上,渔民们赶着马车而不是划着渔船来收拾大量的鱼,可是陆地上捕鱼也得机警地注意大海的变化,如果稍有一疏忽,遇到潮水迅速袭来的话,渔民就得赶快骑马逃走,顾不得鱼和马车葬在海底了。  相似文献   

5.
去年《羊城晚报》曾爆出“美人鱼的新传闻”,据载,这次惊人的发现,始于两名职业捕鲨能手。他们在加勒比海对面的海面,捕获11条鲨鱼。在一条18.3米长的虎鲨肚内,发现一副骸骨,经细心鉴定,证实是属于一种半人半鱼的生物。“在骸骨上身约莫三分之一的部分,是属于一个成年人所有,从盆骨开始,却是属于一条大鱼所有。换句话说,是一副半人半鱼的骸骨,极有  相似文献   

6.
郑明 《游艇业》2008,(4):76-79
传说帆的出现,是大禹受到一种叫鲎鱼的启发。鲎鱼形状奇特,身体扁而宽,眼睛长在背上,嘴长在肚腹之下,背上生有高七八尺的鳍,每当有风吹来,鳍就响应。  相似文献   

7.
奇趣珍闻     
终生旅行的鳝鳗 有一种鱼叫鳝鳗,几乎一生都是在旅行中度过。鳝鳗生活在欧洲的内陆淡水河流里,长到10岁左右,便顺着河流游进大西洋,一直流到西印度群岛,开始产卵。产卵过后,成鱼死去,幼鱼从卵中孵化出来,立即开始旅行。令人奇怪的是。它们身长还不到5厘米,却能在海洋里不停地游,大约花费3年的时间,沿着上一代走过的旧路返回。它们一生中要越过几大洲,有时还要穿过地中海,回到欧洲的河口。进  相似文献   

8.
奇妙的嘴     
人们说手是万能的。你可知道鱼的嘴也是功能多变,甚至千奇百怪。先说贪婪的鲨鱼。它那新月形的嘴生在头部的腹面,尖厉的牙齿决不肯放过一条小鱼。这种形状的嘴在自上而下捕食时,十分灵便。但它也有不得意的时候。当捕食对象在它上面的话,只能“屈尊”地转动身体,甚至必要时得倒转身体才能完成一顿美餐。  相似文献   

9.
海马是马吗     
《航海》1980,(1)
海马这种动物,你猜想是属海豹、海狮、海象、海狗一类的大型海兽动物,那你就猜错了。那么海马是什么动物呢? 海马又叫水马,是一种奇形怪状的有趣的小鱼,小的体长十厘米以内,大的体长二三十厘米。外形不象鱼,头轴和体轴略成直角,和马的头相似,所以又叫  相似文献   

10.
王艳菲 《航海》2001,(4):7-8
在海洋的神奇世界里,居住着千万种互惠互利、共生共存的动物,以至于产生了许多神奇有趣的文明生态现象。 现象一:免费医疗和美容 碧波荡漾的海洋里,各种鱼类熙熙攘攘。突然,一条大鱼迅速游向一条小鱼,但它不是把小鱼做为吞食的目标,而是在小鱼面前平静温驯地张开了鳍,让小鱼用自己的尖嘴紧贴大鱼的身体,好象在吮乳。几分钟后,小鱼窜出来,消失在海草中,大鱼也紧紧地跟上了鱼群。  相似文献   

11.
红海中有一种个头不大、身体扁平的鱼,人们给它起了个外号,叫“蒙依萨依的脚后脚”,令人惊叹的是,就是它,连凶猛的鲨鱼也奈何不得,只能望之,而不能吞食。这种鱼用以保护自己的,既不是锋利的刺,也不是坚硬的盔甲,而是一种“秘密武器”:当鲨鱼把它吞到嘴里的时候,它就立刻分泌出一种毒素。这种毒素一下子就能把鲨鱼的上下颚麻痹,使它只能张着,而不能合拢。这时,它就立即逃出“虎口”,安  相似文献   

12.
许多基层档案工作者撰写学术论文时常会提笔就写,妄想一下写成,其实,这是不现实的。尽管平时我们常用“出口成章”来形容一个人随口说出的内容条理清晰、逻辑性强,但这只是一种形象化的比喻,一方面这种境界绝非一朝一夕和一般人所能企及,另一方面具体写作时应该同产品生产一样,按照生产流程进行,如果不严格按照生产流程或无序进行,则是根本无法生产出来的,写作这种知识产品的生产同样如此。我们发现,即使一些大家写作时也会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至少会打“腹稿”,  相似文献   

13.
人们常说的“鱼儿离不开水”是指鱼和水之间的依存关系。其实何止是鱼,地球上的千生万物都不能没有水。一个成人,每天需要补充三至五公斤水。每生长一公斤重的植物,就要从土壤中吸收比它重100倍的水……水——这大自然的精灵、生命的第一需要,没有水,一切也就不复存在。从陆上的水质污染谈起长期以来,水一直被认为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自然资源。然而,这种观念愈来愈被人类自己的生产活动所带来的污染而打破。世界范围内的水质污染  相似文献   

14.
郑友消 《航海》2002,(1):42-42
海参是一种棘皮动物,也是我国名贵的海产,在我国的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海区都有出产,资源丰富,种类较多,能供食用的就有刺参、灰参、光参和梅花参等二十来种。平时它喜欢栖息在盐分较高、水流静稳、海藻茂盛、细沙泥底和珊瑚丛生的海域。 海参资格很老,据研究,早在六亿多年前,原始的鱼类还未出现时,海里便有了海参。在漫长的岁月里,海参为适应自然环境而形成了独特的生活规律和奇妙的生存特征。它深居海中,不会游泳,仅靠管足和肌肉的伸缩压力在海底蠕动爬行,因而经常都遭受强敌的欺凌。为了生存,海参  相似文献   

15.
驾艇钓鱼     
汪刚 《船艇》2004,(3):10-11
钓鱼者要想钓着鱼的话必须先确定哪里有鱼。几乎在有足够的食物、氧气和掩护的水域都有鱼,但是要想钓着鱼的话,你需要知道它们躲在哪里。并不是所有的鱼都能在同一水中生存。鱼可以适应不同的环境条件,包括不同的:1.盐的比重;2.氧气浓度;3.食物种类;4.水温;5.隐匿范围(包括掩护和水底情况);6.饲养范围。  相似文献   

16.
在自然界,几乎所有的鱼类和水中软体动物,对水体环境的变化,都能做出相应的行为反应。如今,它们的这种“特异功能”,逐渐为环保科学家所利用,成为监测水质污染的“哨兵”。会“咳嗽”的鱼说鱼也会“咳嗽,许多人一定十分惊奇。其实,生活在水中的绝大多数鱼  相似文献   

17.
奇趣珍闻     
《航海》1992,(6)
锚鱼在非洲圣赫勒拿岛附近有一种黑色无鳞的长身鱼,它的外形如果不长有四个鳍叶的话,粗看就象一条巨大的长蛇。这种长身鱼,鱼头的顶部长有一个巨大的圆形吸盘。当它猎食时,  相似文献   

18.
最近,日本大阪大学、北海道大学和京都大学组成的联合研究小组,发现在非洲坦噶尼喀湖中生栖的一种鲫鱼,采用合作式一妻多夫制,即由两尾雄鱼和一尾雌鱼共同完成繁殖抚育后代。 据该研究小组成员、大阪大学自然学科部的动物社会学教授幸田正典说:“此前,只发现鸟类中有这种合作式一妻多夫制,在鱼类中发现这种繁殖方式还是第一次。” 根据幸田教授的介绍,已确认采用一妻多夫制的是一种名叫“布利查蒂”的鲫鱼。这种鱼体长约10厘米,每当雌鱼在岩石缝隙间选择产卵的巢穴时,一般会与一尾体积比自己大的大雄鱼和  相似文献   

19.
Word2000是我们在日常工作中经常使用的文字处理软件。在编辑中,Word2000看似“平淡”,其实其中隐藏着不少的小奥妙。本文以作者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为例,介绍Word2000软件使用的小技巧。  相似文献   

20.
科海拾贝     
《航海》1999,(5)
海底发现“隐淡水” 俄罗斯一海洋学研究小组在太平洋海域进行实验时,首次发现洋底有类似淡水性质的隐淡水,其含盐量为1.7%~2.5%,而海水平均含盐量为3.4%~3.5%。 隐淡水并非静止地存在于海底,而是从洋底岩层裂隙内喷涌而出。俄罗斯研究人员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