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霞 《世界海运》2012,35(1):6-9
为使远洋船舶驾驶员掌握热带气旋(TC)有关情况,保障船舶航行安全,利用最新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资料,对其源地、路径的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60年热带气旋高生成区分布在南海中北部偏东洋面、菲律宾以东至加罗林群岛之间洋面、加罗林群岛一带海域。热带气旋生成的平均纬度有逐渐向北、向西偏移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正0引言西北太平洋上的台风特指在热带洋面(以加罗林群岛以东居多)生成的热带气旋[1],而很多冷高压或温带锋面气旋达到的风级和破坏力也不亚于台风,在研究防抗台技术时也要注意对其他风暴的防抗工作。笔者根据日照港防抗台工作中的心得体会,探讨防抗台工作的一些注意事项,供同人参考。  相似文献   

3.
利用美国飓风中心(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提供的资料,统计分析了东北太平洋热带气旋的发生规律。结果表明,东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发生数最多的源头位于10°N~20°N、95°W~110°W的区域,各强度等级热带气旋发生源地、发生频率及移动路径具有明显的经纬度和季节性变化特征。对正确预测东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和保障安全航行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为掌握近年来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的活动规律,利用2006—2015年热带气旋资料,对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活动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主要发生在5°N~20°N的纬度带内,南海中部海面、菲律宾以东海面和关岛附近海面是主要发生源地;平均每年发生热带风暴(Tropical Strom,TS)等级以上的热带气旋23.5个,较常年平均偏少;热带气旋移动路径以西行、西北行和转向路径为主,占所有路径出现频数的80%以上,其中转向路径频数最多;热带气旋的移速与纬度关系密切,在东风带中移速较慢,进入西风带中移速加快;平均每年约有8个热带气旋在我国登陆,少于常年平均;热带气旋10级和7级以上大风圈半径平均值分别约为100 n mile和200 n mile;热带气旋最大波高与其强度关系密切,中心气压低于950 hPa的强热带气旋,平均最大波高在8 m以上,出现狂浪和狂涛的概率在95%以上。  相似文献   

5.
王玉清 《航海》1989,(4):40-41
众所周知,台风是形成于热带洋面上的一种强烈风暴,并且只有发生在西太平洋(包括南海)地区的这种风暴才称为台风,而在国际上更通用的名称是热带气旋。然而,热带气旋在不同的地区又有不同的名称。在大西洋和东太平洋称为“飓风”,这名称来自中美洲的叫做泰诺斯的古代土著部落,“飓风”是一个“凶神”。在西太平洋称为“台风”,对此名称的由来有不同的说法,一种说法是古代影响我国福建沿海的风暴多来自  相似文献   

6.
为使船舶驾驶人员对西北太平洋海域热带气旋的生成和活动规律有所了解,利用2010年中国、日本发布的该海域热带气旋实况资料和气候资料进行统计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2010年该海域热带气旋具有个数少,源地集中,位置偏西;登陆个数少,登陆比例大;登陆时间集中,登陆位置偏南等特点.2010年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异常强大、西伸脊点异...  相似文献   

7.
《珠江水运》2009,(6):61-61
在热带洋面上生成发展的低气压系统称为热带气旋。  相似文献   

8.
谈皓吉 《航海》2014,(4):42-45
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是影响沿海和近洋船舶航行与海上设施作业安全的重大灾害性天气。,作为船舶驾驶员可以利用船上航海气象设备仪器等设备、传真天气图和海况图来分析判断热带气旋的移动路径和移速,将地面预报图、波浪图和高空500百帕实况图结合起来连续进行科学分析。相互印证。对采取正确的避台风措施,保证人员、船舶安全和海洋防灾减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研究热带气旋的形成、移动和避离方法。  相似文献   

9.
2001年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的统计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001年西北太平洋热带风暴等级以上的热带气旋进行了比较详细的统计分析,将统计结果与多年历史资料进行了对比,得到一些值得注意的有价值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台风年年有,广东特别多。
  广东是我国被热带气旋登陆最多的省份。据气象资料统计,1949-2012年共有170个热带气旋(热带低压除外)登陆广东,年平均2.7个。
  这主要是因为广东海岸线比较长,濒临南海,无论是南海上生成的热带气旋还是从西北太平洋西行而来的热带气旋,在有利的环流背景下,容易登陆广东。  相似文献   

11.
《水道港口》2017,(2):150-155
通过搜集南海台风资料,对近10 a南海台风的规律进行了总结。利用Ueno台风风场模型和改进的藤田公式,引入压差修正系数和后报风场数据,构建了1330和1409号台风风场,并应用测站观测资料对模拟数据进行对比与误差分析。结果表明:西北太平洋移入南海的热带气旋整体上比南海生成的热带气旋数量多、强度大;南海海域生成的登陆台风在我国登陆较少,多在越南登陆。改进的模型风场极值相对误差小;引入后报数据后,合成风场数据相关性更好,误差更小。  相似文献   

12.
锋面气旋,是产生海上大风的主要天气系统之一。它具有完整的冷、暖锋结构,和台风一样,也是一种低压式的涡旋。不过锋面气旋是发生在温带地区,而台风则是发生在热带洋面上。  相似文献   

13.
在船舶航行条件下热带气旋强度变化预报的相似离度方案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该文提出了在船舶航行条件下利用相似离度作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6—72h强度变化预报的方法,并进行了独立样本预报检验和实船试验,基于相似离度利用“形”和“值”两个方面全面去比较实时样本和历史样本之间的相似程度的优.点,采取了一系列相似离度应用技术,从三万多条历史样本曲线库中寻找最相似的样本曲线的未来变压进行强度变化预报,有利于提高预报准确率,减小预报误差,独立样本的预报检验和实船试验表明,该方法具有简便、迅速等特点,还具有较高的预报精度;是现行船舶航行条件下或岸上气象台站及作热带气旋强度变化预报的一种切实可行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针对船舶海上实际避抗台风的需要,利用GIS技术开发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显示和标绘系统软件,实现在电子海图上显示热带气旋、船舶航线和计划航线信息,量算距离和方位,根据最近时间的移向和移速,推算热带气旋和船舶的位置.  相似文献   

15.
利用日本发布的2006—2009年的亚洲地面分析图和西北太平洋波浪分析图,对冬春季发生在西北太平洋上的156个温带气旋的波浪分布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得到了温带气旋中最大波高和4 m以上大浪的一般分布特征:最大波高中心主要分布在气旋中心S-SW方向上100~600 n mile范围内,其中200~300 n mile范围内出现率最高;4 m以上大浪范围不以气旋中心呈对称分布,气旋南侧大于北侧,其中西南侧最大;最大波高和4 m以上大浪范围与气旋强度有关,一般强度越强,最大波高和4 m以上大浪范围越大,反之,则越小。对于中心气压在980 hPa以下的强温带气旋,最大波高均在6 m以上,平均最大波高在8 m以上,4 m以上大浪的平均最大范围可达1 000 n mile以上,平均最小范围在300 n mile以上。  相似文献   

16.
利用CMA提供的1949~2008年西北太平洋(含南中国海海域)热带气旋最佳路径资料,分析了近60年影响我国沿海商船航线的热带气旋的时空分布规律。研究表明,60年际累计影响次数和累计影响时间最严重的区域主要集中在海南省以东18°N~21°N商船航行区域,从18°N往高纬度地区,热带气旋影响的次数逐渐减少,在台湾海峡一带减少的趋势比较慢;不同年代的分布表明,热带气旋影响沿海商船航线最严重的区域有向北漂移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热带气旋是各大洋海域最大的灾害性天气,但只要我们认识和掌握它的规律性,做好防、避热带气旋工作,就可能化险为夷。本文主要介绍各大洋热带气旋发生源地和平均移动路径,以供航海者参考。1各大洋热带气旋发生源地因为热带气旋是热力性质的,所以都是生成在热带洋面上,一般在南纬  相似文献   

18.
对1950年~1992年COADS资料和7月~8月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的路径资料进行了初步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从年际变化的时间尺度上来看,在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出现后,赤道中、西太平洋纬向风正(负)异常,近赤道地区(10°N~20°N)中、西太平洋出现纬向风负(正)异常,Hadley环流加强(减弱),副热带高压增强(减弱),因此,7月~8月西北太平洋北上热带气旋出现的次数少(多).该规律已被1997年~2000年北上热带气旋的数目所证实.热带气旋是影响船舶航行安全最重要的灾害性天气系统之一.远洋运输船舶可以根据上述规律对相应季节的航线设计、船舶载重线、船舶操纵、运输途中的货物保管及港口装卸等都要做相应的调整和采取适当的措施,避免或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相似文献   

19.
北太平洋冬季多发锋面气旋的天气,而尺度较大的锋面气旋会造成洋面局部风高浪急,对航行在北太平洋高纬度的船舶安全造成很大影响。文章据不同季节横跨太平洋的航行经历,阐述了锋面气旋的成因、天气现象、船舶避离方法,为船舶安全横越北太平洋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20.
全球热带气旋概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热带气旋是严重威胁船舶航行安全的重要灾害性天气系统,作为远洋驾驶员,掌握全球热带气旋的发生、活动等情况,对保障航行安全意义重大。根据最新的全新热带气旋资料,结合笔者的一些研究成果,对全球热带气旋的发生源地、分类标准和名称、命名规划、发生季节和移动特征等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