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丁耿  卢曙光  刘乐 《城市交通》2007,5(6):73-77
基于深圳市轨道交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了AFC系统由单线运营转向多线运营所存在的问题。在多个运营商共存且实现付费区换乘的前提下,借鉴国内其他城市轨道交通的清分管理经验,结合深圳市轨道交通的实际情况和发展方向,提出建立轨道交通清算管理中心的建议。进一步分析了清分管理中心建设的必要性及主要功能,并研究了清分管理中心对现有单线运营中票务运作的影响以及一些需要考虑的问题。认为轨道交通清算管理中心对多线运营的AFC系统是必不可少的,简化了系统的车票管理。  相似文献   

2.
线网中各线路的票款清算与分配是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得以实施的必要条件. 依据自动售检票系统的票据信息,设计了在网络化运营环境下确认各公司已收票款的算法流程,作为实际工作中实施票款清分方案的基础. 通过分析城市轨道交通线网共线运营的三种组织方式,探讨了各方式的经营核算实体及其付费关系,在既有的城市轨道交通票款清分算法的基础上,区别于换乘条件下的网络化运营环境,基于多路径选择的方法给出共线运营环境下分配到各经营核算实体的票款清分算法. 通过假设算例的计算,给出包含两个共线运营区间的三条线路的票款清分方案,证明了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参考国内各城市轨道交通清分方法,分析了现行一次清分路径信息不全解决方法的优缺点,综合考虑各运营主体的清分收益,提出了解决路径信息不全的一些方法并进行探讨,为轨道交通清分完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线网中各线路的票款清算与分配是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得以实施的必要条件. 依据自动售检票系统的票据信息,设计了在网络化运营环境下确认各公司已收票款的算法流程,作为实际工作中实施票款清分方案的基础. 通过分析城市轨道交通线网共线运营的三种组织方式,探讨了各方式的经营核算实体及其付费关系,在既有的城市轨道交通票款清分算法的基础上,区别于换乘条件下的网络化运营环境,基于多路径选择的方法给出共线运营环境下分配到各经营核算实体的票款清分算法. 通过假设算例的计算,给出包含两个共线运营区间的三条线路的票款清分方案,证明了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ʱ��ֲ��Ŀ������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城市轨道交通的线路网络形成、实行一票换乘并伴随投资主体多元化时,需要建立公平公正的票务清分机制,本文提出一个基于乘客旅行实际时间分布计算各路径上乘客比例的新方法.根据交通卡中的进出站的时间记录,计算出在一段时间内在一对出入站之间完成旅行的所有乘客的时间分布,以这个分布为依据计算在这段时间里各路径上的乘客比例.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在一对有两条有效路径的出入站间产生乘客旅行时间的数据,然后根据这些数据进行客流比例计算.结果表明,即使两条路径的运营时间差异很小也能实现较准确的比例划分,这种动态计算客流分布的方法能更准确地反映实际客流分布.  相似文献   

6.
换乘枢纽是影响现代城市轨道交通线网效率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给出了乘客在换乘枢纽内的平均换乘时间、换乘路径客流量、平均走行距离等换乘有效性指标的计算方法,并结合枢纽站内拥挤度、舒适度和安全性,以及建设成本系数、运营成本系数等指标,建立了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最后通过对评价指标规范化处理,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城市轨道交通换乘效率进行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7.
在分析城市轨道交通换乘模式的基础上,研究轨道交通在规划、建设和运营三个方面的不足及其对换乘的影响。借鉴国外轨道交通先进经验,提出提高我国城市轨道交通换乘效率的建议,为今后城市轨道交通换乘效率的提高做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为客观准确评价城市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的换乘衔接效果,通过分析其换乘衔接的影响因素,从基础设施、信息服务、运营调度三个层面设置了城市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换乘衔接评价指标,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了评价模型,最后以实际案例验证和分析了所构建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迅猛,城市轨道交通枢纽在轨道线网换乘、城市发展和交通出行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设置数量直接影响乘客换乘效率、地铁建设和运营成本等.为研究和探索城市轨道交通枢纽的合理数量,首先,对影响城市轨道交通枢纽数量的因素进行梳理;其次,按照其主导功能将城市轨道交通枢纽分为以衔接对外交通为主和以城市功能、市内交通...  相似文献   

10.
确定城市轨道交通有效路径是客流预测、客流清分等运营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本文在分析乘客对换乘次数及出行成本容忍度的基础上,设计了基于广度优先算法的双向BFS(breadth-first search)算法.考虑拓扑网络中的换乘站、非换乘站、环线与虚拟换乘弧的特性,对轨道交通站点、线路、区间进行编号,并根据乘客换乘次数不超...  相似文献   

11.
中国各大城市轨道交通将陆续进入网络化运营阶段,然而对于网络化进程中客流特征及成长规律尚缺乏深入细致的分析与研究。对北京、上海、广州、深圳4个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进程中的客流特征及成长规律进行系统总结,涉及客运量及客运强度、断面客流量分布、线网换乘系数、乘距与运距、客流时间分布等。同时,针对轨道交通沿线土地利用、线网规模、服务水平、票制票价等影响客流特征变化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当前中国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运营组织的若干关键问题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
票价直接影响乘客出行方式选择和城市客运结构.在比较交通方式相对优势度和影响因素的基础上,以城市综合交通乘客出行时间最少,整体系统结构优化为目标,构建了城市客运系统整体出行时间最小的双层规划模型,并进行算例分析,验证模型的可操作性.算例表明,调整城市轨道交通票价情况下,随着票价降低,选择城市公共汽车和私人小汽车出行客流转移到城市轨道交通,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逐步增加,整个系统广义出行成本降低,系统总出行时间减少.城市客运系统结构中各交通方式优势的发挥受票价影响,在城市轨道交通票价制定时,应优先提高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量以增强客流分担率,最大可能发挥其运能大和系统出行时间少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为从财务可持续性角度探讨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盈亏平衡问题,本文建立了以票款净收入和运营成本为基础的网络运营盈亏平衡模型,定量分析票价率、客运强度、票价优惠策略等要素对运营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实证研究表明:我国不同城市票价率水平差异较大,多数城市体验了初期线网扩张带来的网络化运营红利;但随着网络进一步扩大到市区边缘或郊区,多数城市网络总规模超过300 km后,全网平均客流强度呈下降态势,企业盈利能力有所下降,政府补贴压力增加。由于城市轨道交通在解决通勤出行中的公益性定位,以及不同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和城市政府财政收入的差异,应进一步研究不同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下票价水平、线网规模及技术制式、不同线路功能定位的关系,以提高轨道交通网络运营盈利能力,促进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其票制与票价问题备受瞩目。本文介绍了城市轨道交通基本票制、票价制定原则及其优惠政策,在分析各城市轨道交通票价的基础上,对影响城市轨道交通票价的因素进行分析,提出未来城市轨道交通票制与票价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为构建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脆弱性因素辨识模型,本研究整合DEMATEL、ISM、 ANP 三种系统分析方法对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脆弱性进行分析研究.通过分析城市轨道交 通系统的典型事故,从系统的角度出发,提取通用典型脆弱性因素;使用DEMATELISM- ANP 方法构建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脆弱性辨识模型,整合脆弱性因素的特征与脆弱 性因素间的相互影响方向与强度大小,因素的层级结构与因素的相对重要性,确定城市 轨道交通系统脆弱性的递阶层次网络结构模型;根据递阶层次网络结构模型的分析结 果,将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脆弱性因素分成驱动、链接、依赖、独立四类脆弱性因素.研究 结果表明,该模型切实可行,能够对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脆弱性进行量化分析.  相似文献   

16.
城市轨道交通的票价制定涉及到社会各方的利益,合理的票价可以促进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健康良性发展。由于城市轨道交通的票价与其承担的客流量有直接关系,故首先利用logit模型确定城市轨道交通的客流分担率,同时考虑诱增客流量,在此基础上建立起综合考虑包括消费者、企业、政府各方在内的综合效益最优的多目标规划模型,从而求解相应的最优票价。最后以具体实例详细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不同群体,即一般群体和特殊群体(老年人、残疾人、学生)的票价方案和补贴问题,本文考虑不同群体的差异性,以各群体的票价折扣率和列车开行间隔为决策变量,构建基于群体差异化的运营补贴优化模型,以社会福利最大化为目标,优化各群体的票价折扣率、企业的服务水平及政府的补贴额度,确保各群体获得合适的补贴,实现公共交通出行的公平性。综合考虑城市轨道交通运输能力约束、政府财政约束及不同群体票价折扣率约束,设计了基于模拟退火算法的求解算法。以长沙地铁2号线为例,分析比较不同群体的票价折扣率,提出基于列车运行计划的福利票价方案。研究结果表明,一般群体不享受折扣,残疾人4折优惠,老年人2折优惠及学生6折优惠,交通特殊群体的出行比分别提升了1.06%,2.86%及1.94%。政府在实施补贴政策时,可以通过不同群体的票价福利措施和企业的服务水平确定补贴额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